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以昆明地铁呈贡北站1号、2号出入口浅埋暗挖工程施工为背景,介绍了浅埋暗挖法施工的原理、施工工艺及方法,总结了该工程浅埋暗挖施工经验,可为以后城市地铁施工中类似问题的处理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
针对黄土地区西安地铁三号线下穿地裂缝,隧道设计、施工难度和风险极大。隧道区间施工采用浅埋暗挖法,设计了暗挖隧道初期支护参数及二衬参数,提出了暗挖隧道施工方案,对西安地铁下穿地裂缝施工具有一定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3.
蒙秀林 《科技资讯》2012,(33):40-41,43
本文以广州地铁二号线大断面浅埋暗挖施工为工程背景,讨论了广州地铁二号线开挖跨度21.6 m的三线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技术,阐述了城市地铁大跨度隧道的施工方法及施工控制要点,对软弱地层大断面浅埋隧道双侧壁导坑施工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对大跨度隧道施工及软弱围岩隧道施工具有很强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针对本项目的工程地质条件和复杂的周边环境,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快封闭、勤量测"的原则,通过选取合理的施工方案、可靠的支护措施和合适的监控量测方案,进行了软弱地层大跨超浅埋过街通道暗挖设计,最终确保了通道安全竣工,并保证了地下管线、相邻地铁和地面交通的安全运行.  相似文献   

5.
结合沈阳地铁中街站实际工程,对浅埋暗挖施工中横通道及导洞开挖、大跨度初支扣拱关键技术进行了研究,提出了系列建筑物和管线安全保护措施。对施工过程中地表沉降、拱顶下沉、管线沉降及建筑物沉降等指标进行了监控量测。对监测结果的分析表明,采用系列沉降控制措施后,该浅埋暗挖车站施工过程中各沉降值均控制在了预警值范围内,周边建筑物及管线均处于安全状态。  相似文献   

6.
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应用效果尚无定论。针对这一现状,本文以杏花村2号隧道为工程背景,对双层初期支护在超大跨度公路隧道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中的应用进行研究。结果表明:Ⅴ级围岩浅埋偏压段采用双层初期支护的支护方案进行施工,净空收敛最大值为21.6mm,沉降最大值为22.7mm,沉降最大值远远小于设计预留变形量150mm;杏花村2号隧道采用双层初期支护,有效地控制了隧道初期支护净空收敛和沉降,保证了浅埋偏压段围岩的稳定性。研究结果对超大跨度公路隧道中的支护方案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城市地铁所施工的浅埋暗挖隧道多处于地表建筑物较多、围岩情况复杂不稳定、地下水丰富、施工难度大、安全事故多发段。本文以武汉市地铁二号虎名区间隧道超浅埋段暗挖法为例,介绍了施工中采取的洞内分台阶开挖,增加临时支护,洞外进行地表固结注浆的施工方案等具体措施,施工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8.
大跨度、超浅埋的隧道工程,只要通过科学严谨的设计、合理的施工控制、动态设计及施工相结合,辅以准确的地质超前预报和监控量测资料,就能够保证顺利建成通车.本文通过已建成的长城岭隧道工程为背景,介绍了长城岭隧道工程的设计参数、施工控制技术、设计变更动态进行调整的情况,为今后类似大跨度、浅埋、围岩破碎的隧道工程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实践依据.  相似文献   

9.
结合莞惠城际轨道交通项目浅埋暗挖隧道工程实例,根据工程的结构特点和地面环境,介绍了监控量测系统的设计、数据处理与分析、监控量测成果反馈指导施工等内容,保证了施工、地面建筑及正常运营的安全,说明监控量测在浅埋暗挖隧道中的施工中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0.
陈辰 《科技资讯》2014,12(21):42-43
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使得市政工程建设中浅埋和超浅埋暗挖隧道工程越来越普遍.浅埋隧道相比深埋隧道而言,具有其显著的不同.因其埋深浅,不能有效形成承载拱,容易坍塌,对市政地下管线、地表建(构)筑物及周边环境会造成很大的影响或破坏.浅埋隧道设计应遵循“管超前、严注浆、短进尺、强支护、早封闭、勤量测”的原则,并根据不同条件选择合理的开挖方式与施工工序.信息化施工反馈优化设计是市政浅埋隧道工程建设中的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  相似文献   

