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当埃塞俄比亚每年6到9月的雨季快要结束的时候,在9月27日,人民照例要欢庆“马斯卡尔”节。“马斯卡尔”是埃塞俄比亚语(阿姆哈拉语),意思是十字架。这个节日本来是基督教徒为了纪念公元326年海伦王后找到耶稣基督的真正十字架而举行的。埃  相似文献   

2.
正9月20日,埃塞俄比亚、埃及和苏丹三国水资源部长代表项目方、法国ARTELIA公司代表实施方,在喀土穆签署了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技术研究合同。按照合同,法国公司将在一年时间内研究建设埃塞俄比亚复兴大坝对下游国家苏丹、埃及的影响。苏丹水资源部长穆塔兹·穆萨表示,这份合同的签署标志着三国在水资源利用问题上的合作又前进了一大步,接下来的合作至关重要,将直接影响三国人民的利益。埃塞的复兴大坝工程开  相似文献   

3.
1982年10月,我们北京青年歌舞团一行12人,受对外友协委托,飞越千山万水,去访问西非的几个国家,途经东非的埃塞俄比亚和中非的刚果。在那些日日夜夜,我们沉浸在非洲人民火热的情感中。我们唱啊,跳啊,尽情地抒发了中、非人民之间.山水隔不断的深长情谊。  相似文献   

4.
埃塞俄比亚人埃塞俄比亚人是什么样的呢?他们的面貌、生活和文化是象黑人那样呢?还是象阿拉伯人那样呢?在开罗常常有人弄不清楚,我自己也弄不清楚。其实都不是,或者说都不完全是。埃塞俄比亚人不仅在种族上有它自己的特色,并且由于两千多年悠久的独立历史,埃塞俄比亚人在他们的生活和文化方面也有明显的特色。埃塞俄比亚人通常被认为是塞姆族(Semite)系和哈姆族(Ham-ite)系的混合血统人。有些埃塞俄比亚人的肤色和黑人一样,但更多的是深棕色,也有些人是浅棕色的。  相似文献   

5.
1963年5月25日,31个非洲独立国家的领导人在埃塞俄比亚首都亚的斯亚贝巴聚会,通过了《非洲统一组织宪章》,宜告非洲统一组织的成立,并把每年5月25日定为非洲解放日。非洲解放日是一个里程碑,它标志着非洲民族解放运动取得了伟大胜利,非洲人民朝着完全解放和彻底独立前进。从黑暗走向光明非洲是阿非利加洲的简称,意为“阳光灼热”。自从15世纪西方殖民者入侵以后,非洲这片阳光灿烂的大陆陷入了沉沉黑暗,被称为“黑暗大陆”。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非洲只有埃塞俄比亚、埃及和利比  相似文献   

6.
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人类带来巨大灾难,经验教训很多,至今仍应重视的问题也不少。其中,有怎样看待人民群众力量的问题。当德、日、意加紧侵略和扩军备战时,许多国家人民掀起了反法西斯、反侵略、反战运动的高潮,而且在中国,在阿比西尼亚(现埃塞俄比亚),在西班牙的正面较量中显示了力量。当时,如果有些国家的执政者不是压制、摧残,而是发展人民群众的力量;不是绥靖、姑息,而是抵制法西斯战争势力,大战不是不  相似文献   

7.
索马里同埃塞俄比亚的领土争端由来已久。一九七七年,由于苏联从中挑拨,索、埃(塞)之间爆发了大规模的武装冲突,在争议的欧加登地区打起了一场“沙漠战争”。苏联打着“国际主义”旗号,派出高级军事指挥人员和古巴雇佣军“协同”埃塞俄比亚军队同索马里交战。一九七八年三月,索马里从欧加登撤军。但是,战争的硝烟并未熄灭,当地的西索马里阵线的游击队同埃塞俄比亚政府军之间的战斗仍在进行。下面摘要译载的是一篇现场报道,原载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三日的美国《新闻周刊》。人们从中可以看出,非洲之角的局势不能稳定,一个重要的根源就是苏联在非洲推行军事扩张政策,就是苏、古在那里的军事“存在”。苏联的军事“顾问”、古巴的军队,决不是什么“国际主义战士”,而是一伙无恶不作的征服者。因此,他们受到欧加登人民的严惩是理所当然的了。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埃塞俄比亚230kV GM-1工程GONDER变电所自动化改造为例,介绍了埃塞俄比亚国家电网的实际现状,以及我公司对GONDER变电所进行扩建和自动化改造。由于埃塞俄比亚国家电力公司调度中心的建成,要求对本期扩建部分及在原有一次设备和二次继电保护装置的充分利用基础上,增加遥信采集装置、遥控装置、遥测采集装置,使之具备四遥功能。  相似文献   

