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04年2月28日,欧洲银行家马丁·哥顿来到中国湖北省武汉市,将2003年度艾滋病预防的国际最高奖“贝利—马丁”奖颁给了武汉市的医生桂希恩,奖励他在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开创性工作。桂希恩——这位中国艾滋病高发区的最早发现者,在颁奖现场宣布将5000美元奖金全部用作艾滋病防治工  相似文献   

2.
"假如不迅速采取措施,中国将成为世界上艾滋病感染人数最多的国家之一,艾滋病的流行将成为国家灾难."最近在中科院举行的一次报告会上,中科院院士、艾滋病研究专家曾毅发出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声音,举座为之震惊.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探索》2005,(12):8-9
1981年6月,美国向全世界报道了第一例艾滋病病例;1985年,第一例艾滋病病人在中国大陆被发现。 艾滋病是一种目前还没有有效治疗药物和有效疫苗的致死性疾病,所以又被叫做“超级癌症”。为了遏制艾滋 病在人群中的泛滥,为了使更多的人了解艾滋病的相关知识,联合国于1988年将每年的12月定为“世界艾 滋病运动月”,将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  相似文献   

4.
最近,"密西西比女童"艾滋病病毒重现,让艾滋病治疗蒙上阴影。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2011年发布的《全球艾滋病毒/艾滋病应对报告》显示,扩大艾滋病毒服务在过去十年间将新增感染病例减少15%,在过去五年间将艾滋病相关死亡减少22%。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在这方面功不可没。我们更应正视这段在治愈艾滋病前的黎明黑暗。  相似文献   

5.
在没有艾滋病治疗的药物或疫苗情况下,最持久最好的办法是教育 .至少在20世纪余下的时间里艾滋病将缠住美国和世界。到1991年,艾滋病每年将花费美国约660亿美元(包括损失的生产率)。每年有数以万计的人死于艾滋病  相似文献   

6.
休闲时光     
专家预言:十年内可能控制艾滋病世界著名艾滋病专家罗伯特·加洛教授认为,由于大量抗艾滋病药物不断研制成功,艾滋病有可能在未来的10年内成为一种可控制的传染病。加洛教授是在最近举行的第九届国际艾滋病教育大会上讲话时作出这一预言的。这位美国科学家是艾滋病病毒的发现者之一。加洛说,艾滋病有可能被治好。未来一两年内将会有明显进展。他预言,1996年将会出现6种至12种较好的抗艾滋病新药,并指出这些新药能从不同的方面对病毒产生作用:干扰酶或激素;防止细胞被病毒感染;影响人体免疫系统等。摘自《中国科学报》  相似文献   

7.
最近,英国科学家首次发现,个体对艾滋病病毒的易感性存在遗传性差异。艾滋病研究专家和遗传学家认为,这一发现对揭示艾滋病病毒是如何侵袭人体以及人体是如何防御艾滋病病毒攻击之谜可能殊有意义。艾滋病研究先驱、美国国立癌症研究所的分子生物学家盖洛博士说,他期望这一发现将为艾滋病研究开辟一条重要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历史     
《知识就是力量》2014,(12):10-10
<正>12.01 1981年12月1日,世界第一个艾滋病病例被诊断出来。为提高人们对艾滋病的认识,世界卫生组织于1988年1月将每年的12月1日定为世界艾滋病日,号召世界各国和国际组织在这一天举办相关活动,宣传和普及预防艾滋病的知识。艾滋病的医学全名为"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IDS),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又称艾滋病病毒)引起。通俗地讲,艾滋病就是人体的免疫系统被艾滋病病毒破坏,使人体对威胁生命的各种病原体丧失了抵抗能力,从而发生多种感染或肿瘤,最后导致死亡的一种严重传染病。这种病毒终生传染。当艾滋  相似文献   

9.
<正>近日,法国科学家宣称在抗击艾滋病方面取得重大成果,有望为艾滋病治愈带来突破。有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在体外实验中成功摧毁了感染艾滋病(HIV)病毒的细胞。科学家通常使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来对抗艾滋病病毒,但是这些药物无法将病毒从体内清除。这种病毒会以具有高代谢活性的细胞为目标,并"劫持"它们的能量用于增殖。借助代谢活动抑制剂,研究人员设法在体外摧毁了这些受感染  相似文献   

10.
世界科学家联合会1990年在意大利西西里的埃利斯举行了一个为期两天的研讨会,会议发表的一项声明中强调了开发艾滋病疫苗的紧迫性,声明还呼吁各国政府、尤其是发展中国家政府积极参与并支持艾滋病疫苗的开发。 设在美国纽约的“国际艾滋病疫苗倡议组织”负责人塞恩·伯克利(SethBerkley)说:“与艾滋病疫苗开发将会为公共健康带来的潜在好处相比,在艾滋病疫苗开发方面的投入之低可以说不成比例。虽然研究工作现在得到了很好的支持,但产品开发工作却不是这样。”他领导的机构一直在努力从世界银行等机构吸引资金。坦桑…  相似文献   

11.
何大一美国洛克菲勒大学艾滋病研究中心科研部主任何大一发明了治疗艾滋病著名的“鸡尾酒疗法”,这种新型疗法将蛋白酶抑制剂与多种抗病毒药剂混合使用,在艾滋病病毒感染初期适时施药治疗,不待病情恶化即可阻止病毒破坏人体免疫系统。据悉,经数万名艾滋病患者临床药物测试,使用这种混合药剂新疗法可以使患者发病时间延迟数年。后来他受聘纽约市艾伦·戴蒙德艾滋病研究中心主任并领导科研小组在人体感染艾滋病病毒机理研究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病毒学家何大一由于在艾滋病研究上的突出贡献,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他为1996年风云人物并以…  相似文献   

