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产生的原因、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等。通过对职称评定的方法、网络信息发展等原因的分析,到论文抄袭,一稿多投,伪造数据等表现形式的介绍,提出了人力部门改善职称评定办法、建立相关法律、利用论文检测工具、编辑提高自身素质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为我国的科技创新,科技交流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  相似文献   

2.
为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环境,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刊愿意和所有的学术期刊一起,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自2009年5月14日起,我刊启用《咖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对来稿和已发表的文献检测是否具有抄袭与剽窃、伪造、不当署名、一稿多投、重复发表、虚假注释、  相似文献   

3.
研究生在学术不端事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需要结合其学术不端的重要节点建立有效的治理机制;在研究生"学术不端"问卷调查的基础上,对"课程论文""论文发表""学位论文"3个环节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博弈分析,从"改变收益矩阵""达到纳什均衡"的视角构建研究生学术不端的治理机制并提出相应的治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针对目前屡禁不止的抄袭剽窃以及一稿多投等科技期刊工作中常见的学术不端行为,分析了其成因。以《爆破》杂志工作为实例,提出:采用科学技术手段检测、开拓编辑人员专业视野、向审稿专家“借脑”3个措施,不漏查不误查,对投稿论文中的学术不端行为进行有效防范。最后,提出应使用“积极进攻”替代“消极防范”的工作新模式,令公权力进入学术领域,以法律手段来约束学术不端行为。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随着学术期刊的不断发展,也遇了到存在学术不端行为的文章,学术不端行为文献对于学术期刊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致命的影响。笔者通过实际工作的体会.初步探究了学术期刊学术不端行为出现的原因和防范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简讯     
本刊已启用“科技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简称“AMLC”).“AMLC”是以《中国学术文献网络出版总库》为全文比对数据库,可用于抄袭、伪造、一稿多投、篡改、不正当署名、一个成果多篇发表等多种学术不端行为的检测.该系统在论文审查方面的功能主要包括:已发表文献检测、论文实时在线检测、问题库查询以及自建比对数据库等.  相似文献   

7.
学术不端行为败坏了学术道德、污染了学术空气,使学术尊严遭到践踏。防范学术不端行为必须从加强学术道德建设入手,强化科研人员的自律意识,完善学术评价制度并建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惩处机制。同时,学术期刊应严格把关,加大审稿力度,以技术手段防范学术不端行为。通过"自律"与"他律",逐步形成诚实科研、严谨治学的良好氛围,以维护学术尊严。  相似文献   

8.
浅析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及其在科技论文中的主要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学术不端行为中3个概念的界定作出了解释,分析了科技论文中学术不端行为的一些主要表现,指出了在判定科技论文作者学术不端行为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科技期刊学术不端现象屡禁不止,严重影响了期刊学术质量。分析了学术不端行为的表现形式,提出了加强科研道德宣传、提高编辑学术修养、利用网络和专业软件检测、加强与同类期刊联络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方法及措施,以杜绝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从而提高科技期刊学术质量,净化科技期刊学术环境。  相似文献   

10.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09,28(6):128-128
为净化公共学术平台,维护正常的学术环境,倡导优良学风,促进学术事业的健康发展,我刊愿意和所有的学术期刊一起,将在公共学术平台上筑起一道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防火墙,联手抵制各种学术不端行为.自2009年5月14日起,  相似文献   

11.
郝秀清 《天津科技》2024,(2):105-108
防范学术不端行为是科技期刊编辑面临的一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通过分析新媒体背景下学术不端行为的产生原因,并对其具体表现形式进行归纳分析,提出了完善制度和规范处理流程、采用多种技术手段、提升科技期刊编辑自身素养和能力等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措施,希望能为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相似文献   

12.
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为净化学术环境,打击学术不端行为,倡导老老实实、认认真真、严谨求实的科学作风,本刊特开设“学术不端行为举报信箱”栏目,读者如发现科技工作者在自然科学领域有论文抄袭剽窃、一稿多投、数据造假等学术不端行为,均可向我刊提供证据举报。一经查  相似文献   

