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青少年,曾被誉为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正是青春灿烂的花季。然而,近年来,青少年自杀事件屡屡发生,自杀原因和方式形形色色。据调查,中国目前是世界上自杀率高发国家,每年约有20万人以自杀方式结束自己生命,即平均每3分钟就有一个人死于自杀!尤其令人震惊的是,近年来青少年向杀的比例呈上升趋势,且年龄呈明显低龄化趋势,15-35岁人群死亡的第一位原因是自杀。青少年的自杀行为给家庭带来不稳定,给家长带来的是肝肠寸断、痛不欲生,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更是巨大。那么,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是什么使日见增多的青少年选择自杀这种极端的方式呢?  相似文献   

2.
<正>11月5日,联合国儿童基金会和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发布数据显示,目前全球大约每五个青少年中就有一人正遭受心理健康问题的困扰。数据显示,目前全球12亿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中,约20%存在心理健康问题;10至19岁青少年群体遭受的疾病和伤害中,约16%由心理健康问题引发;在中低收入国家,10至19岁青少年中约15%曾有过自杀念头;在15至19岁的青少年群体中,自杀已经成为第二大死亡原因。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执行主任福尔表示,当前全球有数量巨大的少年儿童面临心理  相似文献   

3.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以及自杀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和迫切.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挫折教育"、"热爱生命教.育",已是摆在家庭教育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近年来,青少年学生自我伤害以及自杀的消息频频见诸报端,我国青少年的心理素质问题引起了全社会的广泛关注,对青少年进行“挫折教育”的呼声日益强烈和迫切。培养孩子健康的心理素质,开展“挫折教育”、“热爱生命教育”,已是摆在家庭教育者面前不容忽视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自杀现象是民国前期一个较为突出的社会问题。李大钊作为当时传播新思想的重要学者,敏锐地认识到这是社会矛盾激化的极端反映,并以其独特的视角和忧世情怀对自杀现象给予持续关注。通过研究李大钊关于自杀现象的思想,有助于再现民国初期自杀现象研究概况,为现实的自杀问题研究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6.
选择贵州省遵义市区所属3所大学和14所高中的学生为调查对象,共调查2000年至2007年青少年自杀死亡病例168例.经过对获取资料进行的统计分析,并根据以上结果分析了我市青少年自杀的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对策.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自杀率在逐渐的升高,尤其是各大高校的大学生自杀率的升高,都给我我国的科学发展和经济建设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世界卫生组织的调查结果显示,自杀死亡是青少年的前三项主要死亡原因之一,本研究调查了增城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对自杀的态度,试图找出学生自杀态度的构成特点及相关因素,结果发现学生的性别对自杀行为态度无差异,学历与学生对自杀行为、自杀者、自杀者家属、安乐死无关。来源于农村、城镇的学生对自杀者态度有差异,学生对自杀的行为认识在不同的专业之间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对自杀行为主要以矛盾态度为主,性别、年龄、专业、生源、学历对自杀态度影响较小,影响其自杀态度的真正原因可能是人生经历、社会压力、学习压力、经济、情感等因素。  相似文献   

8.
从迪尔凯姆"自杀论"透视研究生自杀现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杀是一种病态的社会现象和一个普遍存在的社会问题。近年来,我国在校研究生自杀事件频频发生,引起了社会各界的普遍关注。本文用迪尔凯姆的自杀理论探寻研究生自杀现象背后的社会原因,以期能为研究生自杀的预防和干预提供思考。  相似文献   

9.
自杀现象与预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技潮》1999,(7)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社会提供了更加宽松的舆论环境,有关媒体及专业刊物上关于自杀事件及其原因、预防等案例的报道公开化,使人们逐渐认识到自杀问题的严重性。1994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自杀暨危机干预专业委员会成立,标志着专业团体对该问题的关注。有证据表明,自杀已成为中国的一个重要卫生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分析有关自杀率的数据,比较导致自杀的精神病模式、社会模式及多因素模式,探讨解决自杀问题所应采取的步骤与策略。中国有关自杀状况的统计  相似文献   

10.
3000,473000,473000自杀;;倾向因素;;因素分析;;统计学;;青少年目的了解南阳市青少年自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许多高校频频传来大学生自杀身亡的消息,文章从生理、性格等内部环境和家庭、学校和社会其他因素等外部环境对大学生自杀现象进行了分析,以期找到解决大学生自杀这一问题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青少年激情犯罪是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社会和家庭不良因素的影响。学校教育的缺陷和青少年生理、心理的特点,是产生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为此,要积极发挥社会、家庭和学校的职能,加强对青少年的教育和引导,预防激情犯罪。  相似文献   

13.
苏武斌 《科技信息》2011,(31):384-384,399
青少年犯罪是世界各国普遍面临的社会问题。青少年违法犯罪人数逐年上升,且呈低龄化趋势,犯罪动机简单,手段残酷,结伙作案,社会危害性大。因此我们很有必要对当今青少年的犯罪心理进行研究,并找出相应的对策。虽然我国对预防和消除青少年犯罪现象采取了很多措施,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各地的青少年犯罪现象仍很频繁,给家庭和社会带来许多不安定因素。分析青少年的犯罪心理,找到青少年违法犯罪的根源,提出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的对策,可以从根本上减少青少年犯罪问题,促进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问题是一个永恒的社会问题,文中从心理素质角度对青少年的人格和塑造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少儿科技》2009,(8):44-44
美国一项研究发现,对青少年来说,早睡还可降低患抑郁症的风险,并可防止青少年产生自杀的念头。研究人员解释说,在父母管教下或者自己自觉早睡的青少年,睡眠时间长,有助于身心健康,而那些晚睡的青少年会因为缺觉而变得比其他人焦躁、冲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聋哑青少年暴力事件屡屡见诸报端,自残、自杀的事件也逐渐增多。我们聋校教师要高度重视这一现象,通过课程传授、文化熏陶、环境影响、师爱感染等策略对聋生进行珍爱生命的教育。创设一条针对聋生的生命教育之路,从根本上提升聋生的生命质量,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适应社会打下良好基础。  相似文献   

17.
《奇闻怪事》2013,(3):46-47
每年,全世界有几百万人试图自杀,其中有近100万人自杀成功。在美国,自杀是排名第11位的死亡原因,在15-24岁的青少年中,自杀排名第三。缘何如此?研究人员正在进一步完善传统的观念:哪些人是具有顽固自杀念头的高危人群,如何预防这类人群的自杀行为。确切地说,研究人员发现死亡的动机,无论是抑郁还是其他与生活环境相伴随的心理障碍,都只是自杀的部分原因。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自杀心理研究与危机干预策略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1、根据自杀发展进程与动机,对大学生自杀的心理类型进行了分类;2、从自杀发展趋势、自杀原因、性别与年龄差异、精神因素和自杀方式等角度,对目前大学生自杀的特点进行了社会心理分析;3、探讨了大学生自杀的危机干预策略。  相似文献   

19.
郑红 《科技信息》2011,(10):371-371
青少年恋网成瘾,严重影响了青少年的身心健康,已经成为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图书馆作为社会文化教育基地,应该积极发挥图书馆的育人功能,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加强对青少年网瘾的预防,科学引导青少年上网,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和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贡献力量。  相似文献   

20.
李玉媛  李光强 《科技信息》2011,(19):I0234-I0234,I0249
面对青少年网络成瘾的现象,面对青少年网瘾引起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如何利用图书馆的资源优势,走进青少年读者的心灵,帮助青少年防治网瘾是公共图书馆必须思考的问题,这也是社会对公共图书馆提出的时代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