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采用离子交换法,以锌铝碳酸根型水滑石(Zn/Al-CO3-LDHs)为前体,进行了钼系络离子[O{MoO(O2)2}22-插层水滑石的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红外光谱(FT-IR)和元素分析等手段对插层产物结构和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法可制备出钼系络离子[O{MoO(O2)2}22-插层Zn/Al-CO3-LDHs的产物,插层产物保持了原有水滑石的层状结构,而且升高温度有利于层间阴离子交换完全,从而使晶体结构趋于完整。  相似文献   

2.
烷烃衍生物第一电离能的自相关拓扑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文中定义烷烃衍生物分子中非氢原子的染色序数(fi),它对于非氢原子具有优异的选择性。由fi建构1阶染色序数自相关拓扑指数(1F)的定义式为:1F=[Σ(1+k)-0.25·(fi·fj)-10.5,它对烷烃衍生物分子具有良好的结构选择性。32种脂肪族胺、醇、醚、硫醇、硫醚类化合物的第一电离能(Ip,eV)与1F及O,N,S原子的电负性(XPL)的关系式为:Ip=13.0264-3.82081F +0.1773XPL,R=0.9929。令人满意的27种卤代烷(F,Cl,Br,I)的关系式为:Ip=8.2727-2.64061F+1.5168XPL,R=0.9979。这两个模型较好地揭示了烷烃衍生物第一电离能的递变规律。经Jackknife法检验,具有模型稳健性,并对23种烷烃衍生物Ip估算,显示良好的预测能力。因此,文中为烷烃衍生物第一电离能的预测提供一种有效方法。上述59种烷烃衍生物的Ip1F的相关系数为0.9791,明显优于著名的Kier指数(1Xv)(其R仅为0.4190)。结果表明,所建定量结构性质相关(QSPR)模型的相关性高、稳健性好、预测能力强。  相似文献   

3.
为避免传统氧化铬工艺所产生的含铬副产物对环境的污染,本文提出了用淀粉水热还原铬酸钠生产氧化铬的新工艺。在对水热还原过程的反应规律及反应机理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对淀粉水热还原铬酸钠过程的动力学进行了研究,调查了影响六价铬还原转化率的因素。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反应物浓度和反应时间是主要因素。选择等温、恒容、不可逆反应动力学模型来描述其反应过程,其动力学方程为:r=-d[Cr(Ⅵ)]/dt=1.367×1013e-100.566×1000/RT[Cr(Ⅵ)][St],即指前因子、表观活化能和总反应级数分别为1.367×1013L/(mol·h)、100.566kJ/mol和二级或拟二级。该反应属化学反应控制,对Cr(Ⅵ)和淀粉均表现为一级或拟一级。  相似文献   

4.
以无水乙醇和冰乙酸为溶剂,Co(NO3)2·6H2O,(1,3 二(4-吡啶基)丙烷(bpp)和(NH4)6[Mo7O24]·4H2O为反应物,在150℃下进行溶剂热反应,合成了新的无机-有机杂化材料Mo8O26(H2bpp)2。采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晶体结构,通过紫外-可见-近红外反射光谱表征了晶体性能。研究表明,合成产物属单斜晶系,空间群P21/c,晶胞参数a=10.938(2),b=9.7351(19),c=19.649(4),β=101.74(3)° ,V=2048.5(7)A° 3;晶体结构由无机的[Mo8O264-n链和有机的(H2bpp)2+离子靠静电力和氢键堆积而成;此无机-有机杂化材料对紫外光具有较强的吸收,且有一定的质子导电能力。  相似文献   

5.
报告了测量铝样品中天然放射性核素232 Th和238U质量活度结论, 即232 Th质量活度为2.3 ×10 - 3~7.0 ×10 - 3 Bq/ g , 238U质量活度为0.136 ×10 - 3~0.155 ×10 - 3 Bq/ g。同时也讨论了在测量高密度样品时样品对其本底辐射的自吸收及环境辐射的屏蔽修正问题, 实验表明测量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6.
在B3PW91/6-31G(d, p)计算水平上,对铁离子配合物[Fe(H2O)m(OH)nx(m+n=4; x=3+,2+,1+,0,1-)的5种可能构型进行优化计算,分析比较了优化结果的几何构型、电荷布居以及能量。计算结果表明:这5种配合物在理论上都有可能稳定存在,配体以氧原子与铁离子配位并形成四面体构型,有部分电荷从氧原子转移到铁离子,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铁离子的d电子以高自旋的形式排布,形成开壳层的电子结构,其中Fe(OH)4-的d电子最难以发生跃迁。比较具有相同数量Fe3+、H2O和OH-的[Fe(H2O)m(OH)n+jH2O+kOH-]体系的能量,发现随着[Fe(H2O)m(OH)nx中OH-数量的增加,H2O数量的减少,体系的能量逐渐降低。所以,[Fe(OH)4-+6H2O+2OH-]体系最稳定,与布居分析中OH-与Fe3+的配位作用较强的结果相一致。  相似文献   

