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项新的研究显示,老鼠可能也具有像人类和鸟类一样的能力,可以根据所听到声音学会唱歌。美国研究人员发现,当雄老鼠聚到一块儿时,它们相互之间会"飙高音"。以前的研究已经证实,雄老鼠会在"求爱"期间在雌老鼠面前"唱出"高难度的"曲目",而此举对"博得芳心"具有重要的作用。不过,这些老鼠之间"唱出"的甜蜜"小夜  相似文献   

2.
分辨不同语言的能力并非人类所独有。最新研究表明,老鼠也能做到这点.从而使它们成为具备这种能力的第三种哺乳动物。  相似文献   

3.
西澳大利亚州立大学的专家们调查发现,生活在该州小灌木丛中的一种大老鼠,对毒药具有罕见的适应性:其抗毒能力为普通老鼠的30倍。生活在澳大利亚其他地区的老鼠,遇到这种毒药有一半就得死去。这种毒药——一氟醋酸钠极毒,在澳大利亚被广泛用来消灭老鼠。原来,在大老鼠的机体内部会产生一种脱氟作用,所以这种毒药的积储过程在其体内无法进行。生活在澳大利亚西部的大耳袋鼯具有类似的能力。  相似文献   

4.
<正>老鼠的"吱吱"叫声与我们人类讲话之间的共同点可能比你想象的还要多。修改老鼠身上一个与语言关联的基因似乎会搅乱老鼠的交配呼唤。这个名为FOXP2的基因我们人类也有。自从我们人类与亲缘最近的现存亲戚黑猩猩以及那些落后于我们的高超发声能力(比如唱歌能力)的动物分离以来,这个基因发生过两次重要的  相似文献   

5.
石左虎 《世界科学》1999,(11):16-17
一项关于记忆的研究提出这样的问题:我们是否应该将遗传学运用于提高人的智力?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研究人员对一只看上去很普通的老鼠进行了能力测试,结果发现这只受试啮齿动物很快作出一系列反映出其智力的动作:它有较快的学习能力,有较强的记忆力和对环境适应能力,它比普通的老鼠灵活得多。毫无疑问,受试者是一只超级老鼠。原来科学家对这只老鼠作了生物手术,即改变它的DNA,确切地说,就是改变它的祖先遗传给它的DNA,其方法是改变老鼠小小头颅深处神经原之间的对刺激的反应。实验的结果是造就比其分系聪明得多的新一族老鼠。…  相似文献   

6.
荷兰鹿特丹伊拉斯谟大学的科研人员阿克泽尔·塞姆门及其同事最近在对老鼠的研究中发现 ,一种叫做“抗苗勒激素” (anti Mullerianhormone ,简称AMH)的物质 ,阻止着老鼠早期卵泡的发育。出生一周的老鼠有几千个原始卵泡 ,这些卵泡都具有发育成为卵的能力。在一只老鼠的一生中 ,这些卵泡大多数都会发育。但是只有少数卵泡走完全过程 ,成为成熟的卵 ,而大多数卵泡在未到达这个阶段前都会死亡。“抗苗勒激素”在雄性胚胎发育中所起的作用已为人所知 ,但它也是由包围在正在成长的卵泡周围的粒膜细胞构成的。塞姆门认为 ,…  相似文献   

7.
正老鼠是具有丰富情感生活的生物,但我们却残忍地将它们用于实验研究。为什么会这样?老鼠的笑和同理心20世纪90年代后期,情感神经科学之父贾克·潘克谢普(Jaak Panksepp)发现老鼠是会笑的。由于老鼠叽叽喳喳的笑声在我们无法听到的超声波当中,这才一直没有被发现。直到潘克谢普实验室的成员布赖恩·努特森(Brian Knutson)开始  相似文献   

8.
现象1杂交老鼠抗鼠药 一只老鼠对新鼠药具有免疫力,是缘于它的进化杂交.华法林是一种普通的老鼠药,对大部分老鼠都有效,但是对与地中海沿岸的老鼠有密切关系的阿尔及利亚老鼠却无效.这两个鼠种通常不会见面,但人类可以“介绍”它们认识,于是那些杂交老鼠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德国,并由于其新的有益特质在华法林的毒性作用下安然无恙.  相似文献   

9.
笔者养有一猫,皮毛绚丽,黄白相间捕鼠勤快,温柔可人,不料一日回家,昏迷在地,呕吐不止,遂送医急救。过了几天,猫总算大难不死,不料精神一反常态,碰到老鼠时往日的虎虎神威荡然无存,反而望鼠生畏,不敢再度问津,现出了"猫怕老鼠"的反常景观。原来这是猫吃了毒死的老鼠后的表现。老鼠的繁衍能力惊人。一只成年老鼠,年产5—10胎,每胎多只。幼鼠出世3个月又可产仔,子子孙孙呈几何数增殖。有人估算:一对田鼠产下的后代如能全数成活,只经四年,其家系可达1亿  相似文献   

10.
国外的研究者在给老鼠注射一种加压素——脑垂体激素时,偶然发现老鼠变得易于训练,且具有较好的记忆力。据报告,他们使用这种加压素已恢复了健忘病人及普通病人的记  相似文献   

