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圣母殿是中国现存最早的木结构建筑之一,是山西省太原市晋祠内的核心建筑,创建于北宋天圣年间(公元1023年-1031年),崇宁年间(公元1102年-1106年)重修,是宋代建筑殿宇中的代表性作品,也是晋祠内现存最古老、规模较大的一座宋代木结构建筑.  相似文献   

2.
广宁桥位于绍兴市区东广宁桥直街,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重修保存至今,系始建年代最早的我国唯一的立交式七折边拱桥.  相似文献   

3.
广宁桥位于绍兴市区东广宁桥直街,始建于南宋高宗以前,至明万历二年(公元1574年)重修保存至今,系始建年代最早的我国唯一的立交式七折边拱桥。  相似文献   

4.
距今900多年前建造的木塔--应县木塔,屹立在山西应县城里.应县原是辽国首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市)近畿地方的应州.塔是当时崇信佛教的统治者辽兴宗耶律宗真(公元1016年-公元1055年)命令修建的,辽道宗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落成.  相似文献   

5.
罗布泊新发现古城与5个考古遗址的年代学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近百年来, 在楼兰考古和古丝绸之路的考察研究过程中, 楼兰-鄯善国都城何在? 一直是国内外考古、历史、地理等诸多学科关注的热点. 通过对罗布泊小河墓地西北约6.3 km处新发现的古城遗址以及楼兰(LA)、方城(LE)、且尔乞都克古城、米兰古戍堡、土垠等遗址18个建筑物等样品的14C年龄分析, 结果表明: 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城墙年代大约在公元440~500 年左右, 形成于北魏时期(公元386~534年), 相对楼兰(LA)佛塔(约公元100~230年)、方城(LE)城墙 (约公元230~300年)、且尔乞都克城墙(约公元200年)、土垠(约公元100年)建筑时间年轻约100~300年. 米兰遗址古戍堡内房柱年龄约公元370 年, 古戍堡西门北侧墙基年龄最为年轻(约公元770年), 属于唐朝时期. 小河墓地西北新发现的古城遗址, 根据墙体年代和初步发现的文物类型以及地理位置, 有可能是文献中记载的“注宾城”, 可暂定名为“注宾河古城遗址”, 该古城遗址的隶属、职能, 还有待详细的考古发掘工作. 由于该遗址临近丝绸之路古驿站阿拉干, 处于丝绸之路东西和南北交通要道的十字路口上, 因此无论该遗址是否是“注宾城”、或“埒娄城”、或楼兰国都“扜泥城”, 它在丝绸之路上的重要位置都是毋庸置疑的. 通过对不同古城遗址的年代学分析, 为深入研究罗布泊地区古代遗址的时间-空间分布、西域文化的演化过程、人类活动与环境变化关系等提供了新证据.  相似文献   

6.
大洋深处的鬼影 在我国,很早就有关于USO的记载,<宝山县志>就写道:"采淘港向有大蚌,万历(公元1573年一1620年)间渐移至北,晦冥之夕,舟人咸见浮于水面,大里许,珠光烛天.崇祯(公元1628年~1644年)年遂入大海.  相似文献   

7.
太平桥位于绍兴县柯桥镇浙东古运河上,是一座由石拱桥和石梁桥相结合的长桥。始建于明万历四十八年(公元1620年),清朝乾隆六年(公元1742年)、  相似文献   

8.
<正>"人生在世,贵尽忠孝,节义之事,方于人道无愧,可立身于天地之间",出自《关圣帝君觉世真经》中的这段话,正是对关羽这位儒、释、道三家皆敬重的三国大将的褒奖。关羽被后世封为"大帝""武圣"。祖庙:武庙之祖解州关帝庙,也就是名为"天下武庙之祖"的关帝祖庙,敕建于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后随着历代帝王加封关羽,庙宇亦随之扩建,时至明、清,关帝庙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现存建筑多为明清时期重修之所,位  相似文献   

