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欣欣 《科技信息》2011,(12):I0157-I0157,I0159
《红楼梦》堪称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其中仅有名有姓的出场人物就逾四百,而这些人物姓名有着其自身的涵义和功能。由于汉英两种语言的差异,姓名翻译就成为一个艰巨的任务。杨宪益翻译的《红楼梦》堪称权威之作,杨译本在翻译人物姓名的时候,采用的一个重要方法就是音译,即用威妥玛拼音系统翻译部分人名。本文将通过对杨译本中的姓名翻译的分析,阐释威妥玛拼音在人名翻译方面存在的利弊。  相似文献   

2.
丁静  高珍 《科技信息》2012,(25):161+218-161,218
本文通过对林语堂先生所著《京华烟云》中男性人物姓名的分析,阐述了在姓名翻译中音译与意译都是创作者使用的翻译手段,其最终目的都是为文学创作服务,都是为了达到不同语言间的文化交流所使用的方法。  相似文献   

3.
《红楼梦》人名英译的文化缺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语人名负载着凝重的汉语言文化信息,是汉语言文化的重要载体之一,也是英译的一大难点。我国古典文学名著《红楼梦》场面浩大,涉及人物数百,翻译起来难度很大。小说的两个著名英译版本在翻译这些人名时,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文化缺损。针对此问题,在介绍汉语姓名系统的基础上,对杨、霍两个译本中人名的翻译进行分析,找出人名英译时的文化缺损,并探析这些文化缺损产生的原因。  相似文献   

4.
刘波 《科技信息》2010,(23):I0254-I0255
"笑道"是《红楼梦》中出现比较频繁的人物话语引出词,由于古汉语具有高度概括性,所以译者需要根据不同的人物和场景对"笑道"采取不同的译法。本文将以《红楼梦》的普及本为原本,援引数例书中人物的"笑道",结合帕纳休克的俄译本《Сонвкрасномтереме》中对"笑道"的相关翻译进行对比,进而对该译本中"笑道"的翻译方法进行浅析。  相似文献   

5.
中国古典小说《红楼梦》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要把这部鸿篇巨制翻译成代表西方文化的英语,其中所遇到的困难是多方面的。迄今为止,《红楼梦》有两个英译版本影响较大:一是霍译本(英国翻译家大卫.霍克斯及其女婿约翰.闵福德合译的The Story of the Stone);二是杨译本(中国翻译家杨宪益与戴乃迭夫妇翻译的A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于这两个英文译本的译者采用了不同的翻译策略,因而所传递的文化信息也不尽相同。本文通过列举《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的一些译例,比较分析了这两个译本的文化信息翻译以及译者所采用的不同的翻译策略,以进一步探讨译者的翻译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论文化语境与语言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名与地名的翻译,有音译和意译两种方式。音译传“形”,意译传“神”。优秀的译,不仅能保持原语言的语言特色,又能最大限度地再现原语言的化内涵,达到化语境与语言翻译的统一。通过对《红楼梦》前三回人名和地名的两种英译本的对比分析,可以得出:学翻译,是化的翻译,是在化语境里的再创造,应做到诚信而不拘泥,空灵而不臆造。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的两个英语全译本风格各异,但异译同工。身份不同的翻译家,秉承不同的翻译主旨和翻译目的,都尽可能全面、充分、完美地再现原著的风采和文学魅力。在对原著进行文化阐释的过程中,两个翻译文本通过"深度翻译"的不同方式和具体的释译、化译、变译技巧,同样实现了文化翻译学理论上的译文"可接受性"和"充分性"之间的融合。  相似文献   

8.
汉语的菜肴名称重在“写意”,而《红楼梦》中的菜肴名称各个都堪称经典.在对《红楼梦》中文化内涵深厚的汉语饮食名称词进行维吾尔语翻译时难免会存在不当之处,因此只有通过归化与异化的翻译理论策略,重点分析汉族与维吾尔族的饮食文化差异,才能将其饮食名称词中隐含的文化内涵彻底剖析清楚,且有利于提升《红楼梦》饮食文化维译的层次,拓宽《红楼梦》汉语饮食名称词维吾尔语翻译研究的思路.  相似文献   

