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40 毫秒
1.
化学杀雄制种是利用油菜杂种优势的途径之一,也是油菜育种的一项新技术。油菜的化学杀雄利用杂种优势,虽有一些初步研究,但要用于生产实践,还需作进一步的工作.近年来,我们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从解决孤雌杂交油菜示范推广中制种问题出发,对油菜的化学杀雄与制种作了进一步的研究,得到了一些结果,现报导于后.  相似文献   

2.
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同其他作物一样,利用杂交优势是大幅度提高油菜产量的重要途径。因而,油菜杂交优势利用研究得到高度的重视,杂交油菜推广应用飞速发展。别的大田作物相比,油菜杂种优势利用有其特点:(1)杂种优势强,增产效果显著,(2)杂种制种技术易于掌握,制种产量高而稳定。(3)繁殖系数高,种子成本低。因此,推广杂交油菜投资少,效益大,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甘蓝型油菜雄性不育三系杂交种秦油2号的育成与应用把油菜杂种优势利用研究推向了一个新阶段。但由于目前已经或即将应用于生产的三系杂交油菜其配组的不育系多属低温敏感型不育系,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及江淮之间秋播制种条件下,春季受低温影响,不育系易出现微粉,制种杂交率不理想,影响种子质量。为此,我们自1997年春季在青海省乐都县园艺场(东经102°23′,北纬36°26′,海拔2000m左右)连续进行了三年三系杂交油菜皖油九号制种试验,三年平均制种产量为1897.5kg/hm~2,制种杂交率经我所秋播鉴定在95%~98%之  相似文献   

4.
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述了汉中杂交油菜制种优势:气温适宜,降雨量分布均匀,光照充足,有害生物危害较轻,“化学杀雄”技术成熟,自然隔离好,栽培技术到位,劳动力相对充足。因此,汉中具有得天独厚的杂交油菜制种优势。  相似文献   

5.
杂交油菜制种与常规油菜生产基本时间一致、空间区别不大,属可循环经济产业,符合农业生态、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西乡县油菜种子生产产业化发展自然条件优越,如能有效利用技术优势和内外部环境优势。开展并促进杂交油菜制种,必将为西乡县域经济的发展增添活力,从而带动种子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6.
付勤  代梅  付云龙 《汉中科技》2009,(1):29-29,34
油菜隐性核不育(GMS)两系制种、人工拔除50%的可育株(人工除杂),不但制种成本高,而且制种产量低。利用化学杀雄技术,使GMS中的可育株雄性败育(化杀除杂),使其杂交结实,提高制种单产,降低制科,成本,保汪了种子纯度。从而使GMS两系制种由“人工除杂”向“化杀除杂”转变,实现GMSN种高产、低成本.  相似文献   

7.
油菜三系杂交制种,母本微粉的产生是影响F1代种子纯度的主要因素。通过农艺措施控制母本微粉产生,效果甚微。通过多年试验研究,探明厂化学杀雄剂对微粉控制的效果,并筛选出了复酣型化学杀雄剂——化杀灵WP1.在油菜制种上,控制微粉效果均在95%左右,F1代种子纯度较CK均能提高10个百分点以上,种子纯度均在96%以上。  相似文献   

8.
在分析马尔康县农民增收的现状、形势及存在问题的基础上,针对如何拓展农民增收空间,持续稳定地提高农民收入水平,结合马尔康县的实际,就构建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9.
马铃薯是马尔康县的主要粮菜兼用作物,又是增产潜力、发展空间大的优势作物。马铃薯营养丰富、用途广,发展潜力大、商品率高,已列为马尔康县扶贫开发和综合防治大骨节病的重点发展产业,以此作为民族地区饮食结构单一、增加粮食产量和蔬菜、提高病区和贫困村寨的收入和生活质量。同时也被列为阿坝州特色效益农业产业基地县。在调查分析马尔康县马铃薯生产现状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马尔康县今后五年马铃薯生产发展的思路,即从扩大良种应用、集成创新配套技术、加大标准化栽培力度、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加工水平及种植技术、扩大市场、完善农技体系、加大科技培训,强化领导、加大政府推动力度等方面入手,促进马尔康县马铃薯产业实现新的跨越。  相似文献   

10.
新型植物生长物质正卅烷醇,据各地科技工作者纷纷报道,对多种作物有较好的增产效应,尤其是在杂交水稻制种和紫云英上施用效果更为肯定,但在油菜上施用尚少报道。我们曾于1979年春用1PPM浓度的卅烷醇溶液在油菜盛花期进行喷施,结果亩产菜  相似文献   

