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墨子的“兼爱”思想,是他的社会学说中一个很重要的部分,其内涵十分的丰富和广泛。墨子本人也对它寄予了很高的期望,认为它“上利乎天,中利乎鬼,下利乎人””(《天志》中),如若得以推行,则“譬犹火之就上,水之就下也,不可防止于天下”(《兼爱》下)。但是,在笔者看来,“兼爱”理论的提出,却恰恰暴露了墨子作为小生产者利益代言人的虚幻和脆弱,它使得墨子很多有关社会问题的探讨都  相似文献   

2.
吾亲率四十只草船,前去“借”回箭来!唉,被诸葛亮摆了一道,真不爽!此必是曹操欲报借箭之仇而来。可传令下去,速速放箭,放最新品牌的!哈,今番诸葛亮中吾之计矣!哇哇哇,吾又中诸葛之计!赤壁之战之草船借箭(番外篇)@林晓佳  相似文献   

3.
刘菊 《奇闻怪事》2008,(6):17-18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论语》中孔子的这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即凡是自己不愿做的事情,不要强加到别人身上。这句孔子认为人应该终身奉行的话,其实也就是现代人际交往的基础——同理心。  相似文献   

4.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卫灵公》篇) 讲解:一言,就是一个字,子贡问有没有一个字可以作为终身的行为准则,孔子就说了一个“恕”字。具体讲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孔子为什么不  相似文献   

5.
小易 《科技智囊》2008,(9):87-87
子曰:“君子居其室出其言善,则千里之外应之,况其迩者乎!居其室出其言不善,则千里之外违之,况其迩者乎!”这一章主要围绕着“言行”的主题在论述。从“中孚”卦说起,从卦象上看,引出了鸣鹤在荫;从卦理中看,内怀诚信。再回过头来看,为什么用“中孚”卦来讲说呢?《说文三下爪部》:“孚,卵即孚也。从爪、子。一曰信也。”段注:“鸡卵之必为鸡,鸟卵之必为鸟。人言之信如是。”意思很好理解:鸡生蛋、蛋生鸡,有蛋必有鸡。看到鸡蛋,人们一定相信会生出鸡来。人讲话也要有这样的诚信。  相似文献   

6.
文化     
小易 《科技智囊》2008,(10):81-81
言出乎身,加乎民;行发乎迩,见乎远。言行,君子之枢机。枢机之发,荣辱之主也。言行,君子之所以动天地也,可不慎乎!  相似文献   

7.
蚁狮的大餐     
“小蚂蚁,荡秋千……哎呀!”小蚂蚁正在一片树叶上荡秋千,忽然被自己看到的东西吓了一跳,差点从树上摔下来。那是一只长着鬃毛的灰乎乎的大肚虫子,从不远处倒退过来。  相似文献   

8.
是故列贵贱者存乎位,齐小大者存乎卦,辩吉凶者存乎辞,忧悔吝者存乎介,震无咎者存乎悔。是故卦有小大,辞有险易;辞也者,各指其所之。“列贵贱者存乎位”,《易经》中多次谈到时、位的问题,尤其是从卦的本体而言,爻“位”是影响卦异的主要因素,位在上还是位在下就有贵、贱之分。在研读《易经》的时候能够感知这一点,在现实生活中更能体会到这一  相似文献   

9.
《科技智囊》2003,(11):276-277
杂志名曰《科技智囊》,做“智囊”者必先有“上智”。冯梦龙之《智囊》中曰:“上智无心而合,非千虑所臻也。人取小,我取大;人视近,我视远;人动而逾纷,我静而自正;人束手无策,我游刃有余。夫是故,难事遇之皆易,巨事遇之而皆细;其斡旋入于无声臭之微,而其举动出人意想思索之外;或先忤而后合,或似逆而实顺;方其闲闲,豪杰所疑,迄乎断断,圣人不易。呜呼!智若此,岂非上哉!”智若水,藏于地中者,性;凿而出之者,学。此《科技智囊》之魂也!  相似文献   

10.
《大宗师》篇所描绘的“寥天一”人生境界,给人以心灵羁绊大解脱的慰藉愉悦,假使单就这意义上看,《大宗师》置于内篇之中,自有其独特性,似乎不可或缺。但以《大宗师》篇文字与内外各篇相较看,就如读没一字无来历之诗,通篇都有似曾相识之感。文字重出者如“夫盲者无以与乎眉目颜色之好,瞽者无以与乎青黄黼黻之观”(《大宗师》)与“瞽者无以与夫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逍遥游》);有明显因袭关系者如“临尸而歌”(《大宗师》)与“庄子则方箕踞鼓盆而歌”(《至乐》)。属于前者,至少可举出十余例,  相似文献   

