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唐山大地震对相邻断裂段地震复发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闻学泽  马胜利 《自然科学进展》2006,16(10):1346-1350
1976年7月28日沿NE向唐山断裂发生的7.8级大地震破裂很快触发了相邻断裂段上的3次强震.其中,被触发的滦县7.1级地震发生在唐山主震破裂NE端部外侧的近SN-NNE向滦县断裂段上.对历史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表明: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之前的400多年中发生过5次中强地震,复发过程表现出“时间可预报”行为,并可根据这种行为 “预测”第6次地震应大致发生在22世纪上半叶.然而,滦县断裂段在1976年唐山主震破裂后约15h即发生了一次7.1级地震,比“预测”的平均时间提前了约160年,强度上也明显超出该段的历史最高.这表明一个断裂段原有的、相对平稳的地震复发行为会因受到相邻断裂段大地震破裂的强烈影响而发生显著改变,并使复发过程呈现局部的非线性.相关的实验结果为此提供了一种物理解释.  相似文献   

2.
益阳 《科技潮》2003,(11):42-44
今年年初以来,世界各地地震频发,尤其是墨西哥哈利斯科州近海发生的7.5级地震、新疆巴楚——伽师发生的6.8级地震、云南省大姚县发生的6.2级破坏性地震、日本北海道地区发生的8.0级地震都造成了重大的灾情,更何况全世界每年有100万次的地震发生……面临如此严峻的地震形势,社会公众太需要了解地震的有关知识,并客观地对待它了。  相似文献   

3.
《科技知识动漫》2008,(6):F0004
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省汶川县的8.0级的强烈地震,使震区人民的生命财产受到了巨大的损失。突如其来的自然灾害撼动了全国,也牵动着《素质教育论坛》杂志社全体干部职工的心。5月16日上午,在社长、总编辑周宏研究员的带领下,全体编职人员积极向灾区人民捐款。尽一份绵薄之力,献一份真诚爱心。  相似文献   

4.
本文对地震地球化学的基础原理作了一些简要的叙述,同时应用该方法对四川省汶川8.0级地震作了中期预报。预报的依据主要是从四川省鲜水河、安宁河及龙门山等几条地质构造带进行了地震水文地球化学观测研究,发现在龙门山地质构造带上及其邻近地区有高地热流值;并伴随着高氡值前兆变化、高氦值、高汞值及高锂值等深部逸出的化学元素指标,这些高值区恰好出现在以汶川为中心的地带,同时在这个地区经常有小地震发生,并具有垂直地形变的升降。因此,根据以上因素,我们曾预报在汶川地区存在着5级以上的强烈地震背景。在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了8.0级强烈地震,验证了我们的中期预报是正确的、成功的,是有科学依据的。  相似文献   

5.
《青年科学》2013,(6):4-8
近些年来,世界各地大地震频繁发生,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了重大损失,地震的限云总是笼罩在人们的心头。据统计,自2001年以来,全球已先后发生7-7.9级地震200余次,其中包括8-8.9级地震13次,9级及9级以上地震两次。在此期间,中国就已发生7级以上地震5次,最大震级8.1级。继五年前的四川省汶川“5·12”8.0级大地震后,2013年4月20日在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又发生7.0级强烈地震。那些,大地震为何会频繁发生呢?人类面对地震方面还有着哪些困惑呢?  相似文献   

6.
2009年3月22日,在贵州省威宁县哈喇河乡与双龙乡一带发生了M4.7级地震,本文从地质构造背景、地震基本参数、地震序列特征等方面对这次地震进行了初步分析。得出这次地震为前震一主震一余震型,同时威宁地区3级地震持续活动对该区中强地震的短临预报具有一定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7.
 讨论了1965年以来云南地区强震孕育过程中地震类型的动态变化,发现:云南地区发生6.7级以上强震前数月至数年,云南省内均有2次以上5级双震或群震型地震发生;部分强震前数月至数年,至少有3次以上前主震型地震密集发生.强震发生在这些前主震、双震、群震型地震150 km以外地区.典型地区地震类型的追踪研究也表明:宁蒗地区发生5级双震、前主震型地震以及腾冲地区发生6级群震型地震,云南地区均发生6.5级和7级以上强震,但地点远在宁蒗、腾冲200 km以外地区.实验中,随着载荷的增大,岩样的破裂类型经历了主余破、孤立破→群破→前主破→破裂类型多元化的过程.震例和实验研究结果的对照显示:地震的类型不仅与发震地区地质构造有关,也与地壳介质所处的应力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8.
考察了自1338年以来的发生在渤海海域的历史地震,建立了该海域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灾变GM(1,1)模型,又以该海域发生MS≥7级地震的具体年份为原始数列,建立了MS≥7级地震活动的灰色数列GM(1,1)模型.这两个模型的预测结果相吻合.文中对预测结果的可信性作了详细的论证.  相似文献   

9.
2011年3月11日,日本临海爆发了震惊世界的9.0级地震,并引发了海啸和福岛核电站泄漏,地震发生后日本各人寿保险公司相继发表声明将超越合同责任给予赔付。可以说完善的地震保险体系在稳定灾后秩序、促进灾后重建方面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在分析日本和国际地震保险体系的基础上给出了我国建立地震保险的建议。  相似文献   

10.
本文应用构造分析的方法,对青岛胶州湾3.2级地震发生的地震地质背景和构造背景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胶州湾3.2级地震主要受NEE向郝官庄断裂和NNW向大沽河断裂控制,并根据现代活动断裂的标志,对上述2组断裂活动性特征作了阐述。  相似文献   