13.
目前学术界学术不端行为的频繁出现,让人们不得不开始关注这一现象。研究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内容,是培养我国未来科研人才的主要渠道,反而学术不端行为的蔓延会阻碍研究生学术能力的提高,不利于研究生学术素养的形成,影响了研究生学术品质。因此,笔者浅谈新疆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当中存在的学术不端行为现况及其原因、影响因素,为该校建立制约学术不端行为的有效治理对策,为促进该校学术不端行为教育、防范、处理决策提供一套系统化地、完整地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目前,高校采用学术不端行为检测系统检测研究生学位论文面临学术不端概念不清、系统检测结果偏差、查处合法性与合理性不足等一系列问题。既有研究将上述问题割裂开来,未能提出体系性解决方案。实际上,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是一项涵盖学术不端概念认知、检测结果纠偏、检测结果处理的系统性行为。基于当前社会语境、国家政策和国际惯例,采用文献研究法,梳理国内外学术不端定义,阐释其多元性特征;利用大数据分析,解读检测系统重要指标,建立"检测系统+检测人员+行业专家"的纠偏模式。与此同时,基于检测实践,分析高校处理研究生学术不端行为时面临的困惑,力图为研究生学位论文检测提供一个具有科学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的解决方案,达成严守学术规范、净化学术环境的共同愿景。  相似文献   

15.
王晓珍 《科技信息》2013,(36):87-88
阐述了科技期刊编辑在采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进行文章重复率检测时遇到的3种情况:被检测文章的重复率较高,被检测文章已经提前检测,被检测文章重复率不高且并未提前检测;分析了在这3种情况下,对学术不端行为的防范及处理方法;提出了科技期刊社应综合运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签订投稿合同、与其他同类期刊社共享审稿专家库等多种方式,以对学术不端检测行为进行有效地防范及处理。  相似文献   

16.
学报编辑防止学术不端策略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分析学术不端行为的主要表现行为、危害和原因的基础上,结合学报编辑的特点提出了学报编辑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对策,包括建立对编辑的问责制度、加强对数据和相关材料的审核、充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加强对注释和参考文献的核实、提高编辑的职业道德和专业水平。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形形色色的学术不端行为愈演愈烈,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集体声讨。一直以来,学术不端行为的界定标准林林总总,但一般来说,学界对此有“学术不端”、“学术失范”和“学术腐败”三个概念,并且认为抄袭、剽窃、伪造是其主要类型。为反学术不端,学界已经做了很多努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更是在众多期刊编辑部中广泛应用。而期刊编辑,作为遏制学术不端行为的“第一道屏障”,除了需要练就“火眼金睛”外,还要坚持匿名审稿制度,合理利用“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及时和作者沟通等。此外,建立科学的防范体系也是反学术不端的一大保证。  相似文献   

18.
<正>近年来,少数作者在投稿中有抄袭剽窃、伪造注释、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这此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本刊发表如下声明:一、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凡向我校学报投稿,作者均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对由于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者,学报将在刊物上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少数作者在投稿中有抄袭剽窃、伪造注释、一稿多投等学术不端行为。这些无视学术道德与操守的不端行为,不仅违反了国家的有关法律、法规,也给编辑工作造成了极大困扰。为倡导优良学风,规范学术行为,净化学术空气,根据教育部《关于严肃处理高等学校学术不端行为的通知》(教社科[2009]3号),本刊发表如下声:一、从本声明公布之日起,凡向我校学报投稿,作者均须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二、对由于抄袭剽窃、一稿多投等不端行为造成严重后果者,学报将在刊物上  相似文献   

20.
针对近年来学术不端现象对科技期刊产生的危害,以《钢铁研究》为例,提出通过提高编辑的初审能力、专家匿名审稿、实行版权确认、合理规范参考文献、使用学术不端检测系统、加强与作者沟通等策略防范学术不端行为,使科技期刊质量得到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