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的气候特征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对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12个站1971-2000年4~10月降水,用EOF和REOF方法进行了分解,分析其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具有明显的空间差异,最少的是景泰站为175.2mm,最多的是广河站为449.4mm,并呈从北到南、从西到东依次递增的态势,景泰有一干舌,一直南压到兰州、永靖一带,广河有一湿舌,北抬到榆中附近,南部和北部具有相反的分布趋势.其年际间变化振幅十分明显,最大值出现在1978年为415.0mm,最小值出现在1982年为199.1mm,最大值是最小值的1倍多.20世纪70年代初、80年代末和90年代后期为少雨段,其余时期为相对多雨时段,特别是90年代以来,降水呈持续减少的趋势.70年代其西部和东部减少,其余增加,80年代西部减少,东部增加,90年代西北部增加,东南部减少,综合反映出甘肃黄土高原干旱半干旱区4~10月降水时空分布特征的复杂性.  相似文献   

2.
甘肃黄土高原地区4月和10月10 cm地温的气候分布特征   总被引:2,自引:6,他引:2  
采用甘肃黄土高原地区有连续观测值的37个气象站,1971年~2000年最新30年10cm地温数据,统计分析其在所研究区域50个县(市、区)的时间变化规律和空间分布特征.研究表明:甘肃黄土高原地区4月和10月10cm地温总体上在10℃以上,4~10月是该区域主要作物的重要生长期.其空间分布特征不服从东南部高于西北部的一般规律.4月10cm地温在空间分布上有3个高值中心:一个中心在兰州最大值为14.3℃,另一个中心天水次大值为14.1℃,第3个中心泾川高值为12.9℃.有2个低值中心,一个在东乡,中心最小值为8.3℃;另一个中心环县次小值为9.2℃.10月10cm地温在空间分布上有2个高值中心,一个中心在靖远最大值为12.3℃,另一中心天水的北道次大值为13.1℃.1个低值中心在东乡,最小值为8.1℃.其他站则随其地理位置和海拔不同而在此范围内交替变化.从时间演变规律看,20世纪70年代、80年代和90年代,研究区域4月和10月的10cm地温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变化均不一致,多站平均值在9.4~14.6℃之间,且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均有明显的升高趋势.  相似文献   

3.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会期高影响天气气候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西安世界园艺博览会于2011年4月28日~10月22日在西安浐灞生态区举办,会期覆盖整个汛期,高影响天气多发,可能对世园运行及游客参观带来不利影响.通过利用1959~2009年西安气象观测资料及近年西安区域站资料,对4~10月的气候背景及高影响天气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1)20世纪50~60年代高温日较多,70~80年代有所下降,90年代后又呈上升趋势,园区气温较市区偏高0.2℃,6~8月是高温预报服务重点;(2)7月为西安暴雨高发期,园区易发生短时强降水,是暴雨及强对流重点关注和预防时段;(3)3月下旬~7月下旬雷暴日呈上升趋势,7月下旬到9月上旬呈下降趋势,9月中旬略有上升,之后平稳下降,7月、8月是雷暴影响主要时段;(4)西安市区大风天气3~8月出现天数较多,4~8月为6、7级风高发期,应给予重点关注;(5)70%以上的连阴雨主要发生在7~10月,7月、9月为连阴雨高发期,9月23日~10月3日为高发时段,应重点关注连阴雨及期间的暴雨造成的洪涝灾害.  相似文献   

4.
白银市作物生长期降水变化的稳定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甘肃白银市4站1957年-2005年49a的降水资料,通过计算方差、变差系数、皮尔森Ⅲ型分布拟合降水保证率、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了4~10月降水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时间变化规律.结果表明:(1)白银市4~10月降水量从北向南增加.南部降水量是北部各县的2倍左右.(2)4~10月降水量的平均年际变化在50~100mm之间,全市大多数地方年际变化在50~60mm之间;(3)4~10月降水量的相对变化在30%以内,靖远、会宁两县比景泰、白银两县降水量稳定;(4)在75%的概率保证下,北部各县的降水在150~180mm之间,南部至少为315mm,除几个较大的干旱年,大多数年份各县的降水偏少量不低于20%,即在正常年景以上;(5)南部降水量显著减少,市北部则变化不大.全市5a左右的年际周期比较明显.  相似文献   

