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37 毫秒
1.
在被男性作家淹没的十八世纪末、十九世纪初,简·奥斯丁作为其中涌现的女性作家之一,不同于当时的其他女性作家或以感伤或以骇人听闻的作品来吸引读者,而是以自己独特的女性视角,以现实的笔触表达了自己的男性观,这也标志着奥斯丁女性主义意识的觉醒.  相似文献   

2.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3.
《奇闻怪事》2013,(3):6-7
男人喜欢凹凸有致的美女,这不是什么秘密,看看古今中外那些艺术大师的绘画作品,再听听时下那些流行歌曲,我们不难得出结论,曲线美女一直都是男人的最爱。可是,你想过没有,男人为什么喜欢这种身材的女性呢?现在有一些科学证据可以对此进行解释了。美国佐治亚州格威纳特大学和德克萨斯大学奥斯汀分校的研究人员发现,曲线美女像毒品一样影响男性的大脑。他们在研究过程中要求一群男性看一组女性在整形手术前和术后的裸体照片。这些女性的体重在手术前后没有任何变化,只是  相似文献   

4.
20世纪80年代男导演影片中的女性形象仍然是建立在强大的男性中心文化基础之上的,男性话语给这些女性形象打上了深深的烙印,虽然她们在某种程度上有限地反映了中国电影当中女性意识的崛起.电影<喜盈门>中的女性形象就体现了这种男性视阈之下女性意识的有限表达和艰难凸显,她们仍然是体现男性审美理想的介质.  相似文献   

5.
吴翌晖 《科技信息》2009,(30):I0242-I0243
性别意识形态一直深深地扎根于我们的思想并影响着我们观察体育、参与体育和思考体育的方式、方法。与其它社会领域一样,男性在体育领域中一直都拥有特权,男性占统治地位,以男性为标准,以男性为中心 而女性参与体育则一直处于落后,被限制的地位。文章客观分析了当前主流性别意识形态及其对妇女平等参与体育的影响,从性别意识形态的角度分析了妇女参与体育不平等现象的意识形态根源,并为实现女性平等参与体育提出了改变男性概念、改变女性概念和改变体育实施方法的策略。  相似文献   

6.
章长城 《龙岩师专学报》2001,19(4):57-59,66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7.
《纸团》是舍伍德·安德森的短篇小说集《俄亥俄州的温斯堡》的作品之一.不同于那些体现男性对女性的传统审美价值判断的男权话语文本,小说从女性的视角出发描写了一位姑娘眼中三位不同寻常的男性形象,揭示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国工业化和物质主义对两性关系的异化,体现了女主人公对男性把女性欲望客体化的反抗,彰显了她可贵的女性主体意识.  相似文献   

8.
全世界都面临男性衰退的问题女性掌权成为一个国际现象,性别角色的大翻转指日可待。女性的工资水平在过去30年里稳步增长,而男人却停滞不前。今天在双职工的家庭,女性平均贡献了全部家庭收入的47%。  相似文献   

9.
男性"性"权利的张扬主要是通过男性对女性群体的霸占展现出来的.其最常见的就是妻妾成群.一夫多妻模式.在毕飞宇小说对一男多女模式的描写中,男性作为这种关系中占主导地位的一端,在社会地位、经济实力、精神引导方面总是拔得头筹.毕飞宇作为一位男性作家,已经完全认同了男权中心文化,不但肆意张扬男性"性"权力的强大.甚至让女性甘愿接受屈从的境遇.  相似文献   

10.
张洁以鲜明的女性意识,塑造了众多自强自立、自尊自信的女性形象,而男性形象则处于次要地位。通过分析张洁小说对男性从褒扬到贬抑、从建构男性形象到颠覆男性中心主义的叙事策略,可以看出作者塑造人物时的情感状态、审美指向,以及女性意识从自觉到高扬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1.
女性身体成为新闻热点,背后隐藏着男性文化霸权对女性的宰制。这种宰制借助新媒体、商业资本、道德、法律规范等组成一个庞大的男性文化霸权同盟,既不断地炮制女性身体事件,又不断地对女性身体以规训。同时,女性身体事件中女性也存在着以身体作为书写的方式,表达自己,冲击男性文化霸权的规训,塑造女性自我新形象。但男性文化同盟以其巨大的向心力,不断地诱导这些女性追求着“假的需要”,走向自我迷失。我们要反省男性文化霸权,也要反省女性在自我表达过程中出现的迷失。  相似文献   

