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汤姆·奈特(Tom Knight),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实验室科学家、iGEM创始人,后着迷于生命科学,转而开创了合成生物学领域,并参与银杏生物工作室(Ginkgo BioWorks)的创建。不久前在接受《新科学家》杂志采访时认为,比起人类制造的物体,自然界有能力产生出更危险的东西。"但很快我们就能以机械精度设计出有生命的东西。"  相似文献   

2.
<正>铲齿象是现代大象的祖先,是其生活时期陆地上的霸主,它们的嘴巴看起来像一把铁铲或一把巨大的叉勺。那么,与生俱来的"铲状"大嘴有什么用处?象类是陆栖动物中最大的种类,它们曾经繁盛一时,如今正走向消亡。今天,象类仅剩2属2种,已灭绝的象类至少有40属160余种,分布于除澳洲及南极洲之  相似文献   

3.
王致诚 《科学之友》2009,(12):34-35
发源于公元前300多年、繁盛于公元3世纪的美洲玛雅文化,以其神秘而发达的文明吸引了世人。然而,大部分人都不知道,在玛雅文化中持久繁盛并延续到最后的是阿那萨基文明,并留下了许许多多的不解之谜。  相似文献   

4.
张俊彬  刘昕 《科学通报》2006,51(B11):120-124
以10种笛鲷科鱼类和1种纵带裸颊鲷为对象,采用ABI PRISM 310测序仪进行基因组AFLP分析,并结合线粒体12S rRNA序列变异对笛鲷科系统发育开展比较研究.结果显示:除了紫鱼属和梅鲷属鱼类外,这两种方法构建的最小进化树(ME)的拓扑结构基本上是一致的,而且具有较高的自展值(bootstrap),其揭示的笛鲷科系统发育关系也为最大似然法(ML)支持.基于线粒体12S rRNA序列进行最大似然法分析表明,笛鲷科系统发育最适合的替代模型为TrN+G,对数似然比检验表明,分子钟是被接受的.AFLP遗传标记适合于笛鲷科及以下水平的系统发育分析.研究表明,笛鲷属可能为一单系,但其他属的系统发育关系还需要更多资料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5.
蝎子是一种可怕的虫子.因为它的毒液甚至可以让人死亡。然而,如果你遇到一只比人还高的蝎子。岂不是更会吓个半死。最近,英国和德国古生物学家就发现了这样一种水生蝎子,它足足有2.5米长,其体长远远超过人类的身高。好在这样的蝎子只存在于化石中.它们在3.9亿年前就已经灭绝。  相似文献   

6.
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丛枝菌根共生体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田长彦  石兆勇  陈志超  冯固 《科学通报》2006,51(Z1):115-120
调查了古尔班通古特沙漠中11科的23种一年生和多年生荒漠植物的菌根状况.结果表明,所调查的23种植物中,14种为菌根植物;5种为可能的菌根植物;其余4种为非菌根植物.不同植被类型和生活型的植物形成菌根的状况也存在差异:在灌木和一年生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都分别显著的低于多年生植物和草本植物中菌根植物所占的比例.根区孢子密度普遍较低(5个/20 g±~21个/20 g±)分离和鉴定到隶属于3个属的14种.AM真菌,其中球囊霉属(Glomus)10种,无梗囊霉属(Acaulospora)3种,原囊霉属(Achaeospora)1种.球囊霉属为优势属,Glomus deserticola和Glomus etunicatum为最常见种,其出现频度分别为77.4%和74.8%,相对丰度分别为14.4%和15.5%.  相似文献   

7.
<正>第一次吃银杏是在一家日式料理店,朋友点了炭烧银杏。咬开开心果一样的白色硬壳,把种仁上薄薄的"花生皮"搓干净,便可以享用淡黄绿色的银杏。那是一种介于软糯和坚硬之间的口感,就像放了一夜的糯米饭。银杏在嘴巴里,渗透出淡淡的类似于药的苦味。不过,大家还是愿意去尝试这种"小果子",因为它们身上笼罩着保健的光环。  相似文献   

8.
内蒙古中生代有尾两栖类一新种: 道虎沟辽西螈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王原 《科学通报》2004,49(8):814-815
有尾两栖类化石在中生代十分稀少且多数残破.我国近期报道了5属5种保存骨架化石的中生代有尾类,因而引起国际同行的重视.它们都产自下白垩统热河群或略低的层位中.与世界其他地区有尾类相比,我国种类具有时代早、化石较完整以及分异度大等特点,对研究有尾两栖类的起源、早期演化和散布具有特别意义.在我国已知中生代有尾类化石点中,内蒙古道虎沟的化石材料最为丰富,已报道了奇异热河螈和天义初螈2属2种.但道虎沟化石层的时代争论很大,  相似文献   

9.
昆虫能长多大?40年前,在美国进行了一次独一无二的自然选择极限实验。动物学家厄尔·贝尔(EarlBell)将1000只红色的面粉甲虫(拟谷盗属,Castanium种)放入一个塑料面粉箱内使其生长繁衍。繁殖一代后,贝尔挑出最大的100只雄甲虫和雌甲虫放...  相似文献   

10.
东北地区早白垩世真蕨植物原位繁殖器官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胜徽 《科学通报》1997,42(14):1536-1538
中国东北地区早白垩世植物群十分繁盛,已记录200种以上,其中真蕨纲累计已发现近百种之多,是植物群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且多具显著的地层时代意义,以往在有关植物群的研究过程中也对这一类群进行了大量形态描述和部分属种繁殖器官的研究,但专门性研究较少.近年作者对产于我国东北地区包括内蒙古海拉尔盆地、霍林河盆地、平庄-元宝山盆地、辽宁铁法盆地、阜新盆地、吉林辽源盆地和黑龙江鸡西盆地等下白垩统的真蕨类,重点对保存的繁殖器官的10科17属35种进行了专题研究,并划分为三缝孢和单缝孢两个类型.本文列举各类型的代表及其主要特点.  相似文献   