5.
利用1961-2014年8-10月西安市7个气象站逐日降水资料,采用降水强度指数分析了西安市秋淋天气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20世纪90年代是近50年来西安市秋季9~10月降水量最少的阶段.1961年以来西安市共有23 a出现秋淋多雨时段,20世纪60年代至80年代中期较多,1983年和1984年出现强秋淋;20世纪80年代中期至21世纪10年代初期,只有1992年出现了1次秋淋天气;2011年以来,秋淋呈明显上升、增强趋势.1961-2014年秋淋天气过程平均降水量呈上升趋势,偏多年份主要出现在20世纪80年代初中期和21世纪.厄尔尼诺使秋季9~10月降水量减少,与秋淋天气存在明显的负相关关系.近54年西安市秋淋没有发生显著的气候突变,存在4~6 a、10 a和24 a左右的长振荡周期.  相似文献   

6.
利用GIS技术对黄淮海地区202个气象站点自1970—2013年的气温、光照及降水等气象要素和地理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夏玉米生长季内该区域的气候资源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区域内热量资源分布在1 800~2 800℃,并有逐步上升趋势,整体上呈现南高北低的基本空间格局;光照条件由北到南逐步递减,平均日照时数在500~900h,但累积光照时数下降明显;降水资源总体较为稳定,平均降雨量位于260~580mm,但年际变化和区域分布差异较大。  相似文献   

7.
甘肃省空中水资源潜力气候研究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利用甘肃省各探空站多年的高空资料及降水资料,对甘肃省空中水资源潜力气候状况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夏季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冬季相对匮乏,南部空中水资源相对丰富,北部相对匮乏,1~7月份是空中水资源的增长期,8~12月是递减期,河东空中水资源从1月开始增加,河西东部则从2月开始增长,河西中西部从3月开始增长,全年各地各月自然降水产出率平均为27.2%,空中水资源潜力平均为72.8%,自然降水产出率春季高,冬季低,而空中水资源潜力则相反。  相似文献   

8.
用1971~2004年甘肃黄土高原39个站的气温10℃初日和高空资料,分析了其气候特征和环流背景,建立了预测方法.结果表明,甘肃黄土高原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0℃的初日有3个偏早区,分别位于北道、兰州、泾川;有3个偏迟区,分别位于华家岭、东乡、岷县附近.初日早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为宽广的脊控制,OLR场受正距平控制;初日迟年甘肃黄土高原500 hPa、700 hPa高度场和温度场深厚的槽影响,OLR场受负距平影响.  相似文献   

9.
利用我国西北地区及白银市气象站的辐射、日照资料,分析了区域内近50a的太阳能资源状况.结果表明:白银市年总辐射量5 530~5 900MJ/m2,略少于甘肃河西地区.月总辐射量最大值出现在6月,最小值出现在12月;年生理辐射总量2 473~2 874MJ/m2,生理辐射丰富.一般在33 000kg/hm2以上,而光能利用率较低,一般在0.4%左右;白银市年总辐射以120 MJ/(m2.10a)的速率递减,明显高于西北地区的平均水平;全年日照总时数2 350~2 800h,自南向北增多,5~8月日照时数最多,9月最少.日照时数和日照百分率的变化趋势不明显;白银市光能资源较丰富,属于太阳能发电较适宜的地区.  相似文献   

10.
利用甘肃中部靖远站1950—2015年的降水和气温资料,采用线性趋势回归分析、非参数MannKendall突变检验、Z指数等方法对该地66a的气候变化和旱涝趋势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近66a研究区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66a气温上升了1.175℃。线性增温速率0.178℃/10a,略高于全球平均0.13℃/10a的水平,略低于西北干旱区0.22℃/10a的水平。就季节而言,冬季增温最明显,线性增温速率最大,为0.344℃/10a,春、秋季增温次之,夏季增温不明显。各月气温以2月增温最明显,线性增温速率最大,为0.470℃/10a。(2)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匀,降水主要集中在夏季。年平均降水量呈不显著递减,线性倾向率-0.462 9mm/a,春、冬季呈不显著递增,夏、秋季呈不显著递减。(3)以1996年气温突变点为界,突变点前旱涝等级是"正常~涝"为主的格局,突变点后旱涝等级转变成了"旱~正常"为主的格局,地区暖干化趋势明显,重旱和大旱所占比例增加,重、大干旱成灾趋势严重。  相似文献   

