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吴勇毅 《科技智囊》2007,(12):46-48
与我国隔洋相对的美国,有一条著名的、总长2400公里的66号马路,它横贯美国中西部。自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大部分美国年轻人、创业者都梦想到西部去,通向一个神秘的黄金般的地方。今天的美国西部,已经实现了梦想,当年驰骋荒原旷野的牛仔也成为美国的骄傲及美国精神的代名词。时光的步履跨入21世纪,又一声挺进西部的号角在世界豪迈地吹响。这次,号角来自——中国大西北。  相似文献   

2.
美国中西部城市在19世纪是经济发达的工业区,然而到20世纪中叶纷纷陷入经济萧条和制造业衰退之中。为重振这些老工业城市,中西部采取了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尤其是近20年,中西部城市通过对制造业进行技术改造、重建市区、发展新的经济部门、调整经济结构、加强高新科技尤其是计算机技术的应用,逐渐走出低谷,实现了初步复兴。  相似文献   

3.
2000年的钟声对中国西部来讲是一个福音。1月19日~22日从国务院传递出的战略决策今广袤的中国大西北振奋了:“加快中西部地区发展的条件已基本具备了,时机已成熟。”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进程的加快,对外开放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中西部地区将像东部沿海地区一样更加开放。1月21日,中国科学院启动了“西部行动计划”,从科技项目、资金、人才各方面加速向西部挺进,为西部开发注入了科技的推进剂。也许是大西北等待已久,也许是大西北人早就做好了准备迎接这一时刻,就在今年1月,国内第一家“藏药与天然药物联合实验室”的金色牌匾在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揭牌,这是大西北与中央战略决策相呼应的强音共鸣。甘肃省政府副省长韩修国称该实验室的成立,是2000年伊始进入大西北的第一道曙光。韩修国副省长和中科院兰州分院  相似文献   

4.
王阳  丁国安 《甘肃科技》2007,23(12):16-18
文章分析和论证了我国大西北陆地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大西北陆地再生能源资源开发利用的对策,旨在使大西北经济可持续发展,实现生态文明社会。  相似文献   

5.
1983年胡耀邦和赵紫阳两位同志通过视察西北,有预见的提出了本世纪末和下世纪初,把我国经济开拓的重点转移到大西北来的战略设想.这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对开发大西北的重视,表明本区将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21世纪成为我国一个重要的工业农牧业基地.中央这项重大的战略决策,不仅反映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规律,而且也反映了西北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和共同愿望.所以,有计划地开发大西北不仅是国土整治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是开发国土资源的一个重要步骤,同时也是促进全国各大区,特别是东西部经济协调发展,振兴中华的迫切需要,对于增强我国经济实力,加强国防建设,平衡合理布局生产力以及改变经济落后面貌,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国在世界上,特别是在亚欧大陆的经济地位及其影响有着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19世纪西进运动对美国农业变革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世纪美国的西进运动是一场充分体现“美国精神”的伟大运动,它是美国历史上一次规械巨大,影响深远的经济开发和社会迁移运动。它在促进美国工业化的同时,积极地促进了美国农业的进步和变革,但它的负面影响是为美国的农业发展设置了重重障碍。探讨西进运动对农业变革的影响,有助于我国在发展西部战略中吸取一定的经验教训,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7.
加州大学创立于当时偏僻落后的美国远西地区,建校时间远远落后于东部名校,面临着一系列政治、经济和社会问题,大学发展也一度陷入停顿。但是,经过一个多世纪的努力,加州大学发展成为美国最好的公立大学系统,被称为"公立高等教育的典范"。加州大学的崛起首先得益于各方政治力量的支持、政策法律的规制、经费筹措的努力,也在于加州大学历任校长的领导艺术和独特的分校发展模式。上述条件,为加州大学创造了优越的内外部发展环境和驱动力。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新时代,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已成为我国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加州大学的成功有其独特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教育背景,但是我国中西部高等学校目前面临的许多困难和问题,也曾困扰过发展中的加州大学。鉴于此,振兴中西部高等教育,首先应鼓励东部高校在中西部开设分支机构,采用借鸡生蛋的模式,增加优质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进一步提升中西部高等教育质量;其次,充分发挥省域内强校的辐射带动作用,采用借壳上市的模式,进一步扩大中西部高等教育规模;最后,从健全地方高等教育体系出发,采用抱团取暖的模式,实现分类发展和特色办学。  相似文献   

8.
本文对美国、荷兰、瑞典等发达国家的绿色税收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我国绿色税收的发展现状与存在的问题,针对中西部地区整治污染成本高的特点,提出了一系列改善税收征管工作和设立绿色企业激励机制等来改善中西部地区的污染问题的建议,为我国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相似文献   

9.
个体主义是美国文化的核心.个体主义要追溯到1620年初次登上美洲大陆的清教徒所签订的<五月花号公约>.独立革命唤起了人们追求自由、平等和民主的意识.随着19世纪美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西进运动的不断推进,民众的个体主义思想越发增强.经历20世纪工业化过程直到二战以后个体主义的内涵和侧重点一直随美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而变化,但其核心内容没有变.  相似文献   