9.
人们对1985年埃塞俄比亚的旱灾尚记忆犹新。那时关于这场旱灾的大量的照片报道向世界传递了一幅幅悲惨的景象;世界性的援助埃塞俄比亚的活动在各国展开;歌星、球星、政治家及一般的百姓都试图为非洲饥民贡献一点什么。几年之后,旱灾再度袭击这片国土。记者来到埃塞俄比亚北部受灾省,又看到田地龟裂、叶枯苗萎,牛羊倒毙的一片凄惨景象。去年4月种下的高粱,现在只能喂牲口了;6月播下的麦子至今颗粒无收。据世界粮食计划组织统计,埃塞俄比亚  相似文献   

10.
早在公元前几个世纪,犹太人就来到了东非山国埃塞俄比亚。在以后的两千多年中,他们繁衍生息,形成了一个黑皮肤的犹太民族,在埃塞俄比亚被称为法拉希人。他们主要居住在埃塞俄比亚西北部诸省,特别是塔纳湖一带的广大农村中,以务农、打铁、织布为生。1985年,以色列以拯救同胞为名,实施了代号为“摩西计划”的秘密行动,将7000多名埃塞俄比亚犹太人通过“空中通道”空运到了以色列。后来这个秘密泄露,激起了阿拉伯和非洲人的强烈反对,“摩西计划”遂告中止。4年过  相似文献   

11.
埃塞俄比亚目前正经受一场特大旱灾,被人称为“人类的悲剧”,其受害范围之广,影响之大,都是前所未有的,在非洲24个重灾国中也是最突出的。据历史资料统计,埃塞俄比亚的旱灾具有周期性特点。在本世纪前五十年,每七八年发生一次旱灾,在最近三四十年内,则缩短为二三年一次。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山地高原国家,平均高度为海拔2,500-3,000米,素有“非洲屋脊”之称。它的面积有122万多平方公里,人口4,200多万。据统计,去年埃塞俄比亚的降雨量比正常年景减少60-100%。全国102个县中,除7个县外,  相似文献   

12.
从青尼罗河源头到埃塞俄比亚与苏丹交界的边境,人们在踩过多少山山水水、越过多少沟沟壑壑之后,真切地感受到,这个上帝与真主同在、基督教圣堂与清真寺比肩的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多么美丽、独特、奇妙和有趣的国度。  相似文献   

13.
肥沃的土地埃塞俄比亚是一个农牧业国家,农业人口占全国人口的90%以上。从自然条件来说,埃塞俄比亚的气候是良好的,雨量是充足的,土地是肥沃的,其肥沃的程度,甚至有人说,是“举世无匹”。埃塞俄比亚耕地的面积约占全国土地的9%,而草地和牧地面积占50%,森林面积不到4%。虽则可耕的土地在全国各地都可以找到,但一立集中在中央高原地区。其他可耕地区有东南高原地区和这个高原的东南侧以及沿阿瓦什河的大裂谷的部分地区。埃塞俄比亚全国可灌溉的土地估计为四十万公顷以上,而实行灌溉的土地只有近天然水源的四万公顷左右的土地。  相似文献   