12.
一种理想的艾滋病疫苗,必须具有快速决定性的进攻能力。它所产生的免疫细胞,将消灭受感染细胞并激发艾滋病病毒束缚抗体,以及抑制艾滋病病毒的感染。由美国蒙大拿大学杰克·H·努伯格领导的研究小组,现已研制出一种对艾滋病、至少是用在实验鼠体内的可行疫苗,该疫苗可使免疫系统慢慢地隐匿有效抗体,从而对艾滋病病毒的传染性产生令人惊奇的抑制作用。该疫苗具有某些缺憾,似乎还不益使用于人体。但是,它提供了人体艾滋病疫苗应能够激发有效中和抗体的论据,从而使人联想到该疫苗似乎具有论据所提示的那种能力。在概念论证上,如果结…  相似文献   

13.
医学     
艾滋病源头是猴子,而不是黑猩猩 过去的研究认为,人类可能是因为猎食黑猩猩而感染艾滋病的,但科研人员不久前的进一步研究发现:黑猩猩是因为捕食猴子而感染艾滋病,艾滋病真正的源头应该是猴子。 最近,美国阿拉巴马州大学的科研人员在美国《科学》杂志上发表论文指出,非洲黑猩猩喜欢捕食猴子来“改善生活”,它们采取“集体追赶和半路埋伏”的方式来抓猴子。在捕捉到猎物后,黑猩猩往往当场将猴子撕碎吃掉,这为艾滋病  相似文献   

14.
《科学之友》2004,(8):52
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副执行干事凯瑟琳·克拉韦罗指出,自从第十四届世界艾滋病大会于2002年7月在西班牙巴塞罗那召开以来,全世界新出现了900万名艾滋病病毒携带者,500多万人因感染艾滋病去世。最新数据显示,全世界在防止艾滋病蔓延、加强患者医疗等方面仍面临严峻挑战。联合  相似文献   

15.
把艾滋病与可怕的黑死病并列,决不是危言耸听。在艾滋病最早开始蔓延的国家,如非洲的津巴布韦,估计已有20%~25%的人口感染。实际的数字可能还不止,在到诊所就诊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的阳性率几乎达40%。成年的一代正在逐渐死去,每年留下6万名孤儿。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制止,下一步,我们将面临一个在艾滋病笼罩下渐渐死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6.
<正>柬埔寨一名医生抬起一位艾滋病患者。2016年,治疗性艾滋病疫苗将进入临床试验阶段疟疾、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和结核是人类健康的三大杀手。几个世纪以来,针对这三种传染病的疫苗研究并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当前,新技术和新理念的引入最终将改变这一状况。虽然疫苗已经成功战胜了多种严重疾病,然而上述三种传染病至今尚无疫苗可预防。其中两种传染病存在已久,另一种则是近30年才出现的。到目前为止,尚未报道过疟疾、结核病(TB)和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症获得自然免疫力的  相似文献   

17.
艾滋病在全球的恶性蔓延2 0 0 2年 1 2月 1日是 1 988年伦敦世界卫生部长会议倡导的第十四次世界艾滋病日 /运动。艾滋病出现至今不过 2 0年 ,却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灾难。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规划署公布的最新统计数据 ,自 1 981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 ,全世界累计已有 60 0 0万人感染了艾滋病病毒 ,仅 2 0 0 2年 ,全世界已有 3 0 0万人死于艾滋病 ,新感染艾滋病病毒的人数约有 5 0 0万。目前 ,世界上艾滋病发病最严重的地区仍然是非洲 ,紧随其后的则是亚洲和太平洋地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情况十分严峻 ,艾滋病病毒的感染人数每年以3 0 %的速度…  相似文献   

18.
把艾滋病与可怕的黑死病并列,决不是危言耸听.在艾滋病最早开始蔓延的国家,如非洲的津巴布韦,估计已有20%~25%的人口感染.实际的数字可能还不止,在到诊所就诊的育龄妇女中,艾滋病的阳性率几乎达40%.成年的一代正在逐渐死去,每年留下6万名孤儿.如果这种趋势得不到制止,下一步,我们将面临一个在艾滋病笼罩下渐渐死去的世界.……  相似文献   

19.
<正>2018年11月底,深圳传来一个让世界震惊的消息,一对名为露露和娜娜的免疫艾滋病的基因编辑婴儿在中国健康诞生。在国际科学界纷纷谴责将基因编辑技术应用到人类身上这一有悖于医学伦理行为的同时,笔者却关注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第一例基因编辑技术,会选择免疫艾滋病作为切入点呢?要想解答这个问题,我们就必须先了解艾滋病到底是怎么回事。  相似文献   

20.
据联合国艾滋病联合计划署和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11月23日发表的一份报告说,自艾滋病80年代初开始在全球蔓延以来,迄今累计已有5,000万人感染上艾滋病病毒(英文简称HIV),其中1,600多万人已去世。1999年,艾滋病在世界范围内的蔓延势头并未减弱,全球共有260多万人死于艾滋病,创下历年来的最高记录。与此同时,全球又有约560万人染上了艾滋病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