9.
肖佳 《科技信息》2013,(23):132-132,134
霍克斯《红楼梦》英译本的出版,促进了中国古典小说的翻译事业,并为《红楼梦》英译研究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本文通过分析霍克斯对《红楼梦》的翻译,发现翻译有一种"文化构建"的重要功能,翻译一经产生会对目标语或译入语文化的演进产生巨大影响。翻译不仅塑造了原作在读者心中的形象,而且是传递文化信息的媒介,是文学更新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0.
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的翻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风侠 《甘肃科技》2004,20(12):188-189,183
专业术语的翻译被视为科技英语翻译中的难中之难,本文从意译、音译、形译、创译等几个方面详细阐述了科技英语中专业术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相似文献   

11.
<正>《红楼梦》是中国非常了不起的文学作品,围绕《红楼梦》已经形成了一门学问——"红学"。不同的人从不同的角度解读《红楼梦》:美食家在《红楼梦》里找到很多美味且能养生的菜肴,诗人研究《红楼梦》中的诗词歌赋,园林师探寻《红楼梦》中的古典园林设计……今天,我们从气象的角度来看一看《红楼梦》中的季节,并从这个角度来理解人物吧。在《红楼梦》中,对自贾宝玉降生到贾宝玉  相似文献   

12.
本文旨在探究文化平等在英汉专有名词翻译乃至翻译中的背景作用。作者认为:中英姓名由不同的文化元素按不同的文化排序构成,彼此承载了不同的文化内涵,其翻译存在着因文化差异和不平等而起的翻译冲突;文章建议:姓名翻译应建立在文化自觉与自信基础上,尊同原国文化,体现原国姓名的发音和排序,并进行符合译国文化的姓名方式处理。  相似文献   

13.
骆贤凤 《科技信息》2007,(25):135-136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鸿篇巨著,更是一部集所有重要中国文化之大成的百科全书。自《红楼梦》问世二百多年来,许多翻译家都致力于它的翻译和研究,目前《红楼梦》已被翻译成20几种文字,十余种外文译本和节译本,其中英文译本多达9部。译界公认的两个经典译本是The Dream of Red Mansions(由杨宪益、戴乃迭夫妇翻译,以下简称杨译)和The Story ofthe Stone(由英国汉学家David Hawkes和他的女婿John Min-ford合译,以下简称霍译),这两个译本采用截然不同的翻译策略和视角,却能获得共同的赞誉,引起国内外的广泛关注,达到异曲同工之妙。…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个奇迹。儒家的忠孝节义、功名政治,佛教的因缘轮回、万境归空,道教的创世神话、太虚神仙等方方面面,共同铸就了中国古代小说的第一奇书。本文将分析宗教文化因素在《红楼梦》中的反映及《红楼梦》两英译本对宗教文化的不同的翻译策略,并从文化信息传递的视角提出文学中宗教文化因素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5.
翻译是一种有目的跨文化交流活动。在翻译中,翻译的目的、语言上的差异及翻译者的个体性差异等都会影响译者翻译策略的选择从而产生不同风格的译作。本文试图对《红楼梦》两个英译本中有关人物塑造的动物隐喻的翻译进行对比研究,从翻译目的角度分析译者们是如何选择其翻译策略的。  相似文献   

16.
王爱珍 《南昌高专学报》2010,25(2):44-46,50
伟大的中国文化大百科全书《红楼梦》中美丽的诗词歌赋,历来为读者所称颂乐道传唱传扬。而对其不同的翻译方法和风格更引得众多翻译爱好者甚至学者们纷纷进行研究探讨。本文也试着从奈达的功能对等理论出发,对《红楼梦》中诗词在杨、霍译本中的翻译进行一定的探究。  相似文献   

17.
《红楼梦》中的人物成功地根据交际对象、交际场合、交际话题、交际目的不同,相应地运用不同的语言进行交际,从而形成了《红楼梦》特有的语言特色。  相似文献   

18.
《红楼梦》中,"姑娘"一词出现了一千多处,然而其所指称或表示的含义却不尽相同,本文对此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和归类,并在与《红楼梦》的两种英译本,即Hawks和杨宪益对该词的翻译比较的基础上,探讨中西方由于文化背景和风俗传统不同而引起的称谓差异,以及此差异所暗含的人物间的身份和社会地位的不同。  相似文献   

19.
从翻译美学角度探讨霍译本《红楼梦》回目的语言艺术及审美价值,选取回目中的典型译例,从音韵、形式、意境三方面,分析霍译是如何再现原文回目的美感要素。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堪称是一部有关中国文化的百科全书,怎样让历史悠久的中国传统文化传到西方,让欧美国家了解我国民族的优秀文化,翻译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试通过对《红楼梦》霍译本中人名和典故译例的分析来探讨其跨文化交际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