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美国的农业研究服务中心的实验室里培育了一种特种鸡,它们的基因里含有一种“locomotive”。令人惊异的是,这种locomotive是由某种弱化的鸟类白血病毒的基因所构成的。白血病毒实际上是一种还原病毒.一旦进入细胞,这种病毒会释放一种使RNA转变成DNA的酶。此时,DNA会寻觅细胞基因并将其整合,而后产生出新的病毒粒子。研究人员再将这种还原病毒  相似文献   

2.
植物疫苗     
许多植物的病虫害是由病毒所致。既然疫苗可以使人获得对病毒的免疫力,那么是否也能给植物接种疫苗来抵抗病害呢?这并非幻想。第一种植物疫苗现今业已问世。美国华盛顿大学与密苏里州圣路易市的蒙桑托公司的研究人员用生物工程方法从烟草花叶病病毒的DNA中抽取出基因,此基因被植入植物细胞中,从中培育出八棵西红柿与烟草植株,以增长积累基  相似文献   

3.
揭秘黑暗基因组 从前,人类对于基因组的认识似乎这是件再简单不过的事了:脱氧核糖核酸(DNA)负责下达指令,进而使得蛋白质在人体中合成;而这些指令全部包含在组成DNA的基因中。作为分子信使.DNA的化学“表亲”核糖核酸(RNA)负责携带这些指令并进入细胞的蛋白质工厂,  相似文献   

4.
杜克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制出一种可以把新的基因插入活动物体细胞内的方法,即用一种生物学性能的基因微弹枪来射击体细胞.他们确信,这种方法既简单又能多方面适用.而转化这类细胞的传统方法却是间接而又复杂的操作过程.常规的做法是把要转化的细胞从动物体中取出来,用还原病毒进行转化,再重新  相似文献   

5.
目前在癌症研究中人们感到振奋的是,许多不同的研究途径看来都归结到了一个相同的答案:癌的分子基础是存在于正常细胞中的某些基因的活化,这些基因原先是静止的或者只有极低的表现度。这个答案之所以令人振奋,其原因有二。首先,看来好像只有极少数基因能使细胞由正常生长转化为癌性生长;其次,明显不同的致癌因素(辐射、化学致癌因子、肿瘤病毒)实际上在分子水平上的作用是相同的,而且都是活化相同的基因。这项研究是从 RNA 肿瘤病毒着手的。这是一些“反转录病毒”。有些“反转录病毒”除了复制自身所必需的信息外,还携带着1个致癌基因。  相似文献   

6.
有关基因表达的知识大多来自诸如细菌之类简单的原核生物的研究。这些细胞的基因表达过程比较简单。首先一只基因的DNA拷贝成一种对应的信使RNA分子(mRNA);然后,mRNA决定蛋白质的合成,这种蛋白质作为细菌的一种酶或结构组份行使它的功能。但是,高等生物的真核细胞远比细菌复杂,因此,对于那些从事研究真核细胞遗传信使表达的人员来说是事倍功半。现在情况正在起变化。研究人员从揭示真核细胞基因表达的奥秘所作出的努力中开始看到了一些进展。他们发现的情况,显然不同于已了解的细菌基因的表达过程。一些研究人员最近发现,真核细胞的许多基因  相似文献   

7.
新近的研究工作增强了一种想法:在癌细胞中和在受到正常的、遗传程序影响的细胞中,DNA(脱氧核糖核酸)分子上甲基的变化是重要的。同时,从医学的观点看,已知引起肿瘤生长的化学药品同样破坏部份身体的防御机构。在过去几年中,有几个研究小组发现了高级生物的一个规律:在 DNA 的特定的脆嘧啶残基上没有甲基的基因比有甲基的基因更富于活性。新近,有的分子生物学家也发现,瘤细胞中 DNA 上的甲基是“不稳定的”,而且,激素会影响细胞中 DNA上甲基化的程度。有研究者曾看到三个基因的DNA:两个编码的携氧蛋白血红素和一个生长激素。这三个基因固定在不同的染色体上,在结肠瘤细胞和肺瘤细胞中,它们均不起作用。然而,所有  相似文献   