11.
大白胡豆(蚕豆)是阿坝州的地方品种,具有种皮薄、基本无石粒,易煮透的特点,深受内地市场和加工企业的喜爱,是马尔康县商品率较高的粮食作物之一,也是高半山农民兑换细粮和现金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是由于马尔康县的大白胡豆耕作粗放,单产水平低,每亩产出率不高,其特色没有得到体现。提高马尔康县大白胡豆的产量,关键要在优良品种的选择上要有新的突破,在耕作技术上要有大的突破,在耕作制度上要有所突破。  相似文献   

12.
祝勇 《汉中科技》2009,(2):20-20
杂交油菜制种,为确保种子纯度应从安全隔离、制种田选择、选用纯度高的亲本种子、抓住关键时期等环节,搞好去杂去劣,严防混杂,以提高种子质量。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华杂2号”(1238A×85—恢10)优质杂交油菜制种的主要因子:氮、磷、硼、密度、行比,采用5×5正交二次旋转设计,试验共设32个小区,根据各小区产量在TRS—80型微机上以相应程序,求出本实验各因子与产量之间的多元二次回归方程,运用频数分析法在计算机上模拟寻优,建立优质杂交油菜高产制种优化模式.  相似文献   

14.
对绵油7号的繁殖制种进行了初步研究,总结了一套科学的繁殖制种规程和技术方法。制种的最佳行比为3:1,密度12万/hm^2较为适宜,繁殖制种区的隔离条件和制种田可育株的及时去除是确保种子纯度和关键。  相似文献   

15.
甘国福 《甘肃科技》1997,13(1):47-47
古浪县二阴山区油菜蚜虫及小菜蛾发生为害及防治古浪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甘国福油菜是我县二阴山区的主要经济作物,90年代初油菜害虫特别是蚜虫及小菜蛾发生普遍且严重,直接制约着油菜生产的不断发展。为了尽快解决生产中存在的这一突出问题,我站从1991年起连续5...  相似文献   

16.
冉彦 《阿坝科技》1997,(2):32-36
高半山一熟区是阿坝州的春麦主产区,常年播面19.2万亩,最高年平均单产160kg ,本文以马尔康县高半山一熟区为样本,在对全州自然资源,种植业条件及经济发展进度等进行广泛调查的基础上,对高半山地区小麦生产现状及低产原因进行解剖分析,以期从合理利用生态环境,改革耕作栽培技术入手,大力挖掘和充分发挥小麦生产潜力,为促进农业生产和农村经济的发展探索新路子。  相似文献   

17.
为促进南方双季稻区冬油菜生产的发展,选育出油菜早熟品种和实行机械栽培是生产急需解决的两大问题。课题组经过近5年的系统研究,现已成功选育出5个早熟、双低、抗病、高含油量的油菜新组合(品系)。成功研制了适合油菜免耕(浅耕)直播要求的2BYF(D)—6型油菜免耕直播联合播种机,并配套研究了适合直播油菜要求的一次性施用控释肥;同时配合农艺上的催熟剂的开发与使用,研制了与高密度早熟油菜品种相配套的4YC-200油菜联合收割机。形成了在南方双季稻区机械化种植油菜农艺操作规程。通过以上集成技术的实施,实现了油菜种植成本降低,种植面积扩大,油菜产量和种植经济效益的提高,试验测定,通过机械化种植油菜,每公顷纯收入可增至4 50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8.
耕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基本生产资料和防治各种经济、社会动荡的最后一道防线。马尔康县是一个农村人口占3.31万人,以农业经济为主的藏族聚居县,又是阿坝州政府所在地,抓好耕地质量建设,对于巩固粮食生产能力和发展现代特色农业,确保藏区农牧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促进藏区社会经济发展和长治久安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通过对马尔康县耕地质量现状的分析,结合当地实际,提出耕地质量建设的对策,若有不妥之处,请老师和专家提出批评指正。  相似文献   

19.
席富华  魏富清 《汉中科技》2010,(1):10-10,26
阐述了玉米杂交制种要通过严格落实隔离区、抓好苗期检验、强化花期检验和成熟期检验等措施,才能提高杂交玉米制种种子质量,发挥品种的增产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司华  赵彦涛  张勇  张吉昌 《汉中科技》2011,(3):26-26,37
油菜菌核病以主栽油菜区发生流行危害最重,其致病因子除温度、湿度、生态等影响外,还与油菜病源关系密切;油菜菌核的多与少同油菜发病呈正相关。经剖析,了解到油菜菌核子囊獭子释放若与油菜花期吻合程度高,则会造成该病大流行,发病重;反之则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