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虚拟水战略与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问题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虚拟水是近年来水资源管理领域中出现的新概念,虚拟水战略是缺水区域通过贸易的方式从富水区购进水资源密集型产品(尤指粮食)来获得本区水资源安全的一种构想.位于甘肃石羊河下游的民勤绿洲极度缺水,"三生"用水矛盾尖锐,生态经济系统难以为继.本文分析了民勤绿洲生态经济系统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约束条件;探讨了虚拟水战略实施的可行性及预期效益;构建了可持续发展的水资源保障框架体系.  相似文献   

2.
随着石羊河流域人口的不断增加、水资源短缺及其分配不均,使民勤荒漠绿洲边缘及深处沙漠内出现连续的或者零星分布垦殖斑块,绿洲内耕地盐渍化和沙化,绿洲外围保护带固定沙丘活化,绿洲边缘植被衰退死亡,植物种类迅速减少等景观生态发生变化;建立一个不受流域政府牵制、直接为省政府负责,包括水利、林业、农业、环保、社会保障、科研、政府、城市、农村等各个方面人士组成的石羊河流域民间管理指导委员会,以指导和调控全流域工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恢复、水资源统配,在此基础上进行退耕还林、发展节水灌溉技术、外流域调水工程建设、活化沙丘应急治理等措施,治理民勤退化生态环境。  相似文献   

3.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问题突出,亟待加强治理保护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了编制《甘肃河西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规划》 ,笔者在石羊河流域进行了专程调研 ,所见所闻令人忧心。石羊河流域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突出、生态环境严重恶化、民勤绿洲岌岌可危 ,如不采取有力措施、加强治理保护 ,民勤会很快变为第二个罗布泊!一、生态环境上存在的突出问题石羊河流域是我国水资源最紧缺的地区之一 ,目前人均水资源量仅为627m3。究其原因 ,一是来水减少 ,二是需水量急剧增加 ,三是用水技术落后。当地群众总结为“上游流失水、中游浪费水、下游蒸发水、城市污染水”。由于水资源十分短缺 ,引发了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 ,局…  相似文献   

4.
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途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恶化问题已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温家宝总理亲自批示“:绝不让民勤成为第二个罗布泊”,要改善生态环境,首先必须解决水的问题,在跨流域调水工程近期不能实施的前提下,推广高新节水技术、实现全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严格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对生态恶化的地区实行生态移民,减轻生态环境压力、人工绿洲区实行调整农作物结构,推广抗旱节水新品种、工业上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水资源的重复利用率等措施是改善石羊河流域生态环境的正确途径。  相似文献   

5.
邹雅林 《甘肃科技》2005,21(1):1-10
石羊河流域下游的民勤绿洲面临严重的生态危机,这一已经引起中央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民勤水资源的合理调配与使用,生态环境的保护与建议,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必须有长期艰苦作战的准备,只有全党动员,全民动员,全社会支援,团结一致,才能较快的收到成效。  相似文献   

6.
民勤绿洲退耕地生态建设的技术措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民勤绿洲边缘由于大面积开荒,严重超采地下水资源,使绿洲防护带生态环境急剧恶化,危害绿洲的生态安全,民勤生态环境恢复主要采用退耕还林策略。通过分析国内外退耕还林状况,了解民勤土地利用、环境退化现状,探讨民勤退耕还林补偿措施机制和耕地还林(荒)的生态建设技术,加快民勤生态环境建设。  相似文献   

7.
绿洲系统用水结构量化模型探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析了绿洲耗水的类型、结构、影响因子、变化规律等,给出了绿洲系统水资源的结构量化模型,为保护绿洲系统生态稳定、合理调控和节约利用水资源以及绿洲系统发展的方向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8.
近15年甘肃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动态变化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遥感与GIS技术支持下,利用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分别计算了民勤湖区1991年、1998年和2005年的景观格局指数,在此基础上对近15年来的景观格局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近15年来民勤湖区景观格局变化显著;整体景观的异质性下降,优势度上升,景观格局朝农用地和未利用土地单优势度的趋势恶性发展;格局变化主要发生在绿洲与荒漠的交错地带;荒漠化进程大于绿洲化速度,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生态安全水平降低;景观格局变化受水资源影响和人类活动干扰强烈.  相似文献   