11.
“折衷”是刘勰的主要论文方法,《文心雕龙》“变乎《骚》”一语较典型地体现了他的这种“折衷”思维模式。在刘勰看来,体“资于故实”、数“酌于新声”是文“变”之“势”、“理”,而《楚辞》则是对这两者的集中体现。“变乎《骚扩者,实指《骚》(概指《楚辞》)为文“变”之典范。  相似文献   

12.
司马迁在《史记·太史公自序》中说:“先人有言:‘自周公卒五百岁而有孔子。孔子卒后至于今五百岁,有能绍明世,正《易传》,继《春秋》,本《诗》《书》《礼》《乐》之际?’意在斯乎!意在斯乎!小子何敢让焉。”斯言不虚也。中国史学的发展,在春秋战国“百家争鸣”的局面下,《春秋》《左传》相继问世,史学的发展达到一个高峰。之后历四、五百年,到汉武帝时,海内一统,汉帝国繁荣昌盛,一代大师司马迁“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推出了史家绝唱的《史记》,使中国史学一下子走到了令人眩目的高峰。这就给以后的史家提出了难题;此后的中国史学会怎样发展?能否  相似文献   

13.
国文中宾语之位置居外动词或介词之後者,常也;然有倒装者。今详述之。 1疑问代名词为宾语时,必居动介之前。 内省不疚,夫“何”忧何 ?论语 终南“何”有?有条有枚。诗秦风终南 寡人有子,未知其“谁”立焉。左传闵二年 吾“谁”欺?欺天乎!论语 王者“孰”谓?谓文王也。公羊传隐元年 问臧“奚”事?则挟策读书。庄子骈拇以上居外动词之前者 “何”,由知吾可也?孟子梁惠王上 “谁”为为之?史记自序 水“奚”自至?吕氏春秋贵直 “曷”为先言王而後言正月?王正月也。公羊传 隐元年以上居介词之前者 唯介词“于”,“於”,“爰”三宇介绍疑问代名词…  相似文献   

14.
陈亮(1143—1194)字同甫,号龙川,浙江永康人。南宋时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自少有驱驰四方之志”“为人才气超迈,喜谈兵,议论风生,下笔数千言立就”。哲学上,他创立了永康学派,提倡功利之学,强调“事功”,反对理学家空谈“义理”,斥之为“皆风痹不知痛痒之人也。举一世安于君父之仇,而方低头拱手以谈性命,不知何者谓之性命乎”!文学上,陈亮是一个爱国主义词人,其词超迈豪放,激昂雄浑,是现实主义的杰作。  相似文献   

15.
“哀南夷之莫吾知兮,旦余济乎江湘……”屈原第二次放逐,行吟于千里沅江之上——沿秭归,涉洞庭,经汉寿,泛枉渚,溯旋涡,过桃源,宿辰阳,飘溆浦……往来之间,留下多少传说,多少胜迹!但有一处故址,却不为古往今来的人们所熟知。  相似文献   

16.
“好消息!林陶被抓了!”一直关注万达利原高管被审案件的万达利经销商奔走相告。林陶是原万达利公司董事长,万达利案发后一直在逃,近日,终于被警方缉拿归案。  相似文献   

17.
《德充符》篇第一段前三层,中心在“审乎无假而不与物迁”一语,所谓“审乎无假”,即明白“其宗”也。宗旨,根本是也。所守之宗与物之迁化相对,而迁化必与差异相联系,由此,所守之“宗”,当指宇宙中一种相对稳定、统一的方面。“不与物迁”的含义:从时间上说,是不随着事物的流转而流转;从空间上说,是不为万物的差异所迷惑。  相似文献   

18.
《吕氏春秋》对如何养生作了多方面的考察,形成了比较全面、科学的养生理论。它的养生理论主要体现为五个方面:一是“达乎性命之情”的性命观;二是“六欲皆得其宜”的嗜欲观;三是“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运动观;四是“达乎生死之分“的生死观;五是“成乐有具,必节嗜欲”的音乐观。《吕氏春秋》的养生理论在今天仍然有其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无所可用,故能若是之寿——读《庄》漫笔之四王锺陵一由于“必死于暴人之前”、“莫则传言者殃”、“意有所至而爱有所亡”此种行事环境的险恶,从而产生出破除师心及戒之慎之、勿积伐而美这样内外两个方面的要求,既外于心智,又竦惧于“始乎谅,常卒乎鄙,其作始也简,...  相似文献   

20.
策略之手     
孙子兵法云:“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其中的“算”指的就是“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