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彭宏丽 《科技信息》2012,(34):181-182
利用电磁场技术,对循环冷却水系统中的化学垢和生物垢进行处理对于解决工业循环冷却水系统中腐蚀与结垢的问题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电磁场技术水处理,可以达到防垢杀菌灭藻及防腐蚀的目的;具有管理方便,维护费用低,节能效果显著等特点。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循环活性污泥复合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技术的工艺原理和组成、国内外类似研究的现状及进展情况,对循环活性污泥复合生物反应器废水处理工艺的主要技术特征、优点及其经济性进行了分析与评价.  相似文献   

3.
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是地表环境中最复杂的物质循环之一.近年来,稳定同位素技术在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研究中得到了广泛应用,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氮的来源、物理迁移及其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等过程的认识,完善了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理论体系.本文综述了在环境水体中应用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及统计模型,将氮的溯源研究从定性识别拓展到定量解析;应用稳定同位素分馏理论及同位素配对技术,实现氮的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转化途径的判别及其转化速率的定量解析;重点提出应进一步开展不同转化途径、不同水体环境要素对氮同位素分馏特征的影响研究,逐步完善环境水体氮循环同位素分馏理论体系,为准确认识氮循环和加强水环境保护奠定科学基础.  相似文献   

4.
印染废水脱色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别从生物处理法、化学氧化法、吸附法和电化学法等方面介绍了印染废水的处理方法和研究进展,介绍了放电等离子体技术、超临界水氧化技术、膜分离技术以及超声波技术等新兴的治污技术,分析了染料废水处理技术的研究状况。化学氧化技术使用广泛,一般常用于生物处理的前处理;吸附法的吸附效率较高,吸附过程不破坏染料的分子结构,染料可以回收利用;电化学技术不仅能去除重金属,而且能去除化学需氧量(COD)、生物需氧量(BOD)和总悬浮固体(TSS)浓度,对染料的脱色效果很好;超临界水氧化法使有毒有害的有机物完全转化,可以避免二次污染问题,氧化反应速率快,适用范围广;膜分离技术高效、节能,可实现废水的循环利用和有用物质回收;超声技术操作条件温和、降解速率快、可以单独使用或与其他水处理技术联合使用。  相似文献   

5.
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技术发展国家符合节能减排政策,为提高工业冷却水的循环利用,减少循环冷却系统的腐蚀、结垢和产生微生物黏泥,许多专家学家进行了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技术的研究。文中介绍了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技术新近的发展,包括膜技术的应用、磁技术以及微电解技术,概括了循环冷却水综合处理技术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6.
皮革废水由于污染物浓度高,成分复杂,成为难处理的工业废水之一。本文研发的毛皮硝染废水综合回用技术。实现了毛皮工业废水分质分流处理,对舍铬废水的单独处理降低了毒性污染物危害性,达到了单独收集,单独处理、循环利用目的。该技术采用生物材料、明矾处理办法开发无盐无酸鞣制新工艺,通过废液中有机物质及中性盐的去除,实现毛皮废溶液可循环使用60次以上。基本做到铬盐零排放。毛皮硝染废水综合回用技术已经超越传统工艺,技术、经济、环保效果明显,值得在重点污染源废水(如脱毛废水、浸酸废水、铬鞣废水等)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7.
目前许多具体实例证明中水回用技术在污水处理厂的应用,其主要是通过曝气生物滤池技术过滤处理污水后回用作电厂冷却水等工业回用水,处理出水能够达到《再生水用作冷却用水的水质标准》中的循环冷却水标准等一系列标准,从而节省了大量的自来水,为企业产生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8.
介绍了餐厨废弃物的产生、处理与回收利用技术,以及嘉兴市采用餐饮废弃物湿加热制备饲料和有机肥料、湿式厌氧发酵技术和生物酶催化法制备生物柴油等国内外先进技术,利用餐厨废弃物制备蛋白饲料、有机肥料和生物柴油项目。项目实现餐厨废弃物100%循环利用,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内容,是可再生能源领域的创新举措,将有力推动相关生物能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9.
生物强化技术是一种能有效提高废水生物处理降解效率的技术,尤其是和固定化技术和膜生物反应器结合之后,在处理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方面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文章分析了生物强化技术应用的现状,综述了分子生物技术在生物强化中的应用,总结了生物强化存在的问题,并对生物强化结合基因工程和纳米技术的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肉类加工废水是我国最大的有机污染源之一,该类废水具有有机物浓度高、杂质和悬浮物多、油脂浓度高等特点。对肉类加工废水的来源、危害及目前常用的处理技术进行了综述,包括生物处理方法中的厌氧生物处理法、好氧生物处理法;新出现的技术方法如改进型厌氧生物处理法、改进型好氧生物处理法、厌氧-好氧生物组合方法。对上述各方法的机理、研究进展、优缺点进行了评述,同时展望了处理肉类加工废水的技术和方法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1.
生物增强活性炭技术处理微污染源水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不同的筛选分离技术,从试验源水中分离出8株优势菌种,经过反复驯化培养,形成具有高效生物降解能力的高活性菌群.利用高活性菌群,采用人工循环固定方式形成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进行其长期运行效能的试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能够有效去除微污染源水的各类有机物,处理效能显著高于常规工艺和臭氧化工艺.源水经生物增强活性炭工艺处理后,其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58.34%,对CODMn的平均去除率43.5%,对UV254的平均去除率57.4%,对TOC的平均去除率40.2%.经过色质联机检验,水中的各类微量有机物的种类和含量均有了显著的降低.  相似文献   

