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作为英语习语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动物习语鲜明地体现了中国与以英语为母语的西方国家在文化上存在的差异。由于动物习语像镜子一样反映着文化,并且也较难于翻译,因此作者从文化内涵的角度看隐喻映射及翻译。本文通过一些代表性的实例分析探讨了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文化起源及差异,并讨论了动物习语的不同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
习语是语言中的特殊成分,具有强烈的民族文化特征,其翻译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译文质量及文化信息的传播。《红楼梦》杨译本中对习语的翻译主要采取了五种策略:保留形象直译,直译加注,意译,直译加释义,借用同义习语。从对各种译法所占比例的数据统计及分析来看,杨宪益夫妇主要采用直译法对《红楼梦》习语中的文化因素进行了“异化”处理,以保留源语的文化特色,达到其对外宣传中国文化的目的。可见,翻译策略的选择取决于译者的翻译目的,体现了其文化翻译观念。  相似文献   

3.
英语和汉语都有大量的与动物相关的习语,相似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民族文化的相似所在之处,不同的动物习语文化内涵体现不同的民族特色。文章以隐喻映射和突显原则为理论基础,对英汉动物习语隐喻的相似点和不同点从认知语言学和文化的视角进行分析与解释,从认知角度一习语隐喻的对等映射翻译和习语隐喻的偏移等效映射翻译两方面来探讨英语动物习语的隐喻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4.
英语习语作为英语语言和文化的精华,其翻译在整个翻译界中占有突出的地位。文章从英语习语、异化归化的理论基础及趋势等方面探讨了习语翻译中异化的必要性,并从异化的角度介绍了几种翻译英语习语的策略。  相似文献   

5.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原语文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翻译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时,译者更要面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汉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处理对策,发展趋势,及与文本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归化法和异化法是处理原语文化时采取的两种策略,翻译有着丰厚文化内涵的汉语习语时,译者更要面对归化法和异化法的选择。本文着重阐述了汉语习语翻译中的归化与异化问题及处理对策,发展趋势,及与文本类型的关系。  相似文献   

7.
谢丹丹 《科技信息》2010,(33):225-225,253
研究习语中的隐喻具有十分重要的实用价值。本文主要探讨习语中的隐喻概念,研究其本质,发展阶段,隐喻认知法,并通过对翻译中问题及翻译方法的分析来提高我们对英语习语的认知能力,鉴赏能力,交际能力。  相似文献   

8.
本文通过对英语习语中文化因素的分析与比较,讨论了习语翻译中的归化和异化的问题,指出将归化和异化结合起来适度运用,是解决英语习语翻译问题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归化和异化是翻译中的两个重要策略。本文针对英汉习语的不同特征,探讨了英汉习语翻译的策略,即归化法,异化法和归化异化相结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0.
习语堪称文化的精髓,反映各个民族的文化特征.在习语的汉英、英汉翻译中,要灵活使用异化与归化手段.以解决翻译中的文化冲突现象.  相似文献   

11.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过程做到归化与异化的辩证统一,即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有利于译文符合译语的语言习惯。归化与异化的程度和范围应受人类认知能力的影响。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理论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与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12.
孙常亮 《科技信息》2011,(15):J0266-J0266,J0303
英汉习语都包含着丰富的文化信息,在习语翻译的过程中做到归化和异化的统一,既有利于源语文化向目的语文化渗透,又符合译语的习惯。本文基于认知语言学的理论,从认知范畴化的视角探讨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的关系,认为英汉习语的翻译不仅是语言符号的转换,更主要的是认知范畴的移植。  相似文献   

13.
王震华 《科技信息》2010,(22):155-156
习语是各民族人民生活经验的结晶,具有丰富的内涵和独特的文化背景,是语言文化中的瑰宝。习语的翻译过程不仅是语言的转换过程,也是文化移入的过程。英语习语的形成受生存环境、风俗习惯、文学、社会历史、宗教信仰等诸多文化因素的影响。因此,习语的翻译必须综合多方面的因素,充分考虑其文化色彩。本文探讨了习语的文化差异,从归化与异化角度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相似文献   

14.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5.
英汉隐喻翻译中的同化与异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现代隐喻理论认为人类的语言和思维都具有隐喻的特点,翻译的同化与异化是两种不同的翻译策略,本文从直译、意译、将一种文化中的形象比喻转化为目标语中相对应的已有的形象比喻、采取直译并附带解释或注释的形式以及用汉语的对句结构来翻译英语中的隐喻等几种不同的方式来探讨隐喻翻译的同化与异化问题。  相似文献   

16.
在跨文化的视角下进行英汉习语翻译一般采用归化和异化两种方法。不管是使用归化法还是异化法,都必须遵循适度原则。可能时尽量异化,异化时不妨碍译文的通顺可读;归化时不改变原文的"风味",特别不导致"文化错位"和"文化误导"。  相似文献   

17.
李艳 《科技信息》2007,(27):146-147
习语是特定语言和文化的精髓所在.归化和异化是翻译的两种文化策略,它们虽然本质不同,某些原则相反,但都可以以适当的方式应用于习语的翻译中,为中西文化交流服务.  相似文献   

18.
英语习语翻译的归化和异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英语习语翻译过程中常用两种方法-归化译和异化译。归化译和异化译的区别在于翻译过程中是用引进原语的表达形式还是使用译语的表达方式。归化译易于读者理解和接受,但它是以牺牲大量的文化附载作为代价;异化译有利于两种异质文化和语言的相互交流和渗透。采用归化与异化主要受语用环境的制约,而且还需要把握好尺度。  相似文献   

19.
习语是某一语言在使用过程中形成的独特的固定的表达方式。英汉两种语言历史悠久,包含大量的习语。由于地理、历史、宗教信仰、生活习俗等方面的差异,英汉习语承载着不同的民族特色和文化信息。它们与文化传统紧密联系,不可分割。习语中的文化因素往往是翻译中的难点。语用学理论的广泛应用为英语习语的翻译提供了独特视角,同时也有助于分析英汉习语中所体现的英汉文化差异,提出根据具体的语境采用具体的翻译方法。  相似文献   

20.
习语翻译中的文化内涵处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春 《皖西学院学报》2005,21(4):128-129,153
习语是经过长时间的使用而提炼出来的固定短语或短句,往往带有浓厚的民族和地方文化内涵。对习语的翻译必须考虑英语和汉语各自文化归属的需要。对其文化内涵的处置不外乎是归化和异化两种方式,他们也是长期以来是文化翻译中争议较多的问题。从语言本身及其所承载的文化意义的角度,本文对这两者做了分析。得出的结论是两者都是翻译中不可或缺的手段,必须灵活运用,以满足习语的文化归属需要。归化便于读者接受,异化利于文化交流,若既能传播文化,又为读者接受,即为成功之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