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李辉 《科技信息》2011,(22):I0087-I0088
信用证支付方式和别的支付方式相比有很多优点,给国际贸易的开展提供很大的便利,但信用证存在一定风险,中国每年出口贸易中由于信用证风险发生的损失为数不少。因此,对信用证的风险及其防范措施进行系统的分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使用信用证作为支付方式,应当熟悉相关的国际惯例,提高警觉,防范各种风险尤其是各式各样欺诈手段和方法,以确保交易安全。  相似文献   

2.
俞智睿 《科技资讯》2009,(23):142-143
本文以归纳实践中信用证结算的信用风险出发,总结分析信用证风险的类型和特点,确认信用证风险并对应提出有效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信用证结算条款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信用证结算存在的风险,指出了国际贸易业务中信用证欺诈的手法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4.
信用证支付方式下的收汇风险主要由伪造信用证和"软条款"信用证引起,出口商防范外汇风险的措施包括:慎重选择贸易伙伴;提高业务人员素质;严格审证,认真备单,等等。  相似文献   

5.
国际贸易中信用证结算的风险与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信用证结算条款的分析与研究,阐述了信用证结算存在的风险,指出了国际贸易业务中信用证欺诈的手法和风险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6.
杜黎霞 《科技咨询导报》2007,(31):114-114,116
信用证结算是当前国际贸易领域中使用最为广泛的一种建立在银行信用基础上的结算方式,对于进出口双方来讲都降低了交易风险。但这并不是说信用证业务就没有风险,同样也存在着诸多风险,会造成当事人的重大损失。如何正确把握结算业务中信用证所存在的风险,对于减少国际贸易纠纷和风险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信用证业务是一项收益较高、技术性较强、风险较大的中间业务,它同贸易融资紧密结合,有利于银行扩大客户队伍,提高国际知名度,同时给银行带来了可观的手续费收入。但另一方面,信用证支付方式本身固有的缺陷也给参与交易的各方当事人带来了诸多不利影响,特别是对于银行来说,信用证业务的风险是比较大的。本文从三个方面就如何防范银行信用证业务风险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8.
信用证是国际贸易中普遍采用的一种支付和结算方式,信用证语言翻译的精确性、规范性、严谨性对国际贸易实务产生直接的影响.通过具体实例归纳了国际贸易中信用证语言的特点,分析了信用证语言翻译中存在的问题,强调了信用证语言翻译在规避国际贸易风险中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9.
赵伟  琚志华  张东红 《科技信息》2009,(9):350-350,390
在国际贸易中,信用证是合同双方一种重要的货款支付方式,但是信用证作为货款的支付也存在着各种风险,特别是近年来我国企业在国际贸易中采用信用证支付越来越多,在货物发运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贸易纠纷,因此很有必要对国际贸易中货物发运时信用证的风险进行分析,以避免或减少损失发生。  相似文献   

10.
彭新星 《科技资讯》2011,(1):246-247
由于国际贸易巨大风险性,信用证作为一种有效规避风险的结算方式,已经被广泛采用。国际商会和最新的跟单信用证统一惯例UCP600,更多保护的是受益人权益,而对开证申请人的权益却提及甚少,信用证保障受益人权利的同时也给开证申请人带来一定风险。本文从进口商角度(开证申请人)出发,结合日常工作遇到的问题,探讨如何合理利用不符点防范贸易风险。  相似文献   

11.
根据信用证的特点,评述了信用证各方当事人(进口商、出口商、银行)所面11名的风险,提出了必要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2.
目前在国际贸易中,远期信用证作为一种重要的支付方式,因其是银行对进口商的一种资金融通的方式,受到了大量进口企业的青睐,客户对远期信用证的需求也越来越大.然而由于远期信用证项下付款时间较长,外贸公司就必须要承担着一定的不可易预测的风险,如客户资信,仓储运输,市场行情大幅度波动等,甚至产品品质的问题也有可能被转嫁到外贸公司头上,这就使得远期信用证比即期信用证具有更高的风险性.文章将从实践的角度出发,经过大量的比对和分析,归纳出几种最有可能产生的风险,然后加以研究,初步提出控制风险的方法和操作流程.  相似文献   

13.
随着世界贸易自由化和金融一体化进程的加快,出口信用证贸易发展迅速,与此同时商业银行在办理出口信用证融资业务时面临的风险也越来越大,严重制约了商业银行国际贸易业务的开展。本文通过分析此类风险的表现形式,找出风险存在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介绍了何为"软条款"信用证以及目前在外贸业务中使用的信用证中较常见的软条款类型,并结合国内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规避软条款信用证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何为“软条款”信用证以及目前在外贸业务中使用的信用证中较常见的软条款类型,并结合国内出口业务的具体操作提出了规避软条款信用证风险的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6.
信用证作为国际结算中最常见的支付方式,大大减少了出口企业的收汇风险,然而“嫁接”在信用证上的软条款却巧妙地将不可撤销信用证变为可撤销信用证,出口商若贸然接受则将丧失银行信用的保护,而且开证行也易于解除其作为第一付款人的责任和义务,所以软条款往往被用作欺诈、违约、拒付的有效工具,是埋藏在信用证中的隐形炸弹。  相似文献   

17.
孙伟 《科技信息》2007,(33):62-63
信用证是我国出口贸易中常用的一种结算方式,但含有软条款的信用证也会给出口企业带来较大的风险。软条款的典型形式包括附加生效条件、附加付款条件、正本提单径寄开证申请人、单据受制于进口商或开证行、条款苛刻或前后矛盾等。议付行与出口企业应该采取有效措施对信用证软条款可能引起的各种风险加以防范,以保证我国对外贸易的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8.
郭云丽 《科技资讯》2013,(28):220-221
在目前的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与托收是最为常用的两种支付方式.这两种支付方式具备安全、便捷、可操作性强等等优点,然而也都存在着一定的风险,对进出口企业而言,需要对这两种支付方式的风险有深刻的认识,才能根据实际情况选用合适的支付方式,并采用适当的风险防范措施来保护自己的利益.本文以一则国际贸易案例来对信用证与托收的风险加以分析,并对如何防范风险提出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9.
具有保证功能的备用信用证与见索即付保函是对受益人权利的一种保证。随着国际贸易的发展,备用信用证与见索即付保函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然而,二者在国际货物买卖、国际招投标以及国际工程承包等方式中的使用也存在着各类的风险。文章主要从二者的共同风险和特殊风险两方面进行分析。同时,针对各类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措施,并给与相关人员一些合理化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刘岗 《科技资讯》2006,(16):245-246
在当今国际贸易中,信用证作为一种最常见、最主要的结算方式,一直受到我国外贸出口企业业务人员的青睐。但是信用证机制本身并不是无懈可击的,它有许多漏洞。一些不法商人利用信用证结算的特点进行欺诈活动,严重干扰了我国的金融秩序及企业的正常经营。本文拟对受益人在信用证结算中可能面临的主要风险及其防范对策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