7.
原子核的裂变、衰变与核群子结构参数间关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原子核结构理论中核素的裂变、放射性同位素的 β+、β-等衰变机理的研究占很重要的地位。到目前为止 ,没有一完整的理论来解释各种现象 ,如对称、不对称裂变等。从核素的群子结构出发首次研究了92235U14323290Th14220983Bi126 裂变机制。其中92235U143在一个热中子的冲击下发生不对称裂变,其根源在于核群子结构的剧变,(PB)41(PB2 ) 51-B(P2 B3)40 *(PB2 ) 12 有密切关系;23290Th142 在α粒子冲击下也发生不对称裂变,其原因同样可用原子核群子结构的不对称性加以解释。至于20983Bi126 在α粒子冲击下发生对称裂变, 是与核素中出现比较单一的激活态群子结构有密切关系。还详细考察了各种放射性元素发生 β+、β-衰变与核群子结构之间的关系, 进一步证实了核群子结构的存在同样是这些衰变的根源。  相似文献   

8.
采用反应性熔盐法以n(K2Se3 )∶n(Cu)∶n(In)∶n(Se) =2∶2∶1∶6的摩尔比,在773K下反应5d,得到四元金属硒化物K2CuIn3Se6。该晶体属于单斜晶系,空间群为C2/c ,晶胞参数a =1 .1484(2)nm,b =1.1458(2)nm,c =2.1327(4)nm,β =97.81(3)o,V=2.7802(1)nm3,Z=8.K2CuIn3Se6具有层状结构,含有二维共价结构的负离子,2∞[CuIn3Se6]2-.2∞ [CuIn3Se6]2-由配位四面体[CuSe4]和[InSe4]共顶点连接而成。2∞[CuIn3Se6]2-和K+ 以静电力堆积成晶体。漫反射光谱研究表明,该晶体具有1.6eV的光学能隙,属于半导体,对太阳能有选择吸收的特性。  相似文献   

9.
断裂准则是评定含裂纹构件或结构的工作状态是否安全的基准和依据。本文从三维介质中复合型裂纹问题的分析入手,考虑裂纹尖端小范围屈服区对裂纹扩展的影响,提出了描述三维介质中任意形状裂纹扩展规律的F0准则和E0准则。这两个准则均与现有的实验资料吻合得很好,而且还有一个较为突出的特点,即能反映Ⅰ—Ⅱ—Ⅲ型复合裂纹和Ⅱ—Ⅲ型复合型裂纹中KⅢ对裂纹开裂角的贡献。这一特点是S准则[1]、MG准则[9]、C判据[10]和W判据[11]等一些断裂准则不具有的。  相似文献   

10.
合成了稀土高氯酸镝-谷氨酸配合物晶体。经热重、差热、化学分析及对比有关文献,确定了其组成是Dy2(Glu)2(ClO4)4.9H2O, 纯度是96.54%。选用Dy(NO3)3.6H2O,L-Glu,NaClO4.H2O和NaNO3作辅助物,使用具有恒温环境的反应热量计和热化学手段,以2mol/L HCl作溶剂,分别测定了[2Dy(NO3)3.6H2O+2Glu+6NaClO4.H2O]和[Dy2(Glu)2(ClO4)4.9H2O+6NaNO3]在25℃时的溶解焓。通过设计热化学循环求得化学反应的反应焓ΔrHΘm, 25℃=234.300kJ/mol, 计算得到配合物Dy2(Glu)2(ClO4)4.9H2O(s)在25℃时的标准生成焓ΔfHΘm, 25℃=-6476.116kJ/mol。  相似文献   

