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克氏针茅和大针茅的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内蒙古中东部草原分布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为研究对象,对不同生境和相同生境下二者的叶性特征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不同生境下,从典型草原西部边缘到典型草原东部,贫瘠生境中克氏针茅和大针茅采取单位面积高氮含量的生存策略、相对肥沃生境中的克氏针茅和大针茅则采取单位面积低氮含量的生存策略,二者比叶面积的变化趋势均与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变化趋势一致,即生境中前期获得的实际降雨量高则比叶面积相对较高;在相同生境下,克氏针茅采取高比叶面积、低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大针茅采取低比叶面积、高单位面积氮含量的生存适应策略.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大针茅(Stipa grandis)和克氏针茅(S.krylovii)为实验对象,研究PEG渗透胁迫下,两种植物的种子发芽情况以及不同龄期植株叶片含水量、叶片延伸速率、游离脯氨酸含量与根冠比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PEG胁迫对大针茅萌发的影响大于克氏针茅;(2)相同龄期的克氏针茅比大针茅更能适应渗透胁迫;(3)四月龄植株较二月龄植株具有更高的胁迫适应性.以上结果为认识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干旱适应性规律提供了部分实验证据.  相似文献   

3.
PEG胁迫对蓖麻种子吸胀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试验采用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研究渗透胁迫对蓖麻种子吸胀和种子萌发的影响.结果表明,蓖麻种子吸胀速率均随PEG处理浓度的增加而降低;5%的PEG处理能促进蓖麻种子萌发,10%和15%浓度的PEG处理对蓖麻种子萌发起到明显抑制;蓖麻种子萌发期可溶性糖和脯氨酸含量的变化均随着PEG浓度的增加先升高后降低,5%的PEG处理蓖麻种子可溶性糖含量最高,10%的PEG处理蓖麻种子脯氨酸含量为最高;哲蓖3号种子的抗渗透胁迫能力强于其它3个品种.  相似文献   

4.
传粉方式是植物生态适应性的重要表现,通过对内蒙古典型草原优势种大针茅(Stipa grandis)、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和草甸草原优势种贝加尔针茅(Sitpa baicalensis)花果期套袋处理,测定了其自交繁殖能力.三种针茅套袋处理都产生了相当数量的有效结实,且种子均能很好萌发,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套袋处理千粒重和萌发力总体优于自然条件未套袋的对照处理,贝加尔针茅略低于对照处理.结果表明:三种针茅均自交亲和,并有很强的自交能力,其中大针茅和克氏针茅的自交能力较高,贝加尔针茅的相对较低.  相似文献   

5.
PEG 胁迫对芦笋种子萌发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CK、2.5%、5%、7.5%、10%、12.5%、15%不同浓度聚乙二醇(PEG-6000)胁迫芦笋种子,进行萌发实验,结果表明:2.5%和5%浓度处理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生长、发芽指数、活力指数、萌发指数较对照增加或降低不显著,对干旱伤害率影响不明显;大于7.5%高浓度胁迫较对照显著降低,萌发指数、发芽指数和发芽势的干旱伤害率上升,萌发抗旱指数表明,芦笋种子能在2.5%和5%PEG处理下正常萌发.  相似文献   

6.
为筛选适宜干旱地栽培的玉米品种,挖掘耐旱玉米种质,以玉米自交系为材料,用不同浓度PEG-6000(聚乙二醇-6000)模拟干旱胁迫的方法,对20份自交系进行抗旱性分析.结果表明,随着PEG-6000质量浓度的增加,玉米自交系的发芽率、发芽势、相对发芽率、相对发芽势呈下降趋势,各处理与对照差异显著;抗旱指数逐渐降低,相对旱害率呈上升趋势,与对照差异显著(P0.05);发芽率、发芽势、抗旱指数、相对发芽率及相对发芽势可作为评价玉米萌发期抗旱性的适宜指标,且可靠性较高.隶属函数综合评价表明,自交系材料A93、8-8-1、正良A、A27-2-1、四041的抗旱性较强,可在后续试验中进行抗旱育种及栽培研究.  相似文献   

7.
以华青二号藜麦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水培的方式,利用聚乙二醇-6000(PEG-6000)模拟干旱条件,探讨在不同PEG-6000胁迫浓度(0%、5%、10%和15%)和胁迫时间(24 h、48 h、72 h)对藜麦种子萌发率及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含量的影响,以期为藜麦的种植及研究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结果表明:种子的萌发率及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含量均随胁迫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72 h时达最高值;种子的萌发率、蛋白质含量在胁迫浓度为5%时最高,分别为96.67%和21.67 mg/g;氨基酸和葡萄糖含量在10%胁迫浓度下达最大值,分别为1.60 mg/g和9.09 mg/g.可见,一定的干旱胁迫可以促进藜麦种子的萌发及萌发期蛋白质、氨基酸和葡萄糖含量的增加.  相似文献   

