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正>2013年,天文学家通过哈勃太空望远镜发现,海王星附近有一颗直径仅有34千米的小卫星Hippocamp,被称为"海王星最小卫星"。然而,一项于2019年2月22日发表在Nature上的研究认为,这颗"最小卫星"极有可能只是海卫八遭到撞击后产生的一块碎片。  相似文献   

2.
正系外卫星比系外行星要难发现得多,但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两位天文学家可能发现了一颗围绕系外气态巨行星Kepler-1625b运行的卫星。这颗卫星体型庞大,直径与海王星相当,距离我们有8000光年。相关论文于2018年10月3日发表在ScienceAdvances杂志上。为了寻找系外卫星,研究人员分析了284颗开普勒卫星发现的行星的数据,这些行星运行在相对较宽的轨道上,  相似文献   

3.
冥王星是太阳系里第九颗大行星,这已是人们熟悉的常识.但是,如果有人告诉你,它可能不是一颗行星,你一定会惊讶吧!确实,它的许多令人费解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天文学家们的争论. 发现趣闻自从赫歇尔用望远镜发现天王星以后,天文学家又通过计算发现了海王星.本世纪初,人们发现海王星的实际运动和计算的结果不一样.由于过去海王星的启示人们不禁又想:海王星外是否还有一颗行星呢?  相似文献   

4.
§1.问题海王星的卫星,海卫1,在太阳系里的运动是較特别的:它倒着繞海王星运行。因此,有人認为,它可能是海王星获俘宋的卫星,即:过去它可能是个行星。另外,冥王星的軌道較之于其它的行星,也有些特殊,于是,也有人認为原来它可能是海王星的一个卫星,后来变成行星的。从而,自然又产生一个問題:現在的海卫1,将来会不会也变成行星。本文从一般三体問題的角度証明;对于日、海、海卫1、这一系統,海卫1过去和将来都应在海王星的附近运动,即:它过去和将来都应是海王星的卫星。从而对上述的两个問題从力学的方面給予一个明确的答复。  相似文献   

5.
中国第一颗由高校牵头自主研制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卫星,第一颗新技术预先研究演示验证小卫星,第一颗具有明确应用目标的传输型立体测绘卫星,国际上第一颗实现三线阵CCD立体测绘的卫星……2004年4月18日,由哈工大牵头,联合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所属空间技术研究院、  相似文献   

6.
按事件发生时间顺序。一、我国首颗中继卫星成功发射 4月25日,我国首颗数据中继卫星“天链一号01星”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中继卫星可为卫星、飞船等航天器提供数据中继和测控服务。它的发射成功,填补了我国卫星领域的又一空白。  相似文献   

7.
《广西科学》2006,13(3):183-183
美国天文科学家提出新的行星定义。新的行星定义包括两点:一是行星必须是围绕恒星运转的天体;二是行星的质量必须足够大,它自身的重力必须和表面力平衡使其形状呈圆球。一般来说,行星的直径必须在800km以上,质量必须在50亿亿吨以上。按照这一定义,目前太阳系内有12颗行星,分别是:水星、金星、地球、火星、谷神星、木星、土星、天王星、海王星、冥王星、原先被认为是冥王星卫星的“卡戎”和一颗暂时编号为“2003UB313”的天体。科学家们不排除将来太阳系中会有更多符合标准的天体被列为行星。目前在天文学家的观测名单上有可能符合行星定义的太阳系内天体就有10颗以上。  相似文献   

8.
自从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东方红”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以来,经过30年的发展,我国用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先后发射了51颗不同类型的国产卫星,其中科学技术实验卫星9颗,返回式遥感卫星17颗,通信广播卫星9颗,气象卫星2颗,资源遥感卫星2颗,导航定位卫星3颗,测量大气密度的气球卫星2颗,另外还有其他类型的卫星7颗,成功率达90%以上。此外,我国还承揽国际卫星发射业务,替国外发射了27颗卫星。这些卫星的成功升空,不仅体现了我国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使我国跨入了世界航天大国的行列,而且对促进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以及提高国际地位等方面,都…  相似文献   

9.
2003年5月25日,就在我国第一颗中容量通信广播卫星——“东方红三号”在轨运行投入使用6年后,我国又成功发射了第三颗“北斗一号”导航定位卫星。  相似文献   

