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28 毫秒
1.
作者曾报道二芳基硼酸α-氨基酸酐化合物的合成及其对肿瘤的药效试验.我们进一步合成了20个对空气及水稳定的双(对-甲氧基苯基)硼酸衍生物,除化合物1外,其余  相似文献   

2.
杨清传 《科学通报》1981,26(19):1172-1172
自从发现几种金属铂化合物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对铂络合物及其抗癌性能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其抗癌性能和化学结构的关系也做了许多探讨,为了研制具有高抗癌活性、低毒性的抗癌药,南京大学络合物研究所合成了一系列铂络合物。本文报道了[Pt(i-C_3H_7NH_2)_2mal]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mal=丙二酸根)。  相似文献   

3.
二氯二茂钛与DNA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杨频 《科学通报》1993,38(22):2049-2049
60年代末期,顺铂抗癌作用的发现及其临床应用,促进了人们对金属配合物抗癌活性的研究.顺铂类抗癌剂具有广谱、高效的优点,但也具有较强的毒副作用.顺铂作用于 DNA 分子,在两个相邻鸟嘌呤碱基之间形成双齿链间交联而抑制 DNA 的生物合成.1979年德国的 Kpf 等发现二氯二茂钛(titanocene dichloride,Cp_2TiCl_2,简称 TDC)类化合物具有很好的抗癌活性,由于具有毒性低、抗癌谱广的特点而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生物学实验表  相似文献   

4.
陶正旺  汪称意  徐常  赵晓燕 《科学通报》2020,65(21):2279-2291
为了提高聚合物阴离子交换膜的电导率、碱稳定性和尺寸稳定性,本研究通过分子结构设计,利用4-氟-2,2,2-三氟苯乙酮、3,5-二甲基苯酚、苯酚为起始原料,经两步有机反应合成了含二甲基苯氧基苯侧基的新型活性双酚单体:1,1-二(4-羟基苯基)-1-(4-(3,5-二甲基苯氧基)苯基)苯基-2,2,2-三氟乙烷(2),并将其与联苯二酚、4,4'-二氟二苯砜经芳香亲核共缩聚、溴代、季铵化反应制备了两类具有梳型结构的聚芳醚砜阴离子交换膜材料(2-PAES-QA-xx和2-PAES-Im-xx).利用核磁共振光谱对制备的活性双酚单体、含甲基结构初始聚芳醚砜、澳化聚芳醚砜及离子化聚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和分析;详细研究了2-PAES-QA-xx和2-PAES-Im-xx膜的吸水率、尺寸稳定性、离子电导率、热稳定性、机械性能、耐碱稳定性等,并进一步比较了不同类型阴离子交换膜(AEM)的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系.得到的AEM表现出了较好的综合性能,60℃时膜的OIT电导率分别为35.9~51.6和32.6~44.9 mS/cm.代表性的2-PAES-QA-60和2-PAES-Im-60的OH~-电导率在80℃的4 mol/L NaOH中浸泡336 h后分别保持初始值的79.7%和88.5%.本研究为梳型AEM材料的设计制备提供了新策略.  相似文献   

5.
1970年ldart等人报道了Sc(C_6H_5)_3、Y(C_6H_5)_3、LiLa(C_6H_5)和LiPr(C_6H_5)_4等稀土苯基衍生物的合成,近年来又相继报道了二(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配合物。本文将报道一种新型的阴离子型环戊二烯基稀土苯基衍生物[Li·3DME][(η~5—C_5H_5)_3NdC_6H_5]  相似文献   

6.
抗癌药物几种新的鬼桕毒自旋标记衍生物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彦广 《科学通报》1989,34(16):1227-1227
近年来的研究表明,给某些已知抗癌药物分子中引入稳定氮氧自由基后,所得自旋标记衍生物的抗癌活性保持甚至有所提高,而毒性显著降低,同时还可用ESR波谱研究药物动力学。鬼桕毒及其衍生物具有抗癌活性,其中的一些(如SP-1.VP-16和VM-26等)已成为临床上有效的抗癌药物。在前文中我们报道了三个SP-1的自旋标记类似物GP-1、  相似文献   