8.
海藻糖对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5%PEG-6000渗透胁迫显著抑制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萌发推迟,发芽率降低22.67%,发芽指数降低112.8%,活力指数降低10.4倍,单株鲜质量、地上与地下部分鲜质量、地上和地下部分长度分别降低4.2,4.0g,4.82,4.19和1.42倍;25mmol/1。海藻糖(TH)处理能显著促进渗透胁迫下油菜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使种子发芽率提高14.67%,发芽指数提高33.12%,活力指数提高175.40%,单株鲜质量提高101.69%,地上、地下部分鲜质量和地上、地下部分长度分别提高62.38%,335.29%,25%和11.11%.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模拟干旱胁迫对6个燕麦品种种子萌发的影响,对旱作农区燕麦的引种栽培具有理论指导意义.试验以6个燕麦品种(青引3号莜麦、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海444及青海甜燕麦)为研究材料,设计了0、5、10、15和20%的聚乙二醇(PEG-6000)溶液模拟不同干旱胁迫环境,分别测定了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发芽势、胚根长度、胚芽长度、胚根与胚芽的比值、发芽指数及种子萌发抗旱指数.结果表明:低浓度(5%)PEG胁迫下可促进6个燕麦品种种子的萌发,PEG浓度在5-15%时,6个品种种子的萌发率均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高浓度溶液(20%)渗透下,各燕麦品种萌发受抑制加强,且表现出明显差异性.6个燕麦品种的萌发抗旱性由高到低依次为:青引3号莜麦﹥林纳﹥青引1号﹥青燕1号﹥青海444﹥青海甜燕麦.青引3号莜麦更适宜于干旱地区种植,青海甜燕麦则不适宜在旱地种植.  相似文献   

10.
以典型黄土高原半干旱区弃耕地不同次生演替阶段出现的物种黄蒿、冷蒿、车前、赖草、短花针茅为材料,0(对照),-0.2,-0.4,-0.8,-1.2 MPa5个渗透势处理聚乙二醇(PEG-6000)模拟水分胁迫,测定各物种的种子吸水率、萌发率、萌发指数、萌发速率等指标.结果表明:对照溶液中,5个物种的最大吸水率均显著高于-1.2 MPa溶液;各物种吸水速率快慢为:冷蒿、黄蒿、车前、短花针茅、赖草,其中冷蒿的吸水率最大,达到自身的279%,赖草的吸水率最小,为自身的113%.随着PEG浓度的提高,5个物种种子的萌发均受到不同程度的抑制,发芽率、发芽指数和发芽势随PEG浓度的升高而下降;与对照相比,在-1.2 MPa渗透势下,黄蒿、冷蒿、车前、赖草、短花针茅的发芽率分别下降了46.5%,47.3%,62.7%,56.7%,100%,短花针茅完全受到抑制,不萌发.随着溶液渗透势的提高,半数萌发时间延长,萌发速率减慢;对比各PEG渗透势,冷蒿萌发速率最快,短花针茅的最低,黄蒿、车前和赖草居中.  相似文献   

11.
受人类活动的影响,大气氮沉降和极端干旱事件日益加剧,研究氮素添加对草原植被的影响,有助于理解未来草原生态系统对氮沉降和全球变化的响应.在2014年夏季内蒙古草原干旱事件发生期,通过内蒙古草原氮素添加试验,探讨了不同施氮水平(未施氮0g·m~(-2)、低施氮量4g·m~(-2)、中施氮量8g·m~(-2)和高施氮量16g·m~(-2))对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光合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研究样地中克氏针茅受到了干旱胁迫,施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和光能转化效率.一定范围的施氮量(4、8g·m~(-2))有利于提高克氏针茅光能转化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P)和PSII实际光化学效率(ΦPSII)等叶绿素a荧光动力学参数,但过高的施氮水平并不能提高克氏针茅的荧光特性,甚至会产生抑制作用.低中氮(4、8g·m~(-2))和高氮(16g·m~(-2))条件下植物对干旱的适应机制存在差异,低中氮处理提高了克氏针茅的羧化酶活性和光化学中心光能转化效率,高氮提高了克氏针茅的气孔调节能力.  相似文献   