11.
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浅埋暗挖隧道施工引起地表沉降的时空效应和沉降机理分析,综合运用模糊聚类分析方法对北京地铁5号线和10号线24个区间隧道的1497个地表沉降测点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出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值的分布规律和地表沉降槽宽度参数反弯点距离、地层损失率的一般特征,给出了地表沉降槽曲线反弯点距离与等效轴向埋深的关系,提出了较为合理可行的地标沉降控制标准,并提出预警、报警、极限3级控制的管理方法.研究成果为认识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及地表沉降控制标准制定等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2.
结合广州地铁六号线工程,应用三维有限差分岩土计算软件模拟了浅埋暗挖地铁隧道不同施工方案的施工过程,分析了施工所引起的地表沉降、洞周变形、支护结构受力和掌子面突起等,通过对不同施工方案的施工效应进行预测与方案的比选,以达到有效发挥掘进机的特点,提高施工效率,确保隧道围岩的稳定性,有效控制由于开挖引起的地表和洞周变形的目的,为工程实际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结合工程实例,对大跨平顶直墙隧道浅埋暗挖施工中易出现的问题进行讨论,并针对相应的问题提出了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4.
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增璐 《科技资讯》2014,(27):31-31
该文在介绍浅埋暗挖技术的基础上,对在地铁隧道施工中浅埋暗挖技术的应用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5.
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纵向地表下沉的规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浅埋暗挖隧道施工中,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信息可明显反馈围岩和初期支护的稳定状态,要实现信息化施工和控制施工中产生不利环境影响,必须了解和掌握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变化趋势.基于南京地铁2号线钟灵街马群段浅埋暗挖隧道矿山法施工中地表沉降和拱顶下沉的实测资料,分析总结了相应条件下隧道施工中地表和拱顶下沉的大小和分布规律,得出浅埋暗挖隧道沿纵向开挖时对工作面前后的主要影响范围,分别为1.5D和3D(D为隧道跨度),变化趋势为缓慢下沉快速下沉收敛稳定;并根据滞后的拱顶下沉与地表下沉趋势的一致性,提出可以通过施工中纵向地表沉降的规律预测拱顶下沉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6.
地铁隧道施工阶段及施工后期诱发的地表沉降是造成各种建、构筑物产生外观及功能上损害的主要原因,因此,研究由浅埋暗挖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问题具有重要意义.以某地铁车站暗挖工程为研究背景,采用FLAC3D数值分析的方法,对该地区浅埋暗挖施工引起的单柱双联拱地铁隧道地表沉降进行了数值模拟,同时分析了隧道变形的实测数据及施工工序对沉降的影响.研究表明:中洞开挖引起的沉降较快,而由于中柱支撑侧洞开挖引起的沉降较慢,在施工过程中应当引起注意.该研究为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依据和指导,可供类似工程参考.  相似文献   

17.
CRD工法在下穿既有线暗挖隧道施工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巩天才 《科技资讯》2010,(13):54-55
本文以北京地铁十号线二期角门西站下穿既有四号线暗挖隧道为例,介绍浅埋暗挖CRD法下穿既有线施工技术,探讨CRD法下穿既有线施工关键和技术难点,提出相应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8.
结合共和至玉树标段雁口山公路隧道,研究了软弱、松散围岩情况下浅埋段暗挖施工技术。隧道所处区域地质条件较复杂、埋深较浅、隧道开挖断面较大,使得该隧道围岩稳定性极差,施工技术难度高,在采取了加强支护、地表注浆和勤量测早封闭等措施以后,有效控制了该隧道的围岩变形和地表沉降,保证了工程的顺利进行。  相似文献   

19.
浅埋暗挖地铁隧道施工期地表沉降量对施工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采用有限差分软件FLAC3D对Ⅵ级围岩条件下大跨度浅埋暗挖地铁隧道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施工方法对地表沉降影响显著,双侧壁导坑法和CRD法在软弱围岩条件下能很好地控制地表沉降,CD法在围岩相对较好时也能满足沉降控制要求;在相同条件下,双侧壁导坑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稍小于CRD法,CD法的沉降最大;在围岩较差时,地表最终沉降曲线中心稍偏向后开挖一侧,随着围岩条件变好,这种趋势逐渐减弱,地表沉降曲线将对称分布于隧道中线二侧。  相似文献   

20.
吕纬  白铭海 《科技信息》2013,(10):369-370
广州地铁区庄站位于环市东路和农林下路交叉路口处,为五号线和六号线的换乘站,采用浅埋暗挖法施工,其中五号线采用双洞单跨隧道,六号线南段站厅采用双层三跨隧道,为浅埋暗挖大跨隧道,隧道长62.4m,拱顶覆土厚14.2m~16.8m,断面总宽24.208m,总高16.932m,站体主要穿越Ⅵ、Ⅴ、Ⅳ、Ⅱ级围岩,采用中洞法施工,配合大管棚与小导管等超前支护措施,首先用CRD法开挖中洞,待中洞初期支护、临时支护、二次衬砌修建完毕后再对称施作两侧洞。本文介绍了该站施工技术,为类似城市地铁工程施工提供经验及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