12.
染料废水生物法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染料废水的污染问题已日趋严重,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分析了国内外染料废水污染的现状,概括介绍了物理、化学和生物法处理染料废水的优缺点,并从基础理论研究和下游技术研究2个角度总结了国内外对染料废水生物法处理技术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3.
重点介绍了国内外处理焦化废水的生物强化技术,并对生物脱氮及烟道气处理焦化废水的方法也进行了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14.
城市生活垃圾的循环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结合城市垃圾循环处理系统的物流特性,阐述了循环处理的概念,在此基础上,主要对焚烧、填埋等技术发展提出了城市生活垃圾处理新体系的可行方案,且逐步转向与国际接轨的循环处理系统。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泔脚垃圾的来源和特性,发现此类垃圾具有很高的回收利用价值,接着综述了泔脚垃圾粉碎直排法、填埋法、焚烧法以及生物处理技术:包括好氧堆肥和厌氧发酵两种方法.综合各种泔脚垃圾处理技术,发现生物处理技术对环境造成的危害较小,且可以作为回收能源,并产生对环境有益的二次产物.通过研究各种泔脚垃圾处理技术的利弊发现,生物处理技术比较适合现阶段的我国泔脚垃圾的处理,其中厌氧发酵技术有着相当的优势.  相似文献   

16.
印染废水生物法处理技术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综述了传统生物处理技术和现代生物处理技术在印染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现状,探讨了未来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7.
厌氧生物技术在工业废水处理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述龙 《科技资讯》2010,(20):118-118
厌氧处理是废水生物处理技术的重要途径。本文阐述了厌氧生物处理的原理,分析了厌氧处理的特点,探究了影响厌氧生物处理的情形,展望了厌氧生物处理工艺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8.
简要阐述了饮用水的水质问题,论述了生物陶粒的特点及生物陶粒过滤技术在饮用水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和深度处理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生物陶粒过滤技术在微污染饮用水处理方面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循环对其产生量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探讨了不同循环方式下垃圾填埋初期渗滤液产生量的规律,通过填埋模拟柱(填埋垃圾170kg)进行模拟雨水渗入、渗滤液原液循环和渗滤液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循环至垃圾层的实验。结果表明,渗滤液循环能增加填埋层起始渗滤液的产生速率;填埋层初期净产液量不但取决于循环液量,还和循环水质密切相关;渗滤液原液循环4周后抑制微生物水解作用,从而减少了垃圾净产渗滤液量;渗滤液经过好氧生物处理后循环,能加速垃圾中易降解物质水解过程,即加快渗滤液产出,此后加速水解垃圾中的难降解物质,即能增加累积净产液量;Gompertz模型可模拟不同循环方式下填埋层累积渗滤液净产生量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相似文献   

20.
聚酯污水的深度处理新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考察国内外污水回用现状与技术的基础上,根据对辽化聚酯一厂污水生化二沉池出水进行的小试研究结果,开发出了“浮选-生物过滤-臭氧催化氧化-快滤”(FBOF)深度处理技术,并在辽化聚酯一厂进行了近6个月的中试试验。结果表明,生化二沉池出水经过FBOF中试装置处理后,出水的化学需氧量可降至13 mg/L,浊度降至0.4 mg/L,油含量降至0.27 mg/L,总铁离子含量降至0.03 mg/L,完全达到了循环冷却补充水的要求。与其他国内同类技术相比,FBOF污水深度处理技术具有工艺流程简单、特点突出、处理效果好、操作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具有很好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