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近两年,中国科幻文学在国际上的表现引人瞩目,刘慈欣长篇小说《三体》、郝景芳短篇小说《北京折叠》相继获得第73、74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就是明证。人们在将目光投向获奖作家作品的同时,也迫切渴望了解中国科幻文学创作的前世今生。姚义贤、王卫英主编的煌煌五册总计180余万字的《百年中国科幻小说精品赏析》的出版可谓正当其时,该书从100多年间诞生的科幻小说中精选出50余篇,汇集了数十位科幻理论研究专家的智慧,能最大限度地满足读者的上述需求。  相似文献   

2.
正由《科幻世界》杂志社与初创未来联合发起、《华东科技》作为合作媒体参与的未来科技大会暨第25届中国科幻银河奖颁奖典礼在上海这个"四新"之都拉开了帷幕。这是中国科幻界与科技界的第一次全面对话,其意义可谓里程碑式的。当科技遭遇科幻,会发生怎样的超新星爆炸。20日至21日,数百名科技工作者、创新企业家、科幻作家、学者及科幻爱好者的"2014未来科技大会"暨银河奖颁奖活动为这样的交互提供了场所。刘慈欣、王晋康、李淼、袁岳、  相似文献   

3.
 起家"于网络文学写作,因偶然的机会开始科幻写作的张冉,是80后科幻作家中入行较晚的一个。或许得益于自幼对文学的兴趣,以及长期以来笔耕的浸润与锤炼,他的起点很高,大概是近几年出道的中国科幻作家新人中实力最强的。2013年11月,第24届中国科幻银河奖在成都颁奖。当时尚算新人的张冉以科幻处女作《以太》摘取了分量最重的"杰作奖",同年,这篇小说还摘得了第四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短篇科幻小说金奖。短短两三年时间里,张冉发表了《晋阳三尺雪》《太阳坠落之时》《永恒复生者》等中短篇小说十余篇。几乎篇篇都达到了很高的水准。而《起风之城》《大饥之年》《晋阳三尺雪》也接踵折挂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中篇小说奖金奖及银河奖。  相似文献   

4.
正当地时间8月20日,第74届世界科幻大奖"雨果奖"在美国堪萨斯城会展中心举行,中国科幻女作家郝景芳凭借其《北京折叠(Folding Beijing)》获得最佳中篇小说奖。她在领奖时笑称:"刚才我还在考虑自己去‘雨果奖落选者'派对上的样子。"尽管已有多年创作经历,但由于中国科幻文学整体受关注度不高,所以郝景芳在获奖前曾表示:"到目前为止没有人认识我,跟我同组的有斯蒂芬·金这样的大咖,所以我会觉得得奖的概率不超过五分之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科幻的思想者--王晋康科幻创作研究文集》一书不仅是王晋康创作科幻作品20年的回顾,也是科幻发展在中国的一个缩影。因为,如果有一个人理解20年前在中国写科幻有多难,那这个人一定是王晋康;如果有一个人一直怀揣着历史感写出了科幻感,那这个人也一定是王晋康。在他创作的20年里,从中年的王工程师一直写成了“老王”,创作了无数的科幻精品。从较早创作的《生命之歌》《类人》一直写到了《蚁生》《逃出母宇宙》,他的科幻创作过程就像是一场科幻长征路。用微博贴出自己一时的科幻点子很容易,但是连续20年笔耕不辍很难;随意写写心灵鸡汤容易,提笔写出《与吾同在》难。这长年累月类似长征的创作,足显出“老王”对于科幻的热爱和执着。  相似文献   

6.
<正> 1、前期科幻创作若干年来,对郑文光科幻创作的评论大多关注于的"语言风格"、"人物塑造"、科学技术与文学风情的"水乳交融"等表面结构,很少有人涉及作者个人生活侧面与作品之间的关系。虽然象铁璀、董仁威等人的评论中提到过作者的生平,但这些生平和作品之间的联系往往是表面化的。如经历了文化大革命和种种个人的苦难之后,他的作品更加成熟。这种事物之间的表面联系的确无法解释作品内在构成方面的变化,更加无法阐明作家作为一个天才加体验者和叙述者在某种文化状态下的尴尬境地与潜意识的心理活动。作为一个在中国科幻文学领域中进行了重大开拓、在半个世纪中作品响誉国内外的重要作家,郑文光的个人生活和文本之间的深度关系,应该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话题。  相似文献   

7.
 近日,中国科幻界传来了一则令人振奋的消息:中国科幻作家刘慈欣的科幻巨作《三体》三部曲--《三体》、《黑暗森林》、《死神永生》的英文版将于2014年10月开始,陆续在美国出版发行。《三体》三部曲是一部想象中的未来史诗,以恢弘大气的笔触描述了地球文明以外的“三体文明”,被誉为中国科幻文学的“天才之作”,堪称现今国内科幻文学的巅峰,其整体性的思维和超越性的视野,足以与世界其他国家杰出的科幻作品相媲美。此次英文版在美国上市,无疑释放出重磅信号,标志着中国长篇科幻作品开始进入国际视野(7月15日《中国青年报》)。  相似文献   

8.
吴岩 《科技潮》2009,(10):56-57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新中国的科幻文学走过了一个怎样的旅程,特别值得关注。为此,本刊约请科幻作家、北京师范大学副教授吴岩博士撰写了一篇回忆文章。吴岩从少年时代就参与科幻和科普创作,是新时期科幻发展的重要见证人之一。他于1991年和2003年在北师大分别开始了科幻本科与研究生教学,被认为是中国科幻教学的先驱者之一。他还是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第一个科幻项目的承接人。本文就是他对参与科幻活动早期的一些回忆,从中读者可以看出,新中国的科幻发展并非一帆风顺,但却充满了献身者的激情和创造力。  相似文献   

