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城乡发辰规划一体化是我国统筹城乡发展,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中央政府制定了“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城乡良性互动发展,工业反哺农业”等系列政策,加大了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力度。当前,在沿海发达地区和内地大城市近郊地区已率先在城乡协调互动发展的一体化战略方面进行了大量成功探索,但也存在诸多问题,只有认识这些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才能保证城乡发展规划一体化进程健康可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2.
区域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课题。东西部地区在实现小康社会的程度上有一定差距,从深层次看,是西部工业化、农业产业化、市场化水平较低造成的。要加快西部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发展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  相似文献   

3.
为了更好地实现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对西部地区城乡经济一体化发展水平进行综合测评和排名。构建系统的城乡经济一体化指标体系,并收集2010年相关数据,运用层次分析法(AHP)对西部地区12个省份的城乡经济一体化进行测评。结果表明西部地区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较快,但整体发展水平较低,各省城乡发展不平衡。根据测评结果,针对西部各省份城乡经济一体化的现状,提出西部地区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切实可行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One 农村循环经济促进 城乡一体化的表现 工业一体化 城市大型企业与乡镇企业发展联合,组成城乡联合、优势互补的大企业集团,从而可以弥补乡镇企业技术含量低、生产规模小的缺陷.例如,随着我国城乡工农业的快速发展,农业废弃物的综合利用与转化为开拓工业利用新领域提供机遇和平台:包括以新材料、新燃料和生物新材料为主的工业产品,以生物建筑材料、纺织材料为标志的工程材料等等. 资源一体化 构建以资源链区域整合为特征的循环农业发展模式,按照"资源一产品—再生资源一再生产品"物质流动方式,拉长农业产业链,深化农产品加工,有效促进资源的综合利用和开发,带动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升级.循环农业发展强调城乡统筹,把城市、乡村建设成相互依存、相互促进的统一体,构建城乡工、农等产业间多级生态链接模式,实现城乡共生良性循环发展.  相似文献   

5.
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西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但伴随着经济的发展,西部地区城乡二元结构格局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负面效应也进一步显现,城乡收入差距并没有伴随经济快速增长而缩小,反而有进一步扩大的趋势。破除城乡统筹发展中的双重二元结构,构建城乡双赢的经济社会一体化协调发展机制,构筑城乡统筹养老保障的防火墙,全面推进统筹城乡科学发展,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进川渝全面合作,无疑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成渝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的成功,不但可以为全国范围内实现全面小康提供可资借鉴的经验,而且还有益于把成渝经济区打造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新的重要增长极。  相似文献   

6.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历史任务。作为国家一类对俄陆路口岸,黑龙江省东宁县注意发挥开放优势,以“发展新农业、树立新风尚、培育新农民、塑造新环境”为抓手,统筹城乡发展,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7.
城市和乡村是人类社会活动的两种基本地域类型,城乡资源互补、生态共生,经济发展相互依存,构成了二者相互作用的前提。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任务,意义重大。实现县域城乡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必须从基础抓起,努力构建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现机制,创新县域城乡协调发展的实施机制,加大对促进农村的投入和支持力度,尽快实现农业产业化和农业的规模化经营,并且努力推进城市化建设,实现城市化和工业化的同步发展。  相似文献   

8.
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的解决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的纽带,农民工合法权益的充分实现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农民工合法权益问题关系到我国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也是推动城乡协调发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现实问题.  相似文献   

9.
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是解决“三农”问题。作为中部欠发达地区的安徽省目前城乡协调发展方面面临一些问题,造成这些问题最根本的原因是工农分割、城乡分治的二元结构体制。因此“十一五”期间要贯彻城乡统筹发展的方针,建立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要提高农民综合素质,统筹城乡培训就业;用抓工业的理念谋划农业,加快农业产业化发展。  相似文献   

10.
社会要协调发展,农村是极其重要的一环。扎实推进新农村建设,正确认识新农村建设与构建和谐社会的关系,找准农业经济发展的方向,大力发展农村社会生产力,以科技促进农业增产、农民增收,从农业发展的各个方面进行新农村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当前农村  相似文献   

