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基于3S技术,以三维地理信息系统软件VRMap为平台,将数字高程模型、遥感卫星图像、油田地理信息数据、野外GPS定位数据、油田地面工程三维模型、油田开发生产数据等集成,提出了一套油田三维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该系统可操作性强、成本低,可实现油田生产信息的三维可视化管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2.
在油田地面工程建设的流程中,首先要做的是规模适应性的分析,然后才能决定方式方法以及建设思路。完善的油田地面工程建设流程能够保证安全平稳的生产,能够努力提高油田开发的综合效益,坚持"地上、地下"一体化优化,坚持总体布局优化,坚持工艺优化和简化,使得建设投资和运行成本有所降低,同时,使得油田工程建设达到标准化,实现适时、高效、模块化的建站模式。在考虑减员增效的问题上,可以加强系统的数字化、信息化建设。在建设流程中,提高油田整体开发效益,降低地面工程建设投资,维持油田地面设施的平稳运行就要有效坚持配制系统地面工艺的优化和简化,努力突破技术瓶颈,建设油田地面工程的标准化,完善流程思路。  相似文献   

3.
殷文 《山东科学》2009,22(1):60-64
油田生产过程积累了大量的历史数据,从大量沉淀的数据环境中挖掘有用的决策信息,探索出油田生产中的规律性,能够更有效地指导生产,为石油企业提供生产决策支持。文中提出了基于油田生产数据采用数据抽取、转换和加载技术的数据仓库的构建策略以及基于多维数据集的数据挖掘的实施方案,并对包括数据仓库体系结构的设计、数据仓库的构建、多维数据集数据存储模式的优选策略、在线分析处理以及基于分层聚类分析的方法实现数据挖掘等在内的各主要环节进行了系统详细的阐述。最后结合油田生产数据,综合运用数据仓库、联机分析处理和数据挖掘技术构建了一套油田企业生产决策支持系统,并提取和挖掘出了对于油田生产决策支持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4.
文中结合地籍源文件数据,以TD/T1015-2007《城镇地籍数据库标准》为参考,介绍建立ArcGis数据库的具体方法以及利用ArcGis处理数据图层内部及图层间的空间拓扑关系的方法,以保证数据正确性和完整性,实现对地理数据的便捷管理.  相似文献   

5.
利用WebGIS管理油田地面数据可以有效的提高管理效率,提供决策支持。传统油田GIS系统考虑到安全和技术等因素,并没有开发在线编辑功能,数据定期更新,系统数据滞后于实际生产数据。油田地面管理数据具有变动频繁,变化量小的特点。数据在线编辑的实现,将极大提高油田地理信息系统的时效性和可用性。讨论了利用MapGuide实现在线编辑功能的技术细节,并解决了数据更新和数据安全问题。  相似文献   

6.
油田行业生产工艺流程复杂,精细化分工,由此产生的生产数据量巨大,而数据是油田生产管理的重要资产,合理有效的分析利用这些数据,能够提高油田生产效率,处理庞大的数据量,给油田信息平台建设带来巨大挑战。本文结合最新的云计算技术特点,探讨分析私有云计算在油田数据分析系统中的应用方案。  相似文献   

7.
信息融合技术作为一种能够综合分析多源信息的手段,其应用范围越来越广.随着油气勘探开发的进展,应用常规方法很难应对日趋复杂的地面和地下条件.信息融合技术通过对多信息源、多媒体、多格式信息进行综合处理,提供及时、可靠、高效的信息,在油气勘探开发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就其基本原理、方法以及在勘探开发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8.
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10)对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布点问题进行研究.依据给定的垃圾收集点选择条件,包括居民点与垃圾收集点的间距、交通便利度、农田水域及水源地等因素,利用ArcGis10空间分析技术通过缓冲区分析、重分类、叠加分析以及网络分析等优选出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点的最佳位置,旨在为有关决策部门提供较直观准确的信息.最终结果表明,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功能进行农村生活垃圾收集布点,科学性强,易于在计算机上实现,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
应用露头和现代沉积调查所获得的信息和数据 ,可以服务于地下储层研究 ,为老油田剩余油挖潜研究的精细油藏描述提供依据和方法 .研究了近年出现的储层露头技术 GPR和 SAFARI.结合应用了区域数据及储层露头数据的数字化地质模型、流体模型及将被用于建立基于地质统计学的建模技术  相似文献   

10.
 塔河油田为海相沉积形成的碳酸盐岩油田,地层液具有高矿化度、高Cl-、高含CO2、高含H2S 特点,而注气井注气、焖井及生产过程中,含有溶解氧,使得腐蚀环境更加恶劣.通过分析油田碳酸盐岩油藏注气井地层采出液水、管道生产运行工况以及在注气工艺的调研基础上,应用X 射线衍射(XRD)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及点腐蚀影像(VMS)分析等测试分析手段,研究注气井井下及地面管道腐蚀产物及形貌特征,通过在注气井井底油管、井口及采油树内管道及地面生产管道内挂入3 种在用材质的监测挂片,研究注气、焖井及生产过程中不同监测部位的管道的腐蚀速度、形态及规律,研究规律为:从井底、井口到地面管道,随着监测周期加大,腐蚀坑的加深及加大,腐蚀速率增大;由注气过程、焖井过程向生产过程腐蚀程度逐步变大,纵向腐蚀能力增强;注气及生产过程中的35CrMo、P110S 及P110 3 种管道在用材质的耐蚀性变差.通过分析建立了注气、焖井以及生产过程中控制油田注气井井底、井口及地面管道腐蚀特征及规律的机理模型.  相似文献   

