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用光波导法测量外延石榴石薄膜的光学参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棱镜耦合在磁性石榴石外延膜进行光导波传输,通过测量传输耦合角,可同时确定外延膜的折射率和厚度。薄膜折射率测量误差为2.8×10^-3,薄膜厚度测量相对误差为0.005。  相似文献   

2.
不同厚度的La0.7Sr0.3MnO3(LSMO)外延薄膜被沉积到立方相的LaA lO3(001)单晶衬底上,XRD测试结果显示,LSMO外延膜的结构是单相的,具有与衬底相同的晶格取向;随着膜厚的增加,LSMO外延膜的晶格经历应变到驰豫的变化.电阻测量显示,应变驰豫的薄膜(较厚的薄膜)有较大的电阻率,这与该膜中缺陷浓度增加有关.此外,也对生长在不同单晶衬底上的LSMO外延膜(厚度相同)的结构和电阻进行了对比研究.  相似文献   

3.
利用直流磁控溅射技术在石英基片上沉积厚度为35~112nm的钛薄膜.采用X射线衍射仪和原子力显微镜分别对薄膜的微结构和表面形貌进行观测,用分光光度计测量样品的透射和反射光谱.选用德鲁特光学介电模型,通过拟合样品的透射和反射光谱数据的方法求解钛薄膜的折射率、消光系数和厚度.结果表明,随着厚度的增加,(100)面衍射峰强度增强,薄膜的结晶性能提高;膜厚为56nm时,样品的表面为多孔结构,而大于56nm时表面为连续膜的球形颗粒结构;随膜厚的增加,表面颗粒直径逐渐增大,表面粗糙度减小.在400~2 000nm波长范围内,薄膜的透射率随膜厚的增加而减小,反射率升高;折射率在2.5与3.4之间,消光系数在0.7与1.4之间,折射率和消光系数均随膜厚的增加而增加.  相似文献   

4.
测定薄膜厚度的基片X射线衍射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X射线衍射与吸收理论,建立了一种薄膜厚度测量方法,即基片多级衍射法.利用X射线衍射仪测量高速钢表面的TiN薄膜厚度,由于膜下基片的衍射强度较高及衍射峰形良好,可以确保薄膜厚度的测量精度.本法克服了非晶薄膜材料中薄膜衍射信息较差以及存在织构等不利因素所导致测量结果不可靠等问题.  相似文献   

5.
用激光脉冲沉积(PLD)法在MGO(001)衬底上成功地生长、制备出了外延SR0.61BA0.39NB2O6(SBN:61)电光薄膜。对生长制备出的SBN:61电光薄膜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SEM)对其微观结构进行了测量研究;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生长在MGO(001)衬底上的SBN:61电光薄膜是外延膜,且SBN:61电光薄膜的(001)取向是沿着MGO衬底表面垂直方向生长的;对生长在(001)MGO衬底上的外延SBN:61电光薄膜在200~900 NM光谱范围的透射光谱进行了测量研究,通过对薄膜透射光谱的振荡曲线分析计算得到了SBN:61电光薄膜的光学常数,结果发现外延SBN:61电光薄膜的折射率符合单电子模型并且与SBN:61晶体的折射率非常相近。  相似文献   

6.
采用中频反应磁控溅射技术在玻璃基片上制备了Al2O3薄膜,提出了一种利用透射光谱来简单有效地分析弱吸收薄膜的光学特性及与光学相关的其他物理特性的方法.对Al2O3薄膜进行透射谱测量,通过对薄膜折射率、吸收系数、膜厚度与入射光波长相互关系的分析,获得了Al2O3薄膜在400~1 100 nm区域内的折射率、吸收系数与入射光波长的关系式,以及Al2O3薄膜厚度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7.
薄膜科学与技术是当前高科技中的一个重要领域,用反射式椭偏仪测量薄膜厚度是一个重要的物理实验.然而,目前的实验内容只能确定膜厚在第一周期以内的值而不能确定膜厚的周期数,因而不能测得薄膜的实际厚度.本文讨论了这一问题并提供了一个简易可行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8.
利用高斯光束的傍轴光线近似、光在介质表面以及介质内传播的物理光学原理,并考虑到高斯光束在中空波导耦合端的衍射效应,用计算机数值模拟以及近似计算法导出了10.6μm高斯光束通过不同的中空圆形波导的透过率.分析结果表明镀适当厚度的透明介质膜中空金属波导传输损耗较小,而常规的中空光纤损耗较大.分析了介质膜中空波导膜层厚度以及膜材料对光传输损耗的影响.还提出了镀介质膜中空锥形波导的结构,这种波导可以同时具有低耦合损耗与低传输损耗  相似文献   