10.
A:当然不会。因为,这些机器人可以利用远程的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来确定自己的位置,并通过卫星通信把这些信息传输给它们的主人。GPS卫星定位和导航系统由24颗近地卫星组成,它们在离地而12000千米的高空上以12小时为一个周期环绕地球运行。在任意时刻,地面上的任意一点都可同时观测到4颗以上的卫星。根据GPS卫星接收到的机器人信息和已知的卫星坐标,就可以知道机器人在地面上的经度、纬度和高度信息了。  相似文献   

11.
提出了采用小卫星组网的方法来解决战斗机超视距通信问题。为实现某一局部区域的超视距通信保障,提出并设计了单轨道小卫星组网方案,多颗小卫星单轨道组网实现简单,只要数量足够多,就能够实现对局部区域的连续通信覆盖,满足对局部区域作战的超视距通信需要;研究了单颗小卫星的在不同高度时覆盖范围半径、覆盖区域与地心的夹角等特性;研究了小卫星组网时,在轨道高度为780 km,不同数量的小卫星组网通信宽度、相临小卫星覆盖范围的重叠宽度和夹角等特性。  相似文献   

12.
据英国“新科学家”网站报道,2004年9月20日,随着印度一颗专用于远程教育卫星的成功发射,那些地处偏远乡村的数百万印度文盲不久将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据印度空间研究组织(ISRO)称,这颗卫星是世界上首颗专用于教育的卫星。该卫星重2吨,耗资2000万美元,是由位于孟加拉湾印度一个小岛上的Satish Dhawan卫星发射中心  相似文献   

13.
《中国西部科技》2010,9(19):46-46
[新华社]8月1日5时30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五颗北斗导航卫星,并将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是我国今年连续发射的第3颗北斗导航系统组网卫星。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3月6日,美国宇航局的黎明号探测器被谷神星的引力捕获,正式成为它的人造卫星。对神秘的谷神星,这颗火星和木星之间最大的天体,也是海王星以内唯一的矮行星的科学考察正式拉开了帷幕。  相似文献   

15.
《太原科技》2011,(8):81-81
7月27日,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将第九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中国北斗导航系统组网的第四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该卫星成功发射,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又迈出坚实一步。按照北斗卫星导航系统“三步走”发展战略,2012年年底前,中国还将陆续发射多颗组网导航卫星.  相似文献   

16.
宝藏一:钻石雨 藏宝地:海王星 都说天上不会白白掉馅饼,那如果我告诉你天上正在掉钻石呢?咳,你还别不信,在海王星上,就真的在下“钻石雨”。  相似文献   

17.
<正>来自美国卡耐基科学研究所的团队于2019年10月7日宣布,他们发现了环绕土星运行的20颗新卫星。至此,土星的卫星总数已达82颗,超过了木星的79颗,成功晋级成新一任"卫星之王"。新发现的20颗卫星尺寸相近,直径均在5000米左右,且距离土星都非常遥远,即便是最近的一颗也要花费两年时间才能完成一次公转。其中,有3颗为与土星自转方向一致的顺行卫星,另外17颗则为逆行卫星。研究小组的负责人Scott S. Sheppard认为:"研究这些卫星的运行方式不仅可以揭示它们的起源,还  相似文献   

18.
温黔伟 《中国西部科技》2009,8(20):45-46,65
自主完好性监测是GPS卫星接收机的重要模块。当接收机有至少5颗可用卫星的时候,就可以根据伪距残差判断是否存在故障卫星。当可用卫星大于等于6颗的时候,根据伪距残差和构造的系数矩阵S计算出每颗卫星的相关系数,根据该相关系数就可以判断并隔离出一颗故障卫星。  相似文献   

19.
冯昭奎 《世界知识》2020,(17):64-66
2020年8月3日,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主任冉承其在国务院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提前半年完成全球星座部署,开通全系统服务。北斗500余种核心部件全部实现了国产化,包括星间链路、髙精度原子钟等核心高技术难题已经全部攻克。由24颗中圆地球轨道卫星、3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和3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  相似文献   

20.
观察     
<正>我国成功发射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4月10日4时47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甲"运载火箭,成功将第八颗北斗导航卫星送入太空预定转移轨道。这是一颗倾斜地球同步轨道卫星。这次发射是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