11.
针对油田生产中关键指标油井动液面的测量,设计并实现了一套油井动液面监测系统。系统由数据采集层、数据集成存储层以及应用层组成。系统通过控制发声装置发声并采集声音在油井内传播的声压信号采集动液面信息,并将数据以WiFi传输方式或4G通信方式传输到数据集成存储层,最后使用回声法计算动液面。由于油井地理位置情况复杂,系统将偏远油井的数据暂存到阿里云服务器并使用数据同步软件将暂存数据同步至油田本地数据库,以保证整个油田油井数据的完整性。经测试,系统可快速、准确地采集、处理、存储油井内信息并及时反映油井的动液面情况。  相似文献   

12.
油田开发指标是根据油田开发实际生产资料,统计出一系列能够评价油田开发效果的数据,在油田开发中具有重要地位.开发指标可以评价一个油田开采的状况,方案设计与治理效果等决策问题.变异系数法是衡量资料中各观测值变异程度的一种统计方法,通过5个重要且有代表性评价的指标,采用层次分析法两两数据加以比较,计算得到指标的权重,给予客观的赋值,将各项指标细化,能够判别区块整体以及各措施治理效果好坏,鉴于油田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目前许多地面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能够获取带有目标色彩信息的点云数据,利用这些数据,可以实现点云模型的精细纹理快速、自动化的生成.但因异站点云数据存在颜色差异,生成的纹理可视化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问题,根据色彩分量表达与空间坐标的相似性,提出了一种基于色彩坐标转换的点云匀光匀色方法.实验结果表明,异站点云颜色差异得到了较好的修正,生成的纹理效果佳.该方法不仅可用于地面LiDAR数据,对于其他来源的具有颜色信息的地面LiDAR点云数据也可据此进行带色彩点云数据的匀光匀色并生成精细纹理.  相似文献   

14.
为实现空间地理信息与地下数字油藏的深度融合统一,解决不同专业领域横向分割问题,面向生产、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地上地下一体化应用需求,以三维GIS为平台,按照勘探开发管理模式进行架构设计编程,通过动静态数据库管理标准化、多业务功能融合和业务流程推送,搭建了新型数字油田研究平台架构。实现了油田勘探开发任意数据按行标进行存储管理、实时推送和分析研究,不同业务功能在平台上的协同工作,油藏与井输及地面数字模型的实时展示,现场管理的可视化控制,部署与重大方案的异地同步论证,以及开发决策的数字化和生产管控的智能化。介绍了该平台的研发过程与试点应用。  相似文献   

15.
动态监测系统是油田开发及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本身是一个极其复杂的信息系统,包括数据采集、数据转储、报表流转及归档等一系列的工作。本监测系统能够对油田各生产运行信息进行远距离监控与采集,组成一个高效便捷的生产运行指挥平台,生产效率及生产安全性都得以提高,对实现数字化油田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预测油田增油控水措施效果中月产油量与含水量,提出一种基于混合空洞卷积神经网络(HDCNN:Hybrid Dilat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BIGRU-Attention的措施效果预测模型。模型通过HDCNN,提取生产数据多尺度全局特征;针对措施生产数据时序性较强与波动性较大的特点,利用双向门控循环单元(BIGRU:Bidirectional Gated Recurrent Unit)充分挖掘数据间长期依赖关系,提高时序信息利用率与学习效果;引入缩放点积注意力模块(Attention),为重要信息赋予较高权重并不断调整参数使模型始终关注与预测目标相关性较大的特征。为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将LSTM(Long Short-Term Memory)、 CNN(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LSTM以及LSTM-Attention作为实验对比,结果表明该模型具有更低的预测误差与更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17.
电流场透地通信系统通过收发两端插入地下的电极,以电场电流的形式承载信息数据,完成信号的发送和接收,能够实现超过300米的传输范围,并且具有传输衰减小、天线尺寸小、灵活性好等优势。为了有效提高电流场透地通信系统的性能,了解地下电场的分布是具有十分重要意义的。本文构建了地下电场的三维模型,给出了三个电场分量的完整显式解,并基于模型与表达式,仿真分析了收发天线的偏移量、相对方位、长度以及工作频率对电场分布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合理地选择这些参数能够有效提高接收电极的接收电压,从而改进地面与地下的通信效果。  相似文献   

18.
油气集输系统是通过"管-站"组成的管网系统进行的。油田地面管网规划方案是在地下开发方案己知的基础上为满足生产任务要求进行的地面系统的规划设计。在集输管网优化研究中,管网拓扑形式的选取非常重要,直接决定着整个优化研究的成败。文章以计量间所辖油井井口至转油站进口的地面集输管网为对象,以管道长度最短为目标,根据油田地面环状管网连接特点,确定环数、油井连接情况及计量间管辖范围及规模。根据优化理论建立环状管网拓扑优化模型。  相似文献   

19.
为解决云存储中的过期数据导致敏感信息泄漏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安全的数据确定性删除方法.该方法首先对文件F进行AON(All or Nothing)加密,将数据密文CF存储到云中,而将数据密文的存根C0与AON密钥参数一起进行广播加密,并将广播密文通过秘密共享算法分布式存储到DHT(Distributed Hash Table)网络中.DHT网络的动态更新将定期删除其中的广播密文,实现了AON密钥参数和存根C0的自动清除.在安全性方面,AON加密和广播加密使该方法能抵抗针对DHT网络中密钥信息的跳跃和嗅探攻击,以及针对数据密文CF的暴力攻击.  相似文献   

20.
SAR图像中极化散射指数和信息熵及其地表识别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合成孔径雷达(SAR)全极化散射测量与成像,推导了相干矩阵的特征值及其信息熵与同极化、交叉极化指数测量值的直接关系.从而将Mueller矩阵解、信息熵和两个极化指数组合在一起,对SAR图像作定量评估.这一理论方法应用于机载SAR图像和地面车载散射计测量数据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