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校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汤庚国教授主持的国家林业局948项目“槭树、白腊树等优良品种引进”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组引进了绒毛白腊、复叶槭等8个种20个无性系及地理种源,培育出各类苗木70余万株;在江苏江都建立了1.3 hm2 资源收集圃,定植苗木 1.2 万株;建立全光自动喷灌扦插池一座,繁殖扦插苗5万余株;在江苏、上海等地营造了区域化示范林 13 hm2,推广营造农田防护林、沿海滩涂造林、绿色通道景观生态林等100 hm2 以上,苗木成活率普遍在 85%以上,且生长状况良好,生长量普遍好于国产对照种;同时对槭树、白腊树的耐…  相似文献   

2.
农田防护林是平原地区农业生产的绿色生态屏障。地处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的甘州区,沙漠广布、干旱缺水、植被稀少,生态环境极其脆弱,沙尘暴、干热风、霜冻等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给农牧业生产带来了严重影响。建设和完善农田防护林骨架生态体系,不仅能有效地改善区域生态环境,而且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根据目前干旱地区农田防护林的发展现状与存在问题,笔者认为在农田防护林建设方面,应着重从转观念、活机制、调结构、建档案、强管理入手,加快农田防护林建设步伐,提高防护效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树种优化及营造技术,给出了农田防护林更新林带设置、造林树种选择、更新林带结构、整地时间及标准、造林时间及造林方法、抚育管理等技术要点,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4.
防护林体系建设是我国生态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防御自然灾害、改善人居环境、维护生态平衡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长期以来,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林业生态建设,防护林体系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有效保障了国家生态安全。但是,新中国成立后人工营造的各类防护林,已陆续进入成熟期、过熟期,老化衰败现象日益严重。2014年,国家林业局印发《关于做好退化防护林改造工作的指导意见》林造发〔2014〕194号,提出对全国退化严重的防护林进行修复改造,2015年,甘肃省按照国家林业局的统一部署,在麦积、庆城、泾川、镇原、康乐5个县(区)及华家岭林业站、关山林业管理局2个林业单位开展了工程项目的试点工作,经过一年的实施,较好地完成了工程建设任务,但是也存在着一些不足之处。  相似文献   

5.
我校森林资源与环境学院叶建仁教授主持的国家林业局“948”项目“美国南方松优良抗病松种(品种)的引进”通过了由国家林业局科技司组织的专家验收。该项目成功从美国南方引进湿地松抗病家系52个(其中控制授粉家系23个)、火炬松抗病家系54个(其中控制授粉家系44个)、培育抗病松苗12000余株,在福建漳州建立抗病基因库14 hm2,收集定植了106个抗病家系的6600余株抗病材料,规划营建湿地松、火炬松抗病种子园7.2 hm2。对部分引进的抗病材料进行抗病性测定。结果表明,引进的材料对松针褐斑病等有较好的抗病性,多数家系的抗病性增益可达到30%以上。…  相似文献   

6.
GIS技术在农田防护林优化配置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对建湖县林带生长模型拟合与优化结构指标理论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针对研究区农田防护林的三级配置方案,并应用GIS空间分析和统计功能,完成了研究区的林带、林网的空间配置。结果表明:在优化配置的条件约束下,森林覆盖率有明显的提高。利用GIS技术对农田防护林空间配置的研究,可为农田防护林的管理和经营提供更为直观、科学的依据,为管理者提供新的管理手段和方法。  相似文献   

7.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紧密结合多年林业工作实践和本地三北防护林体系建设实际,阐述了生态建设中农田防护林杨树伐根控制萌蘖更新技术,对当前开展的新农村建设乃至和谐社会建设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北京地区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应用示范工程,是国家863计划项目,北京农业信息技术中心经过近5年的研究开发取得了重大进展。该中心首先建立了完善的示范工程组织体系。示范区分别成为了领导小组、技术专家组、项目办公室、项目研发小组和项目推广小组,使示范工程有序、高效地运作。为了加强横向合作和精品集成,北京农业信息技术研究中心先后与市水科所、市兽医站、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科院、市农科院蔬菜研究中心、林果研究所、畜牧研究所等十几个单位的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项目合作,充分利用现有的示范基地和技术推广体系,调动各级政府和广大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形成了自上而下覆盖多  相似文献   