11.
最近.一些生物学家在印度喀拉拉邦高止山脉中发现了一只丑陋的怪蛙。它的名字叫“猪鼻蛙”。研究人员表示.这种蛙是全球最丑陋的一种蛙。最近发现的这只猪鼻蛙,是研究人员所发现的第14只猪鼻蛙。  相似文献   

12.
2.52亿年前的二叠纪生物大灭绝导致了90%的海洋生物灭绝,陆地生物也有70%以上毁灭。陆地上原本繁盛的两生类、爬行类动物和昆虫等几乎消失得一干二净,海洋中无脊椎动物和珊瑚等生物更是损失惨重。即使在白垩纪(约1.5亿年前)末期的恐龙灭绝,其毁灭规模也只有二叠纪末期生物大灭绝的1/3。  相似文献   

13.
名药知母     
知母是中药中的名药.这是一种百合科知母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知母属植物仅此一种。知母有根状茎,肥大,外密生许多残叶叶茎:另生有许多根,根长而较粗:叶丛生,像禾草叶,细长,质地较硬。叶长可达70厘米,宽仅3-6厘米。夏天出花莛,高达1米.花莛上稀疏生有2~3朵一簇的花。花小。白色带淡紫色,结蒴果,长卵形。知母分布东北、  相似文献   

14.
多孔金属     
多孔金属前苏联一项曾经参与空间竞赛的金属技术很可能向美国的宇航公司提供一种重量轻而强度大的金属,据美国新墨西哥州的桑地亚国家实验室称。那里的一个小组打算在阿尔布魁尔克建造一台炉,用于生产多孔的金属,到目前为止,这些多属只在乌克兰生产过。“这种轻金属在...  相似文献   

15.
大鲵生态初步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大鲵 Megalobatrachus davidianus(Bla-nchard),俗称娃娃鱼,属两栖纲 Amphibia 有尾目 Vrodela 隐鳃鲵科 Cryptobranchidae。大鲵GIANT SALAMANDER 自中生代以来曾经繁盛一时,尔后,因自然条件变迁而逐渐走向没落和消亡。其最早的化石见于欧洲第三纪上渐新统和中新统地层。迄今,世界上仅存三种,除中国大鲵外,还有日本大鲵 Megalobatrachus japonicus(Temminck),俗称大山椒鱼和美国的隐鳃鲵Cryptobranchus alleganiensis Daudin.  相似文献   

16.
25万年来黄土蜗牛的生态演替对地球轨道变化的响应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通过对洛川剖面 250 kaBP来蜗牛化石记录的分析,划分出 11个化石组合带,研究了最近两个冰期旋回以来的生物组合特征,探讨了不同生态环境类型的变化规律及其主要的控制因素.结果表明:陆生蜗牛的生态演替过程,与地轴倾角和岁差变化的关系是明确的,喜温湿类蜗牛繁盛期对应着地轴倾角的增大期,喜冷干类蜗牛繁盛期对应了地轴倾角的减小期.反映了东亚夏季风在控制陆地生态演变过程中具有明显的 40 ka变化周期,岁差的 20 ka周期同时起到重要的调节作用, 100 ka左右的周期变化在生态群落的演替过程中,并不是主要的控制因素,但它可能是陆地生态变化幅度的背景因素.  相似文献   

17.
在冰冻的南极,古生物学家使用锯石器、凿子和手持式风转,花费九牛二虎之力,将一只前所未知的巨大恐龙从4000米深处的地下挖出来。据研究,这只恐龙生活在距今大约1.9亿年前的侏罗纪早期,长约7米,重4000到5000千克,属于蜥脚龙。蜥脚龙是一种有着超长脖子和尾巴、具有传统恐龙外形的恐龙,被认为是有史以来人们所知的最大的动物.  相似文献   

18.
藏原羚     
《知识就是力量》2008,(12):F0002-F0002
藏原羚是一种生活在高原寒冷荒漠的食草动物,喜欢集群行动,通常3—5只一群,冬季会结威20只左右的大群。藏原羚生活在西藏、四川、青海、甘肃、内蒙古及新疆阿尔金山地区,是我国的特有种,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很多不了解藏原羚的人会把它误认成藏羚羊,其实它们之间的区别还是很明显的:藏原羚雄性头上的角很短小且弯曲而藏羚羊的却像细长的利剑;还有藏原羚的尾部四周是白色的,也被叫做“白屁股”。  相似文献   

19.
杜仲属果实化石在中国的首次发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耿宝印  路安民 《科学通报》1999,44(15):1648-1650
采用辽宁省抚顺始新世地层中的杜仲属Eucommia果实化石,是迄今为止在发现的可靠无疑的第一例该属植物的果实化石。尽管杜仲现仅残存于中国中部地区,但在第三纪该属植物在北半球有着相当广泛的分布。抚顺化石标本与北美西部始新世Eucommia montana Brown果实非常相似,根据它们的体积很容易和现生种E.ulmoides以及日本始新世种E.kobayshii加以区分。  相似文献   

20.
正一只鼻涕虫正沿着一株基纳巴卢山猪笼草蠕动。这种猪笼草是当地特有的5种野生猪笼草属植物之一。这只鼻涕虫很可能成为猪笼草的食物,但同时,猪笼草又为鼻涕虫提供了一种非常独特的栖息之所。在加里曼丹岛发现的食肉植物猪笼草已经与周边的生物进化出了一种让人难以置信的共生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