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其运用唯物史观,系统考察了人类社会历史进程的发展趋势而提出的。当代全球化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结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理论是当今全球化理论的重要源泉。从全球性视域下审视世博,可以看出世博会是全球化的必然产物,是人类科技进步和交往发展的历史见证,是马克思世界历史观的时代体现。我们要深刻领会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的当代价值,积极融入全球一体化进程中,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的生产力标准思想,是历史唯物主义关于生产力在社会进步中起最终决定作用的原理在科学尺度和价值尺度统一上的科学表达。是在新的历史时期,对毛泽东生产力标准思想的全面发展。 一、发展生产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 马克思主义从来就认为,社会生产方式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推动人类社会不断进步和发展的根本原因,而生产力作为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则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动力和决定因素。因此,从马克思到列宁都十分强调社会主义要发展生产力。新中国成立后,毛泽东多次阐述了发展生产力的重要意义。指出:“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蕴含的生产力跨越式发展思想对于当代后发式国家寻找实现现代化的根本出路具有重大启示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当时是从俄国公社生产力跨越式发展上来考虑社会制度层面的跨越的。生产力之所以能实现跨越式发展,就在于现代世界历史的出现。在当代,后发式国家拥有了世界先进生产力的发展平台,可以吸收世界先进生产力的文明成果从而实现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的当务之息是必须充分利用世界先进生产力来改造自己,从而实现我国生产力的跨越式发展。当代中国共产党人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生产力跨越式发展的伟大战略构想。这一构想是对马克思、恩格斯“跨越”设想的继承和发展。  相似文献   

4.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5.
哈贝马斯用劳动和交往行为、系统和生活世界取代了马克思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作为社会发展的两对基本矛盾;用道德实践意识取代了马克思提出的生产方式作为决定社会进化的主要动力和划分社会发展阶段的主要标准。哈贝马斯在对马克思思想的理解上有失偏颇,他对历史唯物主义的重建实质上就是要用交往行为理论取代马克思建筑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辩证关系基础之上的社会发展理论。  相似文献   

6.
在马克思看来,世界历史是指各民族国家在普遍交往的推动下,整个世界开始形成为相互依存、互相影响的统一的整体世界的历史。在这种意义上,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是相对于相互分裂的民族历史与地域历史而言的。马克思世界历史理论有着丰富的内涵。  相似文献   

7.
人的需要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人的需要理论在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理论中具有以下地位:人的需要是历史主体的内在属性;人的需要是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人的需要是阶级矛盾产生的原因;人的需要是推动人类自由解放的因素。  相似文献   

8.
人类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进入共产主义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焦点问题包括马克思是否提出了跨越的思想;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文明成果能否跨越;经济文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有何意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人类社会能否跨越资本主义社会阶段进入共产主义是我国理论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其中焦点问题包括马克思是否提出了跨越的思想;资本主义的生产力和明成果能否跨越;经济化发展相对落后的国家,跨越“卡夫丁峡谷”有何意义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和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马克思关于社会发展理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科学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一个重要理论成果。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过程,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变革、交往关系的发展和资产阶级力量的发展等多个维度对世界历史思想作了系统而精辟的阐述。马克思的世界历史思想是人们科学认识和正确把握当今资本主义社会的重要理论来源,它对我们认识资本主义的全球化仍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价值。  相似文献   

11.
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思想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马克思主义学说活的灵魂,这一思想的重要地位具体表现在:它是马克思所要表达的基本思想,体现着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完整性与统一性;它是马克思学说的根本价值取向,是马克思划分人类社会分期的基本标准之一,是马克思评判社会制度进步与否的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2.
王冰  迟斌 《鞍山科技大学学报》2003,26(3):236-237,240
马克思主义历史观与人道主义历史观主要在四个方面存在着根本不同: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出发点不同;研究历史的归宿点不同;研究社会历史和人的方法及得出的结论不同;本质特征不同.通过比较,可以清楚地看到,人道主义历史观根本达不到科学,或者从根本上说,不能作为科学的历史观出现;而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才是真正科学的历史观,是人们认识社会和改造社会的巨大思想武器.  相似文献   

13.
世界观人人都有,它是人精神系统中的核心部分。当代大学生中的种种问题,归根结底,都是世界观问题的根本反映。因此,加强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重构当代大学生科学世界观是非常重要和必要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系统阐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的主渠道和重要阵地。世界观的教学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马克思主义自然观、马克思主义历史观、马克思主义人生观。  相似文献   

14.
针对多年来很多公务人员不熟悉马克思主义,不重视理论学习,提出公务人员应传承和恪守老子“以道蒞天下”的管理哲学思想.老子的“道”是指客观规律,就是指理论包括管理哲学.老子的“以道蒞天下”,就是认为要用“道”(客观规律)来指导国家社会的管理,并普及之.重新阐述老子经典著作《道德经》关于“道”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以道蒞天下”与学理论用理论的价值,特别是学习和运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对于管理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文化生产力是指文化作用于生产力并在促进生产力变革、解放、发展中的巨大作用。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是指马克思主义文化对改造主观世界、客观世界的实践活动的推动力。解放、发展马克思主义文化生产力,增进社会和谐,促进各项改革的顺利进行,必须提高创新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的影响力、渗透力和引导力,提高马克思主义文化"产品"自身与各种文化传播介质相融合的能力;必须繁荣马克思主义文化,壮大马克思主义文化产业。  相似文献   

16.
杨道麟 《韶关学院学报》2010,31(10):120-126
马克思美学思考的重心是"真善美同一"的人,集中地体现在适应时代需要而创立的以实践为基础的唯物史观之中。马克思美学认为真善美的本原在于人类社会的物质生产实践,这就把握了主体与客体的基本矛盾,并将在人类活动中分离开来的自然世界与属人世界重新整合了起来,以期切实使主体进入现实自由,从而赢得快乐与精彩的人生。马克思美学的赢得快乐与精彩的人生主要表现在早期的"认知世界的自由"说和中期的"改造世界的自由"说及晚期的"感受世界的自由"说等方面。这些对于语文教育塑造"求真"、"向善"、"崇美"的创造性的人才和"健全的人格"且实现"人的发展和完整性建构"的全新境域无疑具有极其特别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20世纪是社会生产力飞速发展的世纪,也是生态环境空前恶化的世纪。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掠夺性的资源利用等问题的出现导致了一场全球性生态环境危机。为了摆脱危机,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树立科学的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通过调节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关系来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促进人类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是马克思对未来共产主义社会本质特征的界定。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这一问题,当前,我们党提出了和谐社会理论,把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看作全面小康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奋斗目标,蕴涵了极其丰富的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的思想精华。  相似文献   

19.
利益原则是一定社会经济关系的轴心。经济学的产生是基于如何以最小的投入获取最大的利益,回报。通过对中国传统价值观和西方资本主义价值观的历史分析可知:儒家双重伦理道德有利于社会的和睦,但没能有效地促进科技和物质明的发展;西方利已主义的道德虽推动了科技的发展,但却使人和社会处于分裂的窘境,着眼于全球化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建立适应市场经济内在要求的新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  相似文献   

20.
在《1857-1858年经济学手稿》中,马克思从人的发展的角度把人类社会划分为人的依赖关系、物的依赖关系、自由个性三种社会形态。马克思的“三大社会形态说”在当代中国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它有助于我们正确理解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科学地解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实践,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与人的全面发展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