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唐代公主作为皇室成员,其婚姻不仅具有政治性的特点,而且是唐王朝的发展与衰亡的见证,这表现在公主婚姻对象的选择、皇帝对公主的婚姻要求、公主的表现及再嫁规定等方面。唐代公主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最高统治阶级中一个独特的群体,她们曾在唐初的政坛上大放异彩,叱咤风云,享受着前所未有的自由与开放;也曾在唐代后期以柔弱的肩膀扛起保家护国的重担,受到日益沉重的重重束缚。  相似文献   

2.
大小凉山彝族宗法性婚姻形态,是整个彝族法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同时也是我国南方少数民族宗性法性婚姻的典型代表之一。建国前、大小凉山彝族的宗法性婚姻形态主要包括聘娶婚、姑舅表优先婚、转房、赘婿及重婚五种形式,从其婚姻缔结原则和内容上看,都充分体现了夫权、父权与族权的重要影响作用。  相似文献   

3.
崔雨 《青年科学》2013,(11):28-30
矢志不渝VS一见钟情 {解说词}天鹅的婚姻是从一而终的,双方在有生之年都忠实于爱情,有的天鹅“白头偕老”,直至六十多岁的高龄。天鹅的婚姻多数是和谐美满的,尽管有时可能也会心存芥蒂,但是无论怎样.天鹅是不会“离婚”的。  相似文献   

4.
我国新婚姻法首次确立了无效婚姻制度,弥补了旧婚姻法在结婚制度上的不完整性。但是,新婚姻法在无效婚姻事由的规定上存在诸多缺陷。作者在比较研究国外无效婚姻事由的基础上,对我国婚姻法上无效婚姻的事由进行了重构。  相似文献   

5.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婚姻则是维系家庭的核心。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国进行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全球化浪潮把中国卷入了全球整体中,这使得中国社会生活、中国人的观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的婚姻受到猛烈的冲击,中国人的婚姻呈现出从保守到开放、从一元到多元的变化。在全球化的视角下,审视中国人婚姻的变化,展望21世纪中国人的婚姻生活,探究婚姻变化的原因,这是当前的热点课题。  相似文献   

6.
《大浴女》对爱情、婚姻与性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大浴女》这部作品中,铁凝探讨了人类的爱情,婚姻与性,阐述了自己理想的爱情与婚姻完善结合的观念,她认为,爱情是相互关心,永远默契,性爱和婚姻的基础是爱情。  相似文献   

7.
恩格斯所理解的一夫一妻制有两种形式,即真正意义上的一夫一妻制与历史上的一夫一妻制。两者的不同主要表现为产生的经济基础不同、妇女的地位不同、婚姻的纯洁性不同、忠诚的相互性不同、爱情在婚姻中的价值不同等。恩格斯婚姻伦理思想推动了社会主义婚姻伦理建设。  相似文献   

8.
法学界对事实婚姻理解不尽相同,由此导致了婚姻理论和实践上一系列的矛盾和冲突。根据各国立法实例和我国实践,事实婚的构成不应当以双方当事人有没有配偶为成立要件,且鉴于其客观存在.不宜作为非法同居看待;事实婚姻的成立只要满足法定成立要件即可,效力如何在所不问;事实婚和法律婚都应属于可以构成重婚的婚姻。  相似文献   

9.
动物婚姻起源的经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动物生存和繁育形成的生存扩展曲线对动物婚姻形式进行分析后指出,当个体的生存相对于繁育而言是奢侈品时,动物婚姻形成内婚制度;当繁育相对于生存成为奢侈品时,则形成外婚制度;而当生存与繁育的边际替代率大于1时,动物形成对偶婚姻。因此,在一定生存能力的预算约束下,动物在生存和繁育支出时决策的效用最大化,成为动物婚姻不同形式的经济选择。  相似文献   

10.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城市婚姻正面临着一场巨大的挑战,离婚率逐年攀升。观念变革、社会流动日益频繁、个人享乐主义的盛行、越来越简化的离婚程序、妇女社会地位的提高、媒体的大肆反面宣传等都是导致城市高离婚率的因素。现代社会的人们应该摆正心态对待婚姻,加大对女性的关爱;国家则应加强婚姻管理工作,正确引导社会舆论,以逐步解决高离婚率问题。  相似文献   

