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理性生存     
人开始以真正的生命生活,就是说他上升到凌驾于动物的生命之上的某种高度,从这个高度上他看到自己的动物性生命的虚幻,这个生命不可避免地要以死来结束。他也看到,处于水平状态的生命被无底的深渊从所有方面隔断了,由于他不承认这种上升就是生命本身,他被从这个高度上看见的东西吓呆了。他非但不承认这个使他上升的力量就是自己的生命,非但不按着向他展示出来的方向前进,反而被那个高度所提示的东西吓呆了,他故意要往下坠落,尽可能躺得更低些,以便不再看到四周全是深渊的境地。但是理性意识的力量又使他提升了,他重新看到那一切,又一次被吓…  相似文献   

2.
负重     
●用微笑去照亮生命的隧道,我们会看见人生的奇迹和宝藏我想对青年们说的,只有以下的一件事情,那就是———我们必须将最重的东西当成基础,而那也正是我们所肩负的任务。人生所肩负任务的重量越重,我们就越深入人生之中。必须明白,生活不是肤浅的快乐,而是人生。假如在年轻时便急着把人生变得前卫且浅薄,或是将人生变得轻率且轻浮的话,那么,就是放弃了认真地接受人生乐趣及放弃了真正担当人生责任的机会,而靠着自己最原始的本性去感受人生,停止了追求生命价值的努力。人生非得担当责任不可。在重大的任务中,隐藏了使我们变成有用之材,及带给…  相似文献   

3.
正2015年的脚步渐行渐远,而2016年的大门已经向我们敞开,无论过去经历了什么,无论2016即将迎来什么,幸福总是我们默默追求的最高目标。我们总在说希望自己可以成为一个幸福的人,可是,幸福到底是什么?没有人能给出一个标准的答案。心理学上对于幸福的研究,常常用主观幸福感作为切入点,认为幸福感是人们基于自身的满足感与安全感而主观产生的一系列欣喜与愉悦的情绪,是一种更加深沉的情感体验。心理学家通过人们的外在行为来观察一个人是否幸福,那就是微笑。幸福的人并不总是微笑,但那些发自内心微笑的人会更幸  相似文献   

4.
"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钱却是万万不能的"。作为现代人,都想生活得舒适、幸福,于是追求高收入就成为一种普遍心态.而我国的市场经济为此提供了最大可能。追求世俗幸福,注重日常性存在的市民心态使商海骤然沸腾了。就经商者总体而言,大致可分为两大类:文化人和个体户.文化人的知识和高素质自然是经商的一种资本.但由于所受教育的限制,他们大多注  相似文献   

5.
幸福在哪里     
《幸福在哪里》这首歌告诉我们幸福“在理想中”、“在汗水里”。但是。它有没有一个量化的指标呢?当代心理学告诉我们.幸福确实是一种可以用指数衡量的感受.而不是看了一场小品演出.吃了一桌满汉全席这类暂时的快感。真正的幸福是一种持续而稳定的美好情感。包括对现实生活的总体满意度和对自己的生存质量的评价,是对自己人生的全面肯定。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赛利格曼归纳了一个有关幸福的公式:总幸福指数=遗传素质+后天环境+心理主动控制力。  相似文献   

6.
“生命在于运动”已成为越来越多追求健康的有识之士的共识.但遗憾的是,另一种为保持、促进心理健康必不可少的“心态锻炼”却可能受到忽视。美国的一些心理健康专家指出。“心态锻炼”从本质上来说也是一种“学习”的过程,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主要细节: 做掌控自己情绪的主人 愤怒时要提醒自己控制怒火,大喜时要注意控制“过喜”,惊慌时要学会保持镇静……面对多变的人生,努力做到将自己的心态调整到开朗乐观的最佳状态。  相似文献   