10.
大西北,缺水的宝地大西北,通常给人的印象是,风沙蔽日,戈壁大漠,古道驼铃,民族众多。但在科学家眼里,它却是中国经济腾飞的基地。仅占全国人口8%的新、青、甘、蒙、宁、陕六省区土地面积就有400多万平方公里,占我国土地面积的42%以上。区内有水就有地。塔里木、柴达木和黄河上中游地区,未利用的土地一望无垠,是下世纪缓解我国粮食、肉类供需矛盾和东部人口过密的有效出路,是我国农业发展的后劲所在。西北煤炭预测储量2万亿吨,居全国之首;探明储量1600亿吨,是目前全国年开采量的160倍。石油资源相当可观,仅据我国与美国合作对塔里木盆地进行的地震勘测分析,油气资源在300亿吨以  相似文献   

11.
华工大量赴美始于19世纪50年代初。通常认为,从1850年到1882年美国国会通过排华法案的三十多年间,是华人移民美国的自由时期。美国的排华问题,正是在所谓的自由移民时期,由加利福尼亚民间零散的排华行为发展为全国性的排华运动。本文旨在揭示这场排华运动发展的过程及特点,并探讨其原因。一美国排华有一个从民间到政府、从地方到全国的发展过程。排华源于加利福尼亚金矿区,随着华人迁入城市而扩展到其它行业,从加州发展到中西部地区,最终形成全国性问题。在50年代和60年代,反华骚乱还是零星的个别现象,到70年代…  相似文献   

12.
19世纪末,在美国中西部地区发生了一场由农场主为主要参与力量的平民主义运动,其核心诉求在于通过扩大政府权力,为当时处于社会政治、经济边缘地位的农场主等"劳动者阶层"争取利益,以最终结束压迫、不公道和贫穷的社会现象。文章认为,该核心诉求带有强烈的以人民主权为基础的大众民主色彩,而这种大众民主思想在美国的产生、发展与普及是美国民主制度的一个重要特点。可以说,平民主义运动的产生与美国大众民主制度的发展息息相关。  相似文献   

13.
作者读了美国小说之父安德生最著名的短篇小说《树林之死》 ,采用第一人称次要人物手法描绘了 2 0世纪 30年代美国中西部农村的悲惨命运。作者别具一格的写作手法在当时是一种伟大的创新 ,受到读者和作家的喜爱到 2 0世纪六七十年代这种写作方法是席卷美国  相似文献   

14.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在历史上又称为西进运动 ,它不仅是美国资本主义发展的资本原始积累的过程 ,也是美国经济创业发展的过程 ,极大地促进了美国西部地区的广泛开发和美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美国的西部开发经历了密西西比河流域的拓殖、远西部的开发、大草原的开发三个阶段。美国西部的开发过程是美国国内的一次大规模移民拓殖运动 ,也是美国城市化、工业化和美利坚民族大融合的过程 ,这场运动对美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安定的社会环境、政府的积极扶持、重视科技和交通是美国西部大开发成功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5.
在20世纪最后的日子里 ,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集中了一批热衷、关心大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志愿者 ,其中有专家学者 ,也有领导干部。几个月来 ,“发展基金”的同志们一直在思考、筹谋着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央的决策。我们这些长期在大西北工作过的人都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中 ,不论是在建国初期的“一·五”期间 ,还是在“三线建设”时期 ,中央对于西部的建设资金投入、人才调配派遣、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含量 ,在当时都是大力度的 ,有些也是高水平的。从今天看 ,一些中心城市…  相似文献   

16.
大西北在祖国国土开发中占重要地位。近年来,中央领导尉志多次指出应重视开发大西北的问题,很多专家、学者对开发大西北也提出了很多建议。大西北的土地辽阔广大,水力和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发展潜力很大,这是大西北的明显优势。但也必须看到大西北经济开  相似文献   

17.
在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中,投资应紧紧围绕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这个中心.我国资金有限,全面进行科技投资以求实现转变或全面向中西部推进均不够合理,鉴于我国实现这个转变的迫切性,针对我国东中西部实际情况,本文认为投资应具区域性战略.即投资重点应分两路进行:一在东部重点进行科技投资,形成我国东部科技“发展极”,首先实现转变,形成突破口;二在中西部重点进行基础设施、基础产业投资,为中西部直接吸收、利用东部新技术,发挥“后发效应”创造条件.将这两条投资路线有机结合起来,可大大缩短我国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过程,并进一步缩小地区经济差距.  相似文献   

18.
黄媛 《科技信息》2010,(17):16-16,366
十八世纪到十九世纪的美国西进运动对美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是美国迅速发展的重要原因。本文分析了西进运动在美国历史上的重要性,并借助特纳提出的"边疆理论"来说明西进运动使西部在美国的地位日益提高。同时,西进运动带来的负面影响应使现代人以客观公正的眼光来看待西进运动。  相似文献   

19.
 在20世纪最后的日子里, 我们终于迎来了中央关于加快中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促进沙产业发展基金”集中了一批热衷、关心大西北干旱地区经济发展的志愿者, 其中有专家学者, 也有领导干部。几个月来, “发展基金”的同志们一直在思考、筹谋着如何以实际行动贯彻中央的决策。我们这些长期在大西北工作过的人都知道, 新中国成立后半个世纪中, 不论是在建国初期的“一·五”期间, 还是在“三线建设”时期, 中央对于西部的建设资金投入、人才调配派遣、项目的规模和科技含量, 在当时都是大力度的, 有些也是高水平的。从今天看, 一些中心城市和厂矿区的发展水平, 也不亚于东部。  相似文献   

20.
研究分析了我国中西部地区资源型经济发展策略的转变过程,总结了转型的基本途径,提出了特型发展的有关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