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重庆涪陵大气污染物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重庆涪陵2010—2014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和同期的气象资料,分析了涪陵地区大气污染物的变化情况与气象要素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涪陵从2010到2014年空气质量有变好趋势,迎宾大道和兴华中路的空气质量总体较好,AQI指数优良天数分别占87%和85.6%,PM_(10)为涪陵首要污染物.PM_(10),SO_2质量浓度具有周期性变化特征,从1月至12月为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每年较冷的12月、1月、2月PM_(10)质量浓度值较高,较热的月份质量浓度值较低.NO_2质量浓度年际间变化幅度较小.PM_(10)与气温、降水量、相对湿度、平均风速具有负相关性,与气压具有正相关,即气温越高、降雨量越大、气压越低、风速越大,PM_(10)质量浓度越低.SO_2,NO_2与气温、气压、降水量均为负相关,与相对湿度正相关.不同月份大气污染物与气象要素的相关性存在较大差异.  相似文献   

2.
对临汾市1976年~2008年的7个气象要素进行了均一性检验,结果表明:降水、地温、水汽压未通过正态检验;日照通过了标准正态均一性检验SNHT;气温、气压和相对湿度检测出间断点.t检验和SNHT检验的结果不完全一致.更换仪器和迁站是间断点出现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3.
探讨广义相加模型在分析气温、相对湿度等气象要素与医院日创伤疾病急诊人次相关性中的应用.收集北京3家综合性医院2008-2012年日创伤患者资料和同期北京市的气象和环境数据资料,根据赤池信息量准则,在控制长期趋势、短期波动、节假日效应以及污染条件等混杂因素的基础上,构建日创伤急诊就诊人次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广义相加模型,并绘制暴露-反应关系曲线.经广义相加模型分析,医院日创伤急诊就诊人次与日均气温和气压表现出一定的线性正相关和负相关趋势,尤其是气温低于24.5℃时,气压介于1 007~1020hPa之间时,线性变化显著.与日均相对湿度和日照时数表现为复杂的非线性相关,当相对湿度为50%~70%时,相对危险度最高,当日照时数达到9 h时相对危险度最低.针对创伤疾病,利用广义相加模型进行气象要素的作用分析和拟合比较合理.  相似文献   

4.
从气温、气压、相对湿度、风、降水、日照时数等方面论述了气象要素对空气质量影响的相关研究成果,指出了未来进一步研究的方向和内容。  相似文献   

5.
本研究利用北部湾地区6个气象站的大雾记录及降水量、气温、相对湿度、风速、气压、露点等逐小时气象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法确定大雾形成的关键影响因子并分析其特征规律,利用逻辑回归分析法建立北部湾地区海雾预测模型,结果表明,相对湿度和风速是北部湾海域大雾天气的关键的影响因子。在相对湿度越大,风速越小时大雾天气出现的可能性越大,且大雾天气在相对湿度为95%~100%、风速为0~3 m/s时出现的频率最高。利用相对湿度和风速所建立的大雾预测模型对无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5.2%,大雾天气预测准确率为77.9%,总预测准确率为76.6%,总体预测效果较理想。  相似文献   

6.
利用天津市津南区国家一般气象站1980—2019年的观测数据,对津南区近40年的气温、相对湿度、风速、降水量和日照等气候要素进行了分析,并计算了不同极值重现期。研究结果表明:①近40年间津南地区平均气温、最高气温、最低气温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年平均气温每10年增加约0.5℃,平均相对湿度则呈下降趋势。②从年代际变化角度分析,在春、夏、秋3个季节气温均呈逐年代升高趋势,2010 s春季比1980 s偏高近2℃。相对湿度在2000年之后均比之前明显偏低,其中2010 s 4个季节均明显低于之前的3个年代。平均风速呈现一致减弱的年代际变化趋势。降水量的年代际变化规律性并不十分明显。③根据皮尔逊分布计算了津南国家一般气象站最高气温、最低气温、日降水量和极大风速的不同重现期对应的极值,其中百年一遇最高气温为43.4℃,最低气温为-24.3℃,日最大降水量为231.5 mm,极大风速为28.6 m/s。  相似文献   

7.
分析了2014—2018年济南市区大气重污染特征及其类型,并识别了各类大气重污染的主要气象影响因子.结果显示:(1)重污染主要发生在冬季,秋季和春季次之,夏季最少.(2)济南市区大气重污染主要为积累型和复合型.(3)5项气象要素中,相对湿度对空气质量影响最大,风速和日照时数次之,气温和气压影响较小.(4)积累型和沙尘型重污染期间,气压、气温和日照时数分布区间均较广,前者多发生在风速小、相对湿度大的时期,后者多发生在风速较大、相对湿度小的时期;O_3光化学型重污染期间,风速较小,相对湿度较大,气压较低,气温高且日照强;复合型重污染期间,气象条件的不确定性较大.  相似文献   