7.
刘斌 《科学之友》2004,(8):46-47
问:我们为什么要提倡关爱艾滋病感染者呢?答:2003年“世界艾滋病日”为什么用“相互关爱,共享生命”的主题,这可以从两个方面来讲,一个方面对病人要很好地关照。因为得了这个病之后,社会往往对他歧视,他自己也歧视自己。你不歧视他,他也会感觉很绝望,觉得没有前途了。他本该更好地跟疾病做斗争,更愉快地生活下来,来享受现在的人生,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另外不要给他压力,要关心他。第二点,对社会的稳定很有益,因为这些有疾病的人、感染上的人能够很好地跟疾病做斗争,对稳定社会很重要。另外一个意义就是对正常人本身,让他知道吸毒是危险的,性…  相似文献   

8.
据人口专家预测,地球上的人口正以每35年加位一次的速率泛滥成灾,至21世纪中后期,世界总人口将突破200个亿,陆地上的空间将无法满足人类正常生活和活动的需求,人类将面临向海洋或太空迁居的新问题。然而,太空对于我们来说毕竟太遥远,人类只有回归到自己生命的摇篮——海洋里去,才是一条现实可行的出路。  相似文献   

9.
活动科学即是科学家所做的。科学家所做的通常被称为“科学研究”。这种研究包括两个方面:个人的方面和社会的方面。1.个人的方面:“科学是某些人作为个人所从事的一种活动、一种实践。”在这种意义上说,科学仅仅存在于个人之中。科学,就其持续存在而言,依赖于从个人到个人的传递。“只有理解科学家本身,考察其言论,看其实际上怎样进行观察、怎样形成假设、怎样用人为控制的实验来检验假设、怎样突然达到对事物的洞察,我们才能真正理解科学。”  相似文献   

10.
哲学发展和科学变革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对现实世界(包括自然界和人类本身所形成的物质和心理世界)的认识,是通过追求知识、追求知识的概括性,通过概括总结规律,总结理论,用理论去指导实践,使实践活动由不自觉转变为自觉。也就是说,对知识的追求,就是科学的探讨。哲学作为科学的概括,与科学的认识有密切的关系。不同历史发展阶段,哲学思潮与科学观点,有着复杂的关系。下面按不同的历史阶段来讨论哲学发展与科学变革关系。  相似文献   

11.
“最古老的记录”相继更新探索各种事物的起源,是我们喜闻乐见的事,而且,在这一问题尚未得出明确结论时,进行各种各样的想象是其乐无穷的。何况,作为人类而生存的我们,当然对人类本身的起源问题就越发深感兴趣了。对那些以彻底解释人类进化问题为研究目的人类学家来说,问题更为深刻,有时甚至要牺牲自己的生命去探索和寻求人类的祖先。荷兰解剖学者E.杜布哇受到达尔文进化论的启发,把寻找出存在于人和猿中间的人类祖先这一工作视为自己的天职。他在放弃了崇高的大学教授  相似文献   

12.
对于即将到来的21世纪,专家们有着各种各样不同的预言。不过有一种说 法几成定论,那就是“21世纪是生物科学和电脑网络的世纪”。不错,网络已经彻底地融入 了我们的生活,大量的信息被迅速地传递和转移。按照信息专家的说法,人在单位时间中获 取了更多的信息,也就意味着提高了生命效率,等于在无形中延长了自己的生命。 当然这还并不是网络的全部,网络不仅仅能够“延长”我们的生命,而且能够给予我们 另外一种生命——一种与现实生活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那就是“虚拟现实”。 有关“虚拟现实”的科幻作品国外已比比皆是,国内作家也已创作出大量优秀的作品。 本篇只是关于“虚拟现实”的一个极小的侧面。请注意,真正的“虚拟现实”比这要精彩得多!  相似文献   

13.
螺旋是生命物质中常见的一种结构形式。对于蛋白质来说,由氨基酸所组成的多肽链在空间中的盘旋,使其骨架结构形成所谓的α螺旋就是其中之一。这种螺旋依靠每两圈之间形成的氢键而维持其形状,这种结构本身就为完成各种功能提供了条件,而在变性或  相似文献   

