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探讨高血压病人血压变异性的特点及与高血压靶器官损害的关系.方法:选择高血压病人Ⅰ期50例,Ⅱ其44例和血压正常人26例进行动态血压监测.结果: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均显著大于正常组.三组间血压变异一样,白天增高夜间下降,收缩压变异大于舒张压变异.Ⅱ期高血压组血压变异各参数显著大于Ⅰ期高血压组.结论:提示血压变异增大是高血压患者的一个重要临床特征.血压变异增大与靶器官损害有关.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护理干预对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血压控制及治疗依从性的影响.方法在对62例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病情、病程、血压、靶器官的损害程度以及生活习惯、文化程度、职业等情况进行初期评估的基础上,制定个性化的护理干预方案,实施护理干预.通过对患者入院、出院记录对比,判断干预效果.结果 93%的高血压病患者血压得到有效控制,服药等治疗依从性明显提高,90%高血压患者出院时血压达标.结论护理干预可提高高海拔地区高血压患者治疗依从性,血压值降低明显,可操作性与实用性较强,值得在广大高原医疗卫生部门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高血压病是常见病、多发病,已成为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命的“无声杀手”。如不及时控制及治疗将会引起心、脑、肾、血管等多个靶器官的损害,降低生存质量,严重者可威胁生命。通过对社区高血压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干预,显著提高了人们对高血压的认识,使高血压病得到更好的控制和治疗,从而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6.
目的把高血压知识教给患者及家属,增强病人的自我护理能力,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有效控制血压.方法介绍高血压的健康教育知识.结果使高血压患者能有效掌握高血压的预防、治疗和护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结论做好高血压的健康教育,充分调动患者及家属的主观能动性,掌握自我保健知识和防治要点,有效控制病情发展和控制血压,预防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临床护理路径在高血压健康教育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路径的效果。方法将102例住院高血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观察组(52例),采用临床护理路径进行健康教育,对照组(50例)采用传统方法进行健康教育。结果治疗依从性和血压有效控制率,观察组健康教育效果和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开展健康教育可提高健康教育质量与患者对护士工作满意度。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健康教育措施对老年高血压患者的不良生活方式的影响,为制定有效的医院高血压健康教育方式提供依据。方法总结和分析对400例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宣教干预其生活方式是否有效。结果干预组采取积极的健康教育干预其生活,收到了良好的效果,60%患者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而对照组只有20%的血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对高血压患者实施健康教育,提高患者对相关知识的知晓率,改变其不良的生活方式,从而降低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9.
曹玲  刘芳  侯亚萍 《甘肃科技》2012,28(21):151-152
探讨了社区护理干预对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健康行为和血压变化的影响。160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社区护理干预组和常规治疗组,比较2组患者干预后的行为和血压变化。经社区护理干预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高血压控制率、遵医嘱率、不良生活方式改变率、高血压知识掌握情况率等4项变化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治疗组,同时,高血压患者的24h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社区护理干预可改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的健康卫生行为,降低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0.
评价协同护理工作模式在高血压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效果。本组实验将2017年1月至2017年12月在武威肿瘤医院住院的426例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21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采用协同护理模式给予健康指导。对比分析两组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水平、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观察组患者的药物治疗依从性、血压控制水平、生活质量均优于对照组,均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协同护理模式有助于医护患共同参与促进疾病的康复,很好的发挥了预防、治疗及护理的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1.
高血压作为老年人常见慢性病之一,易引发多种疾病,对老年人健康危害极大。该文总结了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现状、影响因素、健康教育方式及其效果,旨在选择有效的健康教育方式提高老年高血压患者服药依从性,改善其血压水平。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干预效果,以提高社区健康教育护理水平.方法在吉林市丰满区的11个社区内随机选取148名老年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在干预组中开展控制高血压知识讲座的健康教育,对照组不采取任何措施.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健康教育前后两组的认知得分、健康相关行为得分及血压测量值进行比较.结果进行健康教育干预后,干预组的认知得分和健康相关行为得分较干预前明显提高(P0.01),舒张压较干预前明显下降(P0.05);对照组的认知得分、健康相关行为得分、收缩压和舒张压与干预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社区老年高血压患者对高血压的认知水平、自我管理水平及有效控制血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俞月婷  林梅 《科技资讯》2013,(15):231-231
本文通过对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庭饮食、生活习惯、运动、心理以及应用降压药物的护理和对其进行健康教育等方面来帮助老年高血压患者在家庭生活中有效的控制血压。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24h血压变异性(BPV),心率@平均动脉压乘积(HR@MAP)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48例血压正常者和88例EH患者进行动态血压监测(ABPM),对BPV、HR@MAP参数进行对比分析研究.结果:①EH组BPV和HR@MAP各项指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②EH伴左心室肥厚劳损组BPV和HR@MAP各项指标高于EH无左心室肥厚劳损组高于血压正常组(P<0.05).结论:EH患者BPV明显高于血压正常者.EH伴左室肥大劳损组的BPV大于EH无左室肥大劳损组.EH患者的BPV越大,靶器官损害越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强化健康教育对妊娠期高血压孕妇结局的影响。方法将2005年1月-2007年12月来勒流医院产科门诊定期产前检查,诊断符合妊娠期高血压的孕妇120例,分为强化组和对照组各60例。强化组建高危孕妇卡,强化健康知识的专项教育,在分娩后42d统计两组患者血压变化、体重增长及分娩方式、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情况等结局,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孕妇产前检查次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强化组的产检在8次以上者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分娩后42d血压及体重增长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但两组孕妇刮宫产率、新生儿早产率、新生儿窒息率及孕妇子痫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强化健康教育可有效提高妊娠期高血压患者的遵医行为,有效控制血压上升和体重增长,对孕妇转归和减低剖宫产率及新生儿早产和窒息率。降低医疗费用、保障母婴健康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6.
吴明 《科技信息》2009,(36):311-311,314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威胁人类生命的常见疾病之一,按西药进行治,易出现头痛、腰酸、耳鸣及恶心等副作用,以及血压控制不稳的现象。穴位疗法在治疗原发性高血压方面有降压和缓、副作用少、改善眩晕、症状明显等优势,可纠正高血压并发的病理改变,有效保护靶器官,  相似文献   

