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张德昌 《科技信息》2008,(14):313-313
针对我国干线公路穿村镇路段公路街道化现象,结合我国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契机及干线公路GBM工程的实施情况,提出了穿村镇路段建设个性公路的构想,对建设的必要性、技术和经济上的可行性进行了探析。  相似文献   

2.
为了对我国村镇路段行人-机动车的冲突进行观测,首先分析了村镇路段行人过街的方式,界定了各种情况下冲突次数的判定方法,并给出了参数提取的方法,通过对各个地点调查视频进行人工观测,对调查的行人-机动车冲突的交通特性进行了统计分析,得到村镇路段发生潜在冲突时不同类型行人和机动车速度、加速度等交通参数。研究结果可以为村镇路段的安全设施设置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3.
高速公路实时事故风险研判模型及可移植性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G15沈海高速公路南通段上布设的高清卡口过车数据对路段上发生的实时事故风险进行研究.采用配对案例对照方法,结合基于随机森林的参数选取方法对3个子路段上的事故分别建立了支持向量机模型.结果表明,基于高清卡口采集的高分辨率过车数据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相对既有研究中的模型而言其性能较优;对3个子路段分别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模型进行可移植性分析发现各支持向量机模型均具有一定的可移植性,经过参数重新标定后可直接应用至邻近道路对其实时事故风险状态进行研判,并有着相对较高的预测精度.  相似文献   

4.
农村公路综合排水设施的不完善使农村公路的服务职能、交通运输职能大大降低,根据笔者调查,目前中国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建设无据可依、无章可循,为了改变这一管理无序、建设无方的现状,本文分三步论述了山区路段、村镇路段及水网路段的排水设施建设,对提高农村公路的持久服务能力有长远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描述交通事故影响下路径走行时间与用户择路概率的相互作用及其演变规律,建立了基于路段传输模型和LOGIT选择模型的拟动态模型,给出了事故影响下路网各时段行程时间和交通流密度的计算方法,分析了事故影响下路段的排队扩散及消散过程.结果表明:事故持续期到排队完全消散期内,路径走行时间和路径选择概率呈现此消彼长并持续震荡的状态;事故持续期和事故清除后,事故路段上的排队位置发生转移.  相似文献   

6.
冷美东  王琛 《科技资讯》2006,(17):48-48
由于高速公路行车速度快,行车密度大,在高速公路上必须设置一套完整的安全设施。防撞护栏作为安全设施的组成部分对防止行车事故起着重要作用。高速公路防撞护栏按路段可分为一股路段防撞护栏和桥梁护栏。本文主要论述了高速公路防撞护栏的具体施工过程。  相似文献   

7.
针对目前中国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建设无据可依的现状,重点调查了中国东、中、西部9个省的农村公路排水设施,参照现行的<公路排水设计规范>(JTJ 018-97)的要求,推荐农村公路的村镇路段排水设施分为不设边沟、设土边沟、设不封闭的加固边沟和设用混凝土盖板封闭的加固边沟4种形式;水网路段排水设施有5种形式;山区重点路段的排水设施建议单独设计.  相似文献   

8.
道路安全审计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对道路安全审计作用和收益的分析,认为道路安全审计能够有效地阻止道路事故发生和减轻道路事故严重程度,其投资收益比约为1:15~1:20。结合中国道路交通特点,探讨了在中国实施道路安全审计工作的原则、对象、阶段、步骤和审计表。结合具体路段,从交叉口的位置、布局、视距、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等方面;指出了存在的安全隐患并提出了相应的改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了解影响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严重程度的显著因素,以广深沿江高速东莞段2014—2019年事故数据为研究对象,将事故严重程度分为3类(即无伤亡事故、轻伤事故、重伤亡事故),并以事故严重程度为因变量、13个潜在影响因素为自变量,通过条件自回归先验解析相邻事故间的空间相关性,建立不同关联距离阈值的空间广义有序Probit模型。结果表明:事故数据间存在显著的空间关联;空间广义有序Probit模型优于广义有序Probit模型和多项Logit模型,基于250 m关联距离阈值的空间广义有序Probit模型表现最优。该模型参数估计显示:车辆类型和归属地、事故发生时间、事故地点曲率、桥梁路段和事故类型对高速公路事故严重程度均有显著影响。边际效应结果表明:相对于小汽车间的交通事故,涉及客车、货车和其他类型车辆的交通事故导致人员重伤亡的概率分别增加3.27%、1.53%和4.11%;外省车使得重伤亡事故的发生概率增加1.02%;相对于周末、春季和桥梁路段,工作日、夏季和非桥梁路段发生的交通事故导致人员重伤亡的概率分别提高0.87%、2.38%和0.08%;单车事故导致重伤亡的概率比多车事故低1.64%;事...  相似文献   

