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根本任务,是检验高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承载着中国五千年延绵不断的精神价值和道德理念,蕴含着丰富的教育内涵和德育资源.《大学》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经典,是儒家思想重要体现,对后世影响深刻.挖掘《大学》中的丰富的德育思想及创新价值,将其融入高校德育工作,对提升当下高校的德育工作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李琳 《理工高教研究》2005,24(5):66-67,76
胡适的大学德育思想丰富而独到,他提出了独立、健全的人格及理性和科学精神等大学德育目标,倡导、实践了生活德育和心理建设等德育实现的路径;胡适的德育思想对当前的大学生德育建设具有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3.
黄海涛 《理工高教研究》2009,28(4):33-35,89
理性精神是创新人才的内在核心素质,我国传统文化和教育现实缺失理性精神是我国创新人才培养乏力的主要内在原因.我国高等教育的教育理念由教育转向教化;教育目标由培养工具人转向培养理性人;教育内容由定论转向问题:教育方式由灌输转向质疑;学生评价由一元转向多元,是我国大学涵育、彰显理性精神的必然要求,亦是我国大学完成培养创新人才历史使命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红色网络德育机制探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红色网络文化作为建立在互联网技术基础之上的红色文化形态,以其特有的传播方式和内容体系在引领社会进步思潮、提升国民素质,尤其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德育中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社会和高校应立足大学生德育的根本机理和时代特点,利用互联网技术的互动性、开放性、迅捷性特点,积极构建红色资源与网络技术深度结合的现代生态文化环境,使红色网络德育机制成为一种更具有生命力的良性循环的中国特色德育工作平台.  相似文献   

5.
<正>道德教育(以下简称德育)是全面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德育的基本职能是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引导青少年学生树立正确的政治观,培养青少年的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做社会主义"四有"新人。我国对德育历来重视,大到以德治  相似文献   

6.
大学教育的"学术性"与"职业性"辨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学教育的"学术性"和"职业性"争论,实际上是高等教育的价值取向问题.现代大学价值由追求"学术性"的人文价值和追求"职业性"的应用工具价值的双重价值构成.首先大学是"学术性"的社会组织,学术性职能是大学生存合理性的唯一理由.其次"职业性"又是大学立足社会的理由.错位的价值取向必然会导致大学价值"偏瘫".大学教育的价值取向应是既重视"学术性"又强调"职业性",实现"学术性"与"职业性"的科学平衡.  相似文献   

7.
寇延 《漳州师院学报》2004,18(2):130-133
近年来,德育实践的滞后严重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通过吸收国外德育研究的成果,目前的德育实践取得了很大的改善,但离培养人内在道德自律体系的目的还有一定距离.荣格的"个性化"思想突出其"整合"的特点,与"自律"的实质相一致,揭示了德育的根本所在.因此,要充分利用集体无意识原型来改善德育实践,引入无意识教育;强化德育对象的自我认识;利用人际互动开展德育实践;培养德育对象的"皈依心境".  相似文献   

8.
如何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创造性人才是当前教育改革的研究主题.探讨创造性人才的培养与德育之间的密切关系,认为培养学生的创造性也应成为新时代德育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9.
目前的课程改革都十分重视对学生人格的培养 ,并加强了在教学中渗透德育的研究与探索 .结合高校计算机课程特点 ,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和个性心理等方面有良好的影响 .1 结合计算机课程特点 ,在计算机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  计算机学科具有知识新、发展快、应用广、实践强等特点 .这决定着计算机教学以及在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的难度大 ;同时又为渗透德育提供了便利条件 .教师应该结合计算机课程知识新的特点 ,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结合计算机课程发展快的特点 ,培养学生的竞争意识 ;结合计算机课程应用广的特…  相似文献   

10.
教师文化是教师教育信念、专业精神、创新思维方式和自我专业发展意识形成的前提条件.目前的教师文化本质上仍是一种与教师的技术熟练者身份相适应的"适应型文化",教师专业发展还存在一些文化障碍:保守的文化传统;"专业个人主义"的消极影响;职业倦怠与沉默;部分教师的人格缺陷等."流动的马赛克"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后现代社会教师文化发展的一种必然趋势,确立基于教师专业发展的新型教师文化为我们认识和探索教师专业发展开辟了一个新的视角.  相似文献   

11.
高校德育实效性是当前我国领域面临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理论和实践课题。主要以德育过程为出发点来探讨其基本路径,认为将正面性与批判性、计划性与即时性、可接受性与发展性以及理论性与实践性进行聚合,有助于提高德育的效果。  相似文献   

12.
在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的任务显得更加繁重和艰巨。加强和改进德育工作,必须加强领导,深化认识,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必须因材施教,加强管理,增强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必须面向全体,突出重点,发挥学生接受教育的主动性;必须加大投入,建设队伍,提高思想政治工作的素质和水平。  相似文献   

13.
针对高校德育管理考核中评语式的评价方式和粗放模糊的考核结果的弊端,本文在实践创新的基础上,总结形成一套适用于学生、德育人员、高校(院系)的准确规范、系统科学的德育量化考核评估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深刻地影响着大学生的道德判断和道德行为。剽窃他人学术成果,侵犯他人知识产权、网络成瘾行为、网络依赖症、浏览、传播黄色信息等问题使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越来越突出。强化道德引导,加强社会监管,积极提倡建立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学校教育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是抑制或减少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问题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5.
愚公移山由一个寓言故事升华为民族精神,并不断充实和发展、与时俱进,在新时期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高校青年教师在师德修养过程中,弘扬愚公移山精神,明确师德修养目标、坚定师德修养信念、直面师德修养困难、践行师德修养规范,可以提高自身的师德修养水平,进而使自己能够担负起为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相似文献   

16.
网络社会与大学生道德建设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网络社会对大学生道德建设而言,是一把双刃剑,有利也有弊。网络时代来临引发了大学生价值观念、思维方式、道德意识和伦理精神的巨大变革,传统道德失范问题严重。面对其负面影响,应主动迎接挑战,加强网络道德建设,开创大学生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从国防教育的自身系统结构出发,论述与大学生素质教育的六点融合:借助国防教育之“魂”帮助克服大学生民族精神之“松”;借助国防教育之“严”帮助克服大学生纪律之“散”;借助国防教育技艺之“精”帮助克服大学生创新能力之“缺”;借助军营文化之“关”帮助克服大学生审美能力之“俗”;借助《内务条令》标准之“高”帮助克服大学生劳动能力之“弱。  相似文献   

18.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高校道德教育面临机遇和挑战。改革开放以来高校道德教育既有成功的经验,也有运作上的失误。面对新形势,高校道德教育应从内容到方法诸方面进行改革,以期取得较好的实效。  相似文献   

19.
适应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需要和新形势的要求,学校德育工作应实现多个转变,真正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