9.
追赶太阳     
“火星叔叔”要请中国青少年为即将登陆的火星机器人起名十几年前, 中国电视屏幕上曾经放映过“马丁叔叔”的科幻电视片,马丁叔叔头上伸出两根天线,他的故事很受青少年的喜爱。现在有一位真实的“火星叔叔”,要和中国青少年们交朋友,他就是美国国家宇航局科学家、科幻作家杰弗里·兰蒂斯。  相似文献   

10.
正中国科幻大会开幕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9月8日,由中国科协主办的"2016中国科幻大会"在北京举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家副主席李源潮出席并作重要讲话。李源潮十分关心我国科幻产业,他要求各级科协组织需大力支持科普科幻创作,宣传表彰先进典型,鼓励发展影视、互联网等科普产业,开创中国科普科幻事业新局面。之后在《中国科协关于推动我国科幻发展的建议报告》中,李源潮  相似文献   

11.
《奇闻怪事》2012,(6):50-51
看来轮船时代不知不觉地行将结束,人们在不久的将来会乘坐浮动岛屿周游全世界。法国科幻作家儒勒·凡尔纳1895年出版的著名长篇小说《神秘岛》里就出现过与"浮动岛屿"类似的漂浮结构,但这些大胆的想法变成现实,却是在100多年后的今天。而且有趣的是,正是普普通通的海上采油平台使科学家们萌生了建造类似漂浮工具的想法。最早是美国的Superior Oil  相似文献   

12.
正机器人有了情绪后,理论上能够更"人性化"地去完成某件任务,相关专家认为,要它们理解"情绪"这件事儿,至少还需要10年。美国传奇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的科幻小说《仿生人会梦见电子羊吗?》小说一经出版,便引领着众多科幻迷一起寻找着未来机器人之谜,半个世纪过去了,人们任在追寻,答案却依然扑朔离迷。事实上,这个是一个人类自问自  相似文献   

13.
近来,关于机器人的话题猛然增多。韩国政府正在草拟一份《机器人道德宪章》,负责起草的5人专家小组包括未来学家和科幻作家。"机器人之父"阿西莫夫早已提出过简  相似文献   

14.
<正> 硬科幻和软科幻 科幻文学与科学普及的关系,笔者认为,无论是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一个众说纷纭、难于简单下一个结论的理论问题。 这并不奇怪,因为不论中外,每一位从事科幻文学创作的作家,对于科幻文学属性的界定及对于如何处理科幻作品的文学性和科学性,都有各自的看法和独特的视角,这也形成了  相似文献   

15.
《科技潮》1998,(6)
中国科幻小说精品屋系列》是我国首次出版的对原著缩编改写的优秀科幻"小说"集。这套书全面反映了从古代神话、古代科幻小说到近代和现代科幻小说的发展过程。神话和科幻都是想象的产物。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套书由《峡谷幽灵》、《飞碟来客》、《星际奇遇》、《魔海寻踪》4本书构成。由科学普及出版社出版,饶忠华主编。这套书有以下几个特点:1、全部作品都是对原作缩编改写而成,虽篇幅较短,但仍保持原作生动曲折、趣味盎然的特色,适宜家长讲述或  相似文献   

16.
3D打印生活     
美国科幻作家罗伯特·希克利曾写过这样一个故事:在太空生活的人们有一台万能制造机,只要按下按钮,对着机器吩咐:"我要铝螺帽,直径为10厘米",机器闸板  相似文献   

17.
缺乏魔幻科幻翅膀的中国作家,基本上是靠吃生活饭而创作的。经历生活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分析生活之后,进而写作生活。属于典型的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由此而产牛大批名家和  相似文献   

18.
 自2015年开始,中国科幻的发展步入黄金机遇期。本文以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为例,研析其在这一时期如何以“国家队”的角色介入并引领中国科幻发展。中国科协有良好的发展科幻的组织优势,对科幻的推动首先从打造“中国科幻大会”,搭建业界交流平台开始。2020年,与北京市全面展开“央地合作”,构建了“一会(中国科幻大会)”“一奖(涵及创作、技术、产业的科幻大奖)”“一园(首钢园)”“一体(科幻产业联合体)”的中国科幻发展模式。从科幻人才培养和科影融合两方面剖析了美国经验的启示。基于我国科幻发展中的痛点和难点提出了中国科幻未来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19.
日前有位朋友来串门,见书架上有本五十年代初出版的法国作家儒勒·凡尔纳的科幻小说集,说是要借去给儿子看。不料一借就是数月,原来是朋友之子把书带到学校看,颇受同学们的欢迎,轮阅了一  相似文献   

20.
<正>十年连载,一朝折桂,《三体》与刘慈欣向世界证明了中国科幻文学已经锋芒毕露。争议与热点,选择与反思,放眼未来,中国科幻文学及产业是否也能赢得更多喝彩?北京时间8月23日下午1时许,第73届雨果奖在华盛顿州斯波坎会议中心正式揭晓。中国作家刘慈欣凭借科幻小说《三体》获最佳长篇故事奖,这是亚洲人首次获得雨果奖,也是中国科幻走出国门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由于刘慈欣并未亲自前往美国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