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纤维素酶酶解苹果渣的工艺条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纤维素酶酶解苹果废干渣转化为还原糖的适宜条件 ,实验讨论了不同的温度、酶解时间、酶解底物初始 p H值、底物质量分数、纤维素酶添加量及碱处理条件下对酶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 ,纤维素酶酶解苹果干渣的最适宜条件是在不经过碱处理 ,50℃ ,p H初始值为 5.0 ,纤维素酶用量为每克底物 2 0× 0 .0 1 667× 1 0 -6mol/s的情况下酶解 1 2 h,而底物质量分数在实验所选时间范围内对酶解效果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
纤维素酶对亚麻纤维酶整理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纤维素酶对亚麻纤维酶整理工艺进行研究,探讨酶的处理温度以及时间对酶整理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确定了最佳工艺条件及参数,并对酶整理后的亚麻织物进行白度、强力性能指标的测试。  相似文献   

3.
亚麻纤维的酶处理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亚麻纤维织物具有优良的吸湿、透气、滑爽等特点,但因其刺痒感和抗皱性差而大大影响了服用性能.针对亚麻纤维织物的这一缺陷概括介绍了生物酶的种类、特性及作用机理,特别对纺织用果胶酶和纤维素酶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论述.探讨了亚麻纤维的各种酶处理方法及作用,以便改善其服用性能.  相似文献   

4.
:利用纤维素酶整理 Tencel纤维织物 .分析了纤维素酶的作用机理和纤维素酶浓度、p H值、温度和时间对织物失重率的影响 ,测定了经过不同整理后织物的性能指标 .结果表明 ,织物经酶洗后再经硅油整理后其性能明显得到改善 .  相似文献   

5.
为了解决麻类针织物穿着刺痒的问题,改善手感和外观,根据酶剂对纤维素纤维的作用机理,选用特定亚麻 /棉混纺纱织制的针织汗布进行实验,测定 5种酶剂的处理效果及酶用量、处理时间、搅拌程度、处理温度及表面活性剂等因素对处理后织物失重、吸水性、手感及外观等的影响规律,并绘出曲线.结果显示,选择合适的酶剂于一定的条件下处理,效果明显.实验证实,酶抛光技术确实可提升麻类针织物的品质,有助于高档麻针织产品的开发.  相似文献   

6.
以氨水预处理大豆秸秆为原料,研究了康氏木霉固态发酵产纤维素酶及纤维素酶水解的条件,结果表明:较适宜的产酶条件是温度30℃,pH5.0,培养基固液比1∶2.5,时间为96h,产纤维素酶活力为798.84FPU L,以所产纤维素酶进行酶水解,较适宜条件为:温度55℃、pH为5.6、时间36h、酶水解率为6.98%.由液相谱图经定性分析知酶解液的主要成分为葡萄糖、纤维二糖和木糖,为下一步乳酸发酵实验提供了参考数据.  相似文献   

7.
超声波辅助酶法优选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工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花生芽为原料,采用纤维素酶-超声波复合处理从花生芽中提取白藜芦醇,结合单因素试验研究了酶的酶解温度、酶添加量、p H值、酶解时间和超声波对样品的处理温度、处理时间、乙醇浓度(体积分数)、料液比等8个因素对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提取量的影响,并且通过正交试验确定最佳提取工艺。结果表明:花生芽中白藜芦醇最优提取工艺为花生芽粉为1.000g,酶解温度为60℃,酶添加量为0.2g,p H值为4.8,酶解时间为2.0h,超声波处理温度为60℃,乙醇浓度为70%,料液比为1∶40,超声波处理时间为50min,在此条件下花生芽中白藜芦醇的最大提取量为7.39mg/g,比传统的乙醇回流法提高了大约4.6倍。  相似文献   

8.
pH值是影响酶催化反应速率的重要因素之一,建立动力学模型有助于定量分析酶解反应。经典的“三状态”动力学模型未考虑pH值对底物解离状态的影响及产物抑制的作用,该文对“三状态”动力学模型进行改进。在一系列假设基础上提出绿色木霉产纤维素酶水解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的反应机理,建立了pH值对纤维素酶系内切β-葡聚糖苷酶活力影响的动力学模型,推导出反应速率表达式。Lineweaver-Burk作图法求得内切β-葡聚糖苷酶水解CMC-Na在不同pH的动力学参数:K'm和V'max,试验最佳初始pH值与模型计算pH值符合,从而模型得以验证。  相似文献   