8.
德国一位微生物学家指出 ,单细胞生物有可能成为利他主义者。他发现 ,单个的酵母菌细胞可以自杀 ,以使其处于饥饿状态的邻近细胞从它们身上吸取营养。不过 ,德国蒂宾根大学的科研人员凯·U·伏洛赫里奇认为 ,就单细胞生物来说 ,是没有从自杀者细胞那里得到明显的更大利益的。但是 ,当研究人员将激活“凋亡”的哺乳动物基因放入啤酒酿造者的酵母菌中时 ,酵母菌即明显地通过“凋亡”而消失了。酵母菌基因在这里面似乎起着一个非常重要的作用 ,而且这一过程可以被来自哺乳动物的抗“凋亡”基因所停止。类似的情况在其他单细胞生物中也被发现过…  相似文献   

9.
现在,要使异种基因植入细胞内常采用生物化学法和机械法二种方法.所谓生物化学法,即用磷酸钙等化学物质使DNA(脱氧核糖核酸)沉淀,利用细胞的吞食作用使异种基因植入。所谓机械法,即在光学显微镜下,用极细的针在细胞上开一小孔,注入DNA,使异种基因植入。但是用生物化学法植入DNA的概率低;用机械法虽然植入的概率高,但由于需要熟练的技术和大量的劳力,因  相似文献   

10.
科学之窗     
分子农业科学之窗杨觉雄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预计,不久将出现一种以“分子农业”为主导的农业革命。这种高科技农业的新方法,是利用遗传工程来研制能生产疫苗、药品和生物降解塑料的植物。分子农业的一种方法是从动物或细菌“切除”特定的基因,然后将它们“粘附”在植物细胞上,这是个耗时的过程。如果外来基因插入成功,将出现载有能生产疫苗和其‘已产品所需的新遗传物质的“转基因”植物。研究人员也能应用天然植物病毒作为媒介或新基因的载体,将遗传物质从一种植物转到另一种植物上,以生产高浓度的有价值的药物,如抗生素等。热心于此…  相似文献   

11.
dsRNA对家蚕核多角体病毒(BmNPV)复制的抑制作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徐颖  朱成钢  金勇丰  张耀洲 《科学通报》2004,49(11):1073-1078
以BmNPV复制必需的DNA解旋酶基因和DNA聚合酶基因为靶序列, 人工设计并合成了长度分别为435(Ap1), 300(Ap2)和399 bp(AH)的dsRNAs, 利用TransMessengerTM Transfection Reagent转染家蚕细胞, 研究其对BmNPV复制的抑制效果. 结果表明, 在野生型病毒BmNPV 感染家蚕细胞实验中, Ap2和AH这2个dsRNA能够有效地抑制病毒DNA的复制, 并且在转染dsRNA后第4天抑制效果最佳, 它们使病毒滴度(PFU/mL 值)降低了103~104, 而另外的dsRNA(Ap1)没有明显的抑制效果. RT-PCR和DNA斑点杂交也证实了2种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和病毒DNA的量发生了明显的下调. 此外, 用荧光显微镜观察dsRNA在细胞内的定位, 发现在转染24 h后dsRNA开始在细胞核的周围呈不连续的聚集状态.  相似文献   

12.
谈谈干扰素     
本世纪三十年代,有几位研究人员曾描述过病毒干扰现象,即一种病毒对动物的感染因某种原因似乎能保护该动物使其不会再受另一种病毒的感染。1957年,伦敦国立医学研究所的研究人员发现了一种病毒干扰因子。这是由接触到病毒的细胞释放出来的一种蛋白质,它给予其他细胞以抵抗病毒感染的能力。他们把这种蛋白质称为干扰素。这种蛋白质并不直接对抗某种病毒,而是保护细胞不受许多种病毒的侵犯。而且它还能作用于许多不同的细胞活动,这似乎表明它具有某些治疗能力。因为这是一种天然的细胞产物,所以只要用量适当,其安全性可能会超过大多数新的实验药物。但是细胞分泌的干扰素的量极少,并且极难纯化,所以多年来一直难以积累到足量的干扰素,以供有效的临床试验之用。  相似文献   

13.
钟扬 《自然与人》2009,(1):18-21
生命的蓝图是用DNA来书写的,因而人们可以通过比较DNA序列来研究不同生物之间的进化关系。构建“进化树”。这一新兴的学科领域被称为分子系统学,它为预测基因的功能、追溯传染病病毒的感染源提供了新的解决之道。  相似文献   