9.
一种测量透明薄膜折射率的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一个三棱镜把光耦合到被测量透明薄膜上;由另一个三棱镜把光耦合出来。当光束在与被测量薄膜的界面刚好发生全反射,由棱镜2耦合出的光突然消失。这时光束进入被测量薄膜的入射角为临界角。测出入射棱镜的入射角,从而求出该薄膜相对不论的临界角,由此而求出该透明薄膜的折射率。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条件下,用直流磁控溅射Cu靶制备出了不同厚度的Cu膜,测量了Cu膜的光学透过率和面电阻,分析了光电性质薄膜厚度的变化情况.实验结果表明,随着Cu膜厚度的增加,其光学透过率逐渐减小,透过率在波长为580nm处出现峰值.Cu膜的面电阻随薄膜厚度的增加先急剧减小,然后减小变得缓慢,最后趋于定值.理论模拟了Cu膜的光学透过率随薄膜厚度的变化和光学透过率随入射光波长的变化,理论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吻合.  相似文献   

11.
在时域内应用慢包近似(SVBA)的方法,对光波导内光波传输的时域计算做了简化.应用该方法计算了不连续光波导中光脉冲的传播,得到波导不连续处的传输情况.文中应用的计算方法可以大大节省计算机的内存,节省计算时间,是进行时域计算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本文叙述了球锥形端面光纤在与双异质结面发光二极管耦合中的作用。这种端面光纤与平端面光纤、球形端面光纤相比,耦合效率高,而且可扩大装配容差。具有这种形式端面的单模光纤在与光纤耦合中也能得到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3.
用Z-扫描的方法研究了新合成的一种二芳基乙烯化合物(C27H18F6S2)的光学非线性性质.测量的二芳基乙烯化合物在533nm和633nm处的非线性折射系数分别为n2=-7.69×10-6cm2/W和n2=-3.26×10-6cm2/W,非线性吸收系数分别为,β=-6.96×10-4m/W和β=-1-06×10-3m/W.研究了在大光强下折射率的横向空间分布的变化.该样品对533nm的连续光能够起到优良的光限制器的作用,其光限幅的动态范围可达287.  相似文献   

14.
本文叙述了用位相调制光外差技术探测光学谐振腔反射特性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讨论了将该技术用于激光稳频技术时,光学谐振腔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5.
光纤在全球通信中运用越来越广泛,在光纤中要传输的数据量也在大量增加,怎样充分利用目前已经铺设好的光路而又要保证信号传输质量是当前光通信领域研究较多的问题.本文就此提出了一个新的光调制技术:双二进制码光调制技术,既增大了光频段的使用率同时也减少光传输中对光纤色散的依赖性,实现了数据的大容量、远距离传输.  相似文献   

16.
光学谐振腔反射特性的光外差探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叙述了用位相调制光外差技术探测光学谐振腔反射特性的原理及实验结果。讨论了将该技术用于激光稳频技术时,光学谐振腔长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7.
旋转二次曲面光学系统的光焦度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光角和光焦度的定义,导出旋转二次曲面光学系统的光焦度公式,并由此推出焦距、主距等公式.  相似文献   

18.
本文是对近年来光学双稳领域的进展的简介与回顾,着重介绍了解释(?)子饱和吸收和非线性色散的二能级模型,讨论了几种测量激子吸收的实验方案,并且提出了自己的实验设计方案。  相似文献   

19.
在分析了来自传感光纤的微弱光信号的特点后,提出了一种带有声光调制器和偏振分光镜的马赫一泽德尔干涉仪来实现两正交偏振模的外差干涉。这种方法不仅消除了光源波动和背景光的影响,而且减小了信号处理中的损耗,提高了信噪比,得到了较高的测量精度。实验结果与理论分析得到较好的符合。  相似文献   

20.
应用倍频Nd:YAG脉冲激光,在波长为532nm、脉冲宽度为8ns的条件下,测试了富勒烯衍生物非线性吸收与光限幅特性。测试结果表明,C60衍生物的光限幅性能优于C60的光限幅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