10.
为了深入分析交通构成对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影响,采集广东省开阳高速公路2014年的道路、交通、事故数据,依据高速公路收费标准将车辆分为5类,建立关联路段道路、交通属性和事故频次的贝叶斯层级模型和条件自回归模型,并利用贝叶斯方法估计模型参数,对比模型优劣.对比结果表明:条件自回归模型由于解释了相邻路段间的空间相关性,其模型拟合度比贝叶斯层级模型更高.条件自回归模型的参数估计结果显示:一类车(如:小汽车)的比例增加1%,高速公路事故频次将降低15. 5%;三类车(如:中型客、货车)的比例增加1%,事故频次将降低24. 4%;另外,长度越长,日均交通量、曲率、坡度越大的路段发生事故的频次越高.  相似文献   

11.
为提高高速公路交通安全水平,有效利用先进的智能交通设施,分析高速公路可变情报板安全问题和布局策略,建立可变情报板与事件发生点的前置距离模型,提出系统性的可变情报板选址方法.方法综合考虑了特殊路段与事件发生点的安全影响,建立的可变情报板前置距离模型应用元胞传输模型,以相邻元胞速度协调性好为目标,最优化前置距离.最后,以福建省某条高速公路交通事件发生区为算例,算出可变情报板前置距离为268m.计算结果表明,所提出的可变情报板前置距离模型与选址方法有利于可变情报板的合理布局.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特征进行分析以及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发生数量和伤亡情况的统计分析,运用综合事故率法建立了危险度模型,提出了交通事故数、事故严重程度和事故原因等因素的量化方法,并用层次分析法确定了各影响因素的权重.最后,运用该模型对成渝高速公路重庆段存在的危险路段进行了科学识别.应用结果表明,该模型所需要的参数比较容易获取,可操作性强.计算结果可为山区高速公路交通安全的改善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城市快速路实时交通流运行安全主动风险评估   总被引:6,自引:3,他引:3  
基于上海市快速路系统采集的线圈检测器数据和事故数据,应用贝叶斯网络(BN)模型对快速路实时交通流参数与事故风险进行建模分析,并利用可有效应对缺失数据的高斯混合模型和最大期望算法分别对BN模型输入和参数进行估计,进而主动评估快速路实时交通流运行安全风险,并对事故状态提前做出预警.分别对可能事故点前后2组检测器和4个时间段的8组交通流数据进行了建模,结果表明使用事故发生地点上下游各一个检测器在事故发生前5~10min内的交通流数据建立的BN模型效果最好,事故预测准确率为76.94%.最后不仅与朴素贝叶斯分类、K近邻、反向传播(BP)神经网络等经典事故风险估计算法进行了对比分析,还与现有的实时风险评估成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BN模型预测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14.
为研究车与两轮车事故中驾驶员转向行为的影响因素,本文对172例车与两轮车真实案例进行统计分析,从中挑选出65例车辆具有驾驶转向行为的事故案例,并利用PC-CRASH对其进行事故再现仿真。运用Logistic回归模型对事故数据进行分析,得到驾驶员转向行为的显著性影响因素,最后利用拟合优度检验法和预测准确度检验法验证了模型的可靠性,置信度为95%时,模型的回判正确率为87.7%,具有良好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在车与两轮车事故中车流量、两者相对距离以及本车速度对驾驶员转向行为影响显著性较高,发生比依次为0.049、0.036、0.025,在车辆横向辅助驾驶系统开发及转向策略确定时应作为重点考虑因素,本研究可为汽车自动驾驶、紧急转向系统等汽车主动安全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陈波  姚红云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0,20(34):14283-14288
为减少山区高速公路的交通事故发生率以及提升其交通安全性,对山区高速公路交通事故中涉及车辆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首先对西部某高速近八年来发生的一万多起交通事故进行时空特性分析和起因分析;其次以事故涉及车辆数为因变量,将其分为单车、双车、多车事故三个等级,并从驾驶员、车辆、行驶环境等层面选取8个潜在自变量作为有序Logit模型的分析因子,得到显著性小于0.05的6个自变量;最后利用有序Logit模型对6个显著变量进行分类,通过分析得到各自变量分类优势比(or)大小,并采用负二项回归(NB)模型验证自变量分类风险大小的正确性。分析结果表示各自变量分类中的冬季、涉及大货、间距不足、收费站、晴、白天等分类优势比最大,且优势比在有序Logit模型分析时变化更大,说明有序Logit模型比负二项回归模型更适合用于分析事故涉及车辆数变量的分类优势比。结论表明,在交通安全治理时尽量控制优势比大的因素可减小事故车辆数,从而可间接降低严重事故的发生率,为高速公路管理提供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济南市快速路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分别从时空分布、事故形态、事故发生原因等角度探究了城市快速路交通事故的特性。通过提取事故发生前5 min内的车型比数据和交通流量数据,并分析其与交通事故之间的规律性特征,构建基于色阶图的事故风险安全评价表,根据概率统计模型推算出事故发生的临界流量,最后综合以上数据分析构建快速路事故风险安全评价模型。数据拟合结果表明,根据当前交通流量和车型比例实时评估快速路的交通流运行安全风险,可以通过调控当前交通流量对可能发生的事故进行预警。针对快速路交通事故规律和特点,提出了事故预防及安全管理对策与措施,以达到预防事故发生、提升快速路运行安全水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安全性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根据国内某典型重载高速公路近几年交通事故的统计,在现场调研和车速观测的基础上,充分考虑汽车行驶理论、道路环境和驾驶员特征,就载重货车交通对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事故的发生与车辆的实际操纵性能有关,超载、不同车型之间运行车速的显著差异、行车注意力不集中及纵向间距不足等是造成货车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从工程、交通管理等角度对提高高速公路运营安全水平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8.
陈赟  刘湘慧  陈玉斌 《科学技术与工程》2021,21(35):15222-15229
为明确交通隧道施工事故致因之间纵向影响关系及层级结构,本文从事故发生全过程视角出发,在利用文本挖掘技术构建事故致因体系的基础上,借助决策实验室分析法(DEMATEL)及解释结构模型(ISM)判断各致因的重要性程度,建立事故致因多级递阶结构模型,确定关键致因因素,构建关键致因影响链,深入分析其纵向影响关系,并以WLM隧道为例进行验证,证实其实用性。研究结果表明:5方面20项交通隧道施工事故致因间存在明显的层级结构;人员、管理及环境因素对技术因素、机械设备与材料因素存在直接影响作用,其中安全意识及素养、安全监管、施工方案及各类环境因素在事故致因体系中占据重要位置,对其进行有效管控是良好安全管理的体现。本研究可为交通隧道施工安全管理提供参考与依据。  相似文献   