8.
根据1980~2012年喀什平原地区3个气象站的逐日气象资料,采用统计分析探讨了日平均温度、气温日较差、地温日较差、地-气温差、日平均风速、日平均气压、气压日较差及日相对湿度8个气象因子对浮尘天气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年、月季节三个序列上,影响喀什平原地区浮尘天气发生的主要影响因子基本上是一致的,分别是日平均风速、日相对湿度、气温日较差、地-气温差及气压日较差5个因子。各因子对浮尘出现日数的影响有显著的季节差异,在春、秋、冬三季浮尘天气的发生受气温日较差和日相对湿度的影响显著;气温日较差越大,相对湿度越大,越不易发生浮尘天气。夏季动力因子占主导地位,日平均风速为主要因子。在秋、冬两季冷高气压对浮尘天气的发生有一定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区域气象自动站温度历史资料的统计分析,发现抚顺市区域站实时资料存在时钟突跳、部分站点要素及全要素报文缺测、部分站温度长时间异常等问题。应用气候学界限值检查、气候极值检查、时间一致性检查、空间一致性检查及格式检查等多种质量控制方法,实现了对区域站温度整点实时观测资料的自动化质量控制。保证了资料的可靠性,提升区域自动气象站实时资料的数据的可用性。  相似文献   

10.
铜陵市空气污染物浓度日变化特征的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选择位于长江南岸的铜陵市为研究区域,利用2007~2010年空气污染物浓度监测数据与气象要素观测资料,分析二氧化硫(SO2)、二氧化氮(NO2)和可吸入颗粒物(PM10)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及其与气象要素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铜陵市空气污染物浓度和气象要素的日变化主要有"单峰单谷型"和"双峰双谷型"两种,SO2和PM10的日变化规律空间差异不显著,NO2的日变化存在明显空间差异.主要污染源附近的监测点,浓度日变化规律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气温3个要素日变化之间存在相关性,而与风速、降水的日变化规律无关.周边无污染物排放的监测点,浓度日变化规律不仅与气压、相对湿度和气温日变化存在显著相关,还与风速呈反向相关关系.对于周边虽有部分污染源,但不是区域内的主要污染源的监测点,浓度日变化与气象要素之间无统一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1.
论假相当位温的数值计算(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提出一种以气压、温度、水汽压或气压、温度、相对湿度为参数的假相当位温计算公式。并试图把它用于气象站短期强对流天气预报。  相似文献   

12.
利用2008~2017年上海市奉贤区气象监测数据以及2015~2017年空气质量监测数据,通过经验模态分解、Hilbert谱分析方法和时间内在关联分析方法(TDIC),重点探讨了相对湿度、浓度与大气能见度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奉贤区大气能见度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和季节变化特征,能见度与相对湿度、和浓度变化呈现负相关性,在不同的相对湿度下,颗粒物浓度对大气能见度的影响不同。通过TDIC分析,在局部时间范围内,能见度与颗粒物浓度呈现正相关性,这种相关性变化会受到降水、风速、气压、温度等气象因素和极端天气的影响。通过上述分析,可以较好的探究大气能见度的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13.
Li  ShengHai  Yao  TanDong  Tian  LiDe  Wang  PengLing 《科学通报(英文版)》2011,56(18):1912-1920
To better understand ultra-high-altitude climate characteristics and their changes, an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was installed on August 4, 2005 on the Mt. Xixiabangma Dasuopu glacier (28°23.04′N, 85°43.72′E, 6900 m a.s.l.) in the middle of the Himalayas. Mountain weather conditions were observed continuously and automatically. This paper is the first to publish meteorological data for a whole year for a high-elevation region, and analyze wind direction, wind speed, air temperature, air pressure and humidity. Analysis of the observation data reveals that this region was strongly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ly jet from October 10, 2005 to April 21, 2006 and by the Indian monsoon from May to September. The seasonal transitions of the westerly jet were characterized by changes i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In winter, influenced by the westerly jet, the wind speed in the study region was very high and fluctuated violently, gale days were frequent, temperature and air pressure fluctuated dramatically, the diurnal range of temperature decreased and the diurnal range of air pressure increased, relative humidity and specific humidity declined sharply, and air was dry. In summer, influenced by the Indian monsoon, the relative humidity and specific humidity were high. In addition, we analyzed reanalysis data for the location of the automatic weather station. The results confirmed that this region was strongly affected by the westerly jet from October 10, 2005 to April 21, 2006 and the observations that the seasonal transitions of the westerly jet were characterized by changes in meteorological elements.  相似文献   

