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1 毫秒
1.
河道流路的治理对于防洪、航运等工作至关重要,事关社会经济发展大局。黄河胡家岸~葛家店流路治理是建国后山东河务局对重点河段进行治理试验的河段,几十年来的持续整治,使本河段已由原来的流路摆动变化大形成目前较为稳定的治导线,本文对建国前河势进行分析.回顾了山东河务局对胡家岸~葛家店流路治理过程,通过现今河势进行分析,预估今后河势发展变化趋势,提出了整治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分析历史上黄河航运发挥的作用,以及新时期国家对黄河航运治理开发的重视,进一步总结分析了开发黄河航运的意义,面临的问题与解决对策,以及黄河航运的前景,得出黄河航运开发功在当代、利在千秋。  相似文献   

3.
金沙江上梯级水库的修建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进而水库的长期运用及影响航运状况。本文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金沙江建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前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金沙江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金沙江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黄河内蒙河段洪水过程及河床冲淤过程分析,探讨了支流洪水对河段河槽萎缩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金沙江上梯级水库的修建必然影响水库淤积发展过程、水库的长期运用及影响航运状况.运用一维及二维泥沙数学模型计算分析了金沙江建库对三峡水库泥沙淤积及航运的影响.一维计算结果表明,上游建库的综合作用将延缓三峡水库的淤积发展过程;上游建库情况下,变动回水区河段在三峡水库运用前40年内不会出现泥沙淤积问题.重庆河段整体呈现冲的趋势,100年内基本不发生淤积.二维计算结果表明,相对于上游无库情况下,金沙江建库后,重庆河段长江干流泥沙淤积量及淤积厚度明显减少,甚至出现冲刷,航运条件明显改善;金沙碛河段受金沙江建库影响较小,仍会出现碍航问题,需要进一步整治.  相似文献   

6.
简要分析了黄河凌汛产生的原因,并阐述了黄河干流河段凌情的复杂性及危害性,并概述了利用水库蓄水防凌的黄河防凌措施。  相似文献   

7.
为了研究黄河上游沙漠宽谷河段(宁蒙河段)塌岸,从自然因素及人为因素2方面进行了塌岸影响因子指标体系的构建。运用遥感影像解译及实地测量塌岸数据,结合监测期间的水文、地形、气象等资料,基于2006—2010年数据采用回归分析,建立塌岸量与主要因子之间表达式,根据回归系数对主要影响因子的贡献度进行排序。结合聚类分析对黄河上游典型塌岸河段进行分类分级。结果表明:研究河段的水动力条件流速及河岸坡度是宁蒙河段塌岸的主要因素,典型河段的塌岸聚类结果与现场观测值基本一致,为宁蒙河段塌岸建立了一种比较可靠的评价模式。  相似文献   

8.
黄河在托克托县河口镇以上河段称为上游,河口镇至郑州市桃花峪的河段称为中游,桃花峪以下河段称为下游.本文涉及范围是黄河中上游的流域,纬度约是北纬34°~42°,东经96°~113°,面积约70万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9.
黄河小浪底河段古洪水沉积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古洪水沉积的环境及应用沉积物识别的野外特征指标体系,指出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分为3种类型,具有4个特点,其中赋存古洪水平流沉积的地貌类型有4种,这一研究成果为在野外寻找及判断黄河小浪底河段的古洪水沉积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古洪水研究具有普遍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根据黄人劳[2002]77号文件,《关于成立黄河上中游管理局直属水政监察(水土保持监督)支、大队的批复》,绥德水政监察大队执法范围及职责如下:负责黄河干流天桥水电站至禹门口河段;根据上级授权,黄河上中游流域水行政执法涉及取水许可、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及河道采砂管理、水调督察及省际水事纠纷调处等方面。绥德水政监察大队于2003年8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后,对管辖河段进行了首次全面巡查,到目前为止,对管辖河段进行了两次全面巡查,对水事矛盾突出的重点河段进行了6次不定期巡查与调查。通过大量退查与调查,全面掌握了该河段的基本情况,发现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经认真总结分析,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对策与建议,供从事水行政行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1.
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环境变迁的再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应用历史地理学方法,结合现代水文、河流、地貌、沉积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对历史时期乌兰布和沙漠北部环境变迁问题提出以下观点:1)乌兰布和沙漠北部在先奏为古屠申泽,其湖面远大于西汉至北魏时的屠中泽;2)西汉至北魏时屠中泽向北萎缩,湖面减为原来的44%,西汉所置窳浑,临戎、三封3县即位于河湖之滨的绿洲之上;3)黄河干流中滩~协成段受科里奥利力作用的影响,右岸冲刷较多,是该区黄河多次改道东移的惟一原因.黄河迳流是古屠申泽得以存在的惟一水源,故黄河改道是该湖不断萎缩终于干涸的根本原因;4)屠中泽干涸后湖盆受西北强烈干燥气流及沙漠流沙的侵袭,迅速沙漠化.小片绿洲亦因弃耕、缺乏植物覆盖而沙化、消亡;5)沙漠中湖泊对改善滨湖生态环境的作用显著,但其蒸发渗漏损失水量也十分巨大,对于极为缺水的黄河流域而言,维持湖泊的存在并不一定合算.  相似文献   

