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是运动生理学非常重要的课题,维生素被认为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文献资料检索,查阅文献60篇,提炼相关信息文章26篇,总结运动疲劳与维生素的关系,讨论了运动性疲劳、氧自由基以及维生素补充之间的关系,探讨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其恢复手段。  相似文献   

2.
文章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3.
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及恢复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凤英 《科技信息》2009,(6):236-236
文章结合乒乓球运动的特点及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对乒乓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恢复方法进行调查与分析,并提出有效的措施,尽快消除运动性疲劳,加速机体的恢复,从而使运动训练能正常、科学的进行。  相似文献   

4.
运动性中枢疲劳首先是由运动所引起的,使其中枢神经系统不能够产生和维持足够的冲动到运动所需的肌肉现象.然而引起运动性中枢疲劳的因素很多,例如能量的供应不充分,氨中毒、中枢氧化还原状态不平衡,以及中枢神经递质发生了一些改变等等.长时间运动所引起的中枢神经递质的变化被看成为引起运动性疲劳的最主要的机制,也就是说,当中枢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不能够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的状态时,就会引起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本文对运动性疲劳的中枢机制进行综合的分析,重点阐述中枢单胺类神经递质与中枢氨基酸神经递质发生紊乱时对运动能力的影响及与运动性疲劳产生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运动性疲劳是指由于运动过程中机体生理生化的改变导致人体运动能力暂时下降的现象.如果疲劳长期积累而不能被清除,就会发展成为过度疲劳,危害人体的健康;还可能导致运动损伤,影响运动员成绩的提高.介绍了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和部位,提出了预防队员运动性疲劳的注意事项以及消除运动性疲劳的几种方法.  相似文献   

6.
吴薇 《科技信息》2010,(9):215-215,218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训练就没有疲劳,没有恢复就没有提高,适宜的疲劳与合理的恢复是提高运动能力的关键。本文查阅相关文献资料对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和诊断方法进行了阐述,并从不同角度对运动性疲劳的恢复进行了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7.
机体只要参加运动,就会产生疲劳,而要把运动产生的疲劳尽快、科学地消除,就需要掌握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理、监测方法及恢复方法等。就运动性疲劳产生机理、监测方法及消除方式的相关文献综述进行一定研究。  相似文献   

8.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和消除过程,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本文从理论上研究和分析了对运动性疲劳的病因、病机与治法,目的在于提高对武术训练中运动性疲劳的消除过程的重要性的认识,科学地处理武术训练和其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从而加速武术运动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9.
运动性疲劳是一种机体自我保护的生理现象,但疲劳的长期积累又必然影响训练和竞赛效果。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是本世纪运动医学领域研究的一个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运动性疲劳的发生机制及其恢复手段进行综述,以期为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0.
张杨波 《科技信息》2012,(34):I0152-I0152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中常出现的一种生理现象(过度疲劳除外),根据超量恢复理论、应激理论和运动训练理论,运动水平的提高就是疲劳一超量恢复一再疲劳一再超量恢复的过程。因此,在运动训练中出现疲劳是很正常的。但疲劳如果不能及时消除,疲劳积累会对机体产生不良影响,将会影响运动员的运动训练安排和健康。能否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是运动训练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因此,如何采取有效的疲劳消除方法就显得极为重要。本文具体介绍了如何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指导同学们正确选择消除运动性疲劳的方法,使其能尽快消除疲劳,连续、合理和有规律地安排训练,为取得好成绩打下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黄慧 《科技信息》2012,(4):293-294
篮球运动属于技能类同场竞技对抗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比较高。运动员在训练、竞赛中容易产生运动性疲劳,运动性疲劳的产生具有复杂性和多样性,本文通过结合篮球运动的特点,运用运动生理学和运动医学等理论,对篮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原因及其恢复方法进行初步探讨,从而提高运动员的比赛成绩。  相似文献   

12.
根据乒乓球运动能量消耗的特点,探讨如何通过合理营养延缓和消除在乒乓球运动中由于长时间、中强度运动引发的运动性疲劳。本文通过文献资料法和逻辑分析法进行分析,旨在为乒乓球运动性疲劳的恢复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及恢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占宾 《科技信息》2009,(30):179-179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的必然现象,本文在阐述运动性疲劳产生的几种机制学说的基础上,从营养、按摩和中草药的方法对疲劳恢复手段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4.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运动性疲劳是运动训练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运用科学的方法可以尽快地消除疲劳,使机能尽快得到恢复,进而提高运动能力。本文阐述了运动性疲劳的产生机制及消除疲劳的有效方法,以期对教学和训练发挥一定的参考作用。  相似文献   

15.
维生素C、维生素E与自由基的清除有密切关系,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补充二者有助于延缓运动性疲劳,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呼吸爆发与氧化应激及其过氧化损伤的关系,从而为运动引起的过氧化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的诊断及其防御提供理论根据.方法:通过文献法及逻辑推理法分析运动诱导中性粒细胞的呼吸爆发过程及其产生的活性氧对机体的氧化损伤导致的运动性疲劳的特点.结果:运动激活中性粒细胞NADPH氧化酶介导产生活性氧增多导致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反应,而体内活性氧增多引起的运动性疲劳体内的发生机理是运动诱导的中性粒细胞氧化应激导致的过氧化损伤所致.结论: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氧化应激和过氧化损导致免疫细胞功能降低及其运动性疲劳发生的主要因素,可通过抗氧化剂、谷氨酰胺补充、NADPH氧化酶的抑制等手段进行防护.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析及其快速有效的恢复手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动性疲劳产生后的恢复问题一直是运动医学领域学者们研究的重点与热点问题.大量研究证实,传统的物理疗法对于运动性疲劳的消除是积极有效的.新近研究结果显示,运动后的营养补充也是促进运动员身体机能恢复的重要保证.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并从物理和营养补充两个角度来探讨运动性疲劳的快速恢复问题,这对于提高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有着重要的理论参考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医把运动性疲劳的症候分为:筋肉疲劳、脏腑疲劳、神志疲劳,在运动训练中我们常采用自我感觉、面色、排汗量、呼吸、动作、注意力等定性指标进行评定,这些都无法定量地了解运动员的疲劳程度及特点,从而影响了恢复手段的针对性.通过实验发现:监测运动疲劳前后经络电阻原值大小、左右经络阻抗差,能较好地定量区分运动性疲劳的程度和种类.  相似文献   

19.
彭琛 《科技信息》2009,(4):186-186
维生素C、维生素E与自由基的清除有密切关系,对调节运动性疲劳具有重要作用。适量的补充二者有助于延缓运动性疲劳,有利于提高运动成绩。  相似文献   

20.
中医药抗运动性疲劳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丰富医学界对中医药抗运动疲劳的研究主要有两方面一、中医对运动性疲劳的诊治;二、中药对运动性疲劳的作用.文章对这两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的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