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周楠  刘海娥 《科技信息》2010,(29):I0260-I0260
工程制图课程改革与职业技能鉴定相结合,依据《国家职业标准》制定课程标准,使课程标准与行业标准相适应。教学中以考取职业资格证书作为我们教学的目标和检验教学效果的标准之一,让职业教育课程充分关注学生的就业和职业技能。  相似文献   

2.
:“双证书”是指学历文凭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实行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并重制度是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充分认识推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对培养技术应用型人才的重要性,以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学生的职业能力为主线加强实践教育'j幂化教学改革,不断完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  相似文献   

3.
陈平平 《科技信息》2012,(28):211-211
课程教学是学生在校期间能够掌握理论知识、培养职业能力、提高职业素质的重要环节。探索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建立突出职业能力培养的课程标准、以规范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为目标的课程教学模式,在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对接、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学历考核与职业资格证书考核对接、教育教学过程的信息技术应用、教学效果评价与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实践。  相似文献   

4.
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阐述了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措施,提出了以就业为导向,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以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为基准的课程体系建设与改革方案,介绍了以职业资格等级模块为主线设置课程模块,进行模块化教学以及学生进行顶岗实习等方面所进行的探索和研究的成果.  相似文献   

5.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融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是不同教育或培训体系下的产物,如何将二者纳入一个科学、规范的教育;培训体制中进行融通和转换,正是我国教育界目前亟待研究和解决的一个重要课题。天津中德职业技术学院尝试以重点专业为突破口,以课程模块作为沟通“双证”的纽带,以职业资格标准为导向,以职业能力为培养核心,初步实现了学历证书与职业资格证书教育的融通。  相似文献   

6.
英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消除传统职业资格证书制度限制人们获得职业资格的弊端,英国建立了一种以职业能力为基础、以工作现场考核为依据、以证书质量为生命的新型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完善了英国职业资格证书体系,促进了英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我国建立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7.
以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高职学生获取职业资格证书的方法为主线,通过调查问卷的方式,筛选出了两种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就业前在校期间的职业训练,为学生的职业技术技能提供了证明。  相似文献   

8.
该文针对教育部提出的1+X证书制度进行了分析,同时结合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以及软件技术专业相关的国家职业标准,探究了在1+X证书制度下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方法,通过重新优化课程体系,完善课程教学资源,提升教师专业实践教学能力,结合职业资格考试,优化人才培养方案,使学生不仅在毕业时获取毕业证书,还可以获取相应专业的职业技能等级证书或职业资格证书,从而使高职院校软件技术专业技术人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行业。  相似文献   

9.
"以就业为导向的双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融合了计算机应用技术相关的职业资格标准,确定了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让学生可以在面向就业市场的时候,同时具有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这样不但能够满足学生的个人需要,而且适应了当今社会的发展以及就业形势的需要。  相似文献   

10.
《新余高专学报》2007,12(2):F0002-F0002
为了适应IT产业发展对实用技能型人才的迫切需求,近几年来,新余高专计算机系提出了“构建实践教学平台,探索专科教育改革新路”的办学思路,在实践教学方面,不断创新,系统推进,努力培养过硬的计算机专业人才,取得了可喜的育人成绩和宝贵的办学经验。在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上,坚持以能力为本位,以职业素质为基础,以职业岗位群对学生知识与能力需求为依据,建立了模块课程,实行模块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就业适应性,突出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践教学学时达总学时的40%以上。该系与一些企业建立了校企合作的办学机制。200…  相似文献   

11.
《金融法规与案例》课程改革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以高职教育行家与金融行业专家对金融专业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析为基础,以任务驱动、项目导向为课程改革方向,引入项目教学法。课程包括金融柜台交易相关法律法规、金融服务营销相关法律法规、金融业务管理相关法律法规几个学习项目,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并融合了与职业资格证书有关的法律素质要求。  相似文献   

12.
以家具设计师国家职业标准和家具设计专业本科就业方向为依据,从专业课程体系和课程教学内容两个方面对本科家具设计专业课程设置进行了改革,并以职业型、订单式为重点安排课程,有效实现了专业课程和国家标准的衔接、市场要求和教学重点的融合.  相似文献   

13.
吴卫  石绍军  唐淑贞 《科技信息》2012,(34):66+70-66,70
本文通过对化工企业调研,开展应用化工职业岗位群岗位分析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依据应用化工生产职业岗位(群)的任职要求,参照国家职业资格标准,以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将原专业课程和实践课程进行解构,构建基于工作过程的学习领域高职化工专业课程体系。  相似文献   

14.
孙海静 《科技信息》2013,(3):318-319
根据职业岗位和岗位群对岗位人才综合素质的要求,设置模块式专业课程结构;专业课时比例偏重于实训教学,专业理论以实用、够用为原则,确保专业基础课程和专业核心课程教学的效果和效率。以职业岗位为依据,设置专业技能专门化方向,把专业技能强化训练和职业资格考试衔接起来;注重专业实践(企业顶岗实习)教学的有效开展。  相似文献   

15.
朱兰 《科技资讯》2013,(15):179-179,181
本文针对应用写作课程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以培养职业能力,结合专业、结合企业、结合就业三结合课程改革方向,分别就实施分专业教学;开发适应不同专业需求的项目课程;构建与专业课相互渗透的评价体系等进行了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6.
陈冲 《科技资讯》2011,(18):202-202
目前中职学校《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普遍存在着学生对计算机知识需求的差异性问题,本文通过对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的认识,提出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的一些措施,在教学中融入职业能力培养的教学模式,提出构建以培养职业能力为目标的中职《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体系。  相似文献   

17.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针对高职工程教育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探讨了图学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以课程为载体,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以就业为导向,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是高职工程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趋势.针对高职工程教育技术性、应用性、实践性、职业性的特点,探讨了图学课程改革与培养学生综合职业能力的理论与实践,提出以课程为载体,实施专业素质教育和人文素质教育,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培养工业企业需求相吻合的工程技术应用型人才的措施.  相似文献   

19.
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相衔接,是职业教育改革发展的途径.该文介绍了英国、德国、澳大利亚三个发达国家的职业教育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概况,分析和归纳出这些国家职业教育与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衔接的相关特点及经验,以期为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改革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韩飞 《科技咨询导报》2014,(24):129-129
工科中职学校的特点就是培养学生的职业技术能力。该文从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职业实用的特点作为研究的方向,分析中职学校体育课程在促进学生就业能力上起到的作用,分析中职学校专业和体育相结合的特色教育具有的意义,以及中职学校对学生能力培养及教师素质提升等方面的教学经验,论述工科中职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处理好国家、地方课程与校本课程开发之间的关系,形成教学团队,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等问题,为中职学校的体育课教学提供理论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