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选取KMnO4、Fe2O3、MnO2和CaO作为助燃催化剂,采用H2/Ar等离子体热解试验装置和快速升温热解红外连用试验装置来模拟煤粉在高炉喷吹条件下的快速热解过程,对混合煤粉的快速热解过程进行了研究,得到了助燃催化剂与煤的裂解程度(裂解气体收率)、裂解气体成分的关系,对助燃催化剂的催化裂解机理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
煤颗粒热解过程中孔隙分形维数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研究煤粉热解过程中孔隙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更好地预测煤焦的燃烧行为,建立了基于颗粒分形孔隙的热解模型,对煤颗粒热解过程中孔隙分形维数的变化进行数值模拟.模型生成的颗粒在孔隙分形维数、孔隙率和颗粒密度方面与真实的煤粉颗粒相同.模型中采用官能团的裂解来描述热解中的化学反应,颗粒的膨胀由气体压力造成,热解模拟条件与沉降炉的实验条件相同.与实验结果相比,数值模拟能够定性地反映煤粉热解过程分形维数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煤和生物质经热解可部分转化为燃气和化学品,但该过程中产生的重质焦油利用价值低且危害设备系统安全。将热解焦油轻质化是提高燃料利用效率和气体产品质量的关键,其中催化裂解焦油是有效方法之一。本文综述了焦油催化裂解常用的两类催化剂—以白云石为载体催化剂和以γ-Al_2O_3为载体镍基催化剂的研究进展。镍基催化剂催化活性高,机械性能高,稳定性好,但制备成本相对较高,需再生使用;白云石催化剂价格相对较低,更适合非再生型的规模化生产。分析了白云石催化剂和镍基催化剂的焦油裂解原理,总结了两种催化剂的制备方法和助剂作用,对比了反应气氛、反应温度、停留时间等工艺条件对裂解反应的影响,展望了焦油裂解催化剂的研究前景。  相似文献   

4.
为实现低阶煤高效分级利用,从提高煤热解焦油品质出发,论述了低阶煤热解的机理和提高焦油品质热解工艺(加氢热解、催化热解、热解与催化裂解耦合工艺等)的研究现状,同时对炭基催化剂在热解与催化裂解耦合工艺中的应用情况进行了论述。指出低阶煤热转化过程的基础研究、热解与催化裂化耦合反应器的设计及催化剂的开发是今后低阶煤热解提质工艺发展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用层流曳带流反应器对煤的快速热解规律进行了试验研究。探讨了煤种、热解终温、热解时间和反应器内煤粒的加热过程等因素对煤粉快速热解失重特性的影响.并对三种煤的热解挥发分组分析出规律进行了初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生物质焦油是生物质热解和气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物,并且在生物质应用过程中存在有害的影响,因此对于生物质焦油转化的研究受到广泛的关注。本文在试制开发低流阻高强度的蒸汽重整整体式催化剂的基础上,以苯和甲苯作为焦油的模型化合物,在管式反应器上研究了该催化剂作用下,温度、蒸汽量对焦油催化转化以及裂解气体成分的影响;并实验研究了催化剂作用下温度和水碳摩尔比S/C对甲烷转化率的影响。实验发现,苯和甲苯的转化率都随温度的提高而升高。甲苯和苯在裂化温度900℃,S/C=2时整体式催化剂催化作用下转化率分别达到94.1%和77.1%;在600℃时实现了甲烷气体的高效转化;蒸汽量的增加有助于裂解气体成分的调整,同时也促进了消碳反应的进行。  相似文献   

7.
探讨了煤种、粒径、加热终温等几个主要因素对沉降炉中煤粉快速热解过程和差热天平中的慢速热解过程的影响,分析比较了慢速热解及快速热解中挥发分组分及其总体的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8.
通过瓦斯爆炸情形下褐煤的快速热裂解实验,研究了褐煤煤层发生煤矿瓦斯爆炸后褐煤发生次生火灾的机理。基于对褐煤的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应溺能够满足瓦斯爆炸特征的居里点快速热裂解仪,时褐煤进行了热作用持续时间分剐为1,2,5,10s,热作用温度588-1313K的快速热裂解实验。对析出气体的最低助燃氧浓度和燃烧浓度极限进行了分析。瓦斯爆炸情形下褐煤热裂解会产生包括CH4,G2H4,C2 H6,C2H2,C3H6,bH8,G4-C5系列,CO,CO2在内的气体,以及焦炭、焦油。除焦炭产量随温度和时间呈减少趋势外,所有气体和焦油的产量均随温度的升高和热作用时问的延长而增加。析出气体中CH4,CO,CO2的比例较大,其余烯烃类气体比例很小。析出的混合气体在一定奈件下会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9.
粉煤热解过程的温度相关模型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探讨了煤种、粒径、加热终温等几个主要因素对沉降炉中煤粉快速热解过程和差热天平中的慢速热解过程的影响,分析比较了慢速热解及快速热解中挥发分组分及其总体的析出过程。  相似文献   