14.
根据西藏高原区38个气象站自建站到2006年的逐日气象观测资料,采用FA056标准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各站逐日参考作物蒸发蒸腾量(ET0)。利用软件Golden Software Surfer8.0空间分析功能,得到西藏高原区四季ET0均值、极值ET0均值、干湿季ET0均值和年ET0均值的等值线灰度图,重点分析了全区各种ET0均值的空间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西藏高原区各种ET0均值的高、低值中心空间分布各有差异;西藏高原区各种ET0均值均具有东部和中南部高、东北部和东南缘低的空间分布规律;多年平均气温、平均风速和平均相对湿度等主要气象因子共同作用导致了西藏高原区各种ET0均值呈现三个ET0高值中心。  相似文献   

15.
根据塔里木盆地周边2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得到40个气象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同类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致性。剔除一致性要素后共得到海平面气压、气温、风速的日平均及其6h变化,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最大冻土深度等15个浮尘影响因子,各月15个因子与浮尘天气的相关程度明显不同。多元线性回归浮尘影响因子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08—14时变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对浮尘天气的影响始终是首要的,14—20时变压在春、夏季和08—14时风速差在秋季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位居其后。日平均风速的影响虽然也贯穿始终,但影响程度变化较大,以春季和冬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6.
塔里木盆地浮尘影响因子的强度变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塔里木盆地周边27个气象观测站1961—2003年逐日地面观测资料,整理得到40个气象要素,相关分析表明同类气象要素之间存在一致性。剔除一致性要素后共得到海平面气压、气温、风速的日平均及其6h变化,日平均相对湿度,日降水量,日最大冻土深度等15个浮尘影响因子,各月15个因子与浮尘天气的相关程度明显不同。多元线性回归浮尘影响因子模型的分析结果表明,各因子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有着明显的季节特征,08—14时变温和日平均相对湿度对浮尘天气的影响始终是首要的,14—20时变压在春、夏季和08—14时风速差在秋季对浮尘天气的影响程度位居其后。日平均风速的影响虽然也贯穿始终,但影响程度变化较大,以春季和冬季最为明显。  相似文献   

17.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公路风吹雪雪深预测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公路风吹雪雪深预测作为国际雪冰学领域的研究热点和难点问题一直未能很好解决.以白茫雪山防雪走廊段安装的自动气象站和当地气象局提供的气象资料为基础,提取了对公路风吹雪雪深有影响的4种因素(降雪量、大气温度、风速和湿度)的指标值,建立了基于BP(back propagation)神经网络的公路风吹雪雪深预测模型.对研究区5次降雪过程中所记录的199组数据进行训练学习,用20组数据来验证建立的模型,验证结果表明20h累计雪深预测值的误差在10%以内,85%的雪深预测值误差在20%以内,因此所建立的模型具有很强的泛化能力和较高的精度.并对降雪量、大气温度、风速和湿度这4个因素进行了敏感性分析,表明雪深与降雪量成正比,与其他3个因素成反比,其中降雪量对雪深的影响最大,风速次之,湿度最小.  相似文献   

18.
贵州省雾的气候特征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利用1961-2004年贵州省84个观测站的天气现象和能见度资料以及9个代表站的地温、气温和相对湿度资料较全面地分析了贵州省雾的空间、时间分布特征。分析表明贵州省雾的空间分布并不具有很强的规律性,全省年平均雾日数为299天,在60天以上的地区比较分散,主要分布在东部、西部边缘及中部地势较高处,年平均雾日数大于100天的有3个站,以毕节地区的大方县为全省之最,有170天。贵州省雾的时间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尽管每月都有雾出现,但主要集中在冬半年(10月至次年2月),雾最少时段在5-7月,一天当中早08时发生雾的频率最高;雾的年际变化分析表明贵州省84站平均雾日数呈明显减少趋势,平均每年减少006日。进一步对贵州省9个代表站的气象条件进行初步的统计分析,显示冬季最低气温的逐年升高,年平均每日地温与气温之差、日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之差的降低以及年平均相对湿度的减少是造成年平均雾日数呈减少趋势的原因。  相似文献   

19.
水体浊度是重要的水质检测指标,与人为扰动、水文、气候变化密切相关.武汉军运会及其水环境动态是公众关注的热点话题.该文选取2019年10月8日-11月6日位于梁子湖5个水质监测站数据,以军运会铁人三项比赛为展开,研究人为扰动对梁子湖水体浊度时空变化的影响.同时,为排除气象和水文等因素可能带来的影响,结合风速、温度、相对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