9.
近年来,小冰期(约公元1400~1850年)的气候变化已经得到了较为详尽的研究.但是,在中世纪暖期(约公元800~1400年)温度是否比近50年温度高这个问题上,仍存在很多争论.有气候模型表明,包括青藏高原北部在内的中亚地区在中世纪暖期的温度仍然低于现代温度.然而,这一区域包含中世纪暖期的高分辨温度记录非常有限,通过气候建模得出来的结论  相似文献   

10.
通用纪年:公元2004年 公元是当今世界上普遍采用的纪元方式,也就是共同的纪年的起算点.公元和公历不同,世界上使用公历的国家很多,但并非都使用公元纪年.今年是公元2004年,而日本却称为平成16年,以色列是希伯莱历5765年.不过,在日、月、星期的计算上使用的还是一样的公历,使用公元纪年的国家毕竟越来越多.  相似文献   

11.
龟兹国的传说 塔里木沙漠的边缘,许多个绿洲被丝绸之路串联在一起,就像一串珍珠项链,龟兹绿洲正是这串珍珠项链上的一颗珍珠.它并不是最大的绿洲,但却绝对是一个有特色的重要绿洲. 龟兹国为西域古国之一,居民擅长音乐,龟兹乐舞便发源于此.中国汉唐时期,中央政府都以龟兹为政治中心,东汉和帝永元三年(公元91年),班超任都护一职,将西域都护府迁至龟兹.唐贞观22年(公元648年)和唐显庆2年(公元657年)曾两度将安西都护府设置于龟兹,所辖4镇、16府、72州,并在此设立政权机构,管理西域地区.龟兹当时是中国古代西域大国都城,也是唐代安西四镇之一.它北通乌孙,南连于阗,东西有丝绸之路中道贯穿,龟兹处在西域中心的十字路口上,是唐代著名的军事重镇.  相似文献   

12.
21世纪钟声终于敲响。从公元元年(即公元1年)至公元1000年是人类公元第一个千年;从公元1001年至2000年是第2个千年。为了欢庆第3个千年的光临,人们早已迫不及待了,因此在1999年除夕之夜就开始了全球性的狂欢庆贺活动,这有点像我们庆贺百岁虚数那样。然而要到2001年1月1日,人类才真正跨越划世纪和划千年的历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析两个取自雷州半岛南部的全新世珊瑚的高分辨率Sr/Ca比值,重建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公元489~500年和公元前539~530年)月平均分辨率的表层海水温度记录.结果显示,公元前539~530年时段表层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基本相同,代表相对温暖的气候;而公元489~500年时段10年平均的冬、夏季SST与现代器测记录相比分别低2.9和l℃,年均温度低2℃左右,代表相对寒冷的气候.这些珊瑚记录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其他地区根据物候及历史记录获得的气候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4.
雷州半岛中晚全新世造礁珊瑚Sr/Ca比值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韦刚健 《科学通报》2004,49(17):1770-1775
通过分析两个取自雷州半岛南部的全新世珊瑚的高分辨率Sr/Ca比值, 重建了这两个历史时期(公元489~500年和公元前539~530年)月平均分辨率的表层海水温度记录. 结果显示, 公元前539~530年时段表层海水温度(SST)与现代基本相同, 代表相对温暖的气候; 而公元489~500年时段10年平均的冬、夏季SST与现代器测记录相比分别低2.9和1℃, 年均温度低2℃左右, 代表相对寒冷的气候. 这些珊瑚记录的气候特征与中国其他地区根据物候及历史记录获得的气候记录相吻合.  相似文献   

