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四川绵竹县读者罗德富来信说:“1994年1月7日《人民日报(海外版)》有一篇文章——《虎骨有了代用品》,介绍一种名叫‘塞隆’的功物,说它可代替虎骨。请问‘塞隆’是什么动物?”据悉。“塞隆”是藏语,这种动物的名字,叫高原鼢鼠。我们请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冯祚建先生撰文介绍于下:  相似文献   

2.
王方辰 《科技潮》2000,(6):14-15
谈起青藏高原的野生动物,中科院动物所研究员冯祚建教授满怀深情。那些可爱的生灵牵动着他的心。他说,我们整个国家的兽类大概有500种,而整个青藏高原自然动物就有200种左右。西藏南边有热  相似文献   

3.
《大自然》2007,(1)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精神,由国家林业局、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中央电视台共同制作,反映生态道德教育的《绿野寻踪》已经播出半年了。为了把这个栏目办得更好,2006年11月23日,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在北京召开了座谈会。大家在充分肯定这个栏目内容丰富、形式活泼的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的冯祚建研究员认为,节目的形式活泼,针对性强。由于野生动物很难接近,所以应该多利用现有录象资料,增加介绍动物的生活习性、分布、数量等内容。北京作协名誉副主席、作…  相似文献   

4.
野生鸡类     
野生鸡类是在自然界中占有重要地位的一个动物类群,也是拥有众多著名珍稀鸟类和经济鸟类的一个类群。它们大多具有雄健优美的体态、五彩缤纷的艳丽羽毛和丰富多彩的求偶炫耀行为,因而深受人们的喜爱。野生鸡类一般是指在动物分类学上隶属于鸡形目的鸟类,现生的共有大约275种,分  相似文献   

5.
《大自然》1991,(4)
虎是一种适应性很强的动物,过去在我国境内,北起黑龙江,南至西双版纳;西从新疆塔里木盆地,东到大海之滨,几乎到处都有虎的踪迹.无论寒冷的北方,还是炎热的南方;也无论是森林.草原,还是丘陵、海湾……,各种生态环境,虎几乎都能适应.但是,今非昔比,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和大规模的猎杀,自然界野生的虎,差不多已被消灭殆尽.人们想见识这种大型的,矫健、强悍的  相似文献   

6.
<正>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里整齐放置的标本不仅是科学研究的材料,也是动物物种特征的承载者和时空分布的呈现者,更是我国动物学研究发展历程的见证者和讲述者。谨以此文纪念冯祚建先生(1937年6月24日―2022年3月20日)。国家动物标本资源库主库(原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标本馆)的兽类标本分馆始建于1950年,现收藏兽类标本6万余号,是我国兽类标本保藏机构之最。这里收藏了亚洲象、白鱀豚、大熊猫、  相似文献   

7.
地羊是野生草食动物,长15-27cm,原产于西伯利亚和我国北部,我国所产地羊分中华和东北地羊两种。它向质细嫩鲜美,其内可施、炒、烤、煮、蒸,做餐桌佳肴,可与野兔肉相媲美,广州、港澳等地一盘烧全羊售价200元以上,其骨可制多种风湿药物制剂,是替代虎骨的理想产品。其加工产品已打入东南亚国家。近二年来,曹县多办特种动物养殖场与科研外贸单位合作,探索出驯养繁育和加工技术,1996年通过外销、加工已获效益抓多万元。在人工饲养条件下,地羊只有驯养好,才能取得较好繁殖效益。(1)驯化人工驯化好的地羊,在人们面前店戏自如,旁…  相似文献   

8.
正视觉是我们最为宝贵的一种感觉,所以当人们讲到某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时,常常说"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它"。但是自然界中有些动物却并不依赖视觉,依然生活得很自在。例如蝙蝠在黑夜中靠自己发出的超声波及其回声得以在飞行中躲开障碍、捕捉猎物,它用听觉替代了视觉。那么对盲人来说,是不是也可以用听觉来替代视觉呢?  相似文献   

9.
山东克隆牛真牛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研究员、动物克隆专家陈大元前不久说:“多莉”羊的问世,犹如原子能发现一样,轰动了全世界,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它之所以在科学界风云迭起,主要在于它的科学意  相似文献   

10.
甲,在古代是一种用金属或皮革等围在人身体和物体外面起保护作用的装备。人穿上它称为“铠甲”,车辆披上它称为“装甲车”。现代战争中铠甲已不复存在,但现代装甲车则发展到可以抵御枪弹甚至炮弹的袭击,是人类防御敌人的有力武器。在昆虫世界里,也有一群身着“铠甲”的昆虫。它们身上的“铠甲”在保护其身体免受不良气候影响、机械伤害和天敌袭击等方面起了重大作用。在我们人类看来,虽然它们这种“装备”的防卫能力似乎微不足道,难以抵挡人类和一些大型动物的侵袭,但在自然界里,在与其它昆虫的生存竞争中,这种装备毕竟还是一种有效保护自身的武器,这也是它们能够适应生活环境而成为昆虫中最昌盛的一支的主要原因。人们给这类昆虫起了一个形象的名称——甲虫。  相似文献   

11.
由我院珍稀动植物研究所承担的四川省林业厅委托研究项目“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普查”项目成果鉴定会于 2 0 0 1年 4月 2 7日上午在南充北湖宾馆举行 .鉴定会由四川省林业厅主持 ,参加鉴定会的专家组成员有 :东北林大的马建章院士、邹红菲副教授 ,中国科学院的冯祚建研究员、魏辅文研究员及王应祥研究员 ,成都生物所赵尔宓研究员以及川农大的李桂坦教授 .参加鉴定会还有四川省林业厅副厅长彭晃时等领导 ,我院谭辉旭副院长、科研处蔡东洲副处长及课题组全体成员参加了鉴定会 .“四川省陆生野生动物普查”项目是四川省林业厅 1997年委托我院珍…  相似文献   