10.
针对我国长期施用肥料与农药导致大面积重金属低污染农田土壤和典型农药污染农田土壤,开展了镉低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城郊集约化菜地重金属与农药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典型持久性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强化修复技术、果园酸化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修复技术等的研发工作。开展了镉低污染农田土壤的植物吸取修复技术研发,建立镉低污染农田土壤修复技术示范基地,初步建立伴矿景天-镉高积累水稻轮作技术,开展了伴矿景天生长适应性研究,建立了稻田免耕景天科植物的切枝-撒直播栽培法快繁技术,示范区伴矿景天第一季对土壤中Cd的去除率达到21.1%,确定秸秆镉高积累品种各3个,初步建立了其栽培技术并进行了示范,镉高积累品种对土壤中Cd的单季去除率达到3.9%;开展了超积累植物的微生物强化修复技术研究,制备了镉抗性木霉和根际促生菌制剂,初步建立了伴矿景天的安全焚烧技术及重金属回收技术,探明了焚烧过程中重金属迁移转化规律及影响因素;开展了重金属污染农田土壤的物化-生物联合修复技术研发,开展了基于纳米壳聚糖材料的土壤镉物化稳定修复技术研究,确定了籽粒镉低积水稻品种3个,建立了镉低污染土壤水稻安全生产的水分调控技术;开展了典型持久性农药污染农田土壤的强化修复技术研发,明确了土壤中质粒p DOD转移的影响因素,分离出长效除草剂嗪草酮高效降解菌ZCT并研究了其农药降解特性,探讨了DDT类似物对人体内分泌体系的干扰;开展了城郊集约化菜地重金属与农药复合污染土壤修复技术研发,研制并优化了基于生物炭的复合土壤修复调理剂,制备出针对复合有机磷农药污染的高效降解菌剂,初步研发出基于城市厨余废弃物培养基的菌剂扩大培养技术;开展了果园酸化与重金属污染土壤的物化-生物修复技术研发,探明了山东烟台不同果园中土壤的酸化特征,开展了酸化土壤的物化改良、铜污染土壤的络合蒸发修复技术研究,初步确定了酸化与铜污染果园土壤修复示范基地;研发了污染土壤各类物化与微生物修复制剂。  相似文献   

11.
不同配置农田防护林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乌兰布和沙漠的东北缘选取了8种配置结构的农田防护林影响下的农田土壤作为实验样地,通过实测土壤的容重、孔隙度、水分以及温度等土壤物理性质,分析研究了8种防护林对农田土壤的影响.结果表明:4行配置的农田防护林1行榆树+2行旱柳+1行榆树和1行榆树+2行新疆杨+1行榆树对农田土壤的容重、总孔隙度以及水分含量都有较为明显的改善,对应的各指标数值别分为1.30 g/cm3和1.33 g/cm3、51.0%和49.7%、17.6%和32.5%;8行的4行小美旱杨+4行旱柳配置对农田土壤的改良作用不明显.  相似文献   

12.
上海沿海防护林树种适应性评价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以上海市主要沿海防护林树种为对象,调查了2年生林分32个主要造林树种的适应性,建立涵盖生长适应性、抗逆性、景观价值等多因子的综合评价指标,采用综合评价法,对该区域防护林树种进行了评价筛选。结果表明:试验树种分为4类,表现良好的树种4种,表现尚好的树种5种,表现一般的树种5种,不适宜树种18种。在水盐协同胁迫逆境下,推荐黄连木、侧柏、乌桕、中山杉、弗吉尼亚栎、墨西哥落羽杉、红叶椿、美国皂荚8个乔木树种,胡颓子和海滨木槿2个灌木树种,以期为上海市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提供适宜的树种资源。  相似文献   