14.
对大多数中国人来说,“世界睡眠日”还是一个相当陌生的词汇,绝大部分人尚未认识到有必要把睡眠专门作为一个日子来讨论。睡眠对生命非常重要,一个人只喝水不进食可以活7天.而不睡眠只能活4天,没有睡眠,我们无法生存。在“世界睡眠日”到来之时.也许我们是该反思自己的睡眠问题.问问自己.我睡得好吗?我是否因为自己的睡眠质量问题而影响了自己的生活、工作及学习。  相似文献   

15.
正视现实、懂得享受生活的人,才是真正幸福的人.善于生活除培养自己读书、看报、书法、写作和各种文化兴趣外,还应调节生活习惯,学会忘掉烦恼、消除紧张、拓宽心境.  相似文献   

16.
快乐至上     
在功利主义者眼中,追求快乐是为了尽可能让别人看到;对享乐主义者而言,追求快乐是为了让自己得到满足;对幸福说的拥护者而言,快乐是建立起积极而理性的生活模式:对快乐至上的人而言,快乐则是可以让你感觉愉悦的任何东西.  相似文献   

17.
从STS视角看技术预见及其发展趋势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前年应邀作为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员到日本去 ,与参与过日本技术预见工作的STS学者进行了一些讨论 ,日本的技术预见目的是什么 ?从STS角度来说 ,第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增强日本在世界经济竞争中的竞争力 ;第二个就是日本的环境问题 ,怎么样克服技术的负面影响 ?2 0 0 2年中国社会科学院STS中心召开了中—欧STS国际学术研讨会 ,英国的“技术的社会形成”学派有多位学者参加 ,大家有一个共识 ,就是技术创新是不确定的 ,是会失败的 ,要用一种社会因素考虑技术的形成 ,考虑它的不确定性、风险、失败和社会的认同和接受。什么是STSSTS是 (S…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从(1)生物要应签和适应环境和(2)保持连续性是生命系统的本质和目的这两个前提出发,从生命适应随机的优化对策和信息论的角度,分析了生命适应环境的本质和生命系统多样性的生态学本质,提出了随机适应机假说,对生物的多样性给予了解释。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似乎受到了攻击。攻击来自多个方向,从政治领域到伪装成科学实体的团体和个人。甚至有一种真正的风险,即科学事实最终将被减弱为仅仅是另一种观点,即使这些事实描述了自然现象——也就是发展科学的目的。加速这种侵蚀的是一种夸张的宣称:科学常常制造"真理"。而研究人员本身也可能是这样认为的,不管是否有意。  相似文献   

20.
来看天堂     
天堂真的是美丽的吗?是的,在那里你不必辛勤劳作,不必担心失业,终日无忧无虑,此外还有 美丽聪颖善解人意的机器姑娘厮守陪伴。 但是,主人公为什么还不满意呢? 进化始终是科幻作家刻意思考的重要主题。我们如今所具有的技术文明在很大程度上来自物种的进化,在进化这条残酷的道路上洒满了失败者的鲜血;而当人类进化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她便不可能不去提携她比较鲁钝和柔弱的孩子。共同前进共享幸福是人类社会有别于动物群体的一个典型特征,一个智慧的发展与道德的提升不相同步的社会很难称得上是真正的文明。 但是,当我们更大限度地提高了进化的效率之后,这种以不平等发展为前提的“进化”会不会以一种更为隐蔽和貌似公允的方式卷土重来? 当一个人与自己的亲生兄弟只能隔着“天堂”回忆童年往事的时候,当一个人为了走出“天堂”不得不委曲求全自欺欺人地出卖自己情感的时候,当一个人厌倦了生活厌倦了一切以至于厌倦了自己的生命的时候,这样的“天堂”还怎能让我们憧这样的进化还怎能令我们放心? 你不相信吗?那么,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