12.
《大自然》1999,(3)
《中国珍稀野生动物摄影作品集》是目前我国最全面的一部集知识性、艺术性、法规性、趣味性为一体的动物摄影大型画册,真实地再现了近300种珍稀野生动物的形态及风采。这部动物摄影专集的内容分哺乳类(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每幅生动的画面都配有动物的中、拉、英学名、别名、科名、保护级别、识别特征、生活习性、分布区域、濒危程度、保护措施。书中还载录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中的中国动物种》。这些是从事动物科研、生物教学、林政野保、自然环保、生态水产、园  相似文献   

13.
田螺是盛产于我国的大型淡水螺,它肉质脆嫩,味道鲜美,且富含蛋白质、脂肪和磷、钙、铁元素以及多种维生素等,具有清热解毒、利尿、镇静脑神经等功效,是上等的营养保健食品。多年来,田螺作为一种小水产品,人工养殖一直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市场供应基本上依赖于野生资源。近几年,  相似文献   

14.
蛇是自然界生态系统中的一个重要成员,蛇以小型动物为食,尤其嗜食鼠类,对农林生产益处颇多。然而近年来“蛇宴”风靡,一些地方对野生蛇类滥捕,蛇类资源遭到极大破坏,以致有些地方鼠类猖獗,鼠害严重。如果实行蛇类的人工养殖,既可保护自然资源,又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岂不一举两得。暨南大学劳伯勋先生从事蛇类研究多年,提倡人工养蛇,这对各地颇有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春秋以前———保护幼小动物和保证动物“心理愉快”春秋以前,社会生产力水平极端低下,人们的创造能力十分有限。衣、食、住、行等物质资料绝大部分直接来源于自然界,人们对自然界的依赖程度非常高,大自然的好坏直接影响到他们的生存与发展。因此,在那个时代,我国古人就意识到正确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重要性。这个时期的人们主要从两个方面保护动物:一方面为了获得足够的衣食来源,保障基本生活需求,他们主张保护幼小动物。尤其是在万物生长的季节,不允许杀害幼虫、小兽及有孕的母兽;不许捕捉小鸟,捣毁鸟巢。如果没有什么特殊原因,无论是诸侯…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1,(2)
在国内所有珍稀动物的研究中,大熊猫和丹顶鹤的研究队伍阵容庞大,且成果斐然.然而对塔尔羊(Hemitragus)的研究恐怕还是一个空白,因为尽管它被列为国家一类保护动物,但至今人们连它的数量都无法大概估计.塔尔羊其实是三种野羊的统称.它们成群栖息,两性都有向后弯曲侧扁的短角.三种中最小的是阿拉伯塔尔羊(H·jayakari),肩高约60厘米,体灰褐色,毛质脆,较短;主要分布于阿曼山区,估计约2000头左右,虽然它受到当地  相似文献   

17.
虎是哺乳纲食肉目猫科豹属动物,号称“百兽之王”,因处于自然界食物链的最顶端,在自然界中起着调控生物种群消长的作用。自从人类主宰地球以来,人口激增排斥了一切野生动植物、包括华南虎在内的生存环境。据资料称,全世界的虎分8个亚种,即华南虎、孟加拉虎、东北虎(西伯利亚虎)、印度支那虎(东南亚虎)、苏门答腊虎、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其中巴厘虎、爪哇虎和里海虎已分别在上世纪40年代、70年代和80年代从地球上消失了。现存的5个虎亚种共有7000多只,它们大部分被饲养在动物园或生活在自然保护区(国家公园)中。我国把虎列为国家一级保…  相似文献   

18.
在自然界中,一些动物居然也有收藏各种物品的嗜好,可以说是动物中的收藏家。生活在印度、锡兰一些地区的乌鸦,喜欢收集一些漂亮的石头、贝壳,有时还会把人们放在窗台上的纽扣、硬币和汤勺偷走。它们的能耐很大,甚至能解开人们的布包,偷走里面的东西。  相似文献   

19.
近日 ,我校动物繁殖研究所胚胎细胞克隆兔课题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 ,首例胚胎细胞克隆兔顺利诞生 .目前 ,胚胎细胞克隆兔生长发育良好 .该课题研究是在著名胚胎生物技术专家、博士生导师石德顺研究员指导下完成的 .经过近一年的不懈努力 ,科研人员攻克了显微操作、激活、融合、体外培养、胚胎移植等技术难关 ,最终胚胎细胞克隆兔得以成功诞生 .动物克隆技术诞生十几年来 ,国内外科学家成功地克隆出牛、羊等大型动物 ,但兔子克隆由于技术难度高 ,成功率很低 ,一直成为科学难题 .该所科研人员采用了同克隆羊“多利”相似的程序 ,即把一只兔子早…  相似文献   

20.
人有眼睛,自然界里的动物也几乎都有眼睛。靠了眼睛才能看到周围物体的形象、运动和颜色。猎取食物,逃避敌害,寻找配偶,哺育后代,都离不开眼睛。自然界里的动物种类繁多,人们已经知道的就有150多万种。它们有的生活在空中,有的在陆地上,有的在水里,有的又在地下。有的喜欢光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