11.
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也是现阶段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战略举措。金川区作为一座西部内陆的工业城区,近年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现代农业,使全区的农业和农村经济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城乡一体化和新农村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农业综和实力不断增强、特色优势产业进步壮大、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明显加快。  相似文献   

12.
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是党的十六大做出的一项重大决策,也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全面推进小康社会的一个着力点和具体行动,更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发展县域经济是促进欠发达地区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也是解决“三农问题”、促进城乡统筹和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选择。甘肃经济的腾飞发展,需在新的形势下解决好县域经济的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13.
城乡一体化发展是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后期,由于城市文明高度发达,城乡之间形成发展鸿沟而产生出的一种社会需求。欠发达地区城乡发展差距明显,影响到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已经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欠发达地区城乡一体化建设过程中,应该重视到规划布局的科学化、产业发展互补化以及公共服务的均等化建设。  相似文献   

14.
农村信息化的推进,是提高农业产量、帮助农民增收、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经济协调发展的重要渠道.涉农网站作为农村信息化推进的重要媒介,一方面有效促进了农业现代化的进程,另一方面也暴露出在其发展过程中的一些弊端.总结归纳了河北省农业网站发展现状,选取拥有独立网站的农业企业进行调查研究,针对农业企业网站建设的区域分布不均性、网站访客地域性明显和农业网站地区粘连性差的特征进行分析,以期为推动河北省农村信息化发展提供参考,推动城乡一体化实现进程.  相似文献   

15.
民族高等教育在和谐社会构建中的地位和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发展民族高等教育,提高民族高等教育的水平,推动民族高等教育与全国高等教育的协调发展,缩短民族地区同国内其他地区特别是发达地区教育发展水平的差距,促进各民族之间的和睦相处、和衷共济、和谐发展,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分析和研究民族高等教育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和谐社会是良性运行、协调发展的社会,亦即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当前,我国农民工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社会保障缺失,合法权益受损,已成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我们应以和谐社会理念为指导,认真研究解决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维护社会公平和公正,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相似文献   

17.
城乡物流一体化需要城市物流与农村物流相互渗透、相互融合、协调发展。城乡物流一体化评价是对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融合程度的综合性评价。构建新型城镇化背景下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安徽省城市物流和农村物流协调发展程度进行测度,在此基础上,可有效提出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的对策建议。安徽省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整体呈逐年上升趋势,但一体化建设的力度依然不够,整体水平有待提高;农村龙头企业数、物流人才培养数、物流基础设施投资额、公路网密度、邮电业总量和水路网密度等指标对城乡物流一体化发展水平影响显著。  相似文献   

18.
作为吉林西部欠发达地区,白城市的生态环境极为脆弱,且以传统农业为主,农业、农村的发展对区域经济及生态保护有着重要意义.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显著,以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成为区域持续发展的根本途径,从而更好地实现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农民与市民的良性转换与互动.本文主要分析了白城市二元经济结构状况,并提出白城市以新型工业化统筹城乡发展的思路与对策.  相似文献   

19.
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基础与核心机制构建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基于中国城乡协调发展的历史演变与现实要求,认为现阶段中国既要保证城市的发展,同时更要促进农村的快速发展,缩小城乡差距,增加社会公平,使效率与公平同时实现;进一步论证了效率与公平同时实现依赖于合理劳动分工的原理,揭示了现阶段城乡协调发展的经济学基础;最后提出基于劳动分工原理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两种核心机制,一是建立合理的城乡分工机制,二是通过农业生产的区域专业化建立农村内部劳动分工机制。  相似文献   

20.
科学地评价城乡关系的发展程度和状况是城乡关系研究中需要解决的关键问题,研究和度量二者之间发展的协调程度是促进其共同发展的基础.以皖江城市带作为研究区域,借助相关研究成果,构建城市与乡村协调发展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分别对研究区10个地市的城乡与乡村综合发展水平进行了计算;在此基础上,利用模糊数学中的隶属度概念,对其两系统之间的协调发展程度做出定量测算,依据结果将他们划分为良好协调、中度协调和勉强协调3种发展类型.最后,针对不同发展类型的地区,就如何促进皖江城市带城乡协调发展提出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