11.
这是一个颇为有趣的实验——美国科学家麦开将一群刚刚断奶的幼鼠一分为二,放在两只不同的笼子里区别对待:第一组老鼠享受“最惠国待遇”,每天予以充足的食物,让其饱食终日。而第二组老鼠则遭受“歧视待遇”,每天只提供相当于第一组60%的食物,故意饿其腹。结果却大大出人意料,第一组的老鼠难逾千日,没到中年就“英年早逝”;而第二组经常饿着肚皮的老鼠则寿命翻番,而且长年皮毛光滑,皮肤紧绷,行动敏捷,更耐人寻味的是:其免疫力乃至性能力均比饱食终日的老鼠要胜出一筹。在麦开的实验之后,好多科学家用同样的方式对兔、猴等其他动物及细菌和鱼…  相似文献   

12.
科技前沿     
<正>年轻血液可提高老年大脑功能实验发现,把年轻老鼠的血液注入到年老老鼠的体内后,后者的大脑神经细胞会出现增长,并且在迷宫实验中的导航能力也会增强。研究者介绍,大脑中的海马区对经验的感受是很强的,当你获得的信息越多,这一区域也会变得越大。不过,海马区会随衰老一同衰弱。年老的老鼠通过血浆注入,可以使其大脑中退化的海马区重获生  相似文献   

13.
猫为什么要吃老鼠?几百年来科学家一直困惑不解. 德国海德堡大学生物学教授穆勒博士经过多年探索,终于解开了这一长期困扰世界动物生理学界的谜团.穆勒认为,猫一旦不吃老鼠后,它们的"夜视"能力就会逐渐下降,最终变成黑夜里的"瞎猫".  相似文献   

14.
谷子 《世界科学》2004,(8):46-46
假如你被他人称为“呆头鸟”会生气吗?加拿大的研究人员通过对人、老鼠和3只不同种类的鸟进行检测后发现,鸟对识别、分类和记忆纯音符的能力要高于人和老鼠。 在这项研究中,如果人能记忆并识别为他们演奏的纯音符就会得到货币奖励,  相似文献   

15.
在这个星球上,人类是惟一的可以用语言来交流的生物。有科学家宣称,在人类众多基因中,已经发现能使人类说话的基因,如果没有这个基因,语言与人类的文明就没有发展的机会。在过去的20万年间,这个基因的改变,促使人类在演化上,能与其他生物朝向不同的演化路径,这个基因就是FOXP2。FOXP2基因的损坏,会造成罕见的语言疾病,语言文法的使用将出现问题。科学家在灵长类的研究中,观察这个基因在它们身上的表现情形与影响,这些动物包含黑猩猩、大猩猩、猩猩、恒河猴、猴子与老鼠。科学家想要知道,这个基因在人类、猴子与老鼠身上,有什么不同的表现。  相似文献   

16.
NPY与酒量     
美国西雅图市华盛顿大学的一个科研小组,经研究发现,大脑中的一种天然化学物质可以影响人对酒精的敏感度。 这种化学物质称为“Y神经肽”,简称NPY。该科研小组通过人工作用,使老鼠体内缺乏NPY,然后对这种老鼠进行饮酒实验。他们发现这种老鼠比体内NPY数量正常的老鼠的酒精耐受性高,即更不容易喝醉。相反,体内NPY超量的老鼠,则酒精耐受性很差,很容易醉酒。  相似文献   

17.
美国缅因州的巴尔—哈波尔镇可称之为世界实验老鼠培育中心。这里有一座世界最大的杰克逊老鼠研究和培育实验室,该实验室为各种遗传学、医学和生物学实验培育和繁殖着1700多种老鼠。仅1993年就从这里向世界32个国家输送了150万只实验老鼠。该实验室就象一座大型工厂,它占地38公顷,在36座大楼内,有13座专门用于培育老鼠,里面喂养着65万只老鼠。600多名专家、研究人员和职工整天为饲养这些小动物忙碌着。实验老鼠每天需饲料2吨,笼内的铺垫物(术屑、稻草)每天约需1350公斤。  相似文献   

18.
正为了测试实验员的性别是否会影响老鼠实验结果,心理学家最近进行了一项实验:使用注射剂或致炎因子诱发老鼠疼痛,然后比较老鼠在男性或女性实验员面前的面部怪相。结果发现,面对男实验员,老鼠的痛感显著下降,体温和压力激素——皮质酮的水平降低,30分钟实验期内的排便次数明显增加。面对穿着之前男实验员所穿T恤的女实验员,同样的事情发生了,这强烈暗示是男性的体味在激发老鼠的压力,其中原因可能在于雄性激素诱发了老鼠的恐惧,  相似文献   

19.
广角镜     
高智力的“天才老鼠”诞生美国科学家最近利用基因工程培养出一种异常敏捷的老鼠。研究人员称这将为早老性痴呆症、智力迟钝患者找到一条治疗途径。蛋白质GAP—43很久以来一直被认为与学习有关。美国西北大学的阿耶·鲁登伯格和他的同事的研究发现,经过增加GAP—43基因处理的老鼠在老鼠迷宫中的表现比普通老鼠要出色得多;这种老鼠迷宫是专门用于测试啮肯动物智力的。有些老鼠天生更聪明一些,鲁登伯格发现这些老鼠的GAP-43浓度很高。这证明他的研究方向是正确的。鲁登伯格反对为想变得更聪明的人或想让自己的孩子在学校中更有优势的…  相似文献   

20.
<正>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科学家通过实验,发现一种可清除记忆的基因Tet1。科学家分别对两组老鼠进行了实验,一组老鼠的Tet1正常,而另一组的Tet1则遭到破坏。为了让老鼠对笼子产生恐惧感,他们把这两组老鼠放进同一个笼子,并对它们进行了轻微电击。但当研究人员再把它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