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6 毫秒
1.
基于投资者异质性构建流动性黑洞模型,分析风险中性投资者触发风险规避投资者采用正反馈交易进行止损的条件和概率,给出最优的风险规避投资者数量与风险资产价值和止损价之间的函数关系。由风险规避投资者的止损价和风险偏好投资者的买入价之间的关系,确定这两类投资者进行交易的条件。根据这两类投资者的数量对比、交易价格关系和博弈过程,给出市场均衡的条件,研究流动性黑洞的形成机理。基于非流动性和流动性风险构建流动性黑洞测度指标,通过对沪市数据的实证,发现在市场发生流动性黑洞时,正反馈交易比流动性正常情况下要强烈。由于市场缺乏异质性,造成买卖指令的严重失衡,当市场中的负反馈交易者提供的流动性远小于正反馈交易者对流动性的需求时,就会引发流动性黑洞,这与模型的逻辑关系相一致。  相似文献   

2.
基于深证300价格指数中数据最全的220支股票的分笔交易数据,分析股票暴涨暴跌之前1天的股价和流动性状况,以探讨大幅价格变动与之前交易过程的关系.对暴涨暴跌之前1天的日内分析表明,暴涨暴跌前1天的收益和流动性与未发生暴涨暴跌时显著不同,这意味着中国市场存在提前的信息泄露和内幕交易行为.回归结果表明因信息泄漏而发生异常变动的价格和流动性指标与次日股价暴涨暴跌的概率有显著的关联性.  相似文献   

3.
个股与市场总体之间的流动性协动在证券市场中普遍存在.选取沪深两市A股上市公司股票为研究样本,利用2015年股灾期间的日交易数据,实证分析杠杆交易是否是股灾中个股产生流动性协动的驱动因素,以及个股的流动性协动是否对其股价跌幅存在显著影响.实证结果发现,股灾中个股的流动性受到高杠杆股票组合流动性变动的显著影响,且杠杆交易越多的个股受到的影响越大,表明杠杆交易是股灾中个股流动性协动的重要驱动因素.进一步的研究表明,杠杆交易越多,个股股灾中的价格跌幅越大,并且个股的流动性协动程度对股价跌幅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相似文献   

4.
利用人工股票市场模型对股票价格和收益率进行仿真的基础上,考察了涨跌幅阈值变动对市场波动性及流动性的影响.通过分析仿真结果,研究发现:只有涨跌幅限制较为严格(如:5%)才能有效降低股票市场的波动性,且此时市场流动性与无涨跌幅限制的情形无明显差异.随着涨跌幅限制的放宽,市场的波动性将显著增大,同时市场流动性状况明显改善,但值得注意的是,涨跌幅限制为10%及以上的市场若其阈值变动较小,流动性的提升或将不甚明显.20%及以上的涨跌幅限制下市场的波动性及流动性基本上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5.
基于Markov区制转换的流动性溢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储小俊  刘思峰 《系统工程》2007,25(10):16-20
以内生两状态的Markov模型实证分析了我国股票市场的流动性溢价现象。实证结果表明:(1)收益与非流动性存在正相关关系,支持流动性溢价理论;(2)流动性溢价存在着动态特性,即随着时间的变化,在不同状态下,流动性溢价不同:高偏好不确定状态时的流动性溢价高于低偏好不确定状态时的流动性溢价;(3)在2001年5月前,市场交易活跃,更多地处于低偏好不确定状态,而在这之后,市场交易的清淡使得其更多低处于高偏好不确定状态;(4)流动性溢价与流动性水平有关:流动性水平越弱,流动性溢价越高。  相似文献   

6.
传统理论分别使用“量”、“价”以及“时间”指标刻画市场流动性单方面特征,难以全面表示市场的真实流动性水平.为了全面地探讨市场流动性,将上述三因素综合构造三维流动性空间,提出了现实交易中流动性极限的概念.流动性极限从三个维度描述市场流动性状态,刻画市场的潜在最优交易能力.基于上述分析建立流动性极限的计量模型,实证表明流动性极限计量模型具有测量股票市场综合流动性的能力.  相似文献   

7.
中国期货市场日内流动性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首先构造了基于价格久期和交易量久期的两个流动性指标, 发现用价格变动和交易量来衡量的流动性有冲突, 为比较其影响力, 又构建了基于久期的流动性比率指标来描述市场流动性, 用构建的新的流动性多维指标研究了我国期货市场流动性 的日内趋势及影响因素, 实证结果表明交易量和持仓量对市场流动性都具有显著的正影响, 绝对收益率对流动性有显著的负影响, 且交易量比价格变动影响更为显著. 分析表明国外常用的价差指标不适用于我国市场, 度量中国市场的流动性必须考虑交易量因素.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股票市场的实际交易机制为参数, 构造了一个含有集合竞价和连续竞价的人工股票市场, 并采用改进的交易者混合策略三因素模型和交易意愿更新模型刻画了有限理性异质交易者的投资行为. 通过对不同市场状态下的重复仿真实验的统计和计量分析, 探讨不同回转交易制度对市场质量的影响. 研究发现, 在我国股市现有交易机制和投资者结构下, 当日回转交易机制的引入带来的市场流动性的提高是以波动性的增加为代价的; 稳定市场中的当日回转交易显著增加了单位波动下的流动性和市场效率, 从而改善了市场质量; 而增长或衰落市场中充斥着非理性当日回转交易行为, 加剧了波动性, 降低了定价效率, 从而使市场质量恶化. 因此, 建议应首先着力引导理性投资行为, 在理性市场中逐步放开回转交易制度才能有效提高市场质量.  相似文献   

9.
一类经济博弈模型的复杂动力学分析及混沌控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有限理性假设条件下的双寡头企业动态产量博弈模型,通过数值模拟对产量调整速度变动引起的产量倍周期分岔、混沌、分岔点漂移等复杂动力学行为及相应的利润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边际成本优势的寡头企业在产量混沌市场上能获得高于均衡利润的平均利润,而劣势企业争取获得均衡利润则是其满意选择.双方都比较满意的博弈结果是获得均衡利润.依据双方博弈策略特征,利用参数自适应反馈控制方法有效地把产量混沌状态引导到均衡状态.  相似文献   

10.
上海股票市场流动性的度量与影响因素实证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首先分析了市场流动性的定义,给出了流动性指标的一种新的度量方法,然后,首次描绘了上海市场弹性和影响力的日走势图和分时特征图.最后,研究了交易量、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的大小与各项流动性指标的影响,通过对上海证券交易所的交易数据进行实证,表明上海证券市场,交易量、股票价格、波动性和流通盘的大小对流动性各项指标都有显著的解释能力;上海交易所存在“股本小的股票价格较高”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