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王庭珪辞官归隐的原因,后人存在错误的认识。文章就产生这种错误的认识和为什么错误进行考辨,目的在于纠正偏颇,有益于王庭珪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杨万里最初接受的是父亲的教育,14岁时,拜乡先生高守道为师,接下来的第二位老师就是王庭珪.自17岁进拜王庭珪为师以来,杨万里就和王庭珪之间建立了一种越来越密切的师生情谊.在为学、为人、为仕等方面,杨万里所受王庭珪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入仕以后,和王庭珪一直勤相往来,而且"晚复托昏(婚)",将自己二女许嫁王庭珪两曾孙,两家结为姻亲.在王庭珪去世后三十年来,杨万里一直自称"门人",师恩永铭于心.  相似文献   

3.
杨万里最初接受的是父亲的教育,14岁时,拜乡先生高守道为师,接下来的第二位老师就是王庭珪。自17岁进拜王庭珪为师以来,杨万里就和王庭珪之间建立了一种越来越密切的师生情谊。在为学、为人、为仕等方面,杨万里所受王庭珪的影响是不可低估的。入仕以后,和王庭珪一直勤相往来,而且“晚复托昏(婚)”,将自己二女许嫁王庭珪两曾孙,两家结为姻亲。在王庭珪去世后三十年来,杨万里一直自称“门人”,师恩永铭于心。  相似文献   

4.
庭珪为北宋末南宋初在文坛、政坛产生重大影响的爱国者、文学家,著《卢溪文集》50卷,然其散文创作颇受研究者冷落。王庭珪散文内涵丰富,文备众体。雄直浑大、典雅周密的书、论,严肃有法、平实传神的墓志、行状,萧散高逸、清省谨严的题跋,遥寄深远、弘丽奇峻的记,淳厚旷达、自然新颖的手简、序,共同展示了王庭硅散文的魅力,应在南宋散文中占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5.
王庭珪年谱简编(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庭珪是北宋末、南宋初在诗坛上起过重要影响的一位具有爱国思想和正义感的诗人。他经历哲宗,徽宗、钦宗、高宗、孝宗五朝,活了93岁,在宋代诗人中年寿最长。然而他的生平,则向来无人详加研究,至近现代学术界,往往异说并存,尤于其生卒年、为官茶陵、隐居庐溪、诗送胡铨、眨窜辰州等,更是讹误时出。本年谱简列其一生行事,亦冀以能奏澄清史实、还以全貌之效尔。  相似文献   

6.
崇珪法师是唐代平顶山籍著名高僧,他不仅是禅宗北宗宗师神秀的入室弟子,还与中唐著名政治家李德裕有着长达十余年的交谊.然而崇珪法师身后却声名不显,《宋高僧传》卷九仅载录276字的传记资料,且有疏误.后出的多种僧传、方志、辞书中的崇珪记传亦多疏误.今细致梳理、考辨《宋高僧传·崇珪传》之史实,并对后出文献中的崇珪传记资料进行了...  相似文献   

7.
从人类学角度解读传统叙事文本“桐叶封弟”和“司马牛致邑与珪”,可以还原珪玉在叙事结构中的中心地位,它反映了古代文化大传统——玉文化传统对文字文本的影响.珪是玉的一种,既是祭祀礼器,又是神性表征,同时起着沟通鬼神、权利通神的作用.玉是帝王权力表征中不可或缺之物.王权在现实中的凸显和强调,权力从抽象变的具体,都需要借助玉这个媒介.诉诸N级编码理论,实物“玉”从内容到形式恰当反映了原始先民的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它传达了超越文字文本的原始编码意义.由此形成的玉文化传统正是隐藏在文化表象后的古代文化大传统,即先于文字的大传统,也称一级编码.  相似文献   

8.
拓跋珪简论     
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北魏王朝,在中国历史上有着重要的历史地位,而奠定北魏王朝基业的人物则是鲜卑族的杰出首领拓跋珪。拓跋珪(公元371-409年),字涉圭。公元386年,拓跋珪在各部大人的拥戴下,在牛川(今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东南)即代王位,年号登国,旋更国号曰魏,正式建立了魏国。公元398年拓跋珪迁都平城(山西大同)自称皇帝,史称魏道武帝(386-409年在位),改元天兴。在历代少数民族入主中原建立的王朝中,北魏王朝在我国历史上不  相似文献   

9.
初中生在数学解题的过程中会一再出现各种错误,如何有效纠错,提高数学学习效率,这个问题越来越多的被广大教师、家长、学生所关注.对初中生及一线数学教师进行了调查,对学生在数学解题中出现错误的认识和产生错误的主要原因分析后,提出了减少初中生数学解题错误的对策.  相似文献   

10.
指出对矢量在坐标轴上投影意义一些错误的表示和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