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84 毫秒
1.
地图之喻与科学之真--析约翰·齐曼的科学社会性思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约翰·齐曼的《真科学》为解读蓝本 ,通过对书中关于科学的比喻———“地图”这一关键概念的分析 ,梳理了齐曼所阐述的科学社会性的基本观点。在这本著作中 ,齐曼认为科学是一种独特的社会建制 ,它既非科学主义的完美神话 ,亦非建构主义的世俗行为。科学知识如同地图 ,虽然作为一种社会产物不能等同于世界本身 ,但为了顺利、有效地展开交流 ,我们依然在认同并坚守着科学共同体的社会性规范———这就是真实的科学 ,即“真科学”。  相似文献   

2.
从自然主义本体论和认识论视角,齐曼向我们展示了科学宏大而"真实的"图景.在对科学的自然主义描述中,主要立足于社会学维度,齐曼消解了社会建构论和朴素科学主义的科学知识观,提出了科学知识是"建构"与"发现"的真实融合的辩证观点,对于深化我们对科学知识本质的认识与理解,具有重要的启发意义.  相似文献   

3.
默顿科学社会学把科学当作一种社会制度进行解读,并形成了以科学规范阐述为核心的默颁范式.约翰·齐曼则以默顿规范作为基本坐标时科学进行重新描绘,也形成了自己的范式.齐曼范式吸收了默顿范式的思想,但在方法论的多元性和自然主义等多方面实现了对默顿范式的超越.  相似文献   

4.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这是探讨当代科学技术与人文之间关系的一个切入点,其回答不应是简单的做出肯定或是否定。思考现实中的具体问题,往往需要对问题背后的支撑理论进行思考。科学技术与人文关系问题,也需要探究现象背后的理论内涵。 科学本身是有多个侧面的:科学是一种知识形式,是一种实践活动,也是一种组织体系。(齐曼,1988,  相似文献   

5.
SSK的描述与规范悖论——并基于此兼论后SSK与SSK的决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学知识社会学(SSK)在方法论上坚持自然主义、经验主义,其目的是为了发展出一种描述主义进路,从而能够对科学的"发现的语境"进行描述;然而,SSK在本体论上主张社会实在论,在认识论策略上主张有限论,这两者却又都是一种规范主义、本质主义的研究进路.这样,在SSK的理论内部,规范主义和描述主义的冲突就不可避免.SSK的解决方案是,放弃其方法论的经验进路,转向规范策略.而后SSK则以对科学实践的彻底描述为基础,消解了传统的社会决定论.  相似文献   

6.
科学理论是否有可能实现还原?关于这个问题的两种对立意见,即所谓“还原论”和“反还原论”的对立,实际上是古已有之的。但只有当近代科学日益走向成熟以后,这种对立和争论才明朗起来和尖锐起来。牛顿的科学纲领是明确地主张还原论的,因为它要求“从力学原理中导出其余自然现象”。但牛顿纲领所主张的还原论,只是还原论的一种特殊形态,即机械还原论。机械还原论要求对物理学、化学乃至生物学的理论作力学的还原,即还原为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沦证了意义组合原则不但适应于逻辑人工语言,也同样适用于自然语言。在自然语言逻辑研究中应当贯彻意义组合原则。意义组合原则正确地回答丁“人类何以能够凭借有限的基本词汇意义理解他们从未听到过的句子”这一语言学及语言哲学中的重大问题,因此,它对自然语言逻辑研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和方法论意义。  相似文献   

8.
弗莱克学术形象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弗莱克是介于逻辑主义和历史主义之间的一个过渡型人物。他提出了核心概念:“思维集体”“思维模式”。借助于这两个核心概念,他取消了事实在科学中至高无上的地位,并描述了一幅科学事实起源和发展的动态图景,本文将对弗莱克的学术形象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9.
本文运用统计书目方法具体描述明清之际(十七世纪)中国科学的增长状况,并着重从社会学角度分析和探讨各种可能影响和促成这一历史现象发生的因素。一、描述:增长的状况 1.总体描述我们选择《四库全书总目》作为描述明清之际科学书籍出产量变化情况的统计依据,将其中“天文历算类”、“地理类河渠之属”、“农学类”、“医学类”著录和存目之书,  相似文献   

10.
在整合科学与社会的哲学努力中,基切尔的“良序科学”构想是一项里程碑式的成就。他主张,“科学的”和“好的”不能划等号,好科学要由好社会来提供担保,而好社会的关键在于奉行民主协商原则。基切尔选取的规范性立场,实际上要求用社会的整体利益来支配科学的进展。这里也有风险,整体利益可能落不到实处,结果和强纲领的情况一样,科学对社会成见的矫正力量倒是先失去了依据。本文主张,通过阐明科学自主的社会根源,兼顾科学对社会的推动和社会对科学的约束两个方面,实现科学与社会的更好整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