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和朗加纳斯的《论崇高》对“阳刚之美”的分析从表层内容上看有相似之处 ,但通过深入分析我们又可以看出两者本质上的不同 ,本文将试图从美产生的一般规律和东西方传统文化差异两方面加以解释。  相似文献   

2.
郭沫若诗集《女神》是诗歌史上一次典型的“崇高美”的现代性实践和诉求,作者把崇高的审美个性与伟大的中华民族历史及现实的崇高精神融汇在一起,体现了一种见证时代精神的崇高美,作者将崇高的爱国主义与彻底破坏、大胆创造的革命民主主义精神融合在一起,并用积极浪漫主义手法来塑造具有“崇高美”的典型形象和典型事物。  相似文献   

3.
贾辉  蒋皓 《景德镇高专学报》2007,22(1):47-48,51
《论崇高》是古罗马时期的一部著作。书中,朗吉弩斯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次把崇高作为审美范畴提出来。本文从“崇高”的美学意义、崇高风格的构成、崇高的效果、《论崇高》的意义及对后世的影响等方面分析,探讨了崇高美这一美学核心问题。  相似文献   

4.
蔡洁 《奇闻怪事》2007,(4):126-127
司马迁因写出不朽的名著《史记》而名垂千古。他为不少有为之士写了传记,而对他本人,却并没有做什么介绍,就是在《太史公自序》中,也只是说明他写《史记》的有关情况及缘由。因此,我们只能通过读他给朋友任安的信《报任安书》来读出他的品格,读出他的形象。  相似文献   

5.
《史记》人物传记体现着一种于悲壮中思振奋,于低沉中思崛起的悲剧美,这种美表现在《史记》人物传记中塑造的众多悲剧人物形象和笼罩全书的悲剧气氛等方面,它的产生既与司马迁个人经历有关,也离不开西汉时代环境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6.
田连成 《科技资讯》2011,(21):232-232
《屈原列传》是一曲对崇高之美的颂歌,在美学中具有极高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史记》人物传记体现着一种于悲壮中思振奋,于低沉中思崛起的悲剧美,这种美表现在《史记》人物传记中塑造的众多悲剧人物形象和笼罩全书的悲剧气氛等方面,它的产生既与司马迁个人经历有关,也离不开西汉时代环境和审美风貌。  相似文献   

8.
司马迁在《史记》当中,对于其所征引的前人的著述一般会以不同的形式表达出来:或叙其书目篇卷,或录其作品全文,或具体,或概括,而对于淮南王刘安的著作却只字未提。司马迁《史记》是否征引过《淮南子》,《史记》并没有做具体交代。近代有学者认为司马迁的《史记》史料征引之一就是《淮南子》,然而,通过考证,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史记》中无史料征引自《淮南子》。  相似文献   

9.
司马迁继《春秋》而纂史,成《太史公书》一百三十卷,凡五十余万言。这部被后世称为《史记》的煌煌巨著,是汉武帝以前中华学术文化之总汇。《史记》刻本产生于北宋淳化五年,与唐以前写本文字多有不同。《太平御览》是北宋太平兴国年间编写的一部类书,引用了大量唐以前文献,《史记》是其中之一,且尤为丰富。本文以中华书局点校本《史记(》1982年出版)为据,广参王念孙、王叔岷等诸家之说,考证了刻本《史记》文字的某些讹、误、衍、夺,为《史记》文本的整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
赵氏孤儿故事演绎成的各种戏剧一直活跃在中国的舞台上。究其源,一般认为出于《左传》和《史记》。本文通过对史实的考证,指出:《左传》记载较为可信而与“孤儿”无关,《史记》却描绘了完整的搜孤救孤故事。《赵氏孤儿》戏剧、戏曲的产生、发展与中国的社会政治文化背景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1.
中华书局点校本《陈书》诚为迄今为止之最佳版本,然疏误时亦有之。本文就其中若干问题提出商榷意见。  相似文献   

12.
中国古代留下了大量的典籍,其中保存了极为丰富的科技史料.这里介绍了经部类著作的源流及类型,着重归纳分析了《周易》、《尚书》和《诗经》中的科技史料及其价值.  相似文献   

13.
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看,崇高实质上是原始先民对命运和自然的抗争,是人类试图超越有限达到无限的情感。崇高常常是通过悲剧显现的,它的功用是使人们找到宣泄情感的途径。  相似文献   

14.
在前人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皎然的诗歌作了进一步的探讨,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了皎然诗歌里“高”的诗学观,并对其释道圆融的诗学美学观作初步阐释。  相似文献   

15.
《宋史》是目前最好的版是中华书局1975版.但由于原书过多的错误,校勘时难免疏漏.作者在翻阅了有关真德秀的文献后,还是发现了几则错谬,现摘录如下,以祈教于方家.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图书馆情愫的含义,并对由图书馆情愫所产生的图书馆员在精神、风度等方面的高尚意境展开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曹操诗作的创作特色及其艺术魅力在于“气吞山河的壮志”、“大悲大壮的情怀”、“阔大雄奇的意境” ,这些充分体现了曹操诗歌的崇高美。  相似文献   

18.
中国饮食传统是一笔丰盛的文化遗产,这已为共识;然而,大多数人都只是将其视作果腹、生计、养身、烹饪的事情、作业,将其置于"俗文化"范畴,是大谬也。事实上,饮食文化遗产不独事关国家大体,也是关乎世界观的学问,我们可视之为哲学的微缩景观,而"体味"不啻为一个身体力行的视角,可备讨论。文章以《尚书·洪范》为引,以"体味"入微,讨论我国传统饮食文化遗产中的相关问题,诸如"体味"的本义和衍义,分类以及反哺等,姑作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19.
石评梅所著小说十三篇。皆为悲剧 ,这些作品将爱情、命运、社会悲剧交织在一起 ,演奏出一曲曲人间最悲痛、壮烈、庄严的乐曲 ,具有素朴、阴柔崇高的美学特征 ,写不尽的生老离死、悲欢离合 ;说不尽的春愁秋恨 ,闺怨寄外 ;道不尽的是寒砧明月 ,阳关归梦。抑扬幽咽 ,婉转悲怨 ,悲而壮烈 ,悲而崇高 ;散发出浓烈的抗争意识和超越意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