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一般地说,土著人指的是外来种族征服、入侵和占领之前,世代繁衍生息在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民族.他们大多数居住在经济贫困、文化落后的山村地区,以农牧业或狩猎为生.在地理和文化上,处于与文明社会半隔离的状态.长期以来,土著人为民族资源、文化、权利及生存,进行过不屈的斗争.改善土著人的生存环境和条件,已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大自然探索》2009,(5):4-4
科学家最近宣布,在2008年8月至9月的一次考察中,他们在澳大利亚北部偏远的阿恩赫姆土著地区的岩居里发现了数千幅奇异的土著岩画,其中包括帆船、海轮和双翼飞机等。这些岩画被称为“全球最重要的岩画艺术”,这是因为它们显示了当地土著人跟外面世界的接触。  相似文献   

3.
云南各民族食用花卉中的人文因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刘怡涛  龙春林 《自然杂志》2001,23(5):292-297
应用民族植物学和文化人类学观点,探讨、研究云南少数民族社会中普遍具有的食用花卉现象。结果表明:这种食花现象能区分出两种不同的人类行为方式:①食花现象是传统饮食习惯的使然或基于个人对食物的偏好,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其生存空间内现有食物的自然选择结果,是其认识自然、适应环境的知识积累使然,具有原住民文化特征,②食花现象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整个民族共有的社会行为,是他们所归尾的传统文化整体中的一部分。其特点是整个区域社会或民族都参与,他们所使用的食花植物种类和烹调方法均遵循着自己的传统文化模式,常常具有民族性和地区性,而不是个人的随意行为,从而形成了其独特的食花文化。食什么花?怎么食?有着其特殊的社会有文化价值。本文从地理因素、保健因素、文化因素、原住民等多方面分析探讨其对食用花卉的影响。作者相信,食花文化的研究不仅有利于开发食用花卉的资源,而且对于民族文化多样性和生物多样性的保护将起到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4.
创新文化与创新社会建设是时代发展的迫切要求:50多年前,英国“百科全书式”的学者李约瑟在其巨著《中国古代科学与文明》留下的“李约瑟难题”,即“中国古代有杰出之科学成就,何以近代科学崛起于西方而不是中国?”,讨论至今尚无定论,然而,大量相关的研究成果都直指中国近代科技创新背后文化环境这一潜在的深层次的因素。类似的问题与讨论很多:杨振宁教授一句“中国大学办得很成功”,立即引起了相当多的议论;每年诺贝尔奖颁奖时节,国人总要习惯性地表现出“既爱又恨”的复杂心理。毋庸置疑,创新文化是一个国家跻身世界民族强林的“身份证”,也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实现持续创新和社会快速发展的强力支撑,其实质是科学文化与人文创新互动的结果。  相似文献   

5.
杨茉 《科学之友》2006,(4):53-53
在玉平洋中的布亚岛,生活着一种名叫鹑螺的小海螺。它的体形和颜色均与鹌鹑相似,在爬行时会从口中喷出一种具有很强溶解能力的液体,可以把包括金属在内的许多物质溶解掉。所以,当它的石灰石上爬行时,就会在经过的地方留下奇形怪状的花纹,就像用刀刻下的一样。当地的土著人把这种小海螺捉来之后,让它沿羊规定的路线在金属或石灰石上来回爬行,从而得到各种花纹和图案,然后制成工艺品出售给旅游者。  相似文献   

6.
人类一出现在地球上,便开始与植物打交道了。千百万年来,人们不断地取用和改造植物,从中获取粮食、纤维、燃料、药物等。人类对植物界的干预和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是,很少有人想到,植物也会干预人类的社会生活,影响人类的社会发展。事实表明,不同地区的植物不仅会影响当地人民的饮食起居,在一定程度上也会影响那个区域的风俗和文化。  相似文献   

7.
沈春生 《科学之友》2009,(12):138-139
语言是文化的反映。英汉两种语言存在于两种文化之中,因此它们有着各自的历史、社会、生活环境、生活经历、习俗和宗教等。而这一切就导致了英汉两种语言中相同的词汇具有不同的联想意义,即文化负载词。文章主要讨论文化、语言和文化负载词或短语的关系,并把联想意义分为3种类型,接着探讨了与之相应的翻译,并提出了几种翻译技巧以达到流畅翻译文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8.
《科学之友》2005,(6):58-58
受保护的公园第一个提出建立国家公园的人是艺术家乔治·凯特林,他曾到美国的土著人居信地旅游,描绘他们的淳朴及那里的田园风光,1932年,凯特林开始提心“西进运动”会影响土著居民、野生动物以及原野,他认为政府应该采取一些措施,以大公园或国家公园的形式保护人和动物原有的和谐与清新的自然状态。虽然美国国会在1872年就打算建立黄石国  相似文献   

9.
<正>如果说一首歌能让死去的人获得重生,很多人会认为这只是在神话、小说或电影里才会出现的事情。但是,在危地马拉北部的雨林里,生活着一群与世隔绝的土著人,几百年来,族中一直流传着一首被人们称作"重生歌"的古老歌曲,因意外或疾病而死亡的人,只要听到那首"重生歌"就会奇迹般地死而复生。世界上真的有这种让人死而复生的歌吗?  相似文献   