9.
2015年石羊河流域主要大中小型水库8座,年末蓄水总量为2.3378亿m~3,比年初蓄水量增加0.0098亿m~3。2015年石羊河流域民勤蔡旗断面过水总量达到3.016亿m~3。武威盆地、民勤盆地、永昌盆地、金川昌宁盆地浅层地下水年末与年初相比,有下降区和相对稳定区,整体平均水位呈相对稳定趋势。石羊河流域降落漏斗区主要分布在石羊河流域武威盆地武南镇、黄羊镇、水源-朱王堡,民勤盆地大滩,金川—昌宁盆地双湾。积极开展水库清淤、加固,争取实施从黄河调水以及甘肃省地下水开采塌陷区、漏斗区治理项目,促进石羊河流域调蓄能力建设,促进流域水资源动态平衡。  相似文献   

10.
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化研究   总被引:6,自引:4,他引:6  
以"中国生态系统生态服务价值当量因子表"为基础,通过生物量等因子的校正,评价民勤荒漠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及其变化,并分析其变化原因.结果表明:1983,1993和2003年民勤绿洲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分别为2.22×109,3.02×109,5.22×109元/a.1983~2003年植被的生态服务功能价值增长1.35倍.民勤绿洲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主要由林地植被和草地植被生态提供,影响最大的是土壤形成与保护和生物多样性维持功能.  相似文献   

11.
马述宏 《甘肃科技》2012,28(8):1-5,10
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民勤县境内的荒漠区域内,从北、西、南三面屏障着民勤绿洲,生态区位极为重要.保护区的建设与发展,以及与周边社区的关系,不仅关系民勤绿洲的生死存亡,而且关乎到临近的武威、金昌乃至整个河西走廊的生态安全,两者之间是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保护区要发展离不开周边社区群众的参与,周边社区群众要发展经济同样离不开保护区发展的带动.从保护区与周边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了保护区与周边地区协调发展面临的问题,并提出了协调发展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李霞  李振林  宋阁庆 《甘肃科技》2012,28(11):52-54
采用相对资源承载力的研究方法,以甘肃省为参考,研究石羊河流域的相对水资源承载力.研究成果表明,2005-2008年间,石羊河流域水资源总量平均约19.17 × 108m3.水资源利用量平均为25.69×108m3,利用率达134.03%,实际人口数量已超过水资源总量的承载能力,经济多以发展绿洲农业为主,粗放式的农业生产模式耗费了大量的水资源,导致其实际GDP远低于水资源利用量可承载GDP.在后续的石羊河治理工程中,需继续在水源附近地区开发新灌区、安置移民,关闭机井,以减少生活用水,提高农业用水效率,推进生态环境的恢复.  相似文献   

13.
民勤绿洲在河西走廊乃至全国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运用遥感解译的方式对民勤自20世纪90年代至本世纪土地荒漠化进行分析,探讨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结果表明:民勤绿洲的恢复速度赶不上沙漠的扩张速度,而且水体的减少和持续的大规模开发地下水使得绿洲的生存面临更大的威胁;民勤土地荒漠化发生发展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人口的急剧增加和人类活动的加剧是主要原因,而风的变化也起着主要作用,所以治沙首先要改变当地的种植结构,其次要治风;在民勤408 km的风沙线上有66个风沙口,如何解决此问题是解决民勤土地荒漠化的根本.  相似文献   

14.
新疆绿洲水资源高效节水配置机制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分析新疆绿洲水资源基本状况的基础上,根据绿洲农业作为主要耗水大户的特点,结合绿洲生态环境保护,提出建设节水社会,发展节水农业,建立水资源高效管理和投入机制,实现绿洲水资源优化配置。  相似文献   

