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发布与实施,是我国企业会计制度的一项重大改革,是我国会计与国际会计接轨的一项重大举措。本文主要就其资产方面的概念、确认、计量和核算内容的变化作一些比较、分析,以便更加深刻地了解新制度,贯彻执行新制度。  相似文献   

2.
为了健全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规范小企业会计核算工作,提高会计信息质量,财政部专门发布文件,决定从2005年起要求在全国小企业范围内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该文就《小企业会计制度》出台的必要性,以及执行新制度过程中与《企业会计制度》的差异问题作了总结,并提出了一些保障新制度的实施的建议。  相似文献   

3.
常亚 《科技信息》2007,(15):45-46
2000年12月29日,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并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减值准备的计提。该项改革措施提高了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了“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减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计提减值准备后的纳税调整及会计处理方法展开讨论。  相似文献   

4.
2000年底,财政部正式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这项新制度对资产的定义作了调整,井将资产减值由四项扩展到八项,规范了资产战值准备的计提。该举措有利于提高企业会计信息质量,同时进一步贯彻“谨慎性”原则。新制度一经颁布,对于资产战值的一系列讨论就在会计界广泛展开,众说纷纭。本文围绕资产减值处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应对措施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新《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企业在进行会计核算时,应当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不得多计资产或收益、少计负债或费用,不得计提秘密准备”。谨慎性原则在新制度和具体会计准则中得到了全面、深入的运用,新制度不仅严格限制了公允价值概念的使用,扩大了计提财产减值准备的范围,而且在修订准则中明确规定,在会计核算中必须遵循谨慎性原则的要求,对于非正常的经营业务交易不确认收益,只确认损失。新的企业会计制度进一步充实了谨慎性原则的内容,笔者为此就谨慎性原则在会计实务中的具体运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6.
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于2007年1月1日起在上市公司中执行,并将逐步在其他企业中开始实施。文章就《企业会计准则第18号--所得税》(以下简称《所得税准则》)与现行的《企业会计制度》和《小企业会计制度》对所得税务不同的会计核算方法进行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7.
为了规范企业会计核算,真实、完整地提供会计信息,财政部于2001、2002年相继制订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先后在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新成立的企业和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2004年4月27日,财政部制订并颁发了《小企业会计制度》,2005年1月1日起执行。至此上述3个企业会计制度顺利取代了1993年7月1日施行的13个行业企业会计制度,基本完成了企业会计制度的改革。本文试就《小企业会计制度》与《企业会计制度》的不同点进行比较,以便更好地贯彻实施《小企业会计制度》。适用范围的比较《企业会计制度》总则第二条…  相似文献   

8.
2007年1月1日起,我国在上市公司中实施新的企业会计则。本文通过理论的剖析与案例的讲解,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与《企业会计制度》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可供出售金融资产、持有至到期投资等三种投资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进行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9.
近几年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健全,为规范企业会计核算,财政部于2001、2002年相继制订并颁布了《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并已先后在上市公司、外商投资企业和部分国有大中型企业实施。  相似文献   

10.
浅议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会计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焕明 《科技资讯》2009,(1):170-170
不同类型的企业由于执行不同的标准,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其会计处理方法也不同。笔者根据现行的要求,将固定资产清查结果的其会计处理方法小结为以下三个会计主体:执行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公司、执行(企业会计制度)的公司和执行《小企业会计制度)的小企业。  相似文献   

11.
咨询     
《华东科技》2008,(7):12-12
问:哪些企业不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答:大中型企业和金融企业不适用《小企业会计制度》,大中型企业应当执行《企业会计制度》,金融企业应当执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  相似文献   

12.
为满足会计信息使用会计对会计信息高质量的要求,使会计信息更加可靠、相关,各国推行实质重于形式原则,我国《企业会计制度》将其作为会计核算的基本原则,结合《企业会计制度》说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在我国的具体运用,强调会计人员应具备良好的职业判断能力。  相似文献   

13.
企业会计信息质量不高是我国当前经济领域的一个严重问题。会计信息失真不仅使一部分违法者达到转移国家资产、偷逃税收、粉饰企业业绩、欺骗股民等非法目的,而且使国家的经济秩序受到极大的破坏。因此国家财政部在20O0年12月颁布了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新制度借鉴了国际会计学术界和实务界的研究成果,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在原有的会计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更加广泛地运用了谨慎性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原有会计制度本身的缺陷,对提高会计信息的质量有着重大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曹婷 《科技信息》2007,(10):205-205
根据新《企业会计制度》的叙述,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变更被列作会计估计变更,按照《企业会计准则——会计政策、会计估计变更和会计差错更正》的相关规定进行处理。这一修改在会计界引起了争论,笔者通过比较会计政策变更与会计估计变更讨论一下折旧方法变更的归属。  相似文献   

15.
李敏 《当代地方科技》2007,(11):110-111,113
财政部2000年12月颁布的《企业会计制度》正式将"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纳入企业会计核算应遵循的原则,而2006年2月颁布的新《企业会计准则》也将"实质重于形式"作为会计信息质量要求之一。本文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产生的必然性、在会计理论与实务中的运用以及在运用中应注意的问题这三方面阐述了这一会计原则。  相似文献   

16.
财政部于1997年5月和7月分别发布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并规定该准则和制度于1998年1月1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实行。将财政部原制定发布的自1989年1月1日起实行的《事业行政单位预算会计制度》(以下简称《原制度》),与这次新制定发布的《事业单位会计准则》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以下简称《新制度》)作一比较,可以归纳出事业单位会计在以下10个方面发生了重大的改变。  相似文献   

17.
企业会计制度是在遵循一般会计核算原则的条件下,借鉴国际惯例,结合我国企业的实际情况,以《企业会计制度》为基础制定的,充分体现了企业自身及其会计信息使用者的需求和特点。本文对企业会计制度的构成及特点进行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以《增值税暂行条例》[1]《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办法》[2]出口货物退免税管理若干问题规定》[3]等税收法规、规章为依据,以《关于增值税会计处理的规定》[4]和《企业会计制度》[5]企业会计准则第16号——政府补助》[6]企业会计应用指南》[7]中有关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业务的会计处理方法为出发点,基于对出口货物退免增值税业务本质的会计分析,旨在就此提出更为客观合理的会计处理方法。  相似文献   

19.
自2006年2月15日颁布《企业会计准则18号——所得税》准则以来,它一直是会计人员学习的难点、重点,该准则与原规定(《企业所得税会计处理的暂行规定》、《企业会计制度》)相比不论在理念上还是在方法上都有重大变化。本文试图通过对会计理念、核算方法、确认及计量等方面的变化,对所得税会计准则进行比较全面的解析。  相似文献   

20.
自新的企业会计制度推行以来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尤其是会计工作者。新的制度充实了原制度的不足,更加符合我国各类市场的客观实际。以债务重组为例进行分析比较更加印证了新制度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