11.
地震剖面的反褶积经常是地震勘探资料处理阶段的一个重要步骤,它是公认的提高剖面分辨率的有效方法.常规的反褶积方法已经很多,但如何在提高剖面分辨率的同时又有效地抑制噪声,提高剖面的信噪比,始终是困扰人们的问题.针对这一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反馈神经网络及其衍生物(TH网络)的地震剖面反褶积方法.实验结果表明,本方法效果明显,尤其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充分显示了神经网络方法处理地震剖面反褶积问题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提出一种基于ART神经网络(及其改型)从地震剖面中识别子波的新方法.发挥神经网络在模式识别和优化计算两方面的优势,先以无教师学习算法从剖面中识别出子波,再通过TH神经网络作反褶积.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有明显的效果,特别在地震剖面中存在一些相隔较远的反射层时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3.
大多数提高地震资料分辨率的反褶积方法都基于传统静态褶积模型,这与非均匀介质中的地震子波实际传播
规律不符。因此,在动态褶积模型基础上,结合地震波在地层中的吸收衰减特性,提出一种基于时频域的动态反褶积
方法。该方法将广义S 变换良好的多分辨特性引入到地震资料动态反褶积处理中,首先将非平稳地震记录的广义S
变换近似表示为静态震源子波的傅里叶变换、复数值时频衰减函数与反射系数广义S 变换的乘积,再采用多项式拟合
的方法对非平稳地震记录时频谱进行平滑处理,从而可估算动态传播子波和地层反射系数。本文方法不需要直接求
取Q 值,能够适用于变Q 值情况。理论模型和三维实际资料处理结果表明,该方法不仅能改善地震资料的分辨率,还
能有效补偿深部地层吸收所引起的能量衰减。  相似文献   

14.
根据探地雷达信号基本子波的特点,设计了一种适宜于探地雷达信号的反褶积算法。该方法将基本子波转化为一个位于子波绝对最大值处的尖脉冲,反褶积后,子波被压缩在绝对值最大处,而不是在子波的开始。它可以有效地去除基本子波的拖尾,压缩基本子波的长度,提高信号的纵向分辨率和信噪比。通过对探地雷达实验数据和高速公路检测数据的计算,表明了该算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5.
自校正信息融合Wiener反卷积滤波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于含有未知模型参数和噪声统计的多传感器信号反卷积系统,应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新息模型参数的在线辨识,可在线估计噪声方差,进而提出了自校正信息融合Wiener反卷积滤波器。证明了它的渐近最优性,即若ARMA新息模型参数估计是一致的,则它收敛于当噪声方差已知时的最优融合Wiener反卷积滤波器。同单传感器情形相比,它可提高滤波精度。一个带三传感器的反卷积系统的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常规的地表一致性处理方法是在得到各个地震道的炮点分量和检波点分量之后,计算两个分量褶积的预测反褶积算子,将该算子作用在各自的地震道上,由此消除激发和接收因素对地震子波的影响。当激发和接收因素变化较大时,由于没有明确的目标函数,其应用效果不甚理想。为此,在利用常规方法实现地震道分解之后,赋予每个地震道相同的目标函数。然后,以炮点分量和检波点分量的褶积为输入函数,利用维纳滤波算子对每个地震道进行地表一致性反褶积处理。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较好地消除了不同地震道之间激发和接收因素的差异,地震子波的一致性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7.
提出一种在频率域实现的MIMO(multi—inputs multi—outputs)盲解卷积算法,可以在较低信噪比下求解得到浅海水声信道冲激响应的逆滤波器响应,不受时间域的原始信道阶数很长且稀疏的影响,经过求逆后得到原始MIM0浅海水声信道的冲激响应.最后采用合理的声场仿真模型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8.
精密控制机械震源特征及信号检测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基于精密控制机械震源(ACROSS)信号与石油工业上的常规可控震源的特征差异,对ACROSS信号进行互相关、短时相关、相干和反褶积等四种方法处理分析,并分别从重复性、走时剖面、频谱特征以及信噪比等方面对处理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互相关方法处理结果稳定性好,能较好地突出高能量频率成分,但不适用于在频谱特征里能量相差较大的窄带信号分析;ACROSS信号与环境背景噪声在频谱上有重叠,短时相关法会放大噪声的作用,其效果较相干和反褶积法显得略差一些;信噪比对相干和反褶积法处理结果的稳定性影响较大,相干和反褶积法适合于具有一定信噪比的ACROSS信号检测分析。  相似文献   

19.
针对海上常见的鸣震、层间多次等常见的短周期多次波,用预测反褶积衰减多次波方法存在较多多次残留这一问题,通过设计自适应滤波器,用最小均方算法的迭代公式来更新自适应预测反褶积的关键参数预测因子,预测步长和因子长度可由多次波分布的周期与范围不同来自动设置。通过模型对比试验发现,该方法对鸣震、层间多次波比较发育资料效果尤其明显,并通过实际资料进行了相关验证,分析对比所得的一些关键成果图件,显示该方法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0.
两传感器自校正信息融合白噪声Wiener反卷积滤波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应用现代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基于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新息模型,对于带未知模型参数和噪声方差的两传感器反卷积系统,提出了自校正信息融合白噪声Wiener反卷积滤波器。它具有渐近最优性。一个Bernoulli-Gaussian白噪声反卷积的仿真例子说明了其有效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