12.
以内蒙古呼伦贝尔的克氏针茅(Stipa krylovii)典型草原作为研究对象,研究轻、中、重三种放牧强度对草地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的影响和相互作用, 旨在为克氏针茅草原生态系统的保护、恢复及重建提供科学依据。结果表明: 土壤养分含量显著降低(P<0.01); 随着放牧强度的增加,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均显著降低(P<0.05),而对脱氢酶和磷酸酶无显著差异(P>0.05)。相关分析表明, 土壤酶活性与土壤养分含量密切相关, 放牧干扰条件下土壤中有效磷与土壤脲酶、过氧化氢酶、蔗糖酶和磷酸酶粒脲酶活性呈显著相关(P<0.05)。  相似文献   

13.
为了解狭叶锦鸡儿灌丛沙堆的土壤微生物与生境、土壤养分及酶活性之间的关系,采集内蒙古高原不同生境下的狭叶锦鸡儿灌丛沙堆的土壤,测定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土壤养分和土壤酶活性.研究发现:狭叶锦鸡儿灌丛沙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养分含量表现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碱性磷酸酶活性表现为典型草原>荒漠草原>荒漠,脲酶、过氧化氢酶和蔗糖酶活性表现为荒漠草原>典型草原>荒漠.这些研究结果表明:狭叶锦鸡儿灌丛沙堆土壤微生物的数量和组成差异是由土壤营养、气候以及受气候决定的植被差异共同作用的结果;而土壤微生物与土壤酶活性之间的关系较为复杂.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八棱海棠种子为试材,利用不同浓度PEG溶液模拟干旱条件,研究了干旱胁迫对八棱海棠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结果表明:经PEG处理的种子,其相对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以及活力指数均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而逐渐降低。幼苗SOD酶活性随着PEG浓度的增加而逐渐增大,POD酶活性则相反。MDA和脯氨酸含量随着胁迫强度的增大而增大,说明PEG浓度越大对幼苗有更深的伤害。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内蒙古荒漠草原土壤中主要微生物类群的数量随季节变化的规律,以及土壤中微生物的垂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土壤中3大类群微生物的数量关系为细菌〉放线菌〉真菌,各类群微生物的垂直分布均为0~10cm层多于10-20cm层.细菌、真菌、自生固氮菌以及微生物总数量的峰值出现在春季,而放线菌数量的峰值出现在秋季.  相似文献   

16.
用不同浓度的PEG对甘薯进行根际渗透胁迫处理,研究了对叶绿体超微结构和膜脂过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经不同浓度的PEG渗透胁迫24h后,叶片细胞质膜透性、MDA含量增加,CAT活性升高;SOD活性表现出品种抗旱适应特性.相同的渗透胁迫条件对抗旱性较强的渝薯20的超微结构破坏明显小于抗旱性较弱的农大红.试验结果综合阐明了由渗透胁迫引发的活性氧累积对甘薯叶绿体膜结构具有强烈的损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研究内蒙古短花针茅草原土壤中脲酶、蔗糖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的酶活性以及土壤养分含量等生态因子随季节变化的规律.结果表明,脲酶、蛋白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峰值均出现在春季,蔗糖酶活性的峰值则出现在秋季.脲酶和多酚氧化酶活性的最低值在秋季,而蔗糖酶和蛋白酶活性的最低值在冬季.养分含量的季节性变化幅度较小.  相似文献   

18.
春小麦幼苗硝酸还原酶活性与品种抗旱性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PEG溶液渗透胁迫下春小麦幼苗的NR活性及含氮物质的变化,并对NR活性作为评定春小麦品种抗旱性的指标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抗旱性强的品种在无胁迫时NR活性一般较低,在胁迫时,酶活下降幅度较小,SI亦较小;抗旱性弱的品种具有相反的特征。说明春小麦幼苗NR活性与品种的抗旱性有着一定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在动物体中,硫化氢(H2S)已被确认是继一氧化碳(CO)和一氧化氮(NO)后的第三种内源气体信号分子,它参与多种生理和病理过程。近年来,硫化氢的信号分子功能在植物体中也逐渐被揭示。本研究发现,用硫化氢供体硫氢化钠(NariS)处理小麦种子,可提高其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的发芽率。此外,用NariS灌根处理小麦幼苗,可提高其在正常培养条件下的内源脯氨酸和可溶性糖含量,缓解二者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的含量下降,减缓膜脂过氧化产物丙二醛(MDA)的积累,最终提高小麦幼苗在高温和干旱胁迫下的存活率,同时改善高温和干旱胁迫下的幼苗生长状况。这些结果表明硫化氢处理可提高小麦对高温和干旱胁迫的综合抵抗能力,并且这种综合抵抗能力的获得可能与硫化氢诱导脯氨酸和可溶性糖的积累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