11.
刊首语     
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了里氏8级强烈地震,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汶川地震发生后,南京工业大学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先后派出了相关专业的专家50多人次奔赴汶川地震灾区,开展抗震救灾、科学考察和灾后重建工作。在地震发生后的第3天,土木工程学院李鸿晶教授和陈新民教授就赶到都江堰市,参加国家地震应急现场工作队,在地震灾区最艰苦的日子里连续工作了18天;地震后第4天,陈国兴教授、  相似文献   

12.
李钟根 《科技信息》2012,(9):437-437
2010年5月18日在吉林省磐石市与梅河口市交界处发生M3.0级地震。本文介绍了此次地震事件相关部门应急处理的经过,并从中谈一谈县级地震台站在地震应急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1303年9月25日的洪洞地震,是我国有史记载的第一次8级地震.本文把地震作为灾害的一个种类统筹考虑,运用统计学方法研究了1281年至1326年45年间山西全省的灾害资料,进行了灾害时序分析.认为此期为一个多灾时段,其顺序为灾害频发—信号震—平静—灾害频发—主震—余震—地震与其他灾害并存——其他灾害为主.分析了地震的空间与分布规律和地震的震源迁移等问题.研究发现,地震绝大部分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发期,其他灾害多发生在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其他灾害频发可作为地震发生的环境背景;1303年地震有一个完整的序列.分析认为,近些年来是太阳黑子活动高发期,山西干害与其他灾害较为严重频繁,若参照1303年地震活动背景,是否预示着山西台背斜未来将有一个活跃期,值得注意.  相似文献   

14.
对于生活在城市尤其是中心城市的居民来说,当遇到有感的地震和破坏性地震时该如何识别、避险和逃生?在此时,又如何坦然面对这可能降临的灭顶之灾?这不是一个危言耸听的话题。据统计,全世界每年约发生500万次地震,不过99%以上的地震是微小地震,人们不容易感觉到,厦门紧靠我国地震频度最高、强度最大的地区——台湾省,仅从1990年以来,就发生过41次7级以上、185次在厦门有感的5级以上地震。  相似文献   

15.
对丽江地区7.0级地震前3a内发生的1605个中小震发震时震源处的潮汐体应力进行了计算,按时间进程统计了震源在潮汐体应力的压,张作用下发生的地震放能量的平方根的比值,得到了7.0级大震前丽江地区地震序列在潮汐体应力压张地震比随时间的变化过程。  相似文献   

16.
蒋涛  崔圣华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2,22(31):13662-13671
近年来,川滇地区相继发生了2008年汶川Ms8.0级地震、2013年芦山Ms7.0级地震、2014年鲁甸Ms6.5级地震以及2017年九寨沟Ms7.0级地震,4次地震均引发了大量的地震滑坡灾害。本文通过统计分析,从地震、地形地貌和地质3个大类因素中,选取地面峰值加速度(PGA)、地震烈度、距断层距离、地层岩性、高程、坡度、坡向7个因子,对比分析此4次强震诱发滑坡分布规律。由此发现了一些共性特征:(1)4次地震均呈现出滑坡分布(数量和密度)与PGA和震级的正相关关系,(2)地质地貌越复杂地区(沟谷发育、坡降大)滑坡数量越多,(3)滑坡分布最大距离随地震震级增加而增加。另外,现发了差异性特征:(1)在最大影响距离0.2倍的近断层区域,汶川地震滑坡占76%,而其它3次地震仅占27%;(2)滑坡在相对软弱地层(第四系地层、软层等)分布数量反而较硬岩区滑坡分布最少。针对差异性,从发震断裂性质、震级、地层岩性、地震烈度、断层错动方向讨论了成因。  相似文献   

17.
本文分析了滇西北中甸-南涧地震带M≥5级地震的时间和空间变化特点,得出该带地震真有17年轮回的时间特性,而在空间分布上则具有盛衰交替的特征,并分析了各地震活动幕中地震的时序特性及强度分布最后依此得出该带地震从1992年12月18日永胜5.4级地震开始已  相似文献   

18.
罗凯  秦遂春 《甘孜科技》2003,24(1):32-35
甘孜州内地震断裂带发育,地震众多,地震预测方法也多种多样。笔者用古登堡公式和可公度数学模式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州内鲜水河断裂带、金沙江断裂带和理塘-德巫断裂带上已经发生过的地震进行验证,结果证明该预测方法在鲜水河断裂带上对6.0-7.0级地震的预测和在金沙江断裂带上对5.5级左右中强震的预测与实际较为相符。为此用两种方法联合使用对2003年后甘孜州内地震作出预测,其预测结果有待今后实践检验。  相似文献   

19.
于伊娜 《青年科学》2013,(12):44-45
2008年5月12日14时28分,我国汶川发生8.0级巨大地震,地震造成近7万人遇难,37万人受伤,1万7干多人失踪。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内破坏性最强、波及范围最广的地震。  相似文献   

20.
根据地震分布密度、控制地震发生的构造的差异,将贵州地震平面分布划分为威宁—晴隆区(A区)、遵义—贵阳区(B区)和铜仁—榕江区(C区)3个区;A区和B区以垭都—紫云断层为界,B区和C区以松桃—独山断层为界;A区、B区和C区的地震分布分别为80%、15%和5%。贵州地震震源深度显示都属于浅源地震,总体主要集中在7~11km;B区分布在30km以浅深度内;A区主要在20km以浅深度内,在20~70km也有地震发生。1900年~1975年,4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1906~1919,1928~1941,1948~1955,1963~1974;1975~2011年,3级以上地震活跃期为1978~1989,1993~2000,2003~20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