9.
利用纤维素酶和蛋白酶处理豆浆,以乳化活性和乳化稳定性为主要指标,考察酶用量、酶解时间、蛋白酶种类对豆浆乳化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纤维素酶处理可增加豆浆中乳化性成分的含量,豆浆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都随之提高。纤维素酶用量达到0.09%后,酶处理时间达到45 min后,豆浆各指标变化趋于平稳。豆浆蛋白水解度随木瓜蛋白酶和中性蛋白酶用量和酶解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在相同酶用量和水解时间下,两种酶处理后的水解度基本相同,但在0.12%的蛋白酶用量下,木瓜蛋白酶处理30 min的豆浆具有更好的乳化活性和稳定性。与对照组相比,纤维素酶和木瓜蛋白酶处理均能提高豆浆乳化性。  相似文献   

10.
蔗渣是蔗糖加工废弃物,微生物利用蔗渣水解物作为碳源进行发酵可生产乙醇、乳酸等能源物质和化工原料,具有重要应用价值.采用微波加热结合酸碱处理工艺破坏蔗渣致密结构并去除木质素,比较4种商品纤维素酶对经预处理的蔗渣的酶解效果.最后针对蔗渣的复杂结构采用了复合酶酶解工艺.结果表明将蔗渣按1∶50固液比,在微波功率为280 w下加热,先于1%NaOH处理10 min,然后再于1%H2SO4处理5 min可有效破坏蔗渣的致密结构,去除部分木质素.采用的4种商品纤维素酶中,Yacult R-10纤维素酶酶解效果最好,最佳酶解条件为添加4 000 U/g预处理蔗渣,pH5.5,温度50℃,酶解时间12 h.采用复合酶组合(纤维素酶,果胶酶,木聚糖酶和半纤维素酶12∶2∶3∶5)酶解蔗渣得到酶解液总葡萄糖质量浓度为5.99 g/L.  相似文献   

11.
Adsorption isotherms for SF cellulase from Trichoderma pseudokoningii on cotton, flax and viscose yarns were investigated to provide information about cellulase-cellulose binding on different types of cellulosic fibres. The half-saturation constants and maximum adsorption constants suggest that SF cellulase has greater affinity for viscose than for cotton and greater affinity for cotton than for flax. It is suggested that this is related to the different crystallinities and microporous structures of these fibre types. The fraction of adsorbable protein in the total cellulase was found to be the same for each of the three cellulase substrates.  相似文献   

12.
 酶催化、失活机制的模糊以及影响异相体系因素的大量存在,使得纤维素水解的酶催化过程高度复杂,很难为之建立机理模型。假定纤维素酶失活模型为二级反应,由准稳态理论推导出最终产物葡萄糖浓度与时间,初始酶浓度关系的半经验半理论模型。该模型只含两个参数,能对试验数据很好的拟合,相关系数R2均在0.98以上。用Bailey改进的米式方程进一步拟合不同初始酶浓度下的初速度关系,相关系数R2=0.9773,求得最大反应速度为2.7425 g/(L·h),半饱和常数为3.010 6 g/L。该模型还表明酶失活速率常数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减小,呈线性关系。失活速度随着初始酶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13.
研究稀硫酸法、亚硫酸法、亚硫酸盐法预处理的化学药品添加量对棉秆酶水解的影响,对预处理前后的棉秆进行扫描电镜观察,并对3种方法进行了比较.在固液比1∶4、温度180,℃、保温20,min的预处理条件下,纤维素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10 U/g、纤维二糖酶用量(相对于绝干底物)3.6 U/g的酶水解条件下,稀硫酸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为5.52%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42.63%;亚硫酸法预处理在亚硫酸添加量7%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81.25%;亚硫酸盐法预处理在98%浓硫酸添加量0.92%、亚硫酸氢钠添加量为8%时,棉秆的酶水解转化率为70.06%.  相似文献   