10.
纯美南极     
南极是一个没有人类文明历史,没有土著人居住的地方。到南极无需护照签证的麻烦,但南极严寒的自然环境,要求你以自己的身体作健康护照。这是一片尚未被人类占领的净土,纯净的空气,洁白的冰雪,可爱的生物,都还是人类到来之前的模样。  相似文献   

11.
新中国成立50余年。中国西部地区由于受自然地理、经济条件的限制,公路交通发展水平落后于全国总体平均水平,限制了西部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特别是相当一部分县城还没有一条沥青路或水泥路通向地市或相邻县城。在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布署中,国务院决定实施西部地区通  相似文献   

12.
袋鼠     
澳大利亚最具代表性的有袋类动物当数大袋鼠,欧洲人称其为"kangaroo"(坎戈路).这个名字的得来还有一段故事.1769年,英国航海家库克船长探险澳大利亚东海岸时,生平第一次见到这种跳跃式前进的庞然怪物,他十分惊讶地做着手势询间当地土著人:"这是什么?"土著人回答说:"坎戈路."袋鼠由此得名并编纂入英国词典.然而,库克船长哪里知道,"坎戈路"在土著语言里是"不知道"的意思!  相似文献   

13.
1940年,法国药物学家克莱博士到非洲探险,他在中非乍得发现,当地土著人从湖面捞起一种漂浮着的绿色微小植物,将其直接拌以辣椒和香料食用。他非常好奇,于是就把这一发现告  相似文献   

14.
郁凯明 《科学》2004,56(2):24-26
预防和降低遗传性疾病及先天缺陷胎儿的出生,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和生命质量,是世界各国普遍关心的问题,也是世界文明进步和社会发展所必需的。尽管中国与西方国家存在着文化、社会观念以及社会制度的差异,但根据各国的具体情况、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有序地调节人口的增长,改善出生人口素质.提高生命和生活质量,无疑是临床医学工作者、社会学家和伦理学家的共同任务或同一目标。  相似文献   

15.
现代城市的发展要适应现代战争的需要,城市不仅是人类政治、经济、文化发展的产物,而且也是军事发展的产物。城市从它刚刚诞生,就具有军事的功能。城市历来是战争双方争夺的主要目标。城市既是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的基地,又是支持战争、牵制和消灭敌人的依托,所以古今中外的军事家都十分重视城市作战,有人甚至把破坏和夺取城市作为制胜的手段。现代城市,特别是大、中城市,是国家(或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科学的中心和交通枢纽,又  相似文献   

16.
“文化”是当今社会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汇。一个社会的先进主流文化主要由人文文化和科学文化两大部分组成。人文文化反映了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主要体现在文学、艺术、哲学等领域。科学文化是科学的文化形态,主要包含科学知识、科学思想方法和科学精神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国内外的暴乱事件时有发生。暴乱往往发生在经济繁华、人口稠密地区,暴乱分子常和围观群众混杂在一起,人员情况极为复杂。若使用致命的或破坏力较强的武器,容易误伤围观群众或被劫持的人质,容易对市政设施特别是文化古迹等建筑物造成不必要的损坏或不可弥补的损失。因此,伤害性较低和伤害范围较小的防暴武器在维护社会治安与稳定、维护公众利益和保护市政设施等方面具有不容忽视的作用。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防暴武器的发展也越来越快。下面我们为大家介绍当前最热门、最新潮的7种防暴武器。  相似文献   

18.
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农业及环境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 处文化层剖面及5 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 研究显示, 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 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 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 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 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 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 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 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 cal a BP, 并延续到约4000 cal a BP 的齐家文化. 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 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 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 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 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 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19.
通过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2处文化层剖面及5处文化点的花粉、炭屑、种子的综合研究,重建了陇东地区新石器时代农业发展过程及其环境效应.研究显示,陇东地区早期农业经历了由单一黍作农业向黍、粟混作,并结合水稻、大豆等多样化农业发展过程.旱作农作物黍在仰韶文化早,中期占有绝对的优势,而粟在仰韶文化晚期开始明显增加,在齐家文化时期达到最大值.陇东地区仰韶文化晚期大豆开始栽培,稻作农业在陇东地区出现不晚于4800cal a BP,并延续到约4000cal a BP的齐家文化.新石器时代陇东黄土高原塬面以灌丛草原植被为主,沟谷地带存在云杉-铁杉-栎为主的针阔叶混交林,新石器时代农业活动减少自然植被盖度,促使灌丛草原趋向于单一的蒿属草原.农业活动减弱或消退后,以沙棘、蔷薇科、麻黄、豆科、蒿属、藜科为主的灌丛草原植被得以恢复.  相似文献   

20.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曾经有土著人吃俘虏的描写,让人毛骨悚然.然而这种现象到底存不存在呢?经过数十年的激烈争论后,人食人习俗存在的观点,在得到了最新的骨骼分析法的支持后,正逐渐被人们所接受. 早在1967年,人类学家克里斯蒂特纳在一座博物馆的一间密室里,发现了一个旧卡片箱里面有一堆人骨.这些骨骸是属于曾生活在亚利桑那波拉卡瓦尔什的印地安部落的30位成员.他们死了约400年.特纳吃惊地发现,这些死去的男女并不是在部落的争斗中被简单杀死的,他们的骨骼被烧过,并被折断或劈开.特纳花了几个月时间仔细地研究后断言,这些骨骸肯定是人食人筵席上的残物,这些人是被宰杀吃掉的.特纳认为,人食人习俗肯定曾在波拉卡瓦尔什周围地区普遍存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