12.
中国刑法中的强奸罪仅仅规制了男性对女性的性侵害,而将同性之间即男性对男性、女性对女性的性侵犯,女性对男性进行性侵犯排除在法律规范之外。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的剧烈转型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性犯罪也日趋多样化。然而,由于对男性性权利保护的缺位,司法实践过程中碰到了很多尴尬和盲区。将男性性自由权利列入刑法规制范围,充实和完善我国强奸罪的规定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3.
多丽丝·莱辛的作品《金色笔记》以女性作家为主人公,以作家自身的自传经历为依托,向读者呈现出女性作家在成长与发展中融合其自身存在的"男性气质"的过程,以分析心理学派创始人荣格的阿尼玛("女性气质")与阿尼姆斯("男性气质")理论为基础,分析了《金色笔记》中的女主人公在男性社会中从彷徨、恐惧到融合自己身上的"男性气质"进行创作的过程。小说深刻地揭示出:要想真正面对自己,完整地生活,女性作家必须融合其女性气质和"男性气质"。  相似文献   

14.
马蓉蓉 《科技信息》2010,(33):I0414-I0415
《乡村爱情》在国内热播,该剧故事叙事诙谐、人物鲜明,但该剧中也涉及到中国人长期以来形成的性别观念问题。剧中虽然折射出新时代中国农村中部分女性的觉醒,但深入审视,她们仍然被男性霸权牢固地束缚住。换言之,女性的觉醒仍然是以男性意识为参照系的。本文试从女性主义的角度出发,对剧中部分女性人物以及个别情节进行解读。以期进一步发掘该剧反映出的男性霸权对女性的歧视。  相似文献   

15.
本文首先对传统女性形象进行了梳理,认为一部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女人异化史。接着具体分析了一些“五四”时期男性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将其分为两大类型:一是仰视中的女性形象;二是俯视中的女性形象。这两种视角都是以男性为本位,故在根本上难以还女性以历史真相。  相似文献   

16.
王安忆的《叔叔的故事》是对以《绿化树》为代表的男性中心文化核心文本的“游戏”与“改写”。正是《绿化树》等文本触发了中国女性作家试图创建女性文化文本的深层思考。《叔叔的故事》之出现 ,意味着男性中心文化视阈唯一局面在文学中的终结。  相似文献   

17.
张爱玲的小说多以女性为主体,男性一般处于从属地位,并且对这些居于从属地位的男性多从批判的角度进行描写,这种批判意识的形成与作者本人的生活经历和人生态度又是密不可分的。  相似文献   

18.
被誉为同情女性的经典《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处处呈现出男权传统的性别化规约。出生下层的女性身体的发展路线其实由两种力量趋动:其一是一种病态的下层女子对青年知识男性肉体的疯狂渴望;其二是这种肉欲的渴望又附着了上层贵妇人对浪漫爱情的虚拟想象。充斥着传统性相观念的男性隐含作者,不自觉地以一个女性叙述人、引诱者的名义,敷设了一个维护既定性别秩序的现代神话。  相似文献   

19.
性一直是人类涉及的敏感区,但又确实体现出人类的本质属性。法国著名女导演凯特琳.布雷亚在电影中通过对性的剖析,显示了男权社会下的男性与女性的生态。  相似文献   

20.
柳永词因其对歌妓舞女的露骨甚至色情描写而在宋代被人以淫艳鄙俗之名棒杀,但在当代的批评中,其词却又被拔高到为妓女写心、代女性立言的高度。这两种评价都不免走入极端。诚然,柳永词在男性视角下的女性描写有局限性,但其花情柳思、俚俗之体对宋词的发展亦有深厚的涵养;另一方面,当时的社会由男性掌握话语权,女性缺乏自己的声音,在男性意识的笼罩之下是不可能出现真正代女性立言写心的词作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