14.
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DNAβ A-Rich区的功能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陶小荣  青玲  周雪平 《科学通报》2004,49(14):1386-1389
DNAβ是近年来在一些单组分双生病毒中发现的一类新型卫星DNA分子, DNAβ对于这些病毒诱导典型的病害症状是必需的. DNAβ上含有3个相对保守的区域: 共同区、βC1基因和A-Rich区(A含量 > 60%). 在对中国番茄黄化曲叶病毒Y10分离物(TYLCCNV-Y10)DNAβ βC1基因的功能突变研究的基础上, 对TYLCCNV-Y10 DNAβ上的A-Rich区进行了功能鉴定. 对TYLCCNV-Y10 DNAβ A-Rich区进行缺失突变后发现, A-Rich缺失突变体依然能够在植物中稳定复制和系统移动, 因此A-Rich区对于DNAβ的复制并不是必需的. 免疫捕获PCR检测发现, A-Rich缺失突变体能够包裹在TYLCCNV-Y10 DNA-A编码的外壳蛋白之中, 表明它并不能决定DNAβ的包裹, 但是A-Rich区的缺失使病毒症状减弱.  相似文献   

15.
近来,常常听到欧洲某国的人们拒绝接受转基因产品,并为此向政府提出抗议,要求禁止这类产品生产的消息。转基因到底是什么?它为什么会让人如此情绪激昂呢?下面就和大家谈一谈植物转基因技术。 植物体内的“异己分子” 转基因技术就是将外源基因(不是受体细胞本身具有的基因)设法导入受体细胞,使受体细胞获得外源基因所表征的特性。那么如何将外源基因转入植物细胞中呢?早先人们发现在土壤中的一种植物病原菌——土壤农杆菌能侵入植物的受伤部位,使植物产生瘤,而瘤的组织基因组中插入了农杆菌的基因。进一步研究发现,这种菌中有Ti质粒,它是一个闭合环状的双链DNA分子,该质粒上的一段DNA,称为T—DNA,它能转移并整合进植物基  相似文献   

16.
蝙蝠是超过100种病毒的天然宿主,其中一些病毒对人类的伤害则是致命的,包括中东呼吸综合征(MERS)、埃博拉病毒等,然而这些病毒却对蝙蝠没有影响,这是什么原因呢?目前一项新的研究发现,这或许与蝙蝠独特的"全天候"免疫系统有关。科学家认为,可以借鉴蝙蝠的这种能力研究出保护人类不受埃博拉等致命疾病伤害的方法。研究人员通过对澳大利亚黑狐蝠的基因和免疫系统进行检测,获得了一些重要发现。研究人员研究了  相似文献   

17.
小鼠精子捕获外源DNA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周荣家 《科学通报》1992,37(13):1246-1246
随着遗传工程研究的发展,现今已有多种方法实现外源基因向受体细胞的转移。较常用的方法有显微注射法和反转录病毒载体等方法。但晚近Lavitrano等报道用精子作为外源DNA的载体可以生产转基因动物。这一报道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一些作者试图重复这一实验,但至今还没有成功的报道。虽然如此,至今并不能排除精子作为外源DNA的载体的可能性。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至少具有以下三方面的意义。第  相似文献   

18.
<正>看到这个标题的朋友千万不要吃惊,至少从人体细胞中所包含的遗传物质上来看,的确如此:我们体内存在着145个"外来基因",它们来自于细菌、病毒和其他微生物。来自英国剑桥大学的研究人员指出:"生命之树的划分并不严格,它更像是错综复杂的亚马孙丛林——各个枝丫交织重叠在一起。"其实,在细菌等简单真核细胞中,基因水平转移是十分常见的,这能让生物个体之间快速共享基因,从而对抗菌素产生抵抗反应。而这项研究,则为其他  相似文献   

19.
许多实验室对真核细胞基因的分析,对球蛋白、卵白蛋白、免疫球蛋白、猿猴病毒(SV40)及多瘤病毒的研究,都显示出DNA上的密码顺序,一般并不是连续的,而是间断的,中间插入了“不表达”的DNA。甚至那些产物不是蛋白质的基因,如酵母的tRNA基因和果蝇的rRNA基因,以及腺病毒、劳斯肉瘤病毒和白血病病毒的信息,其原始的RNA转录物也都含有在成熟期间将被切除的内部区域,故最终的tRNA或信使是一种拼接物。  相似文献   

20.
最近,丹佛研究人员宣布,他们已分离到第二个控制人体免疫系统主要成分的基因,这是免疫防御机理研究的又一个里程碑。这种基因称为T细胞受体基因,它含有制造能控制T细胞的重要蛋白质所需要的遗传信息,T细胞的功能是防御进入体内的“非己”成分以及在体内生长和寄居的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