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研究结果表明,与冬小麦--夏玉米平作相比,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复合种植模式的生产优势度两年平均为:冬小麦:春玉米:夏玉米=0.36:0.20:0.44,春玉米的生产优势度偏低,提高春玉米对总产量的贡献是进一步挖掘复合种植模式增产潜力的可行途径;同时,复合种植模式的稳定系数两年平均为0.4690,提高55.44%,对外界环境的适应性明显增强,保持高产的稳定性更大。表2,参5。  相似文献   

2.
本文根据临沂市1978-1991年冬小麦麦蜘蛛的统计数列,建立了灰色GM(1,1)灾变长期预测模型。经检验,该模型的精度高,回测效果好,可用于冬小麦麦蜘蛛的长期预报。  相似文献   

3.
无人机自组织网络具有节点移动性强、网络拓扑变化快、数据交互频繁、应用环境复杂等特点, 采用传统的路由算法会使该网络在传输延时、丢包率、路由开销等方面性能均较差, 以至于无法为多无人机协同执行任务提供有效的通信保障。为了解决该问题, 提出一种基于蚁群优化的多态感知路由(ant colony optimization based polymorphism-aware routing, APAR)算法。该算法将蚁群算法与动态源路由算法相结合, 通过感知路径长度、路径拥塞度和路径稳定性, 计算出由路由发现过程得到路径的信息素水平, 并将其作为选路标准, 经过改进的信息素挥发机制也被引入该算法。同时, 根据无人机编队的变化做出合适的调整, 以保证其网络性能不下降。仿真结果表明, 与其他经典算法相比, APAR算法提高了数据包成功传输率, 降低了平均端到端延时, 减少了路由开销, 且在战场环境下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6-2008年的逐日气候数据和实际冬小麦单产数据,借助GIS空间分析技术分析了江淮地区冬小麦的逐级生产潜力;通过GIS叠加分析,明确了冬小麦增产区域与幅度。研究表明:江淮地区冬小麦的2006-2008年光合生产潜力介于15 672 kg.hm-2~21 001 kg.hm-2之间,变化趋势是从北向南逐级递减。光温生产潜力介于8 311 kg.hm-2~11 072kg.hm-2之间,大体从江淮北部向南部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生产潜力为9 788 kg.hm-2。气候生产潜力介于5 876kg.hm-2~8 988 kg.hm-2,空间变化趋势为从江淮中部向周边呈递减趋势,区域的平均值为7 657 kg.hm-2。2006-2008年江淮地区冬小麦的实际产量为2 537 kg.hm-2~5 954 kg.hm-2,区域平均值为4 871 kg.hm-2,由此看出,实际的产量与潜在气候产量之间有较大的差距,江淮区域冬小麦存在一定增产空间。最后,针对江淮地区冬小麦生产情况,提出提高冬小麦生产的具体管理措施。  相似文献   

5.
应用作物多维全息协调方法来优化冬小麦产量结构,为作物生产中产量和产量结构的决策提供新的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6.
白峰  牛忠霞  周东方 《系统仿真学报》2007,19(8):1841-1844,1848
讨论了用于开关电源辐射建模的基本偶板子天线模型,给出了各模型电磁场的解析解。以BOOST变换器为原型,提出了开关电源辐射发射的双环拓扑结构的模型,分析计算了其电磁辐射场,给出了近场的解析解,并在频域内对模型典型频点的稳态场进行了仿真。该模型以及仿真方法,对开关电源的电磁兼容分析以及开关电源高密度互联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西北地区微肥的研究与施用,与我国东南部相比,发展缓慢,有滞后现象,今后要加强这方向的工作。大力开发微肥的试验,示范与推广工作,使微肥施用面积不断扩大。同时,加强微肥应用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发展微量元素SPAM生态系统中的边缘学科,深入阐明微肥施用的有效条件和施肥技术,研制适用于当地不同作物的专用多元微肥新品种。  相似文献   

8.
C2R模型的一种新的线性等价形式与强DEA有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马本江  邱菀华 《系统工程》2005,23(1):102-106
针对C^2R模型下DEA有效决策单元多重性问题,给出C^2R模型一种新的线性等价形式。根据该线性等价形式引入强DEA有效的概念,证明决策单元强DEA有效的一个等价性定理,该定理反映了决策单元强DEA有效的经济含义,指出强DEA有效是对DEA有效概念的精练(改进)。最后定义了多面凸锥的非劣锥极点,用以说明决策单元强DEA有效的几何意义,并给出一个算例。  相似文献   

9.
建立了辐射噪声中线谱,连续谱,调制谱的传播损失模型。对线谱、连续谱、调制谱的传播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鱼雷与目标相对运动过程中,在目标处所得到的鱼雷辐射噪声特征的变化情况,该研究已被用于鱼雷攻击距离的预报。  相似文献   

10.
不同保护性耕作模式对冬小麦生长发育及水分利用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不同保护耕作模式在旱地冬小麦上应用效果定位研究,结果表明: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及秸秆还田处理与对照相比,都有不同程度的增产作用,增产幅度为2.66%~6.65%.其中,以保护耕作夏免耕 秋免耕处理效果最好,增产达显著水平.从成产三因素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模式主要通过增加冬小麦的穗粒数和千粒重来提高产量;从干物质积累与土壤水分的角度分析,4种保护性耕作处理通过降低冬小麦前期干物质积累,减少水分的无效消耗,为中后期籽粒的灌浆提供了相对充足的水分.图4,表2,参1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