13.
农田防护林发展历史及效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我国,农田防护林营造历史悠久,但人们对其的研究较晚。在收集各方面资料的基础上,对农田防护林的发展历史和生态、经济、社会效益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4.
2000—2004年对固原北川农田防护林带中的黄斑星天牛进行了综合防治试验,结果表明,试验区受天牛危害率比对照区明显下降,说明采取综合防治对农田防护林尤其在三北防护林带建设中对抵御天牛危害有明显的作用效果,在农田林网和三北防护林建设中有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喀斯特石漠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有机质生产和净化大气环境为功能指标,定量评估了毕节鸭池示范区、清镇红枫湖示范区和关岭-贞丰花江示范区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结果显示:研究区涵养水源、保育土壤、固碳制氧功能对区域总价值的贡献率高,有机质生产和净化大气环境功能贡献率低;单位面积的服务价值在各景观中表现为林地>灌木林地>草地>旱地>农田,分别为2 335.39万元、1 063.01万元、503.67万元、338.12万元和250.88万元;三个示范区单位面积的区域服务价值表现为鸭池>红枫湖>花江,分别为1 244万元、591万元和440万元,与区内石漠化发生率呈负相关关系。研究表明,在恢复和重建石漠化地区的生态环境过程中,增加林草植被面积,促进旱地和农田向林地、灌木林地和草地的转化,将有助于生态服务价值的提高。  相似文献   

16.
日前,宁夏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已全部启动。新启动农村信息化、盐碱地改良、设施园艺和压砂地持续高效利用4个项目,目的在于提高科技支撑优势特色产业发展的能力,推进现代农业生产技术体系建设。4个项目的科研总投入达4.2亿元,20多个课题将在9个示范区开展关键技术研究、集成与示范。  相似文献   

17.
生态防护林减轻农田氮素面源污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业面源污染已成为我国环境污染的主要来源之一,随着农田氮肥施用量的不断增加,由氮素造成的农田面源污染已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综合近年来国内外专家学者的主要研究成果,分析造成农田施肥后的氨挥发、地表径流、淋溶和硝化-反硝化等氮损失4个主要途径,探讨了影响氮损失量及强度的因素,生态防护林对农田氮素在地表径流、淋溶的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影响防护林生态效能的因素。综合认为,防护林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农业面源氮素造成的水体污染,提高氮素利用率,并在此基础上就生态防护林减轻农田施肥氮损失的研究领域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8.
2005年12月,国家林业局科技司在北京组织召开了由我校张金池教授主持的《长江中下游山丘区森林植被恢复与重建技术》项目成果鉴定会。  相似文献   

19.
智能化信息技术在重庆市农业示范区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信息技术为基础,充分考虑了农业生产的综合性、地区性和复杂性后,建立起一套综合农业信息技术应用体系,以期发挥其自身具备的科学知识上的系统性、调控技术上的预见性、管理决策上的科学性,以及适应环境下的应变性和应用推广土的便捷性。建立高效的农业科学技术及其科技成果的传播体系,以便更好地服务于农业生产。笔者在智能化农业信息技术重庆示范区的建立、蔬菜栽培系统的主要研究内容等方面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20.
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基于森林生态系统健康的概念和健康评价实践,提出防护林健康的概念和内涵,认为防护林健康可以分为林木健康、林分健康、防护林生态系统健康、防护林景观健康4个层次。建立了由结构完整性、生态服务功能、社会经济功能、景观空间格局4个评价目标、11个评价指标、45个评价因子组成的防护林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并用熵技术修正层次分析法与专家民主决策方法相结合,对指标及因子进行定量化研究,为防护林健康评价和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