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法兰克福学派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问题当作一个主要的理论主题进行研究,他们以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为出发点,把科学技术的进步看作是人性发展的对立面,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进步。他们以否定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克服消费异化,来重建生态平衡,架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2.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关系。人在与自然的关系中既具有能动性又具有受动性,是两者的辩证统一。科学技术揭示了自然的本质和规律,在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逐渐从对自然的受动关系走向更加能动的关系的过程中,科学技术起着重要的甚至是划时代的作用。虽然科学技术在发展和运用中也带来了一些负面问题,但是这些问题也必须通过发展更先进的科学技术来解决。只有提高人类的素质,依靠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人与自然在更高程度上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3.
人类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但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却越来越深。通过对人与自然关系的剖析,论述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要从提高科学技术、树立科学的价值观念和用制度与机制创新三个方面做起,以实现人类社会的进步。  相似文献   

4.
科学技术的发展在人与自然关系的变迁过程中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达到后工业时代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解,在经历了人对自然的依赖阶段和征服阶段之后,对科技发展所引发的人与自然关系变迁背后所蕴含的深刻哲学意蕴进行重新审视,并进一步探索科技伦理视野下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之境成为一种必然,与此同时,和谐之境的建立还需要有配套的科技伦理机制的构建。  相似文献   

5.
法兰克福学派把人与自然的关系及生态问题当作一个主要的理论主题进行研究 ,他们以人类中心主义自然观为出发点 ,把科学技术的进步看作是人性发展的对立面 ,认为现代资本主义社会生态危机的根源在于科技的进步。他们以否定科学技术的作用和克服消费异化 ,来重建生态平衡 ,架设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桥梁 ,实现人的解放  相似文献   

6.
科学技术对生态的影响具有双重性,如何有效遏制其消极影响,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需要对二者的关系进行辩证的思考,重新思考定位人与自然、科学与价值的关系,并做出建立绿色科技体系、走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之路的进路选择。  相似文献   

7.
保护环境是环境资源法的作用和功能之一,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利用,其核心是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是协调和调整两者之间关系的桥梁.环境资源法学是一种方式、途径或工具.马克思主义的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多处体现了他关于人与自然的辨证关系以及人与自然如何和谐共处的理论思想不仅为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建立奠定了基础,还为环境资源法的立法奠定了思想基础.  相似文献   

8.
可持续发展是一项复杂而巨大的社会工程,涉及到政治、经济、科技、文化、教育、道德等诸多因素.本文认为在可持续发展能力建设中,科学技术居于无可替代的首要地位.但是,科学技术的应用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认清科学技术异化的根源,消除科学技术应用的盲目性,把它的发展限定在有利于人类、有利于改善人与自然关系的轨道上来,是可持续发展战略向科学技术提出的新要求.为此,必须改变传统价值观念,树立起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为核心的新的科学技术观.  相似文献   

9.
一马克思主义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的基本观点(一)关于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古往今来,不同时期的哲学家们曾从不同的角度对此加以多方探索,都希望能找到一个完美的答案。然而要抽象地、一般地来回答诸如人与自然究竟谁起决定作用,是自然决定了人的发展还是人类主宰了自...  相似文献   

10.
金丽 《天津科技》2005,32(3):28-30
从科技发展史的角度,探讨了科学技术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角色的变化。以此为基础,对科技进步给环境带来的正面和负面影响进行了探讨,指出实施可持续发展这一全世界共同的发展战略需要树立全球意识,形成跨越国界的道德准则,促成全球一致行动。  相似文献   

11.
科学与人文作为人类文明的两翼都起源于人类对客观规律的认识,前者、后者分别产生于对人与自然关系规律、人与人关系规律的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认识、实践分门别类的分化,引起了科学与人文在一定程度上的分离,使得科学技术成为一柄既可以造福人类、又可能危害人类的双刃剑。当代新技术革命的综合化趋势使科学与人文两大文化相互复归:高度发展的科学技术将通过系统的纽带复归于人文精神,不断进化着的人文文化也必将复归于以客观因果规律为基础的科学文化。  相似文献   

12.
恩格斯的自然观立足于实践,以辩证法为方法论,探寻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在《劳动在从猿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一文中,恩格斯所阐发的自然观主要包括对劳动在人与自然分化过程中的作用的详细考察、对人与自然和谐统一关系的精辟论述和对人与自然矛盾解决的途径的系统阐释。它给我们的启示在于认清当代生态危机实质是人与人之间的利益对抗关系在人与自然关系上的极端表现;解决当代生态危机的根本出路在于从根本上变革不合理的资本主义社会关系和社会制度;处理好人和人之间在占有和使用自然资源上的利益关系,是实现我国现代化建设实践和环境保护双重胜利的关键。  相似文献   

13.
生态伦理学作为一种具有“革命性”的新伦理学,具有厚实的生成基础:生态共同体,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本质论基础;自然价值,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价值论基础;生态科学,是人与自然伦理关系生成的认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4.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工业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同时,也产生了生态环境恶化等全球性问题。这些消极因素的出现,促使人们重新思考人与自然的关系,从而使人类中心主义的研究成为近年来的热门话题。文章选取了人类中心主义研究的几个主要问题,对我国学者研究的一些主要观点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把“工业革命”抽象为“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一学术观点提出商榷意见。认为这一观点把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消融于“人与自然的关系”之中,不利于揭示一定社会发展阶段的社会基本矛盾,不利于理解、掌握“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文章指出,这种抽象或消融重复了旧唯物论的缺陷,是今天我们观察“知识经济”时应当予以注意的。  相似文献   

16.
试论自然、人类、科学技术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根据自然、人类、科学技术的性质、作用特点,就自然、人类、科学技术之间的关系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17.
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马克思理论生涯中始终关注的问题。马克思在人与自然统一思想的基础上,不断确立了人与自然关系协调发展的思想。当代面对人与自然相冲突而导致的各种危机,人们应该进行哲学反思并且寻找对策。对马克思晚期的“人—自然”关系思想的追索,有助于为解决人与自然问题提供哲学视角,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构建和谐社会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18.
人与自然的关系是实践的基本问题和认识人在现实世界中的地位及作用的关键,也是贯穿哲学发展史的中心红线,因而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全部哲学的基本问题。但在不同的历史时代,由于实践的发展水平及人与自然关系的发展状况不同,哲学的中心主题也不尽相同,一般与个别、思维与存在的关系只是古代和近代西方哲学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19.
贵州黔东南苗族至今流存着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苗族古歌,虽然这些古歌并非苗族关于原初历史的真实记载,但其中关于人与自然关系、人与动物关系以及人口与生态平衡的朴素认识,却蕴含着丰富的生态伦理思想,并且这些思想为当地生态环境的保护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商鞅生态环保思想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先秦丰富的思想文化中充满着对人与自然的关爱和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智慧之思。战国中叶商鞅的思想言论中体现的保护自然资源的意识和所规划的美好的生态环保图景,不仅为秦地的生态环境保护起了积极的作用,也启迪者后人去呵护自然、关爱自然,走人与自然互利共生、协调发展的道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