14.
Two direct dyes were applied to conventional viscose(CV)and bamboo viscose(BV)fibers,which were prepared from bamboo cellulose pulps,and the dyeing kinetics of two fibers were compared.Three kinetic equations,namely Chrastil,Cegarra-Puente,and Vickerstaff,were used to fit the experimental dyeing rate points,showing that the best result was obtained by the Chrastil equation.BV fibers displayed slightly higher dyeing rates and dye adsorption values at initial stages,but a bit lower dye adsorption values at eq...  相似文献   

15.
氧化处理ACF对VOC的吸附及其等温线的拟合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空气中挥发性有机化合物 (VOC)严重危害人体的身体健康 ,因而研究 VOC的去除具有重要意义。用重量法研究了不同比表面积的活性炭纤维 (ACF)氧化处理后对低体积分数 VOC(非极性苯和极性丁酮 )的吸附 ,并用 Fre-undlich方程和 Dubinin-Radushkevich(DR)方程对吸附等温线进行了拟合。结果表明 :氧化处理能提高活性炭纤维的表面含氧量并能改变其孔结构 ,进而影响对 VOC的吸附 ;Freundlich方程和 DR方程能很好地拟合吸附等温线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2,2,6,6-四甲基哌啶氧化物自由基(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氧化棉纤维的动力学。结果表明,TEMPO/NaClO/NaBr氧化体系对棉纤维的氧化可用基于纤维素特殊结构的两个一级反应动力学来描述:即无定形区和结晶区的动力学过程。在所用的TEMPO浓度范围内,氧化反应速率与TEMPO的浓度成正比。在较低浓度时,氧化反应速率与NaBr用量也成正比,但NaBr浓度超过1.0 mmol/g时,氧化反应速率不随NaBr浓度增大而增大。温度对氧化反应速率常数的影响可以用Arrhenius方程来描述,并由Arrhenius方程求得棉纤维的表观活化能为56.66 kJ/mol。  相似文献   

17.
为了寻求一种提高纤维素酶解速度和转化率的新方法,采用静置、摇床振荡和钢球振荡三种不同的酶解方式进行汽爆麦草酶解和吸附实验。结果表明,钢球振荡方式不但增加了汽爆麦草对纤维素酶的吸附量,而且明显提高了酶解速度和底物转化率。采用钢球振荡进行汽爆麦草酶解的最佳酶活性浓度为3.6×10-7 mol/(s•mL),最佳转速为150 r/min,最佳酶解时间为24 h,还原糖得率为0.43。用环境扫描电镜观察三种不同方式酶解后的汽爆麦草的形态,经分析发现,钢球振荡还有助于减少产物对酶的抑制和提高底物对纤维酶的吸附和解吸频率。  相似文献   

18.
本文主要探讨在单元液流流出喷丝头,丝条成形过程断头的诸多原因;单元纤维的凝固速度和成形过程的稳定性与酸浴浓度的关系。研究丝条断头原因和如何防止此现象发生一直是粘纤厂比较紧迫的课题。生产中丝条断头会带来诸多不便,造成纺丝溶液损失,增加更换喷丝头次数,恶化凝固浴,降低设备生产能力,在此有必要对纺丝断头原因加以探讨。  相似文献   

19.
酸催化蒸汽爆破预处理提高蔗渣酶解性能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常规蒸汽爆破以及酸催化蒸汽爆破对甘蔗渣进行预处理,利用扫描电镜(SEM)对比观察这两种汽爆方法对残渣表面结构形态的影响,对比分析汽爆液的糖类、汽爆残渣组分,最后通过纤维素酶解试验评价汽爆残渣的酶解性能。结果表明,常规蒸汽爆破和酸催化蒸汽爆破均能提高蔗渣原料的酶解性能,但是常规蒸汽爆破需要在较高的处理压力(〉2.0MPa)下才能明显水解半纤维素,破坏纤维素的天然结晶结构,显著提高蔗渣的酶解性能。酸催化蒸汽爆破只需很低的汽爆压力(0.7MPa)就能充分水解蔗渣半纤维素,而且对蔗渣纤维天然结构的破坏程度也要大得多,残渣的酶解率达到49.1%,比常规同一蒸汽爆破压力条件下的酶解率(25.1%)几乎高出一倍。酸催化汽爆残渣的酶解性能随汽爆压力的提高而改善,从半纤维素到木糖的收率则随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采取两步蒸汽爆破法,将可以同时获得高的木糖收率和高的纤维素酶解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