19.
基于交通事故统计数据,发现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事故总量大、危险性高的特点。目前为止,山区农村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暂且没有量化、配套的安全风险评估方法,导致无信号交叉口设计时,评估风险依据不足,故存在很大安全隐患。基于上述问题,采用文献查阅和实地勘察的方法,建立了涵盖交通特性、山区农村道路条件、交通安全设施三大板块以及九大特征的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模型。采用多元化、多渠道、多群体问询的调查问卷方法,综合不同人群关于交叉口安全风险的评价,对特征指标进行赋值与量化。为避免人为主观因素对特征指标权重的影响,本文运用熵权TOPSIS法确定指标权重,使权重的确定摆脱主观干扰从而更加准确科学。其次,采用加权广义马氏距离与欧式距离贴近度进行对比,数据较为贴合,验证了模型的可行性。最终,结合工程实例,依据指标熵权大小,对安全风险较大的无信号交叉口提出改善措施。研究结果表明,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指标中线形、视距、坡度占据前三位,权重分别为0.123、0.119、0.114,与交通事故实际调查主要致因排序相近,自从执行改善措施以来,暂无发生交通事故,为定量评估山区农村公路无信号交叉口安全风险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设计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为了大幅度降低山区公路交通事故率,以实地测试、调查方法以及心理认知机理,概括了山区公路的道路特征和交通事故的特点,分析了驾驶人员的安全认知和行为特性,指出了山区公路交通安全标志须以初次使用该道路的驾驶人员为设计依据。研究了山区公路不同道路环境下交通安全信息,指出山区公路应在弯道处实行大小车辆分别限速,并给出了限速方式;长大坡路段应提供整体性道路信息以及交通安全标志的设置要求;异常气候条件下须提供预警性信息。认为在山区公路建设中,可以通过对交通安全标志的合理化设计,在不大幅度改变公路线形情况下,能使山区公路弯道、长大坡等特殊路段的交通事故发生率明显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