11.
胜坨地区内发育有多个富灰质泥岩的地区,灰质泥岩的发育对砂体的描述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为了摸清东营凹陷胜坨地区沙三下亚段灰质泥岩的分布特征,结合前人研究,综合利用岩心、测井、地震、地球化学等资料,对研究区沙三下亚段进行了体系域的划分,划分为低位域、湖侵域和高位域。在各体系域的等时地层格架内进行了地层的精细划分与对比,以研究灰质泥岩的纵向和横向分布情况。高位域灰质泥岩分布特征为从北西向深湖区灰质泥岩厚度逐渐增厚。湖侵域灰质泥岩的分布情况为整体上东部地区比西部地区灰质泥岩厚,东部地区从北向南东方向逐渐减薄,西部地区从北西方向向南东-东逐渐增厚。低位域灰质泥岩的分布特征为从北西向深湖区灰质泥岩厚度逐渐增厚,最厚的位置分布于两个扇体之间地区。  相似文献   

12.
在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形势下,研究气象条件与大气污染的关系,以期为环境气象决策服务提供更好的思路。基于2010-2015年西安市区、长安区、临潼区气象观测资料及同期PM_(10)浓度和空气质量等级数据,探讨PM_(10)浓度年、季、月变化,以及污染天气下的气象要素特征,四季气温对PM_(10)浓度影响的阈值,不同等级、不同形态的降水对PM_(10)浓度的清除率,风速、风向对PM_(10)浓度的影响等。结果显示:近6aPM_(10)浓度缓慢上升,2013年PM_(10)浓度骤增与不利的气象条件关系密切;春季污染主要贡献为外来沙尘输送;冬季污染主要贡献为不利于污染扩散的气象条件;四季PM_(10)浓度与气温关系复杂;PM_(10)浓度最低值出现在降水峰值次日;连续性降水中PM_(10)浓度与降水量反比明显;间断性降水中,降水停止时PM_(10)浓度可能高于降水前的值;降水对西安市区的清除能力最大;春季大风沙尘造成PM_(10)浓度增高,冬季低风速不利于PM_(10)扩散;长安区盛行东南风、临潼区盛行东北风时易形成空气污染,二者下风方向为西安市区,加大了西安市区污染物堆积。  相似文献   

13.
对扎龙湿地1951-2005年逐年年均温和年降水量变化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表明,50多年来,扎龙湿地平均气温呈上升趋势,70-80年代气温较为稳定,90年代以来,气温呈明显增加趋势的特征,与全国气候变化趋势完全一致,同时也与全球气候变化的趋势保持较高的一致性.扎龙湿地降水量呈现出波动下降趋势,但下降幅度较小,与东北地区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大量的历史文献,辅以野外考察及考古,古生物等新成果,探索中国野骆驼的来源、生态及它们在历史时期由北部和西北广大地区(约占我国五分之一),缩至新疆东南、内蒙西部、甘肃西部、青海西北的几小块地区,仅存千余峰的变迁过程,并认为造成野驼骆分布变迁的古今巨大变化是由于野驼骆的自身弱点,生态环境的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等造成的。  相似文献   

15.
运用共存分析法对甘肃兰州盆地渐新统韩家井组的23种哺乳动物化石进行了分析,重建了该地区渐新世古气候各参数:年均温为-2.8~14.4℃(中值5.8℃),最热月均温为8.0~27.5℃(中值17.75℃),最冷月均温为-4.4~-14.6℃(中值-9.5℃),年较差为23.1~26.2℃(中值24.65℃),年均降水量为...  相似文献   

16.
比较了3种不同的时序数据故障点检测算法.基于引力的孤立点检测算法考虑了数据对象周围的密度及数据之间的距离等因素.基于均值变点的检测算法则侧重于考察故障点周围统计量的变化,而非故障点的局部范围内统计量保持未定.第三种基于均值方差变点估计的检测算法则研究了时序数据中均值和方差两个统计量都存在变点且变点时刻不相同时的变点估计问题.试验表明基于引力的算法比其他两种效果要差,而基于均值变点检测算法的计算效率要比基于均值方差估计检测算法要高.  相似文献   

17.
利用祁连山西段北坡34个观测站点29年的实测平均降水量,从30m、90m、1km、2km、5km、7.5km、10km 7种分辨率DEM中提取坡度、坡向、局部最大高程、局部最小高程、局部平均高程、局部高差等地形因子,分析不同分辨率下地形因子与降水的相关性,并利用多项式回归+残差插值法进行降水面域化处理.结果表明,最佳DEM分辨率是2km,插值结果百分比误差在10%以内.降水随海拔升高而线性递增,递增速率为18mm/100m,最大降水高度点海拔在3 400m左右,降水量最大达到853mm/a,是地形抬升及"狭管效应"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