7.
乐勇军  相烨鹏  彭志伟  薛钦  谢国华 《科学通报》2019,64(11):1149-1158
设计并合成了4种基于螺二芴和均三嗪类的新型主体材料2-(2′,7′-二叔丁基-9,9′-螺二芴-2-基)-4,6-二苯基-1,3,5-三嗪(DTSF-2-DP-TRZ)、2-(9,9′-螺二芴-2-基)-4,6-双(3,5-二-叔丁基苯基)-1,3,5-三嗪(SF-2-DTDP-TRZ)、2-(9,9′-螺二芴]-4-基)-4,6-双(3,5-二-叔丁基苯基)-1,3,5-三嗪(SF-4-DTDP-TRZ)、2-(9,9′-螺二芴-4-基)-4,6-双(4-(叔丁基)苯基)-1,3,5-三嗪(SF-4-TDP-TRZ),并对其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利用热重分析、差热分析、紫外可见吸收、荧光、低温磷光、循环伏安法对其物理和化学性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4种主体材料的热稳定性能优异,紫外-可见光吸收峰位于280~355nm之间;光学带隙(Eg)分布在3.28~3.36eV之间.为了研究其在有机电致发光中的应用,4个主体材料分别与绿光热激活延迟荧光材料共掺作为发光层,通过旋涂法制备,并研究其结构与性能之间的关联.所制备的器件光电性能表现优异,其中DTSF-2-DP-TRZ作为主体材料的器件最大亮度达到6600cd/m~2,最大电流效率为51.3cd/A,相应的最大外量子效率为16.6%.  相似文献   

8.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81,26(8):471-471
在前一简报中,我们曾报道了聚酰胺的合成可以很容易地由N-羟基-5-降冰片烯-2,3-双甲酰亚胺的双活性酯与二元胺间在室温下的胺解缩聚反应而得到。本文扼要报道另一新类型的双活性酯,即3,3’-(间苯二甲酰二氧)双(4-氧-2,3-二氢化-1,2,3-连三氮杂茚)(IPBOObt)的合成及其与二元胺间的胺解缩聚反应的结果。在合成聚合物之前,我们首先由苯甲酰氯与3-羟基-4-氧-2,3-二氢化-1,2,3-连三氮杂茚  相似文献   

9.
王大文 《科学通报》1993,38(1):95-95
原子力显微镜(AFM)能够以极高的分辨率研究包括有机分子体系在内的各种材料的表面结构,对材料的导电性能无要求。而有机非线性晶体N-(4-硝基苯基)-L-脯氨醇(NPP)由于在其分子中引入了含手性碳原子和可形成分子间氢键的电子给体脯氨醇,使得其分子跃迁偶极矩与单斜P2_1晶体结构的二重轴之间的夹角(58.6°)接近理论优化值(54.74°),因此它具有很高的宏观二阶非线性光学活性。自从1984年它被首次报道以来,对NPP的晶体生长和物理性质已进行了  相似文献   

10.
顺、反二氯二氨合铂及其水合过渡态的CNDO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朱龙根 《科学通报》1982,27(24):1491-1491
自1965年美国芝加哥大学Rosenberg等人发现顺式-[Pt(NH_3)_2Cl_2]能抑制大肠杆菌的细胞分裂,1969年确证它具有抗癌活性以来,人们对铂配合物进行了大量的合成和研究工作。发现,顺式铂配合物具有抗癌活性,而具有相同化学组成的反式铂配合物却无活性。这表明抗癌活性与配合物的几何构型有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对几何构型的专一性要求可能与  相似文献   

11.
合成了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3,3-二甲基二氢吲哚(1),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噁唑(2),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苯并噻唑(3), 4,4′-(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4),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喹啉(5),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3,3-三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6),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1-氢-3,3-二甲基二氢吲哚盐酸盐(7),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乙酰氧基喹啉(8), 2,2′-(1,4-苯基二乙烯基)双-8-羟基喹啉(9)及9的铝配合物(10)和锌配合物(11). 测定了化合物6的晶体结构. 研究了合成化合物的电致发光性质. 化合物1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75 nm, 阳离子型发光化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7 nm (6)和611 nm (7). 化合物9的最大发光波长为567 nm, 桥联多核金属配合物最大发光波长红移至605 nm (10)和610 nm (11). 研究结果表明: 通过改变分子结构, 改变分子上的电子分布, 从而改变其发光性质, 使发光波长发生较大位移. 热分析显示金属配合物1011比有机化合物分子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 作为电致发光材料, 其可使用温度范围更大.  相似文献   

12.
以2,4-双[4-(N,N-二苯氨基)-2,6-二羟基苯基](SQ-H)方酸菁为骨架,通过向氮原子上所连接的4个苯基上引入不同长度的烷基取代基(甲基、乙基、正丁基和正己基),合成了分子SQ-C1/C2/C4/C6,并研究了其分子结构与光电性能的构效关系.研究结果显示,对于基于该骨架的化合物而言,烷基链的增加会使分子的摩尔消光系数降低,同时,分子与PC_(71)BM共混膜的粗糙度及相分离程度逐渐增加.接触角测试结果表明,这一形貌变化的本质是由于随不同长度烷基链(疏水性不同)的引入,改变了原有分子骨架的表面能,从而导致其与受体材料间的表面能差异改变所致.  相似文献   