15.
清越 《科学之友》2007,(5):84-85
"皇城"与"黄城" 皇城村位于山西省晋城市阳城县北留镇以北8 km处,该村在明清里甲时代(里甲制度:明清实行严格的户籍登记制度.在农村,大体而言,每110户为一里甲)一直属于郭峪里.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天下大乱,烽烟四起,为求自保,祖居郭峪的陈氏家族在樊山脚下修建了防御性建筑河山楼,隔年在河山楼外增修,形成今天皇城相府的内城.陈氏后人陈廷敬在康熙四十二年(公元1 703年)入阁拜相之后,家族兴旺,又修建外城,构筑了豪宅巨院皇城相府.经此后数年经营,形成村落,皇城村也因此而得名.  相似文献   

16.
明代晚期(17世纪20年代)在中国制作的一架地球仪,现收藏于伦敦英国博物馆地图部。 据有关专家考证,这是一件珍贵的科技文物,是现存最早在中国制作的用汉字注记的地球仪(见封三)。此地球仪的下端有一篇文字注记,是耶稣会士葡萄牙人阳玛诺(公元1574~1659年)和意大利人龙华民(公元1559~1654年)于天启三年(公元1623年)合撰的《地球说》,其中叙述了他们制作地球仪的目的是为了更形象地表明大地实为一个球体。  相似文献   

17.
野渡无人舟自横--漫话流体运动中物体的稳定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振东 《科学》2004,56(1):40-41
独怜幽草涧边生,上有黄鹂深树鸣.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 这首脍炙人口的优美山水诗七绝<滁州西涧>,系唐代诗人韦应物(737-约792)在德宗建中二年(公元781年)出任滁州(今安徽滁州市)刺史时所作.当您反复吟诵,如画的意境就重现眼前,真是美不胜收.  相似文献   

18.
考试的开发及相关问题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人类的各种决策过程包含着测量、考试和评价.早在公元前2200年,中国人首先编制了正式的口头知识测验.我国较正规的考试可追溯到距今1400多年的隋朝(公元606年,隋炀帝大业二年)出现的科举考试.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对世界教育、政治、文化尤其是考试制度产生过重大影响.  相似文献   

19.
藏南沉错沉积物水蚤残体组合对环境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活塞取样器在藏南沉错获取了连续的沉积岩芯, 选择顶部的117 cm岩芯段进行水蚤(Cladocera)残体分析. 根据水蚤的种类、数量和生态习性, 从下到上可以将岩芯中水蚤组合划分为5个带: CL0组合(117~101 cm)没有发现水蚤; CL1组合(101~77 cm, 约公元1407~1533年)出现钻孔中的全部9种水蚤, 并达到序列中的最高含量, 反映了在温暖的沉积环境中有大量的外来冷水注入和有机质输入, 湖泊宽浅适宜大型水生植物的生长; CL2组合(77~29 cm, 约公元1533~1831年)的水蚤数量和种类大大下降, 只有为数不多、环境适应性较强的Chydorus sphaericus经常存在, 说明了当时的沉积环境非常恶劣; CL3组合(29~10 cm, 约公元1831~1941年)的优势水蚤种类与CL1 组合接近, 但丰度下降, 特别是喜有机碎屑环境的水蚤数量大大降低, 反映了环境有利的条件下, 流域地表的植被发育仍然较差; CL4组合(10~0 cm, 约公元1941年到现在)除没有发现浮游型水蚤外, 其他7种水蚤均可见到, 稳定的湖泊水温使广温型的水蚤种与窄温型的浅水种相比, 已经失去竞争优势. 该孔水蚤组合反映的环境变化得到其平行孔的介形类组合、环境磁学与相关参数以及硅藻-盐度转换函数研究结果的支持, 反映了青藏高原湖泊沉积中的水蚤组合对沉积环境的敏感性和在环境变化研究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地震和地震灾害是全世界共同关心的问题。 公元132年,东汉的张衡(公元78~139年)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地震仪——候风地动仪,用以测量地震发生的方位(图1)。这一测量本身包含着一个本质性的观念,即地震是沿一定方向从远处传来的地面震动。直到18世纪和19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