12.
"北魏洛阳时代"是中国历史发展的重要时期,作为反映北魏社会信息载体的已发掘的墓葬资料,多分布在豫、晋、蒙、冀、鲁、陕、甘地区。中外学者从其墓地制度、墓葬形制、墓葬图像、随葬品等方面进行了多层次、多角度的研究,取得了较多的研究成果,为探索洛阳时代的历史原貌提供了丰富的历史资料。但在一些主要问题的认识上,也还存在着视点相同、思考模式同一化等问题,变换视角,重视细节,应是未来研究中需要强化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13.
董栋  薛明霞 《科技信息》2009,(31):J0361-J0361,J0400
分析黄河坝岸变形监测现状,及光纤光栅传感器的运行原理,根据两者特性,结合黄河坝体具体情况设计出方便现地安装的FBG偏斜仪。以便通过实验室标定,得到FBG偏斜仪"波长差——角度"关系,作为算法设计的参数依据。  相似文献   

14.
以中国三江源称多、玛多、玉树、曲麻莱、治多、杂多、囊谦、达日等县部分地区为草地变化研究区,利用20世纪90年代初期、2008年两个时期TM影像,结合实地测量盖度、地面光谱信息以及GPS技术,建立了监测草地植被变化的重要指标——植被盖度的定量反演模型。将两期影像进行比较,监测研究区草地植被变化的时空变化规律。将模型预测的植被盖度与2008年实地调查的结果进行相关性检验与精度验证,相关性达到0.84,平均精度为80.18%。用光谱分解分析法得到的盖度分布结果与本文结果做精度验证,精度为77.46%。分析研究结果,较符合已有研究成果和草地保护区建设规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两个时期三江源部分县的草地监测结果表明:该研究区部分地区草地是退化的,但也有部分地区草地正在恢复。研究区0.16%严重退化,11.40%中度退化,31.89%轻度退化,56.55%处于不同程度的草地恢复中。草地恢复区与轻度退化区位于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内,国家自然保护区建设起到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15.
作为身处后台的幕僚,能否施展自己的治国韬略,在很大程度上取决其辅政艺术,既使如魏源这样的旷世哲人也概莫能外。魏源人生的黄金时期,基本上是在幕府中度过的,他的主要思想大多成形、成熟于这一时期,他的政治理想也多是以参谋辅政的方式进行实践的。毕生追求“经世济用”的魏源,充分利用幕府这个难得的行政参谋平台,以择木而栖、与时而变、为国而谋、躬身而为的精妙辅政艺术,将改革开放思想融贯其中,使其“师夷长技以制夷”和“除草弊政”的政治抱负在混浊的政治环境中得到最大限度的施展。  相似文献   

16.
在第二轮西部大开发和向西开放、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国家战略驱动下,青海、甘肃、宁夏3省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适时构建整体结构的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在国家宏观发展战略层面上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城市群组合体系的完善,将促使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与成渝经济区、关中-天水经济区共同构成我国"西三角"经济圈,3省区城市经济带的形成,能够显著促进我国内陆向西开放程度,打造"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核心通道,形成黄河上游内陆向西开放核心地带.在探讨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形成和发展的条件基础上,认为目前黄河上游城市经济带建设应从构建巨型产业带、沿黄城市带、内陆合作开放带3个战略方向出发,在国家层面上逐渐形成特色鲜明、向西开放、区位优势明显的城市经济带.  相似文献   

17.
魏晋南北朝至唐中叶的六个世纪里,儒家经学在少去了汉代利禄政治的喧闹环境下平静而自在地发展,“春秋学”表现尤为典型,它经历了恢复与发展、分离与整合、创新与蜕变几个不同的阶段。特别是中唐时期啖助等人颠覆汉魏注疏之言,舍传求经,创“新春秋学派”,为唐宋儒家文化的复兴开启了思想大门。  相似文献   

18.
郑州—洛阳黄河南岸黄土地层及更新世环境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重点介绍了河南豫西地区洛阳-郑州间黄河南岸邙岭的两个黄土剖面,并进行了岩石和磁性地层划分对比,证实了该区黄土最早形成于早更新世晚期的第九层粉砂层(L9)。在此基础上对黄河的发育及区域更新世环境变迁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9.
对问体论体文在魏晋南北朝时期大放异彩,其特点是以对问的方式结构全篇,通常是一问一答,也有多问多答,"辙寄之宾主,假自疑以对之",假设对方有疑惑不解的问题或对方攻击的观点,然后予以答疑或驳击。按其宾主人物之不同可分为两类,一类是或问式,一类是客主问对式。前者使思想表述更加明白晓畅,使深刻复杂的理论深入浅出,使文章容量扩大,呈现出思想逐层深入、几经矛盾波折的过程。后者则具有戏剧性,有虚构的客主双方,有一定的矛盾冲突与特定的情境。  相似文献   

20.
在中古文笔分域的背景下,任笔在齐梁之际赢得了炳焕的盛名,然而北人邢邵却讥斥任昉“文体本疏”,抵牾顿生。邢邵这一言论,是在与魏收斗文争胜的背景下提出的,除不满任昉诗歌好用新僻的典故之外,还有任昉在创作中常突破文体规范、随意运笔的缘故。任昉作品中所存在的破体现象,反映了他不拘于文体约定俗成的既有规范,灵活地从具体境况出发结撰篇章以各致其用,同时也是他追求新变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