14.
埃塞俄比亚是非洲的古国,至今保留着许多古老而奇特的风俗习惯,富有浓郁的民族色彩。奇特的纪年法和计时法埃塞俄比亚人的纪年法和计时法与世界通行的公历不同。埃历一年为13个月。前12个月每月30天,第13个月平年5天,闰年6天。埃历纪年比公历纪年晚七年八个月零十天,以公历的9月11日作为埃历的新年。按此推算,埃塞俄比亚今年是1973年。这种历法不仅在民间广泛流行,也在官方文件、统计表册中普遍采用。据说埃历和公历纪年之差异,系由罗马和埃塞俄比亚教会关于上帝“创世日期”的分歧所造成的。计时方法也很特殊。每天24小  相似文献   

15.
<正>5月初,以色列特拉维夫等城市爆发埃塞俄比亚裔犹太人的示威活动,抗议以色列警察的歧视和暴力行为。示威者与警方发生冲突,导致多人受伤。此次抗议活动缘起一段视频录像。在这段录像中,一名埃塞俄比亚裔的以色列士兵在特拉维夫被警察殴打。事发后,两名涉事警察被停职。随着这一事件的发酵,以色列国内的族裔问题浮出水面。有争议的起源埃塞俄比亚犹太人因为黝黑的皮肤而成为当今世界颇为独特的"黑人犹太人"。他们曾长期生活在埃塞  相似文献   

16.
半月谈     
周总理满载非洲人民友谊而归从1963年12月14日到1964年2月4日,周恩来总理在陈毅副总理和其他随行人员的陪同下,访问了非洲的十个友好国家:阿联、阿尔及利亚、摩洛哥、突尼斯、加纳、马里、几内亚、苏丹、埃塞俄比亚和索马里。其间,周总理还访问了兄弟的阿尔巴尼亚。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周总理一行的访问活动,不仅成为中国人民和非洲各国人民政治生活中的重大事件,而且也是全世界人民所共同关心的重大事件。中国人民怀着感激和喜悦的心情,祝贺周总理一行出访的圆满成功,欢迎他们胜利归来。这次访问,不论是对于增进我国同有关各国的友好关系方面,对于加强亚非团结、反对新老殖民主义的斗争方面,还是对于维护世界和平、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政策和战争政策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作出了  相似文献   

17.
在这个世界上,哪个国家向联合国维和行动派出了最多人员?答案是埃塞俄比亚。埃塞俄比亚是非洲人口大国,也是联合国维和行动第一大出兵国,自2011年以来每年均派出5000人以上。截至2019年10月,仍有7026名埃塞维和人员活跃在联合国维和一线上。  相似文献   

18.
丁隆 《世界知识》2011,(17):42-43
7月20日,联合国发表声明说,严重干旱影响“非洲之角”1000万人的生活,索马里南部两个地区进入饥荒状态。这是联合国自1984年埃塞俄比亚饥荒后首次正式宣布非洲饥荒。其实,自2010年以来,非洲之角的素马里、肯尼亚、埃塞俄比亚等国连续遭遇60年不遇的大旱灾,导致了大范围饥荒。其中,索马里的灾情最为严重,  相似文献   

19.
一个国家的劳动法律制度是这个国家的基本制度之一,影响着这个国家大多人的日常生活工作的许多方面,决定着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本文结合笔者曾经在埃塞俄比亚的工作经历,通过分析埃塞俄比亚劳动法中的雇佣、劳动保护标准、权利救济等制度,以及和中国劳动劳动法的异同,以期给在该国从事各种商业活动的企业和个人以及相关研究人员提供一点借鉴。  相似文献   

20.
站立起来了非洲是仅次于亚洲的世界第二大洲,从十五世纪起,逐步沦为西方老牌殖民帝国的殖民地达五百余年之久。非洲人民所遭受的屈辱和苦难,罄竹难书。直至第二次世界大战前,非洲大陆只有利比里亚、埃塞俄比亚和埃及三个独立国家,但它们也受到西方帝国主义的侵略、压迫和控制。多年来非洲一直被称为“黑暗大陆”。二次大战后,非洲开始觉醒了。国家要独立,民族要解放,人民要革命,成为非洲不可阻挡的历史潮流。战后三十多年来,非洲的政治面貌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五十年代,有6个新独立国家诞生;六十年代非洲民族解放斗争进入高潮,宣布独立的国家多达32个;七十年代又有8个国家升起了独立的旗帜;八十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津巴布韦人民取得胜利,宣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