15.
依据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原则和相关评价体系,构建了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先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及层次分析法对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状况进行客观评价,再通过组合评价对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水平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0-2008年民勤绿洲整体发展水平在提高,发展速度较快,其发展可分为3个阶段:一是2000-2004年的上升阶段;二是2004-2005年的下降阶段;三是2005-2008年的加速回升阶段.  相似文献   

16.
由于“人口增长?资源紧缺?环境恶化”的恶性循环,民勤绿洲正在走向崩溃的边缘.以理论探索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系统探索了民勤绿洲边缘区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的新途径.选取民勤东湖镇正新村为实证研究对象,建立以压沙育林为主的生态治理、以草畜产业为主的结构调整和以生态补偿为主的脱贫致富三位一体的模式,即“正新模式”.结果表明年用水总量减少2/3,地下水配置比例由近50%减少为7%,生态用水比例由0.8%增加至93%,生态效益明显;农民人均年纯收入由3700元增加至5200元,收入构成更加稳定合理.绿洲边缘区推广“正新模式”综合效益显著,切实可行,实现了经济发展和生态治理的双赢,可为民勤绿洲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  相似文献   

17.
西北地区的基本特征是气候极端干旱、水资源异常贫乏.而光热资源、土地资源和矿产资源丰富,对于目前西北地区出现的生态环境和水资源安全问题的严重性既要有足够的认识,也要历史的全面的看待,在评价西北水资源状况时必须把生态环境用水量包括其中.西北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比较高,有限的水资源最大程度地支撑了社会经济发展,人工绿洲比解放前扩大了好几倍,天然绿洲随之萎缩和衰败.从某种程度上说,西北水资源对社会经济发展的支撑能力已经接近极限、局部地区早已超过了安全警戒线,如: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人工绿洲以内的生态环境经过几十年的建设得到极大改善,而以外的生态环境状况随着水资源开发利用强度的增加,也已经处于安全临界线或警戒线,内陆河下游地区普遍处于退缩和衰败之中。  相似文献   

18.
干旱区绿洲生态环境脆弱,生态问题突出,水与绿洲的生死存亡息息相关,是绿洲存在的关键因子.研究绿洲城镇化过程中的水资源问题,揭示其对本来就脆弱的绿洲水环境的影响强度、机制和规律,为克服城镇化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盲目性及其对绿洲环境的危害,为绿洲城镇化的健康、稳定和合理发展以及加强绿洲生态环境建设,实现绿洲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以及最终实现绿洲现代化,有着现实的、长远的积极意义.本文主要就绿洲水资源的特点及其与城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做了详细的分析.在论述绿洲水资源特点的基础上,全面分析了水资源对绿洲城镇化的影响和绿洲城镇化对水资源的影响,并提出适度的城镇化有利于绿洲水资源问题的好转.  相似文献   

19.
水资源承载力是绿洲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生态足迹模型作为分析自然资源消费量的有效方法被广泛运用。本研究运用生态足迹模型对喀什绿洲2004-2014年水资源承载力及利用效率进行研究,为喀什绿洲水资源良性循环利用提供参考依据。研究表明,喀什绿洲水资源生态足年纪变化幅度较小,10年来几乎没有明显增加,水资源承载力有一定波动,也成为水资源盈亏的主要影响因素,单位GDP水资源生态足迹呈明显下降趋势,说明水资源经济效率越来越高。目前的经济发展、城市化与水资源关系相对和谐,但是未来的产业升级及城市化中潜在的水资源危机必需在发展规划中予以重视。  相似文献   

20.
王琪  史基安 《甘肃科技》1998,14(3):35-35
石羊河流域位于甘肃河西走廊东段,发源于祁连山冷龙岭冰川,尾水消失于腾格里沙漠,武威盆地和民勤盆地是石羊河流域中的两个主要盆地。石羊河水从冰川源头流入沙漠腹地,流域范围几乎包括了湿润区,半湿润区到半干旱、干旱区的各个地带。这种垂直气候条件的分异决定了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