10.
采用专用的工艺共裂解竹加工剩余物与聚合物废弃物,优化竹加工剩余物与聚丙烯共催化热裂解工艺。实验以转化率及转化组分为指标,对物料配比、反应温度、催化剂等因素进行对比实验;以气相色谱分析气体产物中各组分的分布。结果表明,在物料比为6∶4,温度为440℃时,使用分子筛催化剂,能促进反应程度,生物质与聚合物共热解具有协同作用,提高转化率,气体烃C3和C4占总气体烃的67.41%。  相似文献   

11.
煤中矿物质在煤气化反应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各种煤焦在水蒸汽或H2O/H2混合气氛中的气化反应 性及动力学参数,并对煤焦中矿物质组成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褐煤焦反应性明显 大于烟煤焦或无烟煤焦的反应性,而脱除矿物质后煤焦反应性随煤化度提高呈平缓的 线性下降。矿物质的脱除,对于褐煤焦表观活化能提高,而对于无烟煤焦表观活化能 降低。同时发现:矿物质中Ca组分是起催化作用的主要组分,尤其对褐煤焦,Fe组 分只在 H2O/H2混合气氛中气化才表现出较强的催化作用;而Al组分则起负作用。  相似文献   

12.
针对马兰矿选煤厂多煤种入洗、多产品规格的生产现状,根据3种原煤的浮沉实验资料,经过试算分析,按照等基元灰分入选、精煤产率最高的原则,确定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最大限度提高产率的一套完整的配煤入洗方案。  相似文献   

13.
冲击式采煤破煤机理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看重分析了长壁采煤工作面煤壁应力特点和冲击劈裂式采煤的相互作用关系,提出了冲击破煤的作业方式,在煤矿生产现场工业性试验的基础上的确定了冲击式采煤的工艺参数,发现了冲击式采煤的关键问题,为研制和改进冲击式采煤机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4.
基于煤演化程度的煤储层渗透率发育机理初探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探讨渗透率的发育机理,将为煤层气的勘探选区提供重要的理论基础。本文以煤岩力学性质为切入点,分析了地应力和煤储层渗透性的相关关系,探讨了不同煤阶演化阶段岩石力学参数(弹性模量、泊松比、体积模量),提出了煤阶与地应力联合作用下的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特征。研究表明:地应力控制煤储层天然裂隙开启程度和方向,改变储层的孔隙结构;而煤岩热演化可以改变岩石力学性质。二者共同控制煤储层裂隙的大小,进而影响煤储层渗透率的发育。  相似文献   

15.
为了解决布尔台矿煤层瓦斯局部超限问题,通过对煤层瓦斯抽采的必要性及可行性进行分析,在对回风隅角煤层瓦斯浓度分布取样和测定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煤层瓦斯防治的具体措施。  相似文献   

16.
连续采煤工作面掘进施工工艺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介绍寺河矿井基本概况、地质情况、连采设备和巷道布置及技术特征的基础上,阐述了连续采煤机及其配套设备的巷道施工工艺过程,针对一些影响生产、效率和安全的关键性问题进行了讨论,对建设高产高效的连采面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印尼煤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火电厂燃用的重要煤种之一。本文利用热重分析方法研究印尼煤以及其它三种烟煤的热解过程,并以印尼煤为基煤与其它烟煤按不同比例进行掺混。研究掺混后混煤热解反应过程,用热解反应动力学方程研究混煤热解特性,提出合理的印尼煤掺混烟煤配比方案,这为燃用印尼煤与烟煤混煤的实际工程应用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山附近终采线上方老顶岩层的住态影响着煤柱支承压力的大小和上山维护的难易程度。因此。工作面终采线的位置,应尽可能确定在老顶岩层周期来压完成之后。在采区范围内首采工作面的长度控制着老项的初次来压步距和周期来压步距。由于首采工作面老项断裂对相邻工作面老项岩层的损伤,使得相邻工作面老顶来压步距受到初采工作面老顶来压的控制。当采区走向长度确定之后,可以通过改变首采工作面的长度来控制工作面终采线的位置。实现采区上山煤柱尺寸最小化。  相似文献   

19.
20.
对煅烧水泥熟料常用的三种煤以及将它们按不同比例配制的混煤,进行了热分析、工业分析和元素分析,探讨不同混煤在燃烧过程中的燃烧特性及其改变的规律,给出两个综合指数来定量描述混煤的燃烧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