17.
王蓓 《科技信息》2009,(27):355-355
非药物治疗措施适合于各型高血压,可使血压有一定程度的下降。药物治疗的原则是:“最低有效剂量、长效、联合、终身”,1999年WHO/ISH提出6类可作为初始治疗的一线抗高血压药物,即利尿剂、B受体阻滞剂、钙通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血管紧张素II受体拮抗剂、α受体阻滞剂。但高血压患者往往重视药物控制高血压,而忽略非药物治疗^[1]。这需要基层医务工作者在社区健康教育中加以宣传、引导,包括强调合理膳食、限制钠盐、减轻体重、适量运动、保持健康心态^[2]。  相似文献   

18.
探讨护理干预在老年高血压患者护理中应用的临床效果。对甘肃省平凉市中医骨伤医院2015年3月至2015年11月收治的126例老年高血压患者进行护理干预,分析干预前后患者血压情况及生活健康水平。所有患者收缩压及舒张压均低于干预前水平(P0.05),且患者生活健康水平显著优于干预前(P0.05)。护理干预可对患者高血压治疗起到显著作用,可在控制患者血压同时改善患者生活习惯。  相似文献   

19.
在33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发现有肾脏损害(尿改变和/或肾功能不全)者76例,发生率为22.49%,分析结果显示出高血压患者的年龄愈大,病程愈长,血压程度愈高,其肾损害发生率亦愈高;且肾损害发生率与舒张压程度、持续时间成正比,提示了肾损害发生与动脉硬化有关。结果还显示了其肾损害程度较轻,以及早期和持续降压治疗对预防发生不可逆的严重肾损害,降低病死率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20.
曾力群 《遵义科技》2008,36(1):34-3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患者24小时平均脉压(ABPP)与心脏损害的关系。方法把486例高血压病患者行动态血压检测的结果按ABPP〉60mmHg和ABPP〈60mmHg划分为两组,将两组的多普勒+二维超声心动图检测中主动脉内径(AO)、室间隔厚度(IVSD)、左心室舒张末径(LVEDd)、左心室后壁厚度(LVPWd)、左室重量(LVM)、左室重量指数(LVMI)、EF、E/A,以及两组的心电图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随着脉压差增大,出现心电图异常病例增多,心肌肥厚、心脏扩大、主动脉内径增大病例增多,心脏收缩和舒张功能减退,两组数据经统计学处理有明显差异。结论脉压差增大,增加了对靶器官的损害,尤其是对心脏损害,进而造成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增高,因此在高血压治疗中积极控制脉压差将有效减轻心脏损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