13.
陆承勋 《科学通报》1980,25(13):589-589
在前一简报中,我们曾报道了丙烯酸活性酯,N-(对丙烯酰氧苯甲酰氧基)丁二酰亚胺的合成,聚合及其共聚物与蛋白质的固定化.本文扼要报道另一新类型的丙烯酸活性酯,3-丙烯酰氧-4-氧-3,4-二氢化-1,2,3,-连三氮杂茚的合成及聚合.  相似文献   

14.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7,32(3):188-188
2,3,3-三甲基-3H-吲哚盐与α,β-不饱和酮的反应文献报道较少。其高氯酸盐(Ⅰ)与取代查耳酮经麦克尔加成、环化和芳构化可生成10,10-二甲基-6-苯基-8-(4-取代苯基)-10H-吡啶并[1,2-a]吲哚高氯酸盐(Ⅱ),后者可用作染料,荧光增白剂或有机光导增感剂。为寻求优异性能的Ⅱ型化合物,我们试验了Ⅰ与1-苯基-3-取代呋喃基-2-丙烯-1-酮(Ⅲ)的反  相似文献   

15.
李仲杰 《科学通报》1982,27(21):1310-1310
据专利文献介绍,取代的1,5-二苯基-1,4-戊二烯-3-酮,有些在光致抗蚀剂体系中可用作指示染料和光引发剂,有些则能用于新的呈像体系。我们曾合成了1,5-双(对二甲胺苯基)-,1-(对二甲胺苯基)-5-(间硝苯基)-和1-(对二甲胺苯基)-5-(对溴苯基)-1,4-戊二烯-  相似文献   

16.
Ni~(2+)与阿霉素-小牛胸腺DNA配合物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频 《科学通报》1992,37(14):1313-1313
阿霉素(ADM)是目前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癌新药,为蒽环类抗生素中的一员。具有抗癌谱广的突出优点。 自ADM问世以来,其抗癌活性的研究一直相当活跃,目前被普遍接受的观点认为ADM的活性来自于同DNA的作用。为了进一步了解有关ADM同DNA作用机理,人们展开了对  相似文献   

17.
以溴化乙锭为荧光探针研究二氯二茂钛与DNA作用方式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郭茂林 《科学通报》1995,40(13):1187-1187
自1979年K(?)pf等发现二氯二茂钛(Cp_2TiCl_2,TDC)的抗癌活性以来,金属茂类配合物抗癌作用的研究成为继顺铂之后该领域中最为活跃的前沿课题之一,TDC具有抗癌谱广、药效高、毒性远低于顺铂的突出优点,已于1992年在德国进入临床研究.生物学实验表明,DNA是TDC在细胞内的主要靶分子,但TDC与DNA的作用方式仍是未知的.McLaughlin等的研究表明,TDC可与DNA作用形成Cp_2Ti-DNA及CpTi-DNA复合物,文献[4,5]通过研究TDC与单核苷酸及DNA的作用,提出了TDC与DNA发生不可逆共价结合的作用模式.本文以荧光探针技术研究了TDC与DNA的结合方式及其对DNA二级结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王审秀 《科学通报》1989,34(13):987-987
继对ω-对联苯基多亚甲基羧酸4-[5′-对联苯基噁唑基-2′]苄酯的分子内能量传递的研究之后,我们又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分子内双荧光团化合物,2-对联苯基甲基-5-对联苯基-1,3,4-噁二唑,2-(4′-对联苯基甲基)苯基-5-对联苯基-1,3-噁唑,2-(4′-对联苯基甲基)苯基苯并噁唑和2-对联苯基-5-对联苯基甲基苯并噁唑,以及它们的模型化合物。在合成的四个  相似文献   

19.
黄志镗 《科学通报》1980,25(14):638-638
含苯并噻唑环芳香族二腈的聚合物具有良好的热氧化稳定性,它远优于一般的耐高温高分子,而仅次于石墨,有关这方面的工作,我们已有报道.本文系报道这种聚合物的热裂解残余物的性能.所用的单体为2-(对氰基苯基)-6-氰基苯并噻唑(Ⅰ),聚合条件为:催化剂氯化锌用量为1%,  相似文献   

20.
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的晶体结构和分子结构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陈元柱 《科学通报》1989,34(2):108-108
黄治勋等人从两面针[Zanthoxylum nitidum(Roxb.)D C.]植物的根中提取得七种生物碱,其中6-甲氧基-5,6-二氢白屈菜红碱(6-methoxy-5,6-dihydrochelerythrine),C_(22)O_5NH(21),m.p.=202-203℃。它具有中等程度的抗肿瘤活性。为了探索抗肿瘤药物的构效关系,我们协作对该药物进行单晶结构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