11.
曲啸的事迹在报纸上报道后,在社会上引起了强烈反响。他在坎坷曲折的生活中表现出来的坚定信仰和无私奉献,受到人们热烈的赞扬。但对他在婚姻家庭中表现的道德风貌则是众说纷纭,评价不一。有的认为他在婚姻问题上乐于奉献,而不要求对方“给予”,重在尽好对妻子对社会的义务,因而体现了他的道德高洁;有的则认为这种婚姻不道德,因为没有以爱情为基础,这样的纯义务的婚姻在社会主义社会不宜提倡。笔者认为这都是对曲啸婚姻的误解,是由于对社会主义婚姻中的爱情与义务的关系认识模糊而造成的。下面拟从对曲啸婚姻的剖析谈点自己对这一问题的粗浅看法,以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2.
奥斯丁是18至19世纪之交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所表现的婚姻观点:即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但是光有爱情是不幸福的,爱情是要以金钱为条件的,而爱情本身是以素质、智慧及品德为基础的。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三桩婚姻,即达西和伊丽沙白的既有爱情又有金钱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婚姻和道德沦丧、情感迷失的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姻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观点。  相似文献   

13.
婚姻问题一直以来是女性解放无法回避的一个问题。随着民国时期职业女性的增多,作为一个群体,因为有了职业,她们的婚姻观念和婚姻方式被重新解读和建构,但是婚姻与职业的冲突也成为她们职业生涯中无法忽视的现实难题。职业女性的婚姻思想和婚姻类型呈现出日益多样化的特点。  相似文献   

14.
二十世纪初,在中国社会发生较大变动的背景下,婚姻形式也发生了显的变化。其婚姻主权择偶标准、离婚、再嫁、婚姻程序都出现了冲破封建传统形式向新式婚姻关系的演变。可以看出中国婚姻的变革是一个长期、曲折的演变过程,它的变革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  相似文献   

15.
无效婚姻与可撤销婚姻制度中的法律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新《婚姻法》首次明确规定了婚姻无效制度,这是婚姻立法上的一大进步,但其规定还不是很全面,也有一些值得探讨的问题。文章试就婚姻无效制度的法律意义、婚姻无效的构成、宣告婚姻无效的程序以及婚姻无效的法律后果等方面对我国的婚姻无效制度作一个比较系统的研究,提出自己的一些见解。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以田林那善屯壮族的调查材料为基础 ,从婚姻类型、婚姻的缔结过程及婚姻地缘三方面论述壮族婚姻文化的变迁。文中指出 :壮族婚姻文化作为壮族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 ,其变迁是一个缓慢的渐变过程 ,新的因素和内容与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并非截然冲突和排斥 ,而是可以糅合共存的。传统的形式和内容存在着孕育产生新因素和内容的机制 ,新的因素和内容则往往套上传统的外衣而出现。外来的文化亦可在不与本民族文化相冲突的情况下 ,与本民族文化有机结合 ,从而构成新的体系。反映那善壮族区域文化网络粘合方式的婚姻圈与市场圈、祭祀圈虽有重合 ,但不尽一致 ,美国学者施坚雅 (G .WilliomSkinner)在研究中国农村的基础上提出的市场体系理论 ,以及日本学者冈田谦在研究台湾乡村社会之后提出的祭祀圈理论 ,并不能完全适用于壮族。传统婚姻圈的打破既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重要内容 ,又是壮族婚姻文化变迁的动因  相似文献   

17.
婚姻无效制度已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建立,由于种种原因,我国却未能将其纳入现行的婚姻法制体系。为了进一步规范婚姻行为,保护合法婚姻,我们应借鉴世界各国成功的立法经验,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婚姻无效制度。本文就无效婚姻的界定的内容,确认婚姻无效的程序,无效婚姻的法律后果等问题做了论述。  相似文献   

18.
李春斌 《西藏大学学报》2013,(6):135-140,161
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的形成有其深刻和复杂的动因,单纯地通过对法律形式理性的片面认知,容易污名化这种在藏区农牧区非常适应的本土化的婚姻习惯,导致不必要的冲突和对立。藏族作为中华民族不可或缺的重要成员,其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是适应青藏高原特殊地理环境的生存策略和选择,是一种本土性适应。将藏族特殊婚姻形态法律文化定性为“落后说”、“野蛮说”、“残余说”是受时代局限的产物。在性质上定性为“本土适应论”更为适宜。这对于我国建立稳定、和谐、有序的民族关系,缓解民族冲突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19.
港澳属于不同的法域,在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方面,存在较大的差异,具体表现在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的法定原因、法律后果和法律程序等方面。港澳无效婚姻和可撤销婚姻制度的比较研究,对于完善大陆无效婚姻制度具有重要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20.
婚姻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主题。婚姻的主导因素是婚姻缔结的前提,并影响着婚姻功能的实现。强权政策、社会集团需求、金钱财礼、生计与生活方式、情爱等因素是主导古今中国婚姻实现的经验,左右着婚姻的发展方向。各种因素按照一定的层